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目前宅在家的日子裡,你讀了幾本書?怎麼樣?

思考與見解


推薦《正面管教》這本書。

書是媳婦給買的,她看到我們管教孩子上有問題,尤其是我,沒有耐心並且是一個堅持“棍棒出孝子”的觀念的人。她買了這本書希望我有所改變。我出於現實中管教孩子的糟糕情況加上現在疫情期間居家隔離有機會停下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思維方式。

和善而堅定是本書精髓,讓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教育但是存在很大問題,並開始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父母對我的管教方式在以後生活中我的性格行為甚至結果的映射。本以為之前那些父母對自己的嚴厲管教是一種正常的方式,必定在我們身邊都大致一樣。看了這本書才明白還有更好的方式去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我突然開始焦慮起來,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我的女兒,既有對之前對她嚴厲給她帶來的不快樂而覺得後悔,更是對那些管教方式是不是已經產生影響有點擔心,還有初讀本書後如何做到和善而堅定的管教的猶豫。

讀書的過程我開始試著對女兒管教方式做改變,真正去理解她的行為找到方法。做到和善的管,堅定的教。結果讓我大出所料,沒有之前的大聲訓斥後弄焦頭爛額亂如麻的情況,一切似乎變的有條理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管孩子,是孩子在利用我們表達他的訴求,我們不能為了贏而去壓制孩子,我們要明白原因,試著從他的角度想想他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回應。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始終讓孩子明白我們是愛他們的,即使面對一些無厘頭的要求我們能夠和善的堅持,給他劃定邊界。再此基礎上我們引導他形成正確的相處之道,逐漸形成良好的性格獲得更好的社會能力,從而激勵孩子更好的自我成長,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僅從一個家庭出發,教育的方式會在五年十年後全部映射你的家庭生活當中,我們還會固執的無知的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結果。這是很可怕的,我想到了《蝴蝶效應》這部電影,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可能影響整個人生乃至家庭。突然覺得自己任務很重,已為人父我當盡力讓孩子不再經歷自己經歷過的痛苦,但是我更應該思考什麼樣方式更接近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正面管教》給我一扇門,我推開門開啟了一個新的空間。

我也更希望更多家長讀到這本書,也希望更多的師者讀到這本書,讓我們共同努力呵護每一個孩子,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綜合競爭力做出我們應盡義務!





程然允成


再來總結一下這個假期讀過的書,到目前為止,一共十六本,按時間倒序來吧!

《原生家庭》

看了《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不主張原生家庭對我們負面的影響,看了《如父如子》,良多過了很久才發現,父親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一直都存在。原生家庭跟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於是我找了這本書來看,希望能在書中有所收穫。

《如父如子》

生了兒子以後,我的隊友跟我說過,兒子與爸爸的關係總是很微妙,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橫亙在兩個人之間,很無力。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去讀這本書,當然沒有獲得答案,但是是枝裕和這個心細如髮的男人,總能找到你內心最脆弱的部分,那些糾纏,那些掙扎,那些你不肯承認、不敢面對的人性,那些你最終會繳械投降的自己。

《今日簡史》

這本書打開了我認識現在世界的大門,我們普通人可能隻立足於眼前的生活,柴米油鹽,房子小孩,這本書讓我的思維走出日常,看到更大的世界。信息爆炸、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看似這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都已經能夠影響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上述這些發生在身邊,我們每天耳濡目染的所見所聞不是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了嗎?

《黑鐵時代》《白銀時代》

假期必讀王小波,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了。這個假期重新看了王小波建造出來的黑漆漆和銀光閃閃的兩個時代,體驗了下靈魂穿越。

《被討厭的勇氣》

正在讀這本書,探索人性的書,原本以為會比較晦澀,但是哲人用一個個生活中的例子向我們傳達他的思想,把我們內心深處不願意承認或者不願意打開的思想挖掘出來,很受啟發。

《斯通納》

記錄平凡人斯通納的一生,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教學,退休,死亡。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應綻放。我們正在過著得生活,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做二休五》

日本的隱居者,講述自己隱居的故事,拋棄繁重的工作,隱居在東京郊區,每週只工作兩天,照顧重病的孤寡老人,其他的時間過著獨身,清淡的生活,怡然自得。

《82年生的金智英》

風靡亞洲的現象級書籍,很多亞洲女性可能都有過金智英一樣的成長經歷,父母重男輕女,老師動手動腳,老闆輕浮淫亂。故事很真實,因為真實,才更痛苦。

《養育男孩》母親版

家有萌娃11個月,這本書幫助媽媽理解小男孩的心理狀態,在我家的小男孩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用書中的方法來試驗。

