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目前宅在家的日子里,你读了几本书?怎么样?

思考与见解


推荐《正面管教》这本书。

书是媳妇给买的,她看到我们管教孩子上有问题,尤其是我,没有耐心并且是一个坚持“棍棒出孝子”的观念的人。她买了这本书希望我有所改变。我出于现实中管教孩子的糟糕情况加上现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机会停下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思维方式。

和善而坚定是本书精髓,让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教育但是存在很大问题,并开始思考自己一路走来父母对我的管教方式在以后生活中我的性格行为甚至结果的映射。本以为之前那些父母对自己的严厉管教是一种正常的方式,必定在我们身边都大致一样。看了这本书才明白还有更好的方式去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我突然开始焦虑起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的女儿,既有对之前对她严厉给她带来的不快乐而觉得后悔,更是对那些管教方式是不是已经产生影响有点担心,还有初读本书后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的管教的犹豫。

读书的过程我开始试着对女儿管教方式做改变,真正去理解她的行为找到方法。做到和善的管,坚定的教。结果让我大出所料,没有之前的大声训斥后弄焦头烂额乱如麻的情况,一切似乎变的有条理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管孩子,是孩子在利用我们表达他的诉求,我们不能为了赢而去压制孩子,我们要明白原因,试着从他的角度想想他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回应。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让孩子明白我们是爱他们的,即使面对一些无厘头的要求我们能够和善的坚持,给他划定边界。再此基础上我们引导他形成正确的相处之道,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获得更好的社会能力,从而激励孩子更好的自我成长,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仅从一个家庭出发,教育的方式会在五年十年后全部映射你的家庭生活当中,我们还会固执的无知的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这是很可怕的,我想到了《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可能影响整个人生乃至家庭。突然觉得自己任务很重,已为人父我当尽力让孩子不再经历自己经历过的痛苦,但是我更应该思考什么样方式更接近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正面管教》给我一扇门,我推开门开启了一个新的空间。

我也更希望更多家长读到这本书,也希望更多的师者读到这本书,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每一个孩子,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综合竞争力做出我们应尽义务!





程然允成


再来总结一下这个假期读过的书,到目前为止,一共十六本,按时间倒序来吧!

《原生家庭》

看了《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不主张原生家庭对我们负面的影响,看了《如父如子》,良多过了很久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一直都存在。原生家庭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于是我找了这本书来看,希望能在书中有所收获。

《如父如子》

生了儿子以后,我的队友跟我说过,儿子与爸爸的关系总是很微妙,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横亘在两个人之间,很无力。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读这本书,当然没有获得答案,但是是枝裕和这个心细如发的男人,总能找到你内心最脆弱的部分,那些纠缠,那些挣扎,那些你不肯承认、不敢面对的人性,那些你最终会缴械投降的自己。

《今日简史》

这本书打开了我认识现在世界的大门,我们普通人可能只立足于眼前的生活,柴米油盐,房子小孩,这本书让我的思维走出日常,看到更大的世界。信息爆炸、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看似这些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都已经能够影响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上述这些发生在身边,我们每天耳濡目染的所见所闻不是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了吗?

《黑铁时代》《白银时代》

假期必读王小波,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这个假期重新看了王小波建造出来的黑漆漆和银光闪闪的两个时代,体验了下灵魂穿越。

《被讨厌的勇气》

正在读这本书,探索人性的书,原本以为会比较晦涩,但是哲人用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向我们传达他的思想,把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或者不愿意打开的思想挖掘出来,很受启发。

《斯通纳》

记录平凡人斯通纳的一生,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教学,退休,死亡。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应绽放。我们正在过着得生活,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做二休五》

日本的隐居者,讲述自己隐居的故事,抛弃繁重的工作,隐居在东京郊区,每周只工作两天,照顾重病的孤寡老人,其他的时间过着独身,清淡的生活,怡然自得。

《82年生的金智英》

风靡亚洲的现象级书籍,很多亚洲女性可能都有过金智英一样的成长经历,父母重男轻女,老师动手动脚,老板轻浮淫乱。故事很真实,因为真实,才更痛苦。

《养育男孩》母亲版

家有萌娃11个月,这本书帮助妈妈理解小男孩的心理状态,在我家的小男孩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用书中的方法来试验。

