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本书是什么?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周易》,《礼记》,《诗经》。

因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者,应为儒道释(佛),再加一个文学(中华民族古典诗词歌赋等也是当时世界文化顶峰之一)。

如若回答题主所问,四中选三,我举《周易》,《礼记》,《诗经》。因为此三者皆源自中华民族自身。无奈只能舍佛家…

所举之中又首推《周易》。《周易》来自夏商巫文(可见甲骨文),源于远古先民对宇宙最初的认知积累,也是所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道德经》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二者举其一即可。

中华民族为衣冠之国、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又以儒家为首,“周礼”是儒家源头,《礼记》、《论语》举其一即可。

《诗经》赋之歌之蹈之,开中华民族传统文艺之滥觞。

既然要“最能代表”,三者我皆取源头,是为:《周易》,《礼记》,《诗经》。

煌煌然皆来自八百年之周啊[祈祷]



长安稼娃1923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红楼梦真神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铄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3.《孙子兵法》

它不仅仅是一部兵书,更暗含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此书中的兵法思想具有战略高度,带哲学色彩,一开始部分学者并不承认此书具有哲学色彩,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开始就没把《孙子兵法》放进去,后来才放进去的,放在《新编》里。毛主席的文章中就有《孙子兵法》的影子。他有首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追穷寇”三个字,出自《孙子兵法·军争》;另外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面也多次提到《孙子兵法》。

以上都是本人感觉比较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书籍,感谢!


徐国麟一功书法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三本书是《易经》、 《论语》和 《道德经》 。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追梦乐享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以身、心、灵为轴

历史有记载的伏羲氏一画开天地,是文字和文化的来源,《易经》,孕育了整个华夏文明,我们现在更多接触的是周朝周文王姬昌的《周易》

商纣王做为耳熟能详的一个暴君,商朝最后一个君王,把四大诸侯之一的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七年间,姬昌演绎八卦成64卦,后来儿子注爻辞系辞,孔子注十翼,而成我们现在的《周易》。

南怀瑾老人解析易经时说,《易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哲学之中的哲学,文化的源头。所以,第一本书,当数《易经》

黄帝,五千年前,生而神灵,成而登天,留有《皇帝内经》,一部关乎天文地理,人身心健康的书,中国中医文化的源头,当数第二本书。

周朝末年,老子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5000字左右,道家文化,功成身退,天之道,朝代更替之间,扶乱持危,盛世隐退。当数第三本书。

同时,儒家《论语》,我们现阶段,就是大力提倡儒家文化的时候,当数并列第三本书。


陪菡宝读古典


答: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本书是,《三国》,《红楼梦》,《西游记》,我们民间有个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意思是说老年人看《三国》后,长计谋,青少年看《西游记》后,会产生幻想,都想长大后,成为孙悟空,七十二变,打败天下无敌手。😂😂😂😂😂😂😂




老头156934080


最有代表性的三本书就是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是人生必修之课。


阳泉市赛鱼小区刘永生


小编认为是《论语》、《史记》和《文化苦旅》。不是因为它们真的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水平,而是因为它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作用。

看到这个回答,估计读者第一反应是《文化苦旅》凭什么能和另外两部著作相提并论。小编并无比较之意,只是列举答案罢了。另外,就是有一点私心在里头——小编便是从读《文化苦旅》才开始爱上了中华文化。

其实,中华文化如此源远流长,内容又是如此丰富,岂能是三本书就能代表得完全的?主要还是看重它们对中华人民思想的引导和影响。


《论语》

它是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是中国历代各朝的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时至今日,《论语》中部分语录还被写入语文教材中,并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经典教材。

《十则》中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语录对于学校、家庭教育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史记》

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说的: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同样,也有多篇内容被选入语文教材。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故事;《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介绍有关于屈原的平生事迹;

《将相和》(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组成。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录了我国前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关于人物、事件和道理的描述十分之细致,对后人学习中华历史和文学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苦旅》

当下很多学生和家长不甚了解学习文言文的用处,可尝试阅读这部作品。

这文学散文作品,犹如一座连接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浪漫且温柔桥梁,走在上面读者,饱览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细腻,体会着历史人物的风流与坎坷,求索着人生路的漫长和彷徨。

当一个人被自己民族的文化彻底熏染时,会有一种自信和热爱油然而生,犹如寻亲一般,本能地就会去寻找最原汁原味的古文去读,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与自己有亲密血缘的文学语言。

就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更轻盈了,思想更纯粹了,灵魂更深远了。


玖抒教育


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不可或缺的大概有

以下几点:

1:战争 2:农业3:律法4:礼仪5:医学

如果非选三本书作为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选《孙子兵法》、《道德经》和《黄帝内经》

中华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中华民族是实实在在的战斗民族。止戈为武、以战止战、攻心为上、好战必亡的思想流传至今。我认为战争文化才是最精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人是非常看重礼制的,礼仪之邦名符其实,而中医,至今一直在用。

我想补充的是:《易经》是为农业、渔业或狩猎活动而产生的。识别方向、季节变更、潮起潮落,天象变化才是农耕、捕鱼、狩猎当中关心的基本问题。古人的占卜主要是占问天气,而且经常准,是有根据的,详情请关注《古人占卜探寻》。至于拿来算命,纯粹后人瞎扯乱编。


伊妖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随中华文明的演变而生成的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博大精深,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总和。包括诸子百家思想,文学艺术,中医史学,语言文字,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相应的书籍也是包罗万象,囊括各专业领域、时空与视角。若要从8万余部中华经典书籍中,选取仅有的三部,也只能从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典籍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中,选取三部最代表性的巨著。

1.以《论语》为代表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经部收录了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而以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最广为传诵。其详实地记载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上,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史实,以及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孔孟哲学所负载的从政与处世之道。其中的无数文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是每个研习中国传统经典者的必读书目。而《论语》则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道德思想及教育原则,语言浅显,却寓意深远。蕴含了为官从政及为人处事等方面深厚的哲学智慧。俗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对中国社会不可估量的影响。

2.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等史学经典。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等15个大类。而用正规体例编写的正史中,中国历来各朝代所编纂的24部史书,集合而成《二十四史》,全方位、跨越时空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全景。而《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整,是中国史学中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对中国史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无比深远的影响。它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著作,文学艺术手法高妙,诸多文章被教科书列入(如《将相和》《鸿门宴》等),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史意义卓著,不仅影响着近现代史学研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以《道德经》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经典。

子部收录了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而道家则是中国本土中,与儒家齐名的具有宏观智慧的哲学思想。也是对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音乐、养生等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老子的《道德经》,正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成为永不枯竭的宝藏之井,赐予人们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如今《道德经》这部中国传统智慧名著跨越国界,在欧洲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哲学思想普及千家万户。



而经史子集中的集部,则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各有所长,是文学盛界的百花齐放。

其实,我认为理解与感悟传统文化,应涉及百家百业,博采众长。了解不同领域分支学科的相关交叉,才能切实增强我们认识的广博与深刻。然而,阅读总归不是一蹴而就,不妨就先从这些博大精深的盛世巨著启航吧。


更多精彩原创,欢迎关注“Jumine乐铭文艺”。每日相约,追随文明光影,解锁文化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