《社交減負》

作者引領我們去發現人際社交關係中最底層的邏輯,正好在這個足不出戶的假期,思考一下自己的人際關係。

《我看世間一切有情》

書中六十六篇散文,展示了梁實秋先生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對世事的從容豁達。世間的情,都在智者的眼底。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1-4

用逗趣的漫畫和輕鬆詼諧的語言,講述中國歷史,可以從時間線和大的歷史事件上對歷史有宏觀的瞭解。


夕嶼Nicole


這段時間讀了以下2本書,受益匪淺,分享給大家。

《小狗錢錢》這本書通過孩子的視角,告訴成人該如何學著理財,錢財的積累是靠不斷的發現新機遇和把握好機會來增長。表面看似乎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對金錢進行管理,但實際上是在幫助我們實現自我成長。

錢錢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開拓者形象。這本書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從資金分配到分散風險,旁敲刺激的給初學者、孩子們提供新的思考,引導他們形成投資意識。

打破桎梏,開闊視野錢錢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開拓者形象。這本書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機會。

我們不是獨自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是和其他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賺錢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好處。從小開始賺錢的人擁有對依賴思想的抵抗力,不會樂意讓別人來養活自己。而且自己賺錢的人不會成為不斷膨脹的消費慾望的奴隸。從事商業活動有助於人們以理智的態度珍惜和使用有限的資源。不要僅僅因為一件產品的外觀不再時髦而新產品正在流行,就不斷追逐新鮮的東西。生活質量不是由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堆砌而成的,而體現在一些別的方面,比如悠閒地享受一下生活,增進鄰里關係,表達感情或者從事藝術性和創造性的活動。我們可能明顯低估了孩子們的學習技能和從事商業活動的潛力。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從小做起。

《窮爸爸富爸爸》給了人很多不一樣的啟示,像大多數勵志故事或成功學一樣,作者用自己的經歷開闢出一條和大眾很不相同的道路來!

讀後的感觸: 

1,要讓錢為我工作,而非我為了錢工作。

2,要保持一種“貪婪”想著去得到一些東西,這是為了避免讓我們陷入懶惰的陷阱,留在籠子底部的老鼠和在籠子裡瘋狂奔跑的老鼠一樣,他們都得不到眼前的奶酪。

3,學一些會計知識,最簡單的比如——資產負債表。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來經營自己的資產(自己的資產,自己都懶得關心,誰來關心?銀行嗎?),當然這需要耐心,思考,時間,還需要極強的自律精神來將學到的內容付諸實踐。

4,學會觀察機遇,你所購買的東西他的收益在你購買時就確定了,而不是在你售出的時候(生活中人們懂得購買特價商品,理財中卻都在追逐漲價的商品,不夠理智),有時機遇需要親自去尋找,多與人交談(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多交朋友(那些成功的,失敗的,有內線的,他們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

5,當你有了機遇,有了資產,你需要的是更專業的人員來幫助你。會計,法律





墨舞人生


宅在家裡這兩個月,正是一邊感動一邊學習的時光。很慚愧沒能為疫情做些什麼!看書雖好,但總是有點懶。藉機會也總結一下:

1、大約就是10本書:

《左傳上部》看完,下部快了;

《中國飲食史》;

《中國農業科技史》、《讀懂中國農業》,農國子民,算是補了一課;

《漢語四千年》、《漢語史話》,對漢字的形音有個瞭解;

《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哲學簡史》,胡適、馮友蘭的大作總算看了看;

《大學》、《道德經》、《晏子春秋》》;

《國學講義》、《中國史學名著--講》,章太炎、錢穆。

《儒林外史》,再不看,書要生蟲。

這裡最難的就是《左傳》,書是早買了,一直猶豫要不在看,因為春節前剛剛用3個月看完全文言版《漢書》,每晚一卷,比較費時。所以對《左傳》有點畏難,白話版太淡、文言版太濃,可手頭沒有合適的紙質史書,《後漢書》放著想先把西漢再過幾本。看隱公那幾章,確實頭疼,好在後面有白話頁,但左傳的文言是真好,比史記的文筆還要高超,總算是堅持著,一定看完。

