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成語“德藝雙馨”,為什麼要把“德”放在“藝”的前面呢?

米睞


“德”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行和品質。德藝雙馨,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和技藝或才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美名流傳。那麼,成語為什麼把“德”放在“藝”的前面呢?

一、德是立身之本。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古人也說:人之立身,所貴者唯在德行。也就是說,為人處世,最重視的就是道德和品行。道德和品行是一個人立身於世的根本。一個人有好的品德,人們才會願意和他結交往來,才會尊敬他。如果是缺德的,人們便會遠離他,甚至唾棄他。所以,要先成人後成才。要先學為人處世,修養身心,如做到誠實、守信、正直、坦蕩,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通過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以良好的道德素質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使自己有崇高的品德,心存善良,關愛他人,以德立身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受到人們的尊重,甚至得到褒獎。如經典電視劇“西遊記”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唐僧的扮演者遲重瑞、著名導演張紀中榮獲“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他們共同歌頌“德為先、藝為本”,樹榜樣,揚正氣,激勵廣大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德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先做人,後做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不好,即使你有技藝有才能,也沒有什麼大用處,正所謂德不優者,不能懷遠。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狹隘,看問題自然不會看得長遠, 目光短淺,必定不會有遠大理想。有精湛的技藝,當然可以使人出人頭地,但要想成大事,創大業,好品德才是最可靠的本錢,待人善良,樂善好施,使人感受到真情的溫暖,得到別人的尊重;反之,如若喪失人格和操守,自然會中途擱淺,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有句話說“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輔”,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競爭激烈,有好品德的基礎上,又有才能學識的支撐才能立足長遠。 如人民的好軍醫華益慰,以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品德告訴我們:才是德的依靠,德是才的昇華。

三、德是人格魅力。 法國哲學家說,這個世界上唯有兩種東西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一是我們的崇高的道德法則。確實,好的道德品質,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無論是德藝雙馨,還是德財兼備,都是把德放在首位,因為德是人的人格魅力,“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在活著”指的就是永存的人格魅力。如“國魂”孫中山,“民族魂”魯迅,“兵魂”雷鋒,“高原魂”孔繁森,他們雖死猶生,魅力永存。

所以我們要把做大事,立大德作為奮鬥的終極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要從小事做起,從小處積德,沒有做好小事的點滴積累,大事就會成為空談。不辭小流成大河,不辭小善成大德,只有日積月累,才能成就偉大的自我。

德是藝的根,藝是德的花。無才無德是庸人,有德無才是好人,有才無德是小人 ,德才兼備是賢人。人生在世,以德為先,以德為重,達到德藝雙馨才是高境界。


清悠悠


德藝雙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é yì shuāng xīn,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一般指從事藝術的人。出自《國語·周語》。

 這個詞語是告訴我們不管你是誰?你是什麼職業?你都應該是有德有藝的人。不能只有藝而沒有的德,那你就被人人唾棄了。

我們現在的明星很多,有唱歌的明星,有說相聲的明星,有演小品的明星,有影視明星等等,在成千上萬的明星裡,本人舉兩個供大家思考什麼是德藝雙馨。

第一個明星:韓紅。韓紅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她的一首《天路》讓我們想起了她那洞徹人心的聲音。這首歌曲用她的聲音詮釋了全國大民族歡聚一起的狀態。她不單單是一位明星,更是一位慈善家,她用自己的積蓄,用自己的才華成立了慈善基金會,她的基金會宗旨是:“弘揚正氣,奉獻愛心,扶危濟困,和諧共生”被譽為慈善楷模。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她,在這次疫情中,她又開始了他的慈善,她用自己的人脈,用自己的行動為武漢捐款捐物。韓紅有一顆善良的心,把公益當成事業,一生的熱愛。作為明星不管做什麼,有人理解鼓勵她,但是也有人黑她,認為是作秀。一位主持人曾經發文章,字裡行間都是指責韓紅擅自去武漢,為自己炒作、增加熱度的意思。類似於這樣的很多,韓紅都沒有理會。只是專注於自己公益。後來這位主持人遭到炮轟,很多網友轟炸他,他趕忙又發了一篇文章道歉。明星再怎麼炒作都不會把自己的命搭進去,更何況韓紅做公益多年,付出了多少,很多人都是看在眼裡的。

