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40年,只为这0.1毫米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的努力下,这项曾经深居紫禁城的宫廷技艺,通过复制十三陵地宫的金翼善冠走出宫门,通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盔银甲、《夜宴》中的面具走上电影荧屏,走近大众。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历来为皇家所重,是传统工艺制品中的“奢侈品”。

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起赵春明,最为大众熟悉的是他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打造的金盔银甲、凤冠头饰等道具,而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身份反倒常常被人忽略。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赵春明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大半天,专注工作带给他的快乐是难以描述的,

2006年,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皇宫金光四射的奢华与宫外阴暗中银色盔甲冰冷的反光让人印象深刻,颇有点“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味道。

尤其是对周润发、周杰伦身披的金盔银甲及巩俐的凤冠头饰所透露出俾睨天下的气势及精致的制作工艺赞不绝口。这些让人惊叹的制作工艺背后都少不了赵春明的身影。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赵春明为《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周杰伦饰演角色所做的头盔。

为了让作品呈现出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赵春明带着10名工匠全手工打制。最后东西做出来了,仅一副黄金甲就重达45千克,此外还有银甲、佩剑、药碾子、铡刀、漱盂及一些金银首饰。“因为拍电影的档期很紧,留给我们制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便我们加班加点地赶,也花了2个多月。”

40年,只为这0.1毫米

平淡无奇的工具里,往往能诞生令人叫绝的手艺。

“其实所谓的金盔银甲并非真正的黄金白银,多是用铜替代,最后在上面镀金镀银。一方面因为投拍电影的资金有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盔甲重量,使演员穿戴、行动起来更方便。但为了追求艺术表现效果,表面镀的都是真金白银。在这方面老谋子是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的。”即便如此,最后用掉的铜也足有100多千克。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花丝镶嵌作品《吉祥如意法螺》,顶端是精致的香炉宝塔,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

可是当赵春明把东西带到剧组,张艺谋一看,认为东西是无可挑剔,但就是差点感觉。后来一琢磨才发现:“东西太新,看起来太刺眼,我们用行话说就是‘生亮’,缺少一点使用过得痕迹,不够生活化,不自然。”于是赵春明转身就将用于药膳房的药碾子、铡刀等在砂石上砍了磨,磨了砍,几道划痕一现,韵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花丝镶嵌作品《春碗》是赵春明配合北京电视台推出的一款春晚衍生品。

不一样的花丝镶嵌

其实,赵春明制作过道具的电影远不止《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功夫之王》《神话》《夜宴》《赤壁》《江山美人》《画皮》等,俨然算得上半个影视圈的“艺人”。

40年,只为这0.1毫米

通过复原文物,让赵春明成为了圈内的“红人”。

其实赵春明并非一开始就是制作电影道具的。与许多手艺人一样,都经历过国企改制、下岗、创业的艰辛。创业之初,凭着在北京花丝镶嵌厂积累的一身真本事,许多人慕名找到他,甚至包括首都博物馆、十三陵博物馆等,为他们陆续复制、制作了金翼善冠、乌纱翼善冠等。这不仅让他打开了市场,也让他成为圈内的“红人”。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赵春明复原的定陵皇冠,工艺精细。

而赵春明真正制作道具却是2004年。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有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赵春明参加了张艺谋为舞台道具进行装饰制作的竞标,为演员制作了部分头饰。正是这次机会,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了张艺谋导演,并逐步走进了影视圈,也为他开启了花丝镶嵌保护传承的另一条道路。

40年,只为这0.1毫米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这是在《功夫之王》里的一件肩甲道具,主要使用的是錾刻工艺。錾刻与花丝镶嵌相结合,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正是有了这次合作,才有了后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才有了后来与罗伯·明可夫、冯小刚、吴宇森、程小东等导演的合作,制作了《功夫之王》里的肩甲、《夜宴》里的面具、新版《红楼梦》宝玉的长命锁及王夫人的头冠、项链首饰等道具。

40年,只为这0.1毫米

《鹳雀楼》是赵春明的第二件建筑类作品,由几十万个零部件构成。

“其实用花丝镶嵌制作道具与艺术品是有区别的,道具更突出视觉冲击感,而且为了避免金属反光影响到拍摄,往往不会打磨得特别光亮。”

为了演员表演起来更轻松,电影道具往往不会采取1:1的重量,甚至用其他材质代替。在近40年的花丝镶嵌经历中,赵春明与道具已经打了10多年交道,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把握得非常到位。也正因为这样,影视圈的各大导演都愿意找他制作道具。

40年,只为这0.1毫米

《颧雀楼》局部。要保证整栋建筑的稳定,每个部件偏差要控制在0.1mm之内。

0.1mm的差距

2016年,在第十届“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获奖精品展上,一件大型花丝镶嵌工艺摆件《鹳雀楼》引来众人的不住惊叹。这件长1.98m、宽0.8m、高1m的建筑模型作品,赵春明耗时近3年才打造完成,仅仅是纯银料就用去100千克。

40年,只为这0.1毫米

《黄鹤楼》的主图。

“大型建筑类摆件是花丝镶嵌行业里最难的一项,因为建筑要求横平竖直,而花丝极细,有柔韧性,稍有不慎就会走样变形。”

但也正是因为花丝的精细及工艺的繁复,每一个细节,如瓦片、窗花、翘檐、脊饰等皆由花丝镂空、手工编织或錾刻而成,纹理毕现,颇具立体感,让这件建筑作品更显逼真、活灵活现。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舍利塔》细节,工艺令人惊叹。

据赵春明讲,这件作品共用掉上百万根花丝,每一根花丝宽度只有0.27mm,仅比头发丝略粗。其难度就在于把细细的花丝连接在一起,制成镂空景观时,对焊接技艺要求特别高。

而这项工作只能由10年以上的老匠人完成,因为只要稍微遇热不均匀都会造成变形,甚至前功尽弃。更难的是,这栋3层建筑由几十万个零部件构成,要使其不偏不倚且稳固,力量需均匀分散在200多根柱子上,且必须达到横平竖直,每一个部件偏差不大于0.1mm。

为了增强视觉效果,他特意将有的地方放大一点,有点地方则相应缩小,以便看起来更有气势。完成后的效果令人惊叹,高台重檐、金瓦朱楹,灯光一照,金碧辉煌,更显恢弘气势。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花丝香薰,雍容大气的同时,又有实用性。

尽管经历了许多艰难,但赵春明的脚步并未停下。他目前正积累资金,为制作滕王阁的原材料做准备。“总有人说我们这是夕阳产业,挑大梁的都是五六十岁的人,比我小的更少有了。”

赵春明不希望传承了3 000多年历史的花丝镶嵌在他手里丢掉。“我希望将来完成岳阳楼,集齐‘四大名楼’,为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当他们看到这些建筑模型,体会到‘原来花丝镶嵌可以做得这么美’,我就心满意足了。”

40年,只为这0.1毫米

花丝镶嵌作品《富贵花宝灯》。

文丨刘海军

图丨赵春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