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甲午戰爭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滿清歷史上的一個黑暗時刻。成為半殖民地國家,日本正式進入列強陣營。北洋水師潰敗作為導致滿清王朝滅亡的標誌性事件,歷來是後人爭論的焦點,其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李鴻章"避戰護船"所致,有人說是步兵丁汝昌盲目指揮所致。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簡而言之,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與北洋水師有關的一切和事情都已查明。然而,很少有人把北洋水師的垮臺與另一個人聯繫起來,那就是光緒皇帝。在我們印象中,只有光緒皇帝是軟弱的。事實上,北洋水師的垮臺光緒應該承擔一半的責任!很多人可能不同意這種說法,但只要我們分析中日戰爭中的兩個關鍵人物,就可以看出光緒在中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翁同龢

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然而,由於光緒很少得到慈禧的關照,對他傾注一切的翁同龢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師徒。作為一個老師,翁同龢也有"皇帝"的所有夢想。但光緒最大的悲哀是在慈禧時代。這個女人對權力的痴迷超過了一切,甚至超過了她自己的兒子,她從不想讓兒子從自己手中奪走任何權力。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剎那間,光緒就到了親政的年齡。除了暗中為光緒提拔和培養一批"忠臣"外,翁同龢繼續聯繫其他大臣,要求慈禧還政光緒。無奈之下,慈禧不得不同意,但實際權力仍牢牢掌握在她手中。新皇帝和老皇后之間的權力之爭很快開始,並變得越來越激烈。"皇黨"代表翁同龢與"後黨"中流砥柱李鴻章之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李鴻章掌管北洋水師,有權有勢。然而,翁同龢是繼光緒親政之後真正的"財神爺"。因此,翁同龢利用手中的權力給李鴻章“使絆子”,甚至推遲和停止北洋海軍陸戰隊的軍費開支。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鴻章因為財政支出而痛苦不堪。慈禧又幾乎敗光了國庫的錢,她還從北洋水師的軍費中拿了很多。翁同龢知道光緒也知道,所以即使慈禧替李鴻章說話,翁同龢也會以"空庫"為藉口。慈禧是一個聰明的人,所以她不會再問任何問題了。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這樣一來,造成的情況是北洋水師建軍以來極少的軍費,而日本則瞄準了軍艦建設。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陸戰隊近兩年來沒有軍費。更何況,對北洋水師的真實地位和清朝的真正國力瞭如指掌的翁同龢,也鼓勵光緒去抗日,不是為了清朝,而是為了讓北洋難看,甚至遭受重大損失,從而打倒李鴻章的目的。

翁同龢對北洋水師所做的一切,都是黨爭和個人恩怨的結合,光緒皇帝全力支持,這樣人們就可以代替李鴻章,增加他的籌碼。光緒對北洋水師的垮臺沒有責任嗎?

第二,李秉衡

日軍贏得旅順後,在伊藤博文的勸說下,他們改變了方向,把消滅北洋海師作為核心任務。大東溝海戰結束後,北洋海軍陸戰隊在威海港停泊修理。因此,來自日本的第二軍不得不選擇一個登陸點。經過考慮,他們在山東榮成灣定居下來。這35000人,離威海只有30公里。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因為威海港是李鴻章的領地,但它在山東的管轄之下。當時,控制山東的不是別人,也不是"帝黨"的精英人物、山東巡撫李秉衡。李秉衡在山東有2.2萬人的兵力,控制了1.7萬人。

李鴻章知道光緒與慈禧之爭。中日戰爭後,兩個人之間的爭端更加嚴重,兩派人員更趨明朗。李秉衡是光緒的堅定支持者,威海港只是一個夢想。更重要的是,此時李秉衡的主要精力不在山東,但他不斷上前要求追究中日戰爭失敗的責任人。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光緒皇帝得知日本人可能登陸山東後,曾兩次見李秉衡。歷史上什麼都沒有討論過,但絕對不是勸說李秉衡和敵人吵架,而是藉機拆臺。李鴻章和李秉衡不同意,但李鴻章還是給李秉衡寫信,希望他能顧全大局,加強對榮成的防禦,保護威海港。

山東只有22000人嗎?不,當時,在山縣帶領的第一支日軍從鴨綠江行軍到奉天,那裡是滿清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政府下令各地區、各省份出兵保護,山東派出一半兵力。在山縣擊敗了敵人後,沒有人知道日本是否會繼續向遼東派兵。因此,沒有朝廷的命令,誰也不敢還兵。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李秉衡手裡有一萬多人,他沒有浪費。全部部署在煙臺、蓬萊等沿海要塞。只有李鴻章要求增兵榮成灣附近。在他看來,威海港跟自己無關,丟了也無所謂。只要山東其他地方的炮臺沒有丟失,他就不負責任。日軍登陸時,威海港一位姓戴的統領曾專門向他請示,想在日軍登陸時帶領威海港部分部隊進攻日軍。登陸戰最可怕的就是這個,有些人在岸上,有些人還在水裡,實力最弱。但李鴻章沒有同意,反而罵了他一頓。

在李鴻章看來,只要威海港沒有違規,李秉衡的責任就在山東的其他地方。這和李秉衡的自私有區別嗎?而且,當得知日軍將在榮成灣登陸時,光緒還下令李鴻章的北洋海師派軍艦到附近巡邏,但李鴻章以"海戰受損嚴重"為由婉言回絕。

就這樣,數萬日軍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登陸,然後迅速攻擊陸上炮塔,迫使丁汝昌炸燬用於防禦的炮塔,攻擊北洋艦隊。與此同時,日本艦隊的魚雷艇也在夜間對北洋艦隊發動了偷襲。就這樣,失去了一切避難所的北洋艦隊全軍不知所措。

甲午海戰失敗,是清朝內鬥的結果,光緒只想把李鴻章搞垮自己掌權

慈禧在很多人眼中塑造了一個"威權"形象。也許她真的是這樣,被後人批評和指責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作為清朝皇帝,光緒在中日戰爭的敏感時刻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冷靜和遠見,而是沉迷於權力鬥爭,任由"黨爭"從朝廷蔓延到各地,最終導致了北洋海軍慘遭殲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