像白放在版的就是基本兩天或三天一本。

這些書說實話,一遍就忘了,所以為了以後複習哥查詢方便,大部分的書感覺有必要再讀的,通過速讀和速打,把要點存到網上,相當於讀兩遍吧。至少現在農業、語言、諸子、歷史,比以前的認識更深廣了。

2、寫文章,大約寫了10萬字,約15篇文章。

早就有頭條號和其它號,但一直為寫東西為難。《漢書》看一遍就基本忘完了,正好趁這個時間,邊復看邊思考邊寫,總結人物成敗、分析史料真假。開始不知道怎私個形式,就以漢書為底,先用文言精寫和提煉,重寫傳記。比如一篇原來兩頁,給縮成一頁,再根據重點,提煉分段小標題,再把感想心得寫到開頭或最後,只當是鍛鍊古文寫作和閱讀分析,結果寫了有十篇吧,感覺太費時間,而且頭條好像也不太歡迎亮種形式。這兩天漸漸不寫傳記了,只寫心得。

白話文太費字費空間,文言文更精練,無論閱讀或是寫,如有可能,優先選文言文。

即使只寫心得,也太費時間和精力,特別是爭議越多的大人物,你不想隨別人的看法,想看透字面背後的善惡,就要行行甚至字字去推敲,有時需要幾個人物的內容來回比對,比如:項羽坑二十萬降卒、屠燒咸陽類似的爆聞是真是假?結果仔細一推敲發現全是假的;蕭何、張良到底有沒有那麼優秀?其實倉們或許沒有史書上寫打那麼秀。也就是打算漢書這樣用用力,從中培養一下分析、察人、斷事的能力,以後讀史可能會和年輕時不一樣,希望更深刻和輕鬆一些,但要少寫或不寫,太費時間。其實把事情分析的太透不見得好,那會發現世界太複雜,自己太神經,而且作者也神經,讀者好像也都神經,一本爛史書,大家都在意淫,強了無數遍。

3、其實24史就是24個師師,真看完了又能怎樣?不過是自己自慰或和別人吹吹牛比,你就是再能,也不能天天說別人這不對那不對吧?最終還是要爛在肚子裡,淹在風塵中。

與其讀二十四史,不如讀些通史,比如農業、語言、飲食、建築、思想、文學、民族、民俗等,把這些中國的通史讀讀可能是更有價值。24史只能叫24朝君臣史,這些語思俗食宅族,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和歷史。教育在這裡是欠費或停機了,大眾的歷史觀太狹隘、在意人了,而真正的事和史遺忘了。

4、總的說,沒有白白浪費假期,要說價值,遠不如為疫情做點事好。





斯文致用


窗外春光乍洩,屋內書香氤氳。宅家的日子,也是修心的日子。這段時間,重溫了自己最喜歡的《納蘭詞》。納蘭彗星般的人生,雖然短促,但絕不黯淡。納蘭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奈何天意弄人,僅僅在世三十一年就與世長辭。納蘭的筆下有情意婉轉纏綿悱惻的婉約詞章,也有慷慨激昂愛厲高亢的豪放詞章。其中愛情詞佔三分之一的篇章,而且是全部詞的精華所在。愛情詞的成就使得納蘭短暫的人生熠熠生輝。對美好愛情的歌頌和追求,對獨守空房寂寞悽楚的妻子的思念,對亡妻的無限悼念之情,這些哀怨纏綿的情感,共同支撐起納蘭愛情詞的多層次,多角度,多情緒交織的意境,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喟嘆不已。








雲歸何處


我讀了一本書我把他推薦給大家,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寫的《冰鑑》其中有他總結他識人用人的心得。在這本書中有八句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邪正看眼鼻:眼睛要黑白分明,要有神;兩目無神,黑白不分。

良善、聰慧的人,眼神安詳沉穩、敏銳犀利、清明沉穩、鋒芒外露;

看一個人的眼睛的時候,如果他眼睛不能和你直視而且眼神左右漂移,心神不寧說明他奸邪、投機、惶惶、心術不正。

而鼻子位居中央,高高聳立,人則正直。

真假看嘴唇:俗話說“嘴大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較豪放大膽,性格堅強。

嘴唇厚的人一般比較忠厚,為人處世能以誠相待,給人以實在、講信用的感覺。而嘴唇比較薄的人,為人輕浮,所謂“禍從口出”。一般來講嘴唇厚一點為好,最好是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功名看氣概:一個人是否能獲得功名,要看這個人有沒有氣概。想要“功成名就”的人,首先是要立志,人無志氣不行。有志氣的人才會有氣概,進而才有可能獲得功名。