《社交减负》

作者引领我们去发现人际社交关系中最底层的逻辑,正好在这个足不出户的假期,思考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书中六十六篇散文,展示了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世事的从容豁达。世间的情,都在智者的眼底。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4

用逗趣的漫画和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可以从时间线和大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有宏观的了解。


夕屿Nicole


这段时间读了以下2本书,受益匪浅,分享给大家。

《小狗钱钱》这本书通过孩子的视角,告诉成人该如何学着理财,钱财的积累是靠不断的发现新机遇和把握好机会来增长。表面看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对金钱进行管理,但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

钱钱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开拓者形象。这本书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从资金分配到分散风险,旁敲刺激的给初学者、孩子们提供新的思考,引导他们形成投资意识。

打破桎梏,开阔视野钱钱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开拓者形象。这本书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我们不是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和其他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赚钱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好处。从小开始赚钱的人拥有对依赖思想的抵抗力,不会乐意让别人来养活自己。而且自己赚钱的人不会成为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的奴隶。从事商业活动有助于人们以理智的态度珍惜和使用有限的资源。不要仅仅因为一件产品的外观不再时髦而新产品正在流行,就不断追逐新鲜的东西。生活质量不是由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堆砌而成的,而体现在一些别的方面,比如悠闲地享受一下生活,增进邻里关系,表达感情或者从事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可能明显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技能和从事商业活动的潜力。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从小做起。

《穷爸爸富爸爸》给了人很多不一样的启示,像大多数励志故事或成功学一样,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开辟出一条和大众很不相同的道路来!

读后的感触: 

1,要让钱为我工作,而非我为了钱工作。

2,要保持一种“贪婪”想着去得到一些东西,这是为了避免让我们陷入懒惰的陷阱,留在笼子底部的老鼠和在笼子里疯狂奔跑的老鼠一样,他们都得不到眼前的奶酪。

3,学一些会计知识,最简单的比如——资产负债表。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来经营自己的资产(自己的资产,自己都懒得关心,谁来关心?银行吗?),当然这需要耐心,思考,时间,还需要极强的自律精神来将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

4,学会观察机遇,你所购买的东西他的收益在你购买时就确定了,而不是在你售出的时候(生活中人们懂得购买特价商品,理财中却都在追逐涨价的商品,不够理智),有时机遇需要亲自去寻找,多与人交谈(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多交朋友(那些成功的,失败的,有内线的,他们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5,当你有了机遇,有了资产,你需要的是更专业的人员来帮助你。会计,法律





墨舞人生


宅在家里这两个月,正是一边感动一边学习的时光。很惭愧没能为疫情做些什么!看书虽好,但总是有点懒。借机会也总结一下:

1、大约就是10本书:

《左传上部》看完,下部快了;

《中国饮食史》;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懂中国农业》,农国子民,算是补了一课;

《汉语四千年》、《汉语史话》,对汉字的形音有个了解;

《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胡适、冯友兰的大作总算看了看;

《大学》、《道德经》、《晏子春秋》》;

《国学讲义》、《中国史学名著--讲》,章太炎、钱穆。

《儒林外史》,再不看,书要生虫。

这里最难的就是《左传》,书是早买了,一直犹豫要不在看,因为春节前刚刚用3个月看完全文言版《汉书》,每晚一卷,比较费时。所以对《左传》有点畏难,白话版太淡、文言版太浓,可手头没有合适的纸质史书,《后汉书》放着想先把西汉再过几本。看隐公那几章,确实头疼,好在后面有白话页,但左传的文言是真好,比史记的文笔还要高超,总算是坚持着,一定看完。

像白放在版的就是基本两天或三天一本。

这些书说实话,一遍就忘了,所以为了以后复习哥查询方便,大部分的书感觉有必要再读的,通过速读和速打,把要点存到网上,相当于读两遍吧。至少现在农业、语言、诸子、历史,比以前的认识更深广了。

