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中的汙點,他因殘害兄弟,逼父退位被世人指斥,此後更被認定為不仁不義不忠大不敬之醜聞。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隋朝末葉,隋煬帝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搞得國家境況目不忍睹,農民起義軍遍及舉國。歷史記載,大大小小的反隋勢力多達百餘支,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之說,李淵團隊即是大小的起義軍中的一支。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打著“匡扶隋室、廢昏立明”的幌子向關中進攻,攻下關中後李淵擁立隋煬帝的嫡孫楊侑為帝,傀儡的九五之尊不好當,過了幾個月,楊侑被迫禪位給李淵,這就是歷史上的唐高祖。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唐高祖李淵


在反隋征戰中,李家兄弟配合默契,然則到了唐朝起家而後,皇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分工生出了浮動,李建成最主要在宮裡處理政務,而李世民則是繼續在外帶兵作戰,這樣一來李世民的功勞進一步大累積。儲君李建成備感到威懾,就與弟弟李元吉合謀整李世民,奈何李淵一味偏護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忍無可忍,因此統率十人潛伏在唐皇宮玄武門,將李建成和李元吉設計殺死,李淵退位。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今天就讓我們回顧歷史,找到歷史真相。

(一)長孫無忌——被逼自裁

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人,他是李世民的原配長孫王后的胞兄。長孫無忌很有謀計,李淵進軍後,長孫無忌隨行李世民,是李世民最能幹的謀士。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當李世民的事功超過皇太子李建成以後,李建成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身邊的謀臣很想不開,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現下與皇儲結怨,一旦禍患從天而降,會影響到國家救亡,不如先發制人。”房玄齡的一番話說到長孫無忌的滿心裡去了,於是乎他們兩個拉上杜如晦協同遊說李世民誅殺皇儲和齊王。

公元626年,李建成從中作梗,房玄齡、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這個時候李世民的師爺只剩下長孫無忌一人,長孫無忌感動了亙古未有的危機,與大家共同遊說李世民先動手,李世民痛下決心。後來李建成準備伏殺李世民,李世民最終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李世民登基後,授長孫無忌為大將軍,後官拜丞相。李世民去世後,長孫無忌受先帝所託輔佐新帝。後起長孫無忌遭鼠輩的誣害,治罪充軍,最後自殺身亡。

(二)尉遲敬德——善終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今天山西朔州人,鮮卑族,自小靠打鐵維持生計。隋朝末日,尉遲敬德平定高陽暴亂,此後信譽遠揚。劉武周出師反隋後,尉遲敬德投奔了他。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軍進攻劉武周,劉武周兵敗後金蟬脫殼,不過尉遲敬德卻堅守介休縣,李世民派李道宗等人遊說其歸降唐朝,尉遲敬德識時務的投降了,其後隨行李世民。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尉遲敬德也是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核心人物,他因射殺李元吉有功,被封為吳國公。貞觀17年,尉遲敬德懇請告老,不在干涉朝中之事。

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尉遲敬德去世,享年74歲,唐高宗下令讓朝中達官貴人參加其哀悼活動,尉遲敬德也算得以善終。

(三)侯君集——叛變被殺

侯君集是今陝西旬邑縣人,一路跟隨李世民,並立下戰績,受到李世民的敬重,後來在玄武門之變中挺身而出,立下功績,被封為潞國公,又因滅東突厥居功封為陳國公。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侯君集老年不得志,無時無刻都在鬱鬱寡歡,這時候太子李承乾也失意,顧慮重重於自己的王儲之位不保,於是兩人密謀謀反,卻以失敗告終,侯君集被處死,其眷屬充軍嶺南。

(四)張公謹——病逝

張公謹自是是隋末群雄王世充的二把手,後來受尉遲敬德推舉,隨行秦王李世民,協助李世民殺兄繼位,因功被封為定遠郡公,貞觀六年,張公謹早逝,年僅39歲。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五)劉師立——善終

劉師立也是昔年跟著王世充,王世充兵敗以後,李世民因看重劉師立的風華,赦免他的罪行,並授其左親衛。李世民動員玄武門之變,締約奇功,授將帥。最終官拜始州刺史。公元640年,劉師立去世,到頭來有個好的後果。

(六)公孫武達——善終

公孫武達是今陝西西安人,隋朝統治時期,公孫武達做過禁衛軍,隋朝末年投奔李淵,李淵黃袍加身後,他隨秦王李世民伐劉武周建立奇功,後來屢立戰功,授清水縣公。李世民登基後,公孫武達先後任肅州刺史、東萊郡公,唐高宗繼位後去世。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七)獨孤彥雲——壯烈犧牲

獨孤彥雲是今日甘肅秦安人,在玄武門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時勞苦功高,授歷陽郡公。後來在唐滅東突厥之戰中壯烈犧牲。唐德宗繼位後,將獨孤彥雲的畫像放在凌煙閣,凌煙閣是唐代專門用來表揚元勳的高閣。

(八)杜君綽——善終

隋朝末期,各地不斷髮生農民起義,杜君綽也積極響應,後降唐,緊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因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建立功績,授開國縣侯。李世民繼位其後,杜君綽升官為懷寧縣開國公。之後跟隨李世民討伐高句麗,斬殺敵軍三萬。公元662年12月的一天,杜君綽在上朝時去世。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九)鄭仁泰——善終

鄭仁泰很早就加入李世民集團,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玄武門之變的先鋒,因功授遊擊將軍。李世民繼位第四年,授其公爵。後來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鄭仁泰也參加。最後在平叛鐵勒中吃了敗仗,被降職,在第二次平叛鐵勒之後不久去世。

(十)李孟嘗

李孟嘗是今河北趙縣人,隋朝末期,李孟嘗緊跟著王君廓起兵反隋,後降唐。李孟嘗降唐後,常常跟隨李世民外出征戰,用兵打仗的能力無可爭辯。武德九年,因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立下汗馬功勞,授武水縣建國公。後來因克東突厥建立功績,徙封為漢東郡立國公。唐高宗繼位爾後,先後擔任右監門子將軍、右威衛大將軍等職務。乾封元年(666年)去世,享年74歲。

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十個人下場如何?七人善終,一人謀反


李世民殺兄逼父退位,受到子孫後代的指摘,不過要是站在當事者的立場上來看,李世民不會等到李建成先出手後再動手,歸因於當時的處境確實緊急。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當時唐朝的燃眉之急的是消消除政局不穩的不利影響,社會需要穩定的環境去發展,百姓需要過上安穩的生活,而李世民的繼位,開創了一代盛世,可以說是功大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