其次,是要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自己,將心胸變得開闊。一個心胸狹窄,總是非常計較個人得失的人,是沒有氣概的。沒有氣概就很難獲得功名。

富貴看精神:精氣神也就是精神。從大富大貴的人看精神,大富大貴的人精神飽滿,時時刻刻集中精力,不鬆懈,腦筋非常靈光,也是比較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主意看指爪:一個人有沒有主意,從他的手指就能看出。手掌厚、軟為貴。

手指纖長的人聰穎,有主意,相反手指短而粗者愚鈍魯莽。手心、手掌心紋絡既清晰又淺,說明這個人心定。心定指的是主意定,與事不慌亂。

手掌紋絡淺而亂,人心亂、浮躁。 ​​​

風波看腳筋:通過看一個人走路最能夠看出這個人如何。走路的時候好像背上有重物的最好,因為這表示這個人能夠擔當大任。腳步非常穩,整個人也四平八穩,做事總是按部就班,不快也不慢的人才可靠,才值得信賴。

走路七扭八歪的,顯得很輕浮,不穩重也不踏實,很難信得過。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一個人思維是否縝密,從和他談話中就能聽出來。兩個人談話的過程中,能不能切中要害,條理清晰,把對方抓住,就能顯示出有沒有條理,這些都可以通過語言看出來。





寒冰出裝


這段時間宅在家,時間非常寬裕,讀了兩本書,一本莫言的《蛙》,另一本《十日談》作者喬方尼 ·薄迦丘。其實這兩本都是早幾年買的,一直沒有時間看,囫圇吞棗的翻了翻。這次有大把的時間,我細細品讀了這兩本書。

莫言的《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值得一讀。小說通過講述從醫婦產科五十年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中國近代六十年的生育史,描述國家為控制人口增長,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姑姑不遺餘力狠抓計劃生育,鐵面無私,引流了很多嬰兒,孤獨半生,到老年以後,才找到一個做泥塑的老伴兒,她描述嬰兒長相,讓老伴做了兩千八百個泥孩兒,形態各異,她是用這種方式,表達她心中的歉意和救贖。

在小說的末尾,九幕話劇裡,作者畫龍點晴,闡述起名《蛙》的深意: 蛙,也可改成“娃”,也可改成女媧的“媧”,女媧造人,是多子的象徵,是高密東北鄉的圖騰。作者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人性,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寓意深遠。

還有作者的語言風格,獨樹一幟,值得深刻剖析。

另一本《十日談》,是歐州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文學鉅著,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小說家薄迦丘的代表作。書中塑造了眾多的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善良,機智,勇敢,深情。充分展現了作家對於女性的理解,尊重和讚美。稱自己是個多情的種子,護花使者,為女性仗義執言。還塑造了一批聰明勇敢的市民和下層人物形象,用以表達他理想中的社會平等觀念。描繪出一個健康,歡樂,注重塵世幸福的現實社會。

當時,歐州正在爆發一場可怕的瘟疫,俗稱“黑死病”,街上遍地橫屍,滿目瘡痍,人們驚恐萬狀,人心惶惶,這時這本書問世了,書中洋溢著青春的陽光和笑聲,散發的著活潑的市井味和情愛氣息,歡聲笑語,鳥語花香,所以大受歡迎,迎來了歐州的文藝復興的曙光。

本書文筆明快,簡練,詼諧,讀完令人心情舒暢,愛不釋手。


陌上花開Lavender


目前剛把劉慈欣的科幻代表作《三體1》讀完 ,因為之前都是沒有時間一直斷斷續續的看著, 這次趁著疫情, 正好有時間便看完了。

下面談一下, 我對這部小說的一些感受。

首先, 開篇通過科學邊界這個組織, 引出一個叫做三體的遊戲。真實展現的三體人的一些特徵, 亂紀元讓自己脫水, 恆紀元讓自己浸水復活。這一特徵確實讓我感到非常的驚奇,同時疑惑,難道宇宙中的其他物種可以這樣的方式存活下來的嗎?

接著,隨著葉文潔的回憶回到了以前的文革時期。正是因為這段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 對他產生了非常之大的影響, 這才導致了後面的一些事情的發生。文革他的父親葉文泰, 作為一個學術泰斗,只是因為他的著作言論中, 有一些於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不符, 傾向於資本主義的傾向, 最終死於真理之下。

這段描寫可謂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 也讓我想起了當時的數學家, 物理學家, 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 流落到廁所, 工廠, 還有監獄, 有些人經不住折磨已經失去了,可謂是, 一大損失啊!這段歷史確實給人很沉重壓抑的感覺!