韓紅在社交平臺上發過聲明,她做的這些在疫情面前不算什麼,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她做的那些只是她與工作人員的心意。我們做人要善良,正視自己的心。如果不認同韓紅的做法,也請少一些流言蜚語。韓紅的默默付出,還遭到攻擊,長此以往,會寒了很多公益者的心。在危難面前還是齊心協力,多多為那些善良的人加油打氣。韓紅說話也很耿直,是娛樂圈為數不多說話實在的人。她的品質、她的善良都讓那些捐款的明星對她放心。所以也放心把錢交給她。

我們來看看相反的例子:這次有一個藝人,他利用疫情以“賣口罩”為名實施的系列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達28萬元。有網友發現犯罪嫌疑人黃某某是曾經參加偶像團體選秀節目的人,他沒有對這次疫情做出貢獻,居然落井下石,居然為了金錢放棄人格,這是多麼的可悲可嘆,本人不願意多介紹他。

我們在生活中要刻苦自己,厚待別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春風待人,以寒風自待。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愛人者,人恆愛之。

各位朋友們!我們通過這兩個例子就清楚知道了什麼是德藝雙馨了吧!




無人問津的探花


德藝雙馨成語的解釋: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

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處世的資本。 無根本不成其人,無資本事業無成。 這些都說明了德與才二者都重要--

以孔子的學生顏回為例

顏回春秋魯國人,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中德行科之一。

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 家境貧窮,但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聞一知十;品行優越,孔子稱讚其賢德,是孔子心法傳承的直系弟子,但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在孔子眾多的學生之中,顏回是德性修養最好的一個,後人尊稱他為「復聖」。

孔子認為眾多弟子中,只有顏回內心能長久不離仁德,其他弟子皆不如他。

而顏回不只能好於仁,甚且是能樂於仁的人。

「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 雍也第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顏回的修養很好,他不高興的時後,絕不會把怒氣發到別人身上。如果不小心犯了過錯,他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曾子是顏回的同學,曾子則贊他「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論語》〈泰伯〉)

意思是說:「顏回為人非常謙虛,事實上他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從來不自誇,不自滿,不認為自已了不起。他的學識豐富,卻覺得自已還不夠好,總是客氣地去請教別人。」

以此種種,我們大概可以領略為何在孔門弟子之中,唯有顏回當得上聖人之名,被尊為「復聖」。

古人有云: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 不魍魎猖狂。(出自《菜根譚·概論》)

「品德是一個人才能的主人,而才能只是一個人品德的奴婢。如果一個人只有才幹學識卻缺乏品德修養,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主人而由奴婢當家,這又哪能不胡作非為、狂妄囂張的呢?」

由此可知,我們知道道德品行是為人的根本,也是企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

所以一個再有學問、再有能力的人,如果道德質量有問題,將會對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害。

所以有句格言說得好:有德有才的要重用,有德無才的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才無德的堅決不用。

這也是古人將德藝雙馨的德放在藝的前面,這是要告訴大家,德行比技藝還更重要。


言葉語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名詩詞創作者,我有比較深的體會。我的老師就時常教導我說“詩品如人品”,詩品的高下取決於人品的高低。我深以為然。

試想古往今來的偉大詩人乃至書畫樂等領域的藝術家們,哪一個不是忠肝義膽,德藝雙馨之人?至於秦檜、蔡京之流縱然在書法上有一定的造詣,終究掩蓋不了其專橫弄權、誤國殃民的滔天罪惡,終究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大邊塞


“德藝雙馨”為什麼把“德”放在“藝”前面,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理解和解釋。

首先,我們要弄清德藝雙馨這一成語的出處。德藝雙馨出自《國語·周語》:“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字面理解就是一個人高尚的品德可以使他像芳香一樣散播的很遠,引申意思就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讓一個人聲名遠播,倍受尊重,後世流傳。

