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非命?如果扶苏继承皇位那么会怎样?

L刘哈档案


不请自来,我是架空历史频道的北狼后裔,下面来说说我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秦始皇死于疾病还是非命?

要了解秦始皇是死于疾病还是非命,得先从他的死开始说起!

早年秦始喜欢独揽大权,所有的奏折都一人批阅,工作量巨大,以重量计算,又常常工作到深夜,这身体能扛得住

而在秦始皇36年发生3件大事,击垮他的心理防线

先是荧惑守心,天上掉下来颗石头上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接着就是一位函谷关而来的使者,在经过华阴时遇到一个手持玉璧的人,那人告诉他五字预言,“今年祖龙死”。就这样,秦始皇耿耿于怀,心理就落下了阴影。要知道,心病难医,心理有病不能及时疏通,就很容易抑郁患上重病。

接二连三的无解事件,让秦始皇感到了深深地恐惧。于是秦始皇问太卜如何消灾避祸?太卜算卦后回复:“游徙最吉”。随即,秦始皇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出巡。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祕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这里先说明一下词的古今异义,“疾”并不是今天疾病的意思而是指“小病”,而“病”的意思是指重病。史记里提到“病”字,由此可见始皇帝是已经病情严重,难以治愈。后来因病死了,这件事知情人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和几个宦官

秦始皇36年十月(当时一年的首月)出发,胡亥主动请求陪同,始皇帝答应。然后,同年7月,离出发10个月,秦始皇病重驾崩于沙丘宫,奇怪的是沙丘宫也是赵武灵王的丧生之地,为什么会这么巧?而之后赵高和李斯隐瞒了秦始皇之死并垄断军国大权,杀公子扶苏立胡亥继位,这也太巧了吧!

根据前面两点,可以判断始皇帝身体有疾在身,巡游不过是为了化解玉璧的凶兆。但是事与愿违,试想一个病人应当静养,怎么能受得了长时间的旅途颠簸?而始皇帝的身体状况知道的人很少,但是中车府令赵高肯定清楚,奇怪的就是为何胡亥会要求同行,恐怕与赵高也脱不了干系,别忘了,赵高可是他的老师。

所以秦始皇之死恐怕另有蹊跷!

扶苏继位会如何?

首先,要探讨这个话题,我们要先明白使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秦是亡于二世的暴政,但我认为,暴政这个原因,只是后世的儒生对秦始皇的摸黑。

而真正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六国贵族的复辟。

据《史记·蒙恬列传》中所说

“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

这一句话就说明了,秦朝的统治必定会灭亡的原因,为什么凭这一句话就可以如此肯定?

这一句话就反应了秦朝灭亡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第一,法家理论

秦始皇灭掉的六国,都有自身的文化、政治等特色,而秦朝推行的法家理论,必然会导致六国不习惯,由此出现不满的情绪

第二,根深蒂固的贵族社会

汉朝之前,中国社会是贵族政治,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却没有对六国贵族和官僚,进行妥当的安置,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以至于很多原先的王族,沦落为一介草民,六国贵族的利益被触犯了!所以,这一批人不可能甘心。后来的项羽、张良都是六国贵族出身,都想着要复国,再者秦皇灭的六国,除韩赵魏的历史较短(三家分晋后,大约有170余年历史)楚国、齐国、燕国都是从周朝之初成立,有800余年历史,历史悠久,根基深固,国家被灭,不代表大家都心服口服!

第三,郡县制

秦朝建立的不只是一个朝代那么简单,秦朝的建立,标志着秦朝打破了自夏商而来形成的历史格局,尤其打破了周朝根深蒂固的分封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人从所未见的新体系。

在历史上新旧体系过渡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最混乱的局面,旧势力的垂死挣扎,新生体系的根基不稳,这三波一连串的原因,都是导致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因素。

所以,司马迁的“天下之心未定”这一句话,指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要害。

那么如果是仁义的扶苏继位,能改变秦朝短命的国运吗?

我认为即使是扶苏继位最多也只能延缓秦朝灭亡的速度,因为秦朝要想不这么早灭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六国贵族赶尽杀绝。像之后的汉朝就是这么做的,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但是秦始皇没有这么做,所以一旦出现导火线,六国贵族必然会揭竿而起,而陈胜吴广起义,就是这一根导火线。如果扶苏继位,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先下狠手,清洗一波贵族,让六国贵族势力盘根错节但是,扶苏会这么做吗?

