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野生动物不能吃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从古至今,不论中外,人类的食谱中一直都有“野味”的出现,人类吃野味也分为几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靠打猎为生,吃的食物自然都是野味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时还没有进入农耕社会,也没有被驯化的家畜,所以只能靠打猎,这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在如今有一些在极地地区生活的人,例如因纽特人,他们仍然被允许定量的捕杀鲸鱼,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如果他们失去了鲸鱼这种“野味”,那么生存可能就成问题了。

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野生动物不能吃

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只是个特例,在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后,有了固定的农作物作为食物,人类就不需要再去做捕猎这种非常危险的事情了,后来还成功驯化了一部分动物,就是现如今的家畜,这些是人类补充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其实进入农耕文明之后,按正常来说人类已经不再需要吃野味了,但这种现象显然一直都存在。

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野生动物不能吃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吃野味的记载,比如在《楚辞》中就有楚人食用蜗牛的记载,三国时期的曹植也曾在诗中赞美过熊掌等珍贵的食物。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曾记载道中国人吃狗肉、野兽肉等,还有让马可波罗不理解的是中国南方人竟然还吃蛇,甚至是毒蛇,这让他大为吃惊。蛇肉是多数广东人特别喜欢吃的食物,根据《粤西丛载》的记载,蛇肉在广东就如同吃米饭一样平常。

不仅是南方,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吃野味也很常见。黄羊肉是游牧民族最喜欢的野味之一,在蒙古人将黄羊(蒙古羚)朝贡到中原在之后,元明清三朝黄羊就成了朝贡的主要物品之一,深受皇室的喜爱。

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野生动物不能吃

其实不仅在中国,其他国家也有吃野味的记载。比如赫利奥盖巴勒斯皇帝曾经为了招待贵宾,就用了600只鸵鸟来做食物。还有中世纪英格兰的宴会上,曾经记载到场的六千名客人吃掉了6头野牛、400只天鹅、104只孔雀,还有不尽其数的鹿肉、野生鱼类等。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会吃野味的,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受佛教的影响,本身对肉类就比较排斥,他们还是以吃鱼肉为主,但这种排斥只是表面上的,并不能完全阻止所有人都不吃。当时日本饲养家畜的产业并不发达,如果想吃猪肉,那就只能到山上去打野猪回来吃。但因为名义上对肉类排斥,但又还得吃肉,于是日本人想出了一个看似巧妙的办法,就是将野猪称为“山鲸”,因为鱼肉并不受排斥,将鹿称为“红叶”,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让日本人将野味吃的心安理得。

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野生动物不能吃

野味真的好吃吗?真的有营养吗?其实不然,那些所谓野味的营养价值极高的说法,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其实营养价值与家畜并无太大区别,多数是人们好奇为了尝鲜而已。但是吃野味的负面影响,人们却视而不见。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有些野生动物生生被吃成了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

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野生动物不能吃

还有就是吃野味对人身体的坏处,400多年前,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很多不能吃的野味。书中说很多鸟类都是不能吃的,孔雀、啄木鸟、鸳鸯、乌鸦这些鸟类的肉都有毒,吃过后会容易使人腹泻、头晕。蜗牛、山蛤蟆、蚯蚓也有毒,人吃过后严重者会引起发烧、抽筋等不良症状。豪猪、野马的肉也有毒,吃野马肉严重者能致人生疮和患痢疾。穿山甲、蛇也有毒,吃过后容易引起发烧和腹泻。

野味有毒,这在明朝时期就被李时珍提醒过的事情,到如今吃野味却还在继续发生。现代科学已经研究证明过,野味的营养价值与家畜并无差别,使用野生动物既没有大补的作用,也不能延年益寿,野味只会增加人类患病的风险,古人对野味的食用是缺乏科学认知,而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吃野味的危害,所以今后对野味还是避而远之为好,没有买卖就买有杀害,杜绝野味从你我做起!

欢迎阅读文化历史那些事的原创文章,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阅读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