2、写文章,大约写了10万字,约15篇文章。

早就有头条号和其它号,但一直为写东西为难。《汉书》看一遍就基本忘完了,正好趁这个时间,边复看边思考边写,总结人物成败、分析史料真假。开始不知道怎私个形式,就以汉书为底,先用文言精写和提炼,重写传记。比如一篇原来两页,给缩成一页,再根据重点,提炼分段小标题,再把感想心得写到开头或最后,只当是锻炼古文写作和阅读分析,结果写了有十篇吧,感觉太费时间,而且头条好像也不太欢迎亮种形式。这两天渐渐不写传记了,只写心得。

白话文太费字费空间,文言文更精练,无论阅读或是写,如有可能,优先选文言文。

即使只写心得,也太费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争议越多的大人物,你不想随别人的看法,想看透字面背后的善恶,就要行行甚至字字去推敲,有时需要几个人物的内容来回比对,比如:项羽坑二十万降卒、屠烧咸阳类似的爆闻是真是假?结果仔细一推敲发现全是假的;萧何、张良到底有没有那么优秀?其实仓们或许没有史书上写打那么秀。也就是打算汉书这样用用力,从中培养一下分析、察人、断事的能力,以后读史可能会和年轻时不一样,希望更深刻和轻松一些,但要少写或不写,太费时间。其实把事情分析的太透不见得好,那会发现世界太复杂,自己太神经,而且作者也神经,读者好像也都神经,一本烂史书,大家都在意淫,强了无数遍。

3、其实24史就是24个师师,真看完了又能怎样?不过是自己自慰或和别人吹吹牛比,你就是再能,也不能天天说别人这不对那不对吧?最终还是要烂在肚子里,淹在风尘中。

与其读二十四史,不如读些通史,比如农业、语言、饮食、建筑、思想、文学、民族、民俗等,把这些中国的通史读读可能是更有价值。24史只能叫24朝君臣史,这些语思俗食宅族,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教育在这里是欠费或停机了,大众的历史观太狭隘、在意人了,而真正的事和史遗忘了。

4、总的说,没有白白浪费假期,要说价值,远不如为疫情做点事好。





斯文致用


窗外春光乍泄,屋内书香氤氲。宅家的日子,也是修心的日子。这段时间,重温了自己最喜欢的《纳兰词》。纳兰彗星般的人生,虽然短促,但绝不黯淡。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奈何天意弄人,仅仅在世三十一年就与世长辞。纳兰的笔下有情意婉转缠绵悱恻的婉约词章,也有慷慨激昂爱厉高亢的豪放词章。其中爱情词占三分之一的篇章,而且是全部词的精华所在。爱情词的成就使得纳兰短暂的人生熠熠生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追求,对独守空房寂寞凄楚的妻子的思念,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这些哀怨缠绵的情感,共同支撑起纳兰爱情词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情绪交织的意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喟叹不已。








云归何处


我读了一本书我把他推荐给大家,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写的《冰鉴》其中有他总结他识人用人的心得。在这本书中有八句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邪正看眼鼻:眼睛要黑白分明,要有神;两目无神,黑白不分。

良善、聪慧的人,眼神安详沉稳、敏锐犀利、清明沉稳、锋芒外露;

看一个人的眼睛的时候,如果他眼睛不能和你直视而且眼神左右漂移,心神不宁说明他奸邪、投机、惶惶、心术不正。

而鼻子位居中央,高高耸立,人则正直。

真假看嘴唇:俗话说“嘴大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

嘴唇厚的人一般比较忠厚,为人处世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而嘴唇比较薄的人,为人轻浮,所谓“祸从口出”。一般来讲嘴唇厚一点为好,最好是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是否能获得功名,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气概。想要“功成名就”的人,首先是要立志,人无志气不行。有志气的人才会有气概,进而才有可能获得功名。

其次,是要不断学习,不断修正自己,将心胸变得开阔。一个心胸狭窄,总是非常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是没有气概的。没有气概就很难获得功名。