史料记载扶苏很仁慈,要他去做这种事,他是绝对做不出,而将来只要一旦出现导火线,六国贵族照样反秦,再说如果扶苏继位,凭借着这个人的仁慈的性格也就不会屠戮功臣、杀害皇族。


架空历史—北狼后裔


关于秦始皇的死目前历史学界有两种观点:(1)死于疾病;(2)死于非命。

在《史记》中有多种说法。根据《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等,记载的秦始皇死因非常清楚。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遇到刺客,秦始皇乘坐的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而秦始皇被人有非常迷信,对这些现象的出现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于是秦始皇听从了一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然而因为过度劳累,秦始皇巡游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时就病倒了。赵高奉命给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写遗书:“与丧命咸阳而葬。”但是信还没有发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

所以,一直到咸阳,秦始皇已死这事儿,只有胡亥、赵高、李斯等七八个人知道。在他们的帮助下,胡亥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关于第二种观点是来自于有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史书,但这种观点也有可疑之处。当时的赵高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宦官。赵高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他的父亲受秦宫刑而死,母亲是一名官奴婢。赵母在秦宫中生下了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懂点“狱法”,于是就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赵高在秦始皇死后的种种行为,使人怀疑其与秦始皇的死有莫大的联系。当时出游的人员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人,蒙毅也在随行之列。但蒙毅是扶苏的亲信,但是在秦始皇病重时,蒙毅却被调遣回了边关。从突然的人事变动来看,这似乎是赵高的计谋。因为当时蒙恬率30万大军随公子扶苏驻防在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将蒙毅调走,也就是将扶苏的耳目给调走了;而赵高曾和蒙毅有过节,赵高对蒙毅肯定是恨之入骨。所以赵高在秦始皇病重时调走蒙毅,也是为自己后来的计谋的实施除掉了一块绊脚石。蒙毅被调走后,赵高就开始实施其计划。

秦始皇是病故还是被害?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解开这个历史谜团只是时间的问题。根据考察,秦始皇陵没被盗过得痕迹,而秦始皇的遗体可能尚在,并且墓中存在大量的水银形成的水银蒸气,对遗体有冷凝防腐的作用。等到秦始皇陵发掘时,秦始皇死亡之谜自然而然就会被解开了。


公元前


秦始皇病亡,很多人质疑他到底死于何种疾病?历史学家再次拿出刨根问底的精神,从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来寻找答案。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描述,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推测出秦始皇小时候患有软骨症,还患有支气管炎所以长大后胸部长得和鸷鸟一样,声音有点像豺狼的声音,由于秦始皇事必躬亲,经常处理繁重的政务,由此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在巡游途中秦始皇正准备下令渡过黄河,可是没想到癫痫病突然发作,后脑壳一下子撞在了青铜冰鉴上,进而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整个人陷入了昏迷状态。第二天,当巡游车队赶到沙丘后,赵高、李斯才发觉秦始皇早已死去多时。

另一种说法是说秦始皇死于非命。这也不是妄自猜想的,历史学家根据有关秦始皇死亡的史书记载仔细推敲,发现很多地方可以证明秦始皇是死于非命的。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他有莫大的关系。

秦始皇出巡,他的长子扶苏在上郡监军,随皇帝出巡的人员有大将军蒙毅跟随在旁,还有宦官赵高、丞相李斯,扶苏的弟弟胡亥等人也照顾在侧。史料记载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突然被遣返回边关,从这样的变动来看,其中肯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

而这个阴谋正是赵高设计的。赵高在政治上是支持胡亥的,因为只有胡亥当上皇帝,赵高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既然选择了拥立胡亥,公子扶苏就是他和胡亥首先要清除的障碍,而除掉公子扶苏首先要断了扶苏的左膀右臂,就是搬走蒙毅和蒙恬这两块绊脚石。所以,在出巡途中赵高先将大将军蒙毅从秦始皇的身边找借口支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遮人耳目,也可以使扶苏不知道自己的阴谋,为自己后来计谋的实施清掉了一大隐患。