繼續說下去吧, 葉文泰之死對葉文潔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親眼看著父親的死去, 對自己前途未知而擔憂,同時把心中的不滿放在了心中,所以到了紅岸基地, 她一直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直到有一個機會的出現, 讓她成功藉助太陽的力量, 向宇宙發出請求幫助的信號, 希望宇宙中的其他文明來解救這個看不到盡頭的人。

紅岸基地的生活, 對於葉文潔而言是一個不想回首的往事。幾十年之後, 又遇到一個伊文思的人, 她的命運再次發生了改變。他們兩個人, 怎麼說呢都是有共同目標的人, 共同理想的人, 都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沒有殺戮,因此 在共同的理念支持下, 他們建立了三體組織。

故事講到這裡基本上, 之後便是三體人開始了質子計劃, 然後呢就是, 三體艦隊即將來臨,人類為抵禦外星文明入侵而努力。

因為還有兩部我沒看,所以只能講解到這裡, 總體來看這本書, 充滿了歷史感, 與科幻相結合, 使科幻達到了的另一種高度水平了!

這本書裡面還有許多其他的高深的理論值得去思索, 像檯球理論哪, 射手與農場主的理論呢, 還有下本書要講到的黑暗森林法則,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 在宇宙中,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 一旦暴露了,你的文明將不在存在!


路漫漫且遠兮


這段時間雖然提心吊膽,其實換個角度也還蠻充實,因為真真實實的看了三本書。沒有辦法,身邊只有這三本。

1.《王安石傳》。梁啟超是出於戊戌變法的需要重提王安石的,他想以王安石變法來為戊戌變法提供輿論基礎,所以,這本書對王安石變法的措施做了許多分析,也結合了英國克倫威爾的改革。看完了,對王安石的印象有很大改變,感覺越來誤解了許多。

還有就是對王安石在文學上的才華有了新的認識。

2.《七種武器》。對古龍的書一直喜歡,本來,他的作品對故事情節的安排沒有金庸、梁羽生的場面宏大,卻也是跌宕起伏,最美的就是他筆下的高手對決,沒有源源不斷的招式,他筆下的高手過招就只有一招,也只需要一招。我還喜歡古龍的語言,像寫詩一樣,語言跳躍流動,有意境。

特別是這個系列,明上寫武器,其實最厲害的武器就是不要武器,是自信、是勇氣、是友情,這感覺非常好。

3.《道德經》。之所以把它放到最後,因為這本書看不大懂,雖然我一直努力在讀。字絕大多數都認得到,可是放在一起就深奧了。不過記住了“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等,感覺收穫很大,看後,感覺看待這個世界有了變化,對人對事也有變化了。

其實,看了還發覺,我們日常用的許多成語、常用語都可以在裡面找到原型。這是一本值得用一生去學習的書。

以上書你也可以看看,有深奧的,有娛樂的,也有介於中間的。


武哥說文


看來題主也是讀書愛好者,宅家的日子我讀了6本書,分享一下我認為好的原因和內容:

6本書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1.經濟理財類。同是天涯欠債人,宅在家的日子,對疫情擔憂的同時也很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意外來得太快,以後要怎樣對抗,所以希望經濟理財類的書能有所啟發。

這類書有:《中國經濟2020》《窮爸爸富爸爸》《副業賺錢》《贏家法則》。

我個人比較喜歡《副業賺錢》,書名有點標題黨,但這本書是近段時間以來讓我認知發生變化最多的一本,而且書裡介紹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一讀再讀。

2.育兒類。我是一個孩子的寶媽,近期發現孩子的思想,成長變化太快,都不知道怎麼教了:譬如如何讓她停止大吵大鬧;如何知道分辨危險……告急的育兒知識儲備讓我不得不多看書。

這類書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西爾斯親密育兒法》。書看的有點少,目前比較喜歡的《好媽媽》,書裡很多想法觀念我很認同,有兩句分享一下: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有過做天使的經歷,不要讓他生來只能做沒翅膀的凡人。

3.文學作品。讀文學作品純粹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也是愛好,目前只看了一本。但是要看的書單已經建好了,後面慢慢欣賞。

說說目前看完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它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書裡對日常生活的思考,對親子關係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和美感。

後面的閱讀,我打算繼續按照實際需要,分書單閱讀,希望能跟大家多多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