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成语“德艺双馨”,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米睐


“德”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行和品质。德艺双馨,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技艺或才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美名流传。那么,成语为什么把“德”放在“艺”的前面呢?

一、德是立身之本。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古人也说:人之立身,所贵者唯在德行。也就是说,为人处世,最重视的就是道德和品行。道德和品行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一个人有好的品德,人们才会愿意和他结交往来,才会尊敬他。如果是缺德的,人们便会远离他,甚至唾弃他。所以,要先成人后成才。要先学为人处世,修养身心,如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坦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有崇高的品德,心存善良,关爱他人,以德立身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得到褒奖。如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著名导演张纪中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他们共同歌颂“德为先、艺为本”,树榜样,扬正气,激励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先做人,后做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不好,即使你有技艺有才能,也没有什么大用处,正所谓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看问题自然不会看得长远, 目光短浅,必定不会有远大理想。有精湛的技艺,当然可以使人出人头地,但要想成大事,创大业,好品德才是最可靠的本钱,待人善良,乐善好施,使人感受到真情的温暖,得到别人的尊重;反之,如若丧失人格和操守,自然会中途搁浅,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有句话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有好品德的基础上,又有才能学识的支撑才能立足长远。 如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品德告诉我们:才是德的依靠,德是才的升华。

三、德是人格魅力。 法国哲学家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的崇高的道德法则。确实,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德艺双馨,还是德财兼备,都是把德放在首位,因为德是人的人格魅力,“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指的就是永存的人格魅力。如“国魂”孙中山,“民族魂”鲁迅,“兵魂”雷锋,“高原魂”孔繁森,他们虽死犹生,魅力永存。

所以我们要把做大事,立大德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积德,没有做好小事的点滴积累,大事就会成为空谈。不辞小流成大河,不辞小善成大德,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成就伟大的自我。

德是艺的根,艺是德的花。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 ,德才兼备是贤人。人生在世,以德为先,以德为重,达到德艺双馨才是高境界。


清悠悠


德艺双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 yì shuāng xīn,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出自《国语·周语》。

 这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不管你是谁?你是什么职业?你都应该是有德有艺的人。不能只有艺而没有的德,那你就被人人唾弃了。

我们现在的明星很多,有唱歌的明星,有说相声的明星,有演小品的明星,有影视明星等等,在成千上万的明星里,本人举两个供大家思考什么是德艺双馨。

第一个明星:韩红。韩红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女明星,她的一首《天路》让我们想起了她那洞彻人心的声音。这首歌曲用她的声音诠释了全国大民族欢聚一起的状态。她不单单是一位明星,更是一位慈善家,她用自己的积蓄,用自己的才华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她的基金会宗旨是:“弘扬正气,奉献爱心,扶危济困,和谐共生”被誉为慈善楷模。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她,在这次疫情中,她又开始了他的慈善,她用自己的人脉,用自己的行动为武汉捐款捐物。韩红有一颗善良的心,把公益当成事业,一生的热爱。作为明星不管做什么,有人理解鼓励她,但是也有人黑她,认为是作秀。一位主持人曾经发文章,字里行间都是指责韩红擅自去武汉,为自己炒作、增加热度的意思。类似于这样的很多,韩红都没有理会。只是专注于自己公益。后来这位主持人遭到炮轰,很多网友轰炸他,他赶忙又发了一篇文章道歉。明星再怎么炒作都不会把自己的命搭进去,更何况韩红做公益多年,付出了多少,很多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韩红在社交平台上发过声明,她做的这些在疫情面前不算什么,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她做的那些只是她与工作人员的心意。我们做人要善良,正视自己的心。如果不认同韩红的做法,也请少一些流言蜚语。韩红的默默付出,还遭到攻击,长此以往,会寒了很多公益者的心。在危难面前还是齐心协力,多多为那些善良的人加油打气。韩红说话也很耿直,是娱乐圈为数不多说话实在的人。她的品质、她的善良都让那些捐款的明星对她放心。所以也放心把钱交给她。

我们来看看相反的例子:这次有一个艺人,他利用疫情以“卖口罩”为名实施的系列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达28万元。有网友发现犯罪嫌疑人黄某某是曾经参加偶像团体选秀节目的人,他没有对这次疫情做出贡献,居然落井下石,居然为了金钱放弃人格,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本人不愿意多介绍他。

我们在生活中要刻苦自己,厚待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

各位朋友们!我们通过这两个例子就清楚知道了什么是德艺双馨了吧!




