03.01 讀了無數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孩子出生前,我就閱讀了大量育兒書,聽了很多育兒專家的課,非常用心的學習,我立志絕不像上輩人一樣,用體罰來管教孩子,用語言暴力來傷害孩子,我要科學育兒,做個溫柔的媽媽,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於是我真的學會了很多育兒知識,我知道媽媽要溫柔而堅定,我知道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我知道成長型思維,延遲滿足,共情,我講起來頭頭是道,長篇大論,把老公唬得一愣一愣的,儼然一個育兒專家的模樣。可是當孩子一次次挑戰我的底線時,我依然暴跳如雷,深夜孩子哭鬧不睡時,我跟他一起痛哭。老公嘲笑我,讀了那麼多育兒書,懂得那麼多大道理,有什麼用呢,還是教育不好孩子。

讀了無數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我為當媽媽做了充足的準備,儲備了滿滿的知識,可我面對孩子,還是兵荒馬亂,手足無措,我想了又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1、媽媽為了孩子,太過於忽略自己

媽媽心態平和才能教育好孩子,再好的育兒秘方遇到被生活蹂躪得千瘡百孔的媽媽都失效了。女性懷孕生子時,身體和生理都遭受了很多痛苦,養育孩子更是費神耗力,如果媽媽經歷完巨大痛苦後,還沒來得及好好修養,就投入到了餵養孩子上,導致身材走形,事業停滯,形容枯槁,連個整覺都沒睡過,自己整天都在水深火熱中。這個時候,媽媽的整個狀態都是糟糕的,她怎麼能心態平和地用科學方式教育好孩子呢?

讀了無數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所以,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要適度自私,好好愛自己,讓自己好好地恢復過來,才能更好的愛孩子。只有媽媽好了,孩子才能好。

2、太想做一個100分媽媽,過於焦慮

我們當了媽媽以後,覺得孩子是世上最可愛的生物,她笑起來像天使一樣,她睡著的時候,周圍的空氣都變得香甜起來。我們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全放到孩子面前,我們想做一個100分媽媽。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想事事都完成一百分,可是事事不如意。

我發現自己並不是完美媽媽,有那麼多缺陷和不足,育兒書上說最好母乳到兩歲,可是我的孩子11個月就斷奶了,我太殘忍了,我不是一個好媽媽;閨蜜每天都給孩子做營養美味的輔食,而我總是斷斷續續堅持不下去;孩子還遺傳了我的運動白痴基因,連個平衡車都不會騎。我即不能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好孩子,又不能給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還遺傳給了孩子不好的基因,我的內心充滿了內疚和自責,心裡越在意,越教育不好孩子,在痛苦的泥沼裡越陷越深,痛苦不堪。

讀了無數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痛苦過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上完美是最脆弱最不堪一擊的,與其躺在完美的幻象裡苦苦支撐,不如腳踏實地迴歸現實,做個70分媽媽也挺好的,媽媽開心,孩子更開心。孩子斷奶後吃奶粉也挺胖的;騎不好平衡車那就不騎了,沒有運動天賦以後學點別的特長也挺好。於是我的育兒觀不再是一個脆弱的水晶玻璃球,一碰就碎,而是變成了一個有彈力的大軟球。我的育兒字典裡少了很多“必須”和“一定要”,多了很多“嘗試一下”跟“都可以”。只要激發出我們的母愛,好好的愛孩子,懂孩子,找到和自己孩子適宜的相處模式,我們無需完美。

好媽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媽媽的情緒卻是可以影響到孩子的,只有媽媽不再焦慮,孩子才能更輕鬆快樂。

3,按照育兒書照搬,沒有考慮孩子實際情況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不同的遺傳基因,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著自己的成長背景,我們不能用一套育兒理論統一所有的孩子,而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是到處翻書找解決問題,而要去看見孩子,去懂得孩子,去了解孩子,這世上並沒有最好的育兒方法,只有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育兒並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客觀題,而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主觀題。

於是我扔掉了那些育兒書,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沒有什麼再束縛我,我突然發現生活如此美好,育兒如此美妙。

讀了無數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4,育兒太功利,專注解決問題

我們養育孩子,知道得越多就越害怕,總是擔心孩子有問題,總是致力於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心安,但是一個沒有任何問題過於完美的孩子才最可怕不是嗎?我們的孩子他是一個人,並不是一臺流水線上生產的機器,可以每一步都精準到沒有任何紕漏。我們在育兒路上走得太遠,想得太多,為孩子做的太多,卻忽略了最本質的問題,我們育兒是為了什麼?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讀了無數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下來拯救我們的小天使,我們以為是我們教育孩子,其實是孩子在教育我們,他讓我們迴歸本真,重新審視自己,完善自己,是孩子讓我們又多了一次重新成長的機會。陪著孩子,所有的童年遺憾都能得到彌補,所有孩童時代的傷痛都能得到治癒,從這個角度,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