随后,赵高又假传秦始皇的旨意,派人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下令让扶苏和蒙恬自杀,不得违抗。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二人皆自杀而亡,赵高的计谋也因此得逞。在得到二人自杀的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命令巡游车队日夜赶路,很快就返回了咸阳。为了继续欺骗全国的臣民,赵高命令巡游车队不直接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返回了咸阳。

当时正值七月,天气一直持续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在车里开始发出阵阵恶臭,为了掩饰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赵高想了一个以咸鱼遮掩尸臭的方法。赵高下令把整筐的咸鱼都放在秦始皇的车上,以掩人耳目。在回到咸阳后,赵高为避免阴谋败露,一不做二不休,把丞相李斯逼死了。

赵高为何设计这样一个阴谋呢?因为赵高不希望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史书上记载,赵高曾经对李斯说,扶苏这个人刚毅而且勇武,信人而且奋士,如果扶苏继承皇位的话肯定会任用蒙恬为丞相来取代李斯的职位,因为蒙恬、蒙毅是扶苏的亲信。而赵高曾经因为犯法被蒙毅判处死刑,虽然后来被秦始皇赦免,可赵高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他对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恨之入骨。

如果是扶苏登上皇位,那么赵高根本不会有活路,因此赵高才会拼死一搏去阻止扶苏继承帝位。但是秦始皇有意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唯一的办法只有伺机杀掉秦始皇,才可能拥立胡亥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是秦始皇平时居于深宫,并且戒备森严,赵高根本没法下手。没想到秦始皇又要进行第五次出巡,这让赵高看到了希望。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倒,这对赵高来说正是天赐良机。所以,赵高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了毒手,提前结束了秦始皇的生命。


淮安文史


公元210年,秦始皇出游的第五次东游其实他的目的想要得到长生不老药,可惜人还没有到就挂了,如果说是人为的那只有赵高当时在其身边陪伴,但是我感觉不会因为他的成功都是秦始皇给予的,如果没有秦始皇就没有他今天,所以心里会存有感激之情,而秦始皇本身就有旧伤,舟车劳顿,加上环境不同,很容易生病

如果扶苏继位感觉对一个刚刚打下来的秦朝需要有一个霸气,敢作敢当,英明绝断的救世子。而扶苏注重交文,很容易重文轻武,在一个内忧外乱的国家,是不需要他的



吴少影视


秦始皇肯定是死于疾病,否则就他的智商和个人威信,一般人哪敢想谋害他哟。通常这中“上马打天下”的开国之君,其班底都有相当一批死党,所以一般人不敢冒这个险。

至于扶苏坐天下是否要好些,我看未必,因为在当时嬴政统一了六国,那是靠武力征服的,所以六国的大国家意识还没有形成,人们的心思是散的。另外一个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治国理念没有以“收生养息”为主,而暴政的治国方针又变成了政治遗产,所以秦二代无论是谁都不会好到哪里去。赵高的存在只是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


交子溪


秦始皇死于疾病还是非命,真不好说。为什么呢?因为太突然了。如果秦始皇有疾病,不是暴毙,知道自己不行了,一定会马上派人去把扶苏召回,但是他没有。他对太子的信任可以从把长城军团全部托付给扶苏可以看出,太子是不二人选。

所以有可能是心脏病一类的暴毙,也有可能是被毒杀,不好说。

扶苏从历史记载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太子,秦朝不可能二世而亡,有可能跟汉武帝之后一样,出现中兴。


谈笑阁


秦始皇应死于疾病,而非被人暗杀,和下毒。以秦始皇当时的威望,是没有人能暗害他的。张良铁椎一击,相去甚远,说明张良心中是害怕的。假如扶苏继位,除非杀了赵高,改革秦苛严的法律,秦才有存活下去的可能。秦朝的暴政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无论谁当皇帝,阶级矛盾已严重激化,就不可避免暴发农民起义的战争。胡亥的继位,赵高的弄权,更是加速了秦王朝灭亡。


汉阙故人


扶苏太不自信了,不够霸气,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要自杀,就算要死也要亲自见秦始皇一面,才死而无憾。扶苏继位,秦朝不会亡的这么快


老秦炒股


秦始皇死于疾病,50岁死的。至于扶苏,让他自杀他就自杀,太听话估计也当不好的


一枚爱学习的学生党


始皇帝死于征途中的疾病,至于扶苏没法回答。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人物幻想。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