无人问津的探花


德艺双馨成语的解释: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

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处世的资本。 无根本不成其人,无资本事业无成。 这些都说明了德与才二者都重要--

以孔子的学生颜回为例

颜回春秋鲁国人,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中德行科之一。

被视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门第一位。 家境贫穷,但能安贫乐道;为人聪敏、好学,闻一知十;品行优越,孔子称赞其贤德,是孔子心法传承的直系弟子,但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之中,颜回是德性修养最好的一个,后人尊称他为「复圣」。

孔子认为众多弟子中,只有颜回内心能长久不离仁德,其他弟子皆不如他。

而颜回不只能好于仁,甚且是能乐于仁的人。

「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 雍也第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颜回的修养很好,他不高兴的时后,绝不会把怒气发到别人身上。如果不小心犯了过错,他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曾子是颜回的同学,曾子则赞他「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论语》〈泰伯〉)

意思是说:「颜回为人非常谦虚,事实上他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是他从来不自夸,不自满,不认为自已了不起。他的学识丰富,却觉得自已还不够好,总是客气地去请教别人。」

以此种种,我们大概可以领略为何在孔门弟子之中,唯有颜回当得上圣人之名,被尊为「复圣」。

古人有云: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 不魍魉猖狂。(出自《菜根谭·概论》)

「品德是一个人才能的主人,而才能只是一个人品德的奴婢。如果一个人只有才干学识却缺乏品德修养,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由奴婢当家,这又哪能不胡作非为、狂妄嚣张的呢?」

由此可知,我们知道道德品行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所以一个再有学问、再有能力的人,如果道德质量有问题,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所以有句格言说得好:有德有才的要重用,有德无才的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的坚决不用。

这也是古人将德艺双馨的德放在艺的前面,这是要告诉大家,德行比技艺还更重要。


言叶语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诗词创作者,我有比较深的体会。我的老师就时常教导我说“诗品如人品”,诗品的高下取决于人品的高低。我深以为然。

试想古往今来的伟大诗人乃至书画乐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哪一个不是忠肝义胆,德艺双馨之人?至于秦桧、蔡京之流纵然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终究掩盖不了其专横弄权、误国殃民的滔天罪恶,终究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大边塞


“德艺双馨”为什么把“德”放在“艺”前面,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理解和解释。

首先,我们要弄清德艺双馨这一成语的出处。德艺双馨出自《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字面理解就是一个人高尚的品德可以使他像芳香一样散播的很远,引申意思就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让一个人声名远播,倍受尊重,后世流传。

现在,德艺双馨一般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形容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也就是高尚的品德加上过硬的艺术修为可以让一个人美名流传,芳香四溢。

故此,在历史出处上“德”也是在前的。

然后,我们从“德”和“艺”那个更能让一个人,或者一个艺人加倍地受到社会认可,人民尊重这一生活现实角度进行梳理分析。

我们知道,不管是从小你的老师,父母,朋友,师傅,还是你进入那一个行当进行工作学习时,都会对你说:要做事,先学做人。学做人,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品德,高素质的修养。

所以,现实生活中品德对于任何一人都至关重要。那么,对于一个曝光率高于常人,被人民期望值很高的艺人来说,品德就更加重要了。

艺人不管是舞台表演塑造形象时,还是台下生活中,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大众关注,甚至模仿,学习。

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品德,艺术修为再高也不能为这个社会传播正能量,树立榜样。所以品德应该高于艺术,艺人应该把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德”放在“艺”前面的现实生活解释了,也可以理解为社会要求德比艺更重要。

梅兰芳誓死不为日本天皇演出,常香玉用义演所得经费为志愿军购买飞机。这些艺术家不管是艺术修为,还是品德修养,都堪称德艺双馨,所以才能后世流传,芳香永播。相反一些明星吸毒,逃税漏税,为富不仁等可耻行为,即使他艺术水平,专业技术再高,没有好品德,也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的尊敬。

所以,不管是从成语出处,还是现实要求,还是“德”和“艺”那个更重要来讲,“德”必须在“艺”之前。我们虽然不是艺人,也要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注重品德修养的国度,不管是四书五经里,还是唐诗宋词中,永远都把德行放在首位。历史渊源上德也要在前面。

习大大也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此次新冠疫情一些艺人捐款捐物,奔走呼号,就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抗疫形象,传播了正能量,鼓舞了人心,他们有些人就是德艺双馨。


饭后停


德艺双馨,德放在艺的前面,没有德的艺人,别的方面也不会好,犹如昙花一现有又犹如烟花转瞬间灰飞烟灭。就像现在疫情阻击战中,缺德的人还少吗?这个词语虽然不好听,但是就有些人,故意隐瞒疫情不报,在电梯故意吐口水,该隔离的不隔离的,故意不戴口罩乱跑,殴打防疫工作人员,疯抢购药品殴打医生,药没抢到还骂医生,药都让你吃,病都让你得,并说全世界的人都死了,也和她没关系。这些人简直缺德至极,缺德到极点了,都不该生而为人,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教育出这样缺德带冒烟的人,(缺德带冒烟,引用自单田芳老师评书)用素质低这个词语来形容都是便宜他们,人无德,注定不能长久,遭人唾弃,有德为福,无德为祸。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沧海一粟泰山