富贵看精神:精气神也就是精神。从大富大贵的人看精神,大富大贵的人精神饱满,时时刻刻集中精力,不松懈,脑筋非常灵光,也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主意看指爪:一个人有没有主意,从他的手指就能看出。手掌厚、软为贵。

手指纤长的人聪颖,有主意,相反手指短而粗者愚钝鲁莽。手心、手掌心纹络既清晰又浅,说明这个人心定。心定指的是主意定,与事不慌乱。

手掌纹络浅而乱,人心乱、浮躁。 ​​​

风波看脚筋:通过看一个人走路最能够看出这个人如何。走路的时候好像背上有重物的最好,因为这表示这个人能够担当大任。脚步非常稳,整个人也四平八稳,做事总是按部就班,不快也不慢的人才可靠,才值得信赖。

走路七扭八歪的,显得很轻浮,不稳重也不踏实,很难信得过。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一个人思维是否缜密,从和他谈话中就能听出来。两个人谈话的过程中,能不能切中要害,条理清晰,把对方抓住,就能显示出有没有条理,这些都可以通过语言看出来。





寒冰出装


这段时间宅在家,时间非常宽裕,读了两本书,一本莫言的《蛙》,另一本《十日谈》作者乔方尼 ·薄迦丘。其实这两本都是早几年买的,一直没有时间看,囫囵吞枣的翻了翻。这次有大把的时间,我细细品读了这两本书。

莫言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值得一读。小说通过讲述从医妇产科五十年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中国近代六十年的生育史,描述国家为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姑姑不遗余力狠抓计划生育,铁面无私,引流了很多婴儿,孤独半生,到老年以后,才找到一个做泥塑的老伴儿,她描述婴儿长相,让老伴做了两千八百个泥孩儿,形态各异,她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她心中的歉意和救赎。

在小说的末尾,九幕话剧里,作者画龙点晴,阐述起名《蛙》的深意: 蛙,也可改成“娃”,也可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是多子的象征,是高密东北乡的图腾。作者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人性,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寓意深远。

还有作者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值得深刻剖析。

另一本《十日谈》,是欧州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薄迦丘的代表作。书中塑造了众多的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善良,机智,勇敢,深情。充分展现了作家对于女性的理解,尊重和赞美。称自己是个多情的种子,护花使者,为女性仗义执言。还塑造了一批聪明勇敢的市民和下层人物形象,用以表达他理想中的社会平等观念。描绘出一个健康,欢乐,注重尘世幸福的现实社会。

当时,欧州正在爆发一场可怕的瘟疫,俗称“黑死病”,街上遍地横尸,满目疮痍,人们惊恐万状,人心惶惶,这时这本书问世了,书中洋溢着青春的阳光和笑声,散发的着活泼的市井味和情爱气息,欢声笑语,鸟语花香,所以大受欢迎,迎来了欧州的文艺复兴的曙光。

本书文笔明快,简练,诙谐,读完令人心情舒畅,爱不释手。


陌上花开Lavender


目前刚把刘慈欣的科幻代表作《三体1》读完 ,因为之前都是没有时间一直断断续续的看着, 这次趁着疫情, 正好有时间便看完了。

下面谈一下, 我对这部小说的一些感受。

首先, 开篇通过科学边界这个组织, 引出一个叫做三体的游戏。真实展现的三体人的一些特征, 乱纪元让自己脱水, 恒纪元让自己浸水复活。这一特征确实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奇,同时疑惑,难道宇宙中的其他物种可以这样的方式存活下来的吗?

接着,随着叶文洁的回忆回到了以前的文革时期。正是因为这段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 对他产生了非常之大的影响, 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一些事情的发生。文革他的父亲叶文泰, 作为一个学术泰斗,只是因为他的著作言论中, 有一些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不符, 倾向于资本主义的倾向, 最终死于真理之下。

这段描写可谓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也让我想起了当时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 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 流落到厕所, 工厂, 还有监狱, 有些人经不住折磨已经失去了,可谓是, 一大损失啊!这段历史确实给人很沉重压抑的感觉!