現在,德藝雙馨一般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都具有良好的聲譽,一般形容從事藝術活動的人。也就是高尚的品德加上過硬的藝術修為可以讓一個人美名流傳,芳香四溢。

故此,在歷史出處上“德”也是在前的。

然後,我們從“德”和“藝”那個更能讓一個人,或者一個藝人加倍地受到社會認可,人民尊重這一生活現實角度進行梳理分析。

我們知道,不管是從小你的老師,父母,朋友,師傅,還是你進入那一個行當進行工作學習時,都會對你說:要做事,先學做人。學做人,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良好的品德,高素質的修養。

所以,現實生活中品德對於任何一人都至關重要。那麼,對於一個曝光率高於常人,被人民期望值很高的藝人來說,品德就更加重要了。

藝人不管是舞臺表演塑造形象時,還是臺下生活中,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大眾關注,甚至模仿,學習。

所以,沒有一個好的品德,藝術修為再高也不能為這個社會傳播正能量,樹立榜樣。所以品德應該高於藝術,藝人應該把品德修養放在第一位。這也是“德”放在“藝”前面的現實生活解釋了,也可以理解為社會要求德比藝更重要。

梅蘭芳誓死不為日本天皇演出,常香玉用義演所得經費為志願軍購買飛機。這些藝術家不管是藝術修為,還是品德修養,都堪稱德藝雙馨,所以才能後世流傳,芳香永播。相反一些明星吸毒,逃稅漏稅,為富不仁等可恥行為,即使他藝術水平,專業技術再高,沒有好品德,也不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人民的尊敬。

所以,不管是從成語出處,還是現實要求,還是“德”和“藝”那個更重要來講,“德”必須在“藝”之前。我們雖然不是藝人,也要做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樣才能無愧於人,無愧於心。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注重品德修養的國度,不管是四書五經裡,還是唐詩宋詞中,永遠都把德行放在首位。歷史淵源上德也要在前面。

習大大也說過:“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此次新冠疫情一些藝人捐款捐物,奔走呼號,就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抗疫形象,傳播了正能量,鼓舞了人心,他們有些人就是德藝雙馨。


飯後停


德藝雙馨,德放在藝的前面,沒有德的藝人,別的方面也不會好,猶如曇花一現有又猶如煙花轉瞬間灰飛煙滅。就像現在疫情阻擊戰中,缺德的人還少嗎?這個詞語雖然不好聽,但是就有些人,故意隱瞞疫情不報,在電梯故意吐口水,該隔離的不隔離的,故意不戴口罩亂跑,毆打防疫工作人員,瘋搶購藥品毆打醫生,藥沒搶到還罵醫生,藥都讓你吃,病都讓你得,並說全世界的人都死了,也和她沒關係。這些人簡直缺德至極,缺德到極點了,都不該生而為人,什麼樣的家庭才能教育出這樣缺德帶冒煙的人,(缺德帶冒煙,引用自單田芳老師評書)用素質低這個詞語來形容都是便宜他們,人無德,註定不能長久,遭人唾棄,有德為福,無德為禍。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滄海一粟泰山


大家好,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我喜歡文化,熱愛文化。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有德有才, 是精品; 有德無才, 是次品; 無德無才, 是廢品; 無德有才, 是危險品。

“德”字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一個人的才華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要是一個人聰明絕頂,才華橫溢,卻品德敗壞,那麼對於這個社會來說這種人就是另類和“危險品”

記得前幾年的三氯氰胺奶粉,創造那些的都是很有才的人。普通人是造不出來的,最後傷害了多少孩子。

還有新聞上總說,從小就全班第一,各種獎拿到手軟等等的別人家孩子,但最後結果是,有的打架鬥毆,有的殘害少女,還有一個震驚全國的“北大學子弒母案”。

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的,到最後做了錯事的人。這就是道德敗壞,有才華怎樣,沒有德行註定一生是失敗的,所以德比才華更重要。寧願沒有其他人那樣的才華橫溢,但求活得無愧於心。