大家好,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我喜欢文化,热爱文化。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针对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德有才, 是精品; 有德无才, 是次品; 无德无才, 是废品; 无德有才, 是危险品。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要是一个人聪明绝顶,才华横溢,却品德败坏,那么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这种人就是另类和“危险品”

记得前几年的三氯氰胺奶粉,创造那些的都是很有才的人。普通人是造不出来的,最后伤害了多少孩子。

还有新闻上总说,从小就全班第一,各种奖拿到手软等等的别人家孩子,但最后结果是,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残害少女,还有一个震惊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

这些人都是才华横溢的,到最后做了错事的人。这就是道德败坏,有才华怎样,没有德行注定一生是失败的,所以德比才华更重要。宁愿没有其他人那样的才华横溢,但求活得无愧于心。

以上就是有关于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同时希望大家能学习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识,提高自我素质,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明天。


徐佳宝琦ai书法


不光只是“德艺双馨”的“德”放在了“艺”的前面,而且在“德才备”中,仍然把“德”放在“才”的前边。这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从来,就始终把“德”崇放在万物之上,由此而引出了“德艺双馨,德才兼病,德高望重”等词汇。至于为什把“德”在“艺”的前边。这清楚地表明,从事艺术之人,不要只在“艺”的外壳装饰打扮上费心思,更要注重内在“德”的锻造和浇铸上下功夫。作为一名艺人,光有才而无德,那只是一个外表华丽的泥塑,而内在粗烂空虚,没有实质性价值。“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一典型例子。一个只知道卖俏弄骚,唯利是图的艺人,连亡国灭种都不顾。无论什么朝代,他都将是一个供人戏耍的玩偶而已。谈到这里人们也就不言而喻地清楚了为什么要把《德》放在《艺》的前边了。历史经验告诫人们,若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首先得具有高尚的品德,贞洁的情操,其次再具有精湛的艺术,然后才能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世代传承。


马现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要明确何为艺,何为德! 德:品德;艺:才艺;指同时兼有优秀的品德和才艺。

德:是指道德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心、原则性、廉洁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勇于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等。

艺:是指才艺,艺术,例如唱歌,跳舞,绘画等专业知识。

俗话说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意思就是说,无德之人没关系,但是如果无德之人有了才艺就后患无穷了。或者说,才艺好的人,一定要有德行。所以品德永远是在第一位的。


墨缘的书房


德与艺,德为品格、修养;艺为才能、技艺。无论哪个行业,通过学习、感悟、练习,终能掌握一门技艺,成为个中高手。但只练艺,不修心,不仅会让自己的人生方问倾斜,也会带偏这个行业的一部分从业者,严重的,更会使行业受损,技艺失传。以下,我们来举个例子。

有一部电视剧叫《雾里看花》,是讲古玩行业真真假假的物与事。里面的男主角是一位火眼金晶的古玩鉴赏大家。他有一位青年时代相交的朋友,迷恋于烧制仿古瓷器。他这位朋友不仅拥有瓷胚成份配比的秘方,而且拥有鬼斧神工的技艺。他烧制的仿制品,除了自己和那位鉴赏大师,没有人能识破。

最终,成为古玩鉴赏大家的那位,利用自己在行业里的地位,因卖乱真的仿品牟取暴利,成为阶下囚。而那位醉心于做仿品的技艺大师,被追逐利益的各方势力争夺、囚禁,他装疯卖傻多年,活得人不人、鬼不鬼。故事结尾,他烧了秘方小本子,也不再开窖烧瓶了。

这两人,都是各领域里的技艺大师。一个,因利益熏心,触犯了法律。一个,因沉迷于不该触碰的技艺,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这两个,把古玩行推向毁灭的深渊,甚至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也上当受骗!而一些黑灰势力,也因为他们运作起来,贪欲打开了罪恶的门窗......两个技艺大师,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人生,也有意无意地拉下水多人陪葬。

所以,仅拥有高超技艺,而没有匹配的品德,此技艺可能会是损毁拥有者自己、损毁行业的利器。因此,在技艺之前强调品德的修养,是为从业者亮起一盏明灯,是对技艺与行业的保护、爱护。是适用于任何人与行业的真理。

修德,即是追求真理。只有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技艺才能如花朵般芬芳、炫烂、常开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