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貴人語遲?別在給3歲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找理由,家長要負首要責任

妹妹家的孩子快3歲了,說話還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說不成完成的句子,也很少說話,大人們都說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

小女孩會說話的時間不是應該比男孩早嗎?看著妹妹家的乖女兒可愛的樣子,真為她不會說話著急,可是妹妹卻一點也不著急,感覺女兒挺隨她的。

妹妹就是一個很靦腆的人,不愛說話,說起話來細聲細語,聲音小,脾氣好,孩子也很讓她省心,就是屬於那種易養型的孩子。妹妹也沒有別的什麼愛好,在家帶孩子這兩年,都是把孩子放到爬行墊上自己玩,妹妹則是在一旁看著手機,也很少和孩子說好。整天帶孩子的妹妹,還沒有每天只在下班時間陪孩子的爸爸,和孩子說的話多。

貴人語遲?別在給3歲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找理由,家長要負首要責任


看來,妹妹家的孩子說話晚,跟她和孩子說話少,有著直接聯繫,孩子的性格決定孩子愛不愛說話;媽媽的培養才是孩子會不會說話的關鍵。

孩子的語言能力,從父母和孩子聊天開始

親子之間的聊天,開始的越早越好,即使在孩子不會說話,只是個小嬰兒的時候,他也在時時刻刻地接受著外界的信息,他會用嚶嚶的童語、面部表情、手腳的動作給父母做出相應的回應。

從小就跟孩子多聊天,可以刺激孩子大腦語言神經的發育,增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同時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形成情感連接,所以說,經常和孩子聊天,更有助於孩子智力發育和心理健康。

父母和孩子之間,一旦缺少了親子聊天的機會和時間,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孩子會不善於進行自我的情緒調節,不會和人主動進行互動溝通,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容易出現一些細微的心理問題。

想要孩子早些開口說話,希望孩子將來不會因為社交障礙而苦惱,需要家長從小多和孩子說好,通過和孩子之間的聊天,增加孩子說話溝通的能力。

貴人語遲?別在給3歲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找理由,家長要負首要責任


和孩子聊天重在交流,說教會破壞親子之間的聊天

好多家長反映說,孩子會說話以後,從可怕的3歲開始,總是把“不”掛在嘴邊,家長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孩子的回答總是很敷衍,最後就成了尬聊呢,不知道孩子在說些什麼。

為了避免親子之間的尬聊,父母應該注意孩子聊天中的態度變化,根據孩子態度轉變,調整聊天的內容,還有交流的方式。親子聊天是家長和孩子雙方在保持地位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而不是家長對孩子單方面的宣教。

家長切記,不要總是帶著要教育孩子的目的性,並不是每次和孩子聊天,都要告訴孩子什麼大道理,親子聊天的關鍵,是要把父母的關愛,還有支持,傳遞給孩子。如果家長說的都不是孩子想聽的,孩子勢必會表現出厭煩,甚至是說出讓父母反感的話,來回擊父母,那麼這時候的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被孩子頂嘴了,讓孩子說出的反感話題給刺激了,家長是不是很生氣?作為大人,首先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先不動聲色保持傾聽,找出自己的原因,為什麼孩子出現了過激的反應;然後,另外找時間來處理孩子的問題,不要突然改變態度,這樣只會打擊孩子和你交流的積極性。

貴人語遲?別在給3歲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找理由,家長要負首要責任


和孩子聊天,真情大於技巧

可能好多家長自己本身就不擅長聊天,像我妹妹那樣,那就把握每次聊天的機會,以傾聽為主,向孩子傳達出自己的關愛,父母的態度大於說話技巧本身。

有時候和孩子聊天,孩子總是喜歡重複地說同一句話,如果不是因為這句話太難,孩子說著像繞口令一樣困難,或者孩子受某種心理因素的影響,那麼家長也不必太在意,這是孩子在自己進行加工和內化學習,不要干涉他。

溫馨的家庭氛圍,隨時可以和孩子聊天,學齡前的低幼兒童,家長可以把每天孩子睡前的十到十五分鐘充分利用起來,作為固定和孩子聊天溝通的時間,幫孩子養成和父母保持良好溝通的習慣。

當然,和孩子溝通雖然沒有時間的限制,但是要考慮孩子的情緒反應狀況和實際情況,不要在孩子急著要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非得要拉著他聊天。

做一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家長,可以提高孩子和家長聊天的積極性,讓孩子覺得跟家長聊天有意思、有幫助,那麼家庭氛圍,親子關係會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