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没有合适的旅伴不如一个人出去旅游,你觉得呢?

哇里


作为旅行体验师,我经常旅行,不可否认合适的旅伴比风景更重要,没有合适的旅伴不如一个人去旅行!

怎么挑选合适的旅伴?

每个人对旅行的态度和计划是不一样的,为了在短暂时间能有更多的体验,有的人会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而有的人旅行也就是换一张床睡觉而已,并不在乎是不是所有景点都打了卡。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同,对旅行的预算也是不同。

那么,哪些方面决定对方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旅伴?在我看来主要看4个方面!

1,时间安排(行程安排紧凑还是睡到自然醒?)

2,经济预算(睡五星级还是路边宾馆?)

3,性格独立(遇到困难,是积极还是丧?)

4,硬核技能(拍照水平、开车技能......)

案例

好的旅伴

2016年,因亲人的离世,我患上重度抑郁症,近一年不能工作,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看着卡里不到3000元的余额,我仍然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那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整日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也曾想过放弃生命,幸运的是我熬过来了,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对旅行的期待和要求是与常人不一样的,我想要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想要拥抱阳光!

我的前同事名叫:笑笑。得知我有计划去旅行时,她表示也要加入,我同意了。

公司业务下滑需要裁员,我和笑笑同为二流设计师,也在裁员名单之中。我们相互熟悉,对彼此靠信用卡度日的窘迫日子更是“无可挑剔”地契合。

一年有十二个月,我可能就会换十三份工作,有时候我说自己不能用“不喜欢”来形容我对工作的态度,而是“厌恶”才能表达。患病后情绪更加不稳定,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笑笑虽不如我这般受“病魔”缠身,但她换工作频率与我不相上下,手里有多少存款我不问也可知。

为了节省路费,我们的目的地选择了邻省——广西桂林。

除了不可省的高铁费外,我们的住宿和吃食都不挑剔,住宿干净即可,吃食填饱即可。

桂林是一个旅行放松很好的地方,美如画的风景不必花钱去景点就可以欣赏到。我和笑笑每天都租一辆摩托车,驾车而行,看到好看的美景就停下欣赏,不着急赶下一个景点。忘乎所以地陶醉美景,摩托车没电了就停下充电,顺便吃饭。一路喊一路闹,在阳光下尽情暴晒,直到天黑。

因为我们没有行程计划,完全没有考虑到摩托车往返的用电,往酒店赶回时,发现摩托车只剩下了半格电,当时已经是6点钟了,而且是在山区,放眼望去无一户人家,根本找不到充电的地方。原本还在摩托车上疯狂吼叫的我们只能下车,商议后,我们决定遇平坦路把电量开到最小骑行,遇到上坡路就推车而行。

我们一边导航一边前行,天很快就黑了,所幸我出行一定随身携带充电宝,一手推车,一手用手机照明指路,行得1小时,路边终于出现几户人家,我们非常兴奋,可看到路边那几个招牌上面都写着“售棺”二字,吓得我俩全身冰冷,一言不发,原来这里是贩卖棺材的小村,故作淡定颤颤巍巍地继续推车而行。

再行得1小时,我俩精疲力尽,路边来来往往的车也越来越多了,即使有人搭讪,我们也不敢随意上陌生人的车,一路推车直到晚上11点钟才到镇上求了一个快打烊的五金店老板允许我们充电。

我们在桂林有许多因为摩托车没有电而遭遇窘迫,所幸我的旅伴笑笑性感开朗,如换成其他女生,恐怕早就哇哇哭起来。

独自旅行

在贵州有一个中国最后住在山洞里的部落,地处紫云县。决定去这里时我并没有同行,我属于晕车很厉害的人,为了能够尽早到达目的地我一大早就出发了,短短几个小时就转了五、六趟车,但下午5点钟时我仍然还没到达。

已经坐完了所有的车,距离目的地仍还有几个小时,贵州的山高耸入云,弯弯绕绕不见头,眼见天就要黑了,怎么可能不着急?偶尔一、两辆车驶过,也不敢招呼。迫于无奈,最后吸起气招呼了一辆摩托车,车主大概40来岁,是当地的民工,他同意载我,但我得等他去要了工钱才行,我答应了。

我坐上这个中年男人的摩托车跟着他到了一个房屋前,他进去要工钱,我在门外四处溜达。因为刚下过雨,周围一片泥泞,大概是见我不像本地人,路过的行人都用非常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面对这种眼神我非常紧张不安,好在载我的民工大哥很快就出来了,我坐上他的摩托车,在山路里弯弯绕绕,终于走完了所有摩托车能走的路。

可是要到达目的地最后还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我们相互留了电话号码,独自一人前行,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山路窄到仅一人可通过,所幸最终还是在天黑前赶到了目的地——中洞苗寨。

中洞苗寨,根据名字可以看得出,是一群居住在山洞里的苗族人民。只是这个山洞不是立于平地,而是在半山腰天然的洞穴,这个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洞穴里最鼎盛时期住了近20户人家,我去时已经只剩下几户了。

居住在这样的洞穴里可谓是冬暖夏凉,除非很大的偏风雨,基本上是无需屋顶仍可居住的。

中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静,这是远离尘嚣的必然。这样一个步行去坐摩托车还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地方,你们肯定想不到,这里居然有电!冰箱和电视在这里是可以看得到的。

愿意居住在这里的人和其他山区一样,只有老年人和小孩留守,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几年前,政府为了照顾洞穴中的孩子,还在这里修筑了学校,在近几年已经拆除,但篮球场还是保存完好。

此次探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奶奶,年近90,与不到十岁的独孙女一起生活,孙女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奶奶的几个儿子都相继离世,孙女的妈妈也因不愿在此居住,外出打工,很多年没有回来过。

祖孙俩的房子用竹席围屋而成,总共只有四间屋子。一间是用木架搭起来的阁楼用于睡觉,老奶奶每晚都须爬木梯上去。楼下一间是储物空间(只有几个陶缸),一间堂屋(放冰箱等杂物),另一间是厨房:只有一张木桌子,和两把菜刀,没有灶,煮东西时就用地上的锅圈架子,架子上可以放一口锅。

离开中洞时快天黑了,我联系上之前载我的民工大哥,让他载我到县城,县城实在是太远,中途摩托车加了几次油,花了快5小时才到达。在夜晚的山里搭乘摩托车是无比痛苦的,寒风呼呼地刮,把我变成了下车的一刹那我已经冻得手指都不能动弹。

很多人旅行都会去好玩又舒适的地方,像我这样找罪受的人怕是很少有,有人兴起时愿意同往,在路上遇到困难就立马放弃,我这样不轻易说放弃的人遇到这样的伴侣真的会很无奈,那倒不如一个人。

在此给喜欢旅行冒险的人一些建议:

1,不要露财

2,好心人很多,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3,安全设备不离身(手机、防狼装备)

自我介绍

我叫

陈谧烎(chén mì yín),是一名旅行博主,喜欢浪迹天涯,有过独闯鬼屋,夜宿偏远山区等经验(浪漫、轻松的地方也有哈)。关注我,带你“趣”看更多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