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四個月寶寶左右耳的形狀大小不一,該怎麼辦?以後會好嗎?

15880446862


哈哈,看到這個問題不禁想起來我的小可愛,而且抑制不住的想笑。我的寶寶就是兩個耳朵不一樣,可以說完全不相同。從照四維開始我和寶媽就特別關注寶寶的樣子,然而耳朵從四維照片中卻怎麼也開不出來清晰的模樣,只能看出大概輪廓。

直到寶寶出生都沒太在意耳朵,只關注到寶寶滿身皺紋和在羊水裡泡的白皺的皮膚。不得不說,剛出生的寶寶真是太難看了,哈哈。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怎麼看都覺得可愛,就像自己做的飯,別人不一定覺得好吃,自己卻越吃越香,越看越覺得可口。

後來寶寶會自己轉頭了,經常翻過來掉過去的腦袋讓我們開始注意到寶寶的耳朵有一隻好像沒有骨頭。寶媽很擔心,爺爺奶奶很關心,姥姥姥爺更關心,而我的心裡卻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諮詢了醫生又查了很多資料,我發現這種耳朵很正常,沒有任何病理上的缺陷。而且正如我的感覺,它什麼都不會影響。甚至我覺得這樣的“扇風耳”反而會更利於收音,大大向前真像個小喇叭,這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千里耳吧?

寶寶的媽媽想盡各種辦法像使兩個耳朵變得一樣,就在睡覺的時候儘可能在壓著“小喇叭”的一邊躺。可是幾個月過去了,好像什麼作用都沒有。畢竟在媽媽的肚子里耳朵一直被壓住了,好像已經不會再改變了。

對我來說,我是特別喜歡這隻耳朵的,經常用手撥來撥去,感覺非常好玩。我看了看你的照片,我兒子比你家小寶貝的差異大多了,簡直完全兩個人的耳朵。但是我卻沒有一點在意,現在孩子的媽媽和其他親屬也都覺得不是什麼問題了。

所以如果不影響耳朵的功能,只是覺得不美觀,我覺得審美這件事本來就相當主觀,並沒有什麼標準。並且誰的耳朵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吧。不光耳朵是這樣,眼睛、眉毛也是的。這樣才立體,看起來生動。不信你把一個人的半張臉鏡像合成一個完整的臉,非常奇怪的樣子,甚至有些嚇人。

最後,有人會擔心長大了寶寶會自卑。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缺點吧?而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寶寶如何認識自我,接受自己才能自信豁達呢過好自己的人生。





sam的爸爸


說一下我家寶寶吧,我家寶寶出生的時候右耳,壓的跟一張紙似的,緊緊的貼在腦袋上,左耳正常。當時真的感覺生了個奇形怪狀的東西。應該是在孃胎的時候,壓的。因為我的寶寶太懶了,胎動很少很少。

後來經常用手拉拉他的右耳,戴帽子的時候也要把他的右耳隔離出來不讓耳朵貼著頭皮上。到現在一歲1個月了。右耳也張開了,離開了頭皮,但還是沒有左耳離頭皮遠,而且右耳還比左耳要小一點。

但是不注意看的話是不容易發現這個細微的差別的,單看一隻耳朵的話也很正常,其實耳朵是人不怎麼會注意到的一個五官,重要的是他聽力正常。

隨著寶寶越來越來大,他的耳朵還會跟著變化,我相信以後的差別不會太大,寶媽不必過分擔憂。

寶媽可以試著給小的那個耳朵按摩,增加它的血液循環。

希望能幫到你。


餅乾123-


四個月寶寶左右耳朵不一樣,沒事的!只要聽力正常你根本不用擔心。因為孩子身子還比較軟,有時候睡覺的的時候,耳朵碰住衣服被子,會讓耳朵有點變型,你用手動一下,或者是慢慢調整孩子的睡姿。等孩子慢慢大點,就沒事了。不用緊張,我小孩剛生那會也是有點形狀不一樣,現在這麼大了,一切都挺好的👌



湘妹子在山西


目前4個月大,首先關注聽力是否有異常,應定期監測聽力情況;

耳朵還在發育過程中,一般要到5-6歲才基本定形,傳統治療觀念是繼續觀察,直到6-7歲左右必要時可以行整形美容手術!

目前有很多通過佩戴耳廓矯正器無創治療小兒先天性耳廓畸形,強調早發現,早治療,因為年齡越小,軟骨中透明質酸含量越高, 耳廓軟骨的可塑性就越強。

國外研究數據表明:初始佩戴為14天以內新生兒有效率可達96%, 初始佩戴年齡擴大至6月以內則有效率下降到57.14%。國內研究也發現新生兒期初始佩戴效果可達100%, 而在2~3月齡時初始佩戴效果下降至72.73%。

所以具體還是建議直接到當地三甲兒童耳鼻喉專科諮詢。

如果喜歡我的答案,可以關注更多瞭解兒童健康信息。


中醫兒科陳創


寶貝還小,如果只是單純耳朵👂大小不一樣,其他的聽力發育包括耳蝸和耳膜聽聲道都正常,那就不用過於擔心!可以先觀察看!可以參考一下


點鑫寶貝


就我們人類來講,仔細觀察外耳都不是一模一樣,只要聽力及認知行為正常就可。

若外耳明顯畸形,則需耳鼻喉專科診療。

若外耳明顯不對稱,可查下染色體,以指導生育二胎或她/他今後的婚育。


宜都婦幼保健院肖建國


寶媽可以帶寶寶去耳科看一下,檢查一下聽力那些正不正常,如果都正常的話,寶媽不用擔心,只有耳朵形狀不一樣,幸運的是其他沒有什麼,那比什麼都重要,健康最重要。


梅么妹


不光是耳朵左右不一樣大,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又眼,左腳右腳這些都不一樣大


果果18004247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3819f2c5b374815a9259ef300e9d7bd\

牙科王醫生


應該及時找小兒科醫生進行矯正,也有的寶寶會隨著成長減少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