以上就是有關於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同時希望大家能學習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識,提高自我素質,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明天。


徐佳寶琦ai書法


不光只是“德藝雙馨”的“德”放在了“藝”的前面,而且在“德才備”中,仍然把“德”放在“才”的前邊。這說明,中華民族自古從來,就始終把“德”崇放在萬物之上,由此而引出了“德藝雙馨,德才兼病,德高望重”等詞彙。至於為什把“德”在“藝”的前邊。這清楚地表明,從事藝術之人,不要只在“藝”的外殼裝飾打扮上費心思,更要注重內在“德”的鍛造和澆鑄上下功夫。作為一名藝人,光有才而無德,那只是一個外表華麗的泥塑,而內在粗爛空虛,沒有實質性價值。“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就是一典型例子。一個只知道賣俏弄騷,唯利是圖的藝人,連亡國滅種都不顧。無論什麼朝代,他都將是一個供人戲耍的玩偶而已。談到這裡人們也就不言而喻地清楚了為什麼要把《德》放在《藝》的前邊了。歷史經驗告誡人們,若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首先得具有高尚的品德,貞潔的情操,其次再具有精湛的藝術,然後才能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世代傳承。


馬現合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要明確何為藝,何為德! 德:品德;藝:才藝;指同時兼有優秀的品德和才藝。

德:是指道德素質。這種素質決定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通常表現為事業心、責任心、原則性、廉潔性、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團結合作的作風以及勇於克服困難、完成工作任務的精神等。

藝:是指才藝,藝術,例如唱歌,跳舞,繪畫等專業知識。

俗話說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意思就是說,無德之人沒關係,但是如果無德之人有了才藝就後患無窮了。或者說,才藝好的人,一定要有德行。所以品德永遠是在第一位的。


墨緣的書房


德與藝,德為品格、修養;藝為才能、技藝。無論哪個行業,通過學習、感悟、練習,終能掌握一門技藝,成為箇中高手。但只練藝,不修心,不僅會讓自己的人生方問傾斜,也會帶偏這個行業的一部分從業者,嚴重的,更會使行業受損,技藝失傳。以下,我們來舉個例子。

有一部電視劇叫《霧裡看花》,是講古玩行業真真假假的物與事。裡面的男主角是一位火眼金晶的古玩鑑賞大家。他有一位青年時代相交的朋友,迷戀於燒製仿古瓷器。他這位朋友不僅擁有瓷胚成份配比的秘方,而且擁有鬼斧神工的技藝。他燒製的仿製品,除了自己和那位鑑賞大師,沒有人能識破。

最終,成為古玩鑑賞大家的那位,利用自己在行業裡的地位,因賣亂真的仿品牟取暴利,成為階下囚。而那位醉心於做仿品的技藝大師,被追逐利益的各方勢力爭奪、囚禁,他裝瘋賣傻多年,活得人不人、鬼不鬼。故事結尾,他燒了秘方小本子,也不再開窖燒瓶了。

這兩人,都是各領域裡的技藝大師。一個,因利益燻心,觸犯了法律。一個,因沉迷於不該觸碰的技藝,毀掉了自己的人生。這兩個,把古玩行推向毀滅的深淵,甚至一些國家級的博物館也上當受騙!而一些黑灰勢力,也因為他們運作起來,貪慾打開了罪惡的門窗......兩個技藝大師,不僅毀掉了自己的人生,也有意無意地拉下水多人陪葬。

所以,僅擁有高超技藝,而沒有匹配的品德,此技藝可能會是損毀擁有者自己、損毀行業的利器。因此,在技藝之前強調品德的修養,是為從業者亮起一盞明燈,是對技藝與行業的保護、愛護。是適用於任何人與行業的真理。

修德,即是追求真理。只有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技藝才能如花朵般芬芳、炫爛、常開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