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感覺有些外地人在北京能折騰,過得比北京人自在?

風中的靜思245


作者的標題太搞笑了 哪都沒有家自在 你覺得自在那是你以為的 本地人的自在你是想象不到的 自在還會折騰麼 北京人也能折騰 可是和你看見的表現在外的折騰未必是一種 既然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 那就收起你短視的定論多看書多感悟 也許有一天你也會覺得活的自在


cc是一朵小花花花


沒覺得比北京人自在啊...

拿我舉例,我是北京本地人,工資月薪1.4w,家裡3個門臉,一座小樓30間房出租,4套商品住房,一個月收租7w多,我的房客都覺得挺苦的啊~偶爾交房租都難~

當然,跟本地人比,我不算北京有錢的,我弟家3座小樓120間房!全家不上班!家裡跟兒童樂園小別墅一樣!什麼都不用幹,一個月小15w房租!!


YOURPAPA


城市小區樓房裡就不適合養狗。再小的狗孩子們在樓道和電梯裡見了都害怕。他們一貫理由是他們家狗不咬人。試想一下要有人天天拿條大蛇跟他們一起座電梯告訴他們蛇沒毒不咬人他們啥心理感受。養狗人自認為有愛心實則沒人味,自私沒有社會責任感。我農村院子裡也養著藏獒,我也喜歡狗,我也不吃狗肉,但我堅決反對城市養狗。


請啟用新用戶名


問這個問題的人,是北京的中低層次人士。心存不滿。卻從不從自身找原因,他們時刻懷念那種高高在上的生活,懷念著他們父輩給他們打下的江山,還抱著歧視外地人的心態,問為什麼外地人怎麼過得比北京人都自在?!。

原因很簡單。

人口大流動!

北京有能力的都跑歐美去了!從歐美回來的進了高層。不能去歐美的自然屬於沒能力的低層次。外地較高層次去不了歐美,就來北京唄。

敢流動的都是有能力能闖的,不動的都是比較保守的。想想,當然能闖的會比保守的過得好一些!

哪都有這樣的人,只顧眼前的柴米油鹽,沒有時間看看身邊的風景。北京也有很多沒有去過奧林匹克公園,沒有去過頤和園,圓明園,故宮的人。

不帶著孩子去了解歷史,自己不多瞭解些歷史,思維能開闊得起來嗎?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爸爸也常帶我們去博物館,去了解歷史,社會,所以,有腦子有見識,就可能有闖勁,就可能去更發達的地方,闖出一片新天地!


彭如心老師


個人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這和留在北京的外地人動機有關係,和個人的家庭背景、知識結構、能力背景等都有關係。

換而言之,部分外地人在北京,是“生活”還是“生存”,這兩點很關鍵。當然,金字塔尖的高淨值人群在北京很多的出於人際關係、項目以及資本運作的基本需要,是“發展”和對其屬地事業的支撐。

生存在北京的人,為了不斷突破自身的職場天花板,抗壓能力被不斷提升,這些人群,大都在我們在大街上、地鐵中以及百姓視野範圍內的普羅大眾,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和認可需求,擔負比本地人很大的基本生活成本和很不確定發展起伏,只有極少部分能夠脫穎而出,立足紮根。

生活在北京的人,外地人的身份已經不在凸顯,大部分進入家庭月收入5萬以上甚至10萬元以上的行列,這裡對於他們,是真正的第二故鄉,無論是其家庭背景或者白手起家的過程,真正將“經歷”和“背景”的優勢發揮出來,在北京這樣一個行業、資本、權利、信息聚集的城市中,他們成為支撐背景外地人生存尊嚴的樣板房,而且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綜上所述,真正拿自己當廣義的“外地人”身份的人們,需要時刻記得來這裡的動力,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無論是創業還是職場,這裡永遠是資源集中的戰場,敗兵如潮,爾虞我詐,瞬息萬變。這,就是無法再回到故鄉的原因,因為,人們還沒放棄希望,並且努力的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改變命運的利率,而這些在小城市不存在環境土壤,這也是我們來這裡接受挑戰、痛苦、掙扎、唏噓、喜悅的原因。

北京,對比小城市,是一個因人而異、創造未知、殘酷斑駁的世界。


小易leo


陌生環境下缺乏安全感,自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所以更容易激發鬥志!反正也不認識誰不如安心於工作!而本地人一般安於現狀,人脈干擾多些危機感不強總有退路的感覺所以不能專心致志!同等條件下競爭就顯得沒人家主動積極又忍耐!所以領導就更喜歡外地的,由其本地人還牛逼一點兒懈鬆一點兒就更他媽完蛋了!您再看外地來的一個個激靈激靈的,見到領導跟見到親爹是的,放個屁都覺得倍兒香!領導又都是喜歡奴才的那種小人得勢好不容易爬上來的外地人所以哈哈哈當然知道用什麼東西!


有話就唱歌


現在的北京,老北京人是少數。絕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新北京人),北京這地方是全國能人的大舞臺。在一線城市,原住民都是少數。老北京人大部分圖安逸,競爭意識不強。看看在北京局級以上的領導,有幾個老北京人,比例絕不過百分之十。看看有錢的,有幾個老北京人,比例就更低了。


老夫散淡人


老北京骨子裡的東西不是飄幾年就能學會的。您可以很出色,可以很有能力,但是北京特有的文化是幾輩人耳濡目染從小燻出來的。就如同其他地方文化,也不是一個外來人能夠模仿的。所以說,您就按自己的想法好好活,保留一點兒良心,多一點寬容,別忘了本分就好。


其實言過


問到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外地人比北京人過的自在??殊不知那些北京買房的,把老的小的接到北京,可發現自己很牛,什麼都可以用錢辦到,可卻發現,北京人總笑呵呵的,自己總那麼緊張,而且老的小的,融不進去北京社會,每年春運,老人回家,汽車送,或買車票,他們走了後,北京鬆了一口氣,他們自在嗎,他們每天吃什麼,喝什麼,不得而知,然後就是北漂,為了房子而發愁,恨不能不要錢住進去才好,居住地從二環搬到三環,從三環直接六環外,現在在城裡上班,住門頭溝,昌平,大興的比比皆是,從不起火做飯,不知道他們怎麼自在,我們也去外地,也受過苦,我們不自在,不知道背井離鄉來到北京,自在何來


M二先生


可以概括幾點

1,北京人包容性強,上海就不同,上海人有明顯的報團排外意識。

2,北京人生活比較隨性,說白了就是比較隨遇而安,沒有多大進取心。

3,類比自然界外來物種入侵者危機感強,必須更努力和鑽營,已求得生存。北京人沒有排外意識且安於現狀,等於外來者進入了一個沒有天敵的環境,可以瘋狂成長,對比上海就不同,上海人的排外意識限制了外來人口的更高發展。

4,歷史上北京人從來都不是北京城的主人,都是各地王侯將相輪流值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