继续说下去吧, 叶文泰之死对叶文洁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亲眼看着父亲的死去, 对自己前途未知而担忧,同时把心中的不满放在了心中,所以到了红岸基地, 她一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直到有一个机会的出现, 让她成功借助太阳的力量, 向宇宙发出请求帮助的信号, 希望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来解救这个看不到尽头的人。

红岸基地的生活, 对于叶文洁而言是一个不想回首的往事。几十年之后, 又遇到一个伊文思的人, 她的命运再次发生了改变。他们两个人, 怎么说呢都是有共同目标的人, 共同理想的人, 都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没有杀戮,因此 在共同的理念支持下, 他们建立了三体组织。

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 之后便是三体人开始了质子计划, 然后呢就是, 三体舰队即将来临,人类为抵御外星文明入侵而努力。

因为还有两部我没看,所以只能讲解到这里, 总体来看这本书, 充满了历史感, 与科幻相结合, 使科幻达到了的另一种高度水平了!

这本书里面还有许多其他的高深的理论值得去思索, 像台球理论哪, 射手与农场主的理论呢, 还有下本书要讲到的黑暗森林法则,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 在宇宙中,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 一旦暴露了,你的文明将不在存在!


路漫漫且远兮


这段时间虽然提心吊胆,其实换个角度也还蛮充实,因为真真实实的看了三本书。没有办法,身边只有这三本。

1.《王安石传》。梁启超是出于戊戌变法的需要重提王安石的,他想以王安石变法来为戊戌变法提供舆论基础,所以,这本书对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做了许多分析,也结合了英国克伦威尔的改革。看完了,对王安石的印象有很大改变,感觉越来误解了许多。

还有就是对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才华有了新的认识。

2.《七种武器》。对古龙的书一直喜欢,本来,他的作品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没有金庸、梁羽生的场面宏大,却也是跌宕起伏,最美的就是他笔下的高手对决,没有源源不断的招式,他笔下的高手过招就只有一招,也只需要一招。我还喜欢古龙的语言,像写诗一样,语言跳跃流动,有意境。

特别是这个系列,明上写武器,其实最厉害的武器就是不要武器,是自信、是勇气、是友情,这感觉非常好。

3.《道德经》。之所以把它放到最后,因为这本书看不大懂,虽然我一直努力在读。字绝大多数都认得到,可是放在一起就深奥了。不过记住了“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等,感觉收获很大,看后,感觉看待这个世界有了变化,对人对事也有变化了。

其实,看了还发觉,我们日常用的许多成语、常用语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原型。这是一本值得用一生去学习的书。

以上书你也可以看看,有深奥的,有娱乐的,也有介于中间的。


武哥说文


看来题主也是读书爱好者,宅家的日子我读了6本书,分享一下我认为好的原因和内容:

6本书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经济理财类。同是天涯欠债人,宅在家的日子,对疫情担忧的同时也很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意外来得太快,以后要怎样对抗,所以希望经济理财类的书能有所启发。

这类书有:《中国经济2020》《穷爸爸富爸爸》《副业赚钱》《赢家法则》。

我个人比较喜欢《副业赚钱》,书名有点标题党,但这本书是近段时间以来让我认知发生变化最多的一本,而且书里介绍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一读再读。

2.育儿类。我是一个孩子的宝妈,近期发现孩子的思想,成长变化太快,都不知道怎么教了:譬如如何让她停止大吵大闹;如何知道分辨危险……告急的育儿知识储备让我不得不多看书。

这类书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西尔斯亲密育儿法》。书看的有点少,目前比较喜欢的《好妈妈》,书里很多想法观念我很认同,有两句分享一下: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3.文学作品。读文学作品纯粹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是爱好,目前只看了一本。但是要看的书单已经建好了,后面慢慢欣赏。

说说目前看完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它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书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和美感。

后面的阅读,我打算继续按照实际需要,分书单阅读,希望能跟大家多多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