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永德忙蚌村:四重保障打開群眾“致富門”

地處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崇崗鄉東北部的忙蚌村,長期以來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雖然交通便利、戶均耕地面積多,但產業散而小,無法形成規模,導致群眾穩定增收致富難。

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先行一步探索“企業與合作社綁定、合作社與貧困戶綁定、合作社與電商平臺綁定”“雙社三綁”利益聯結機制,隨著產工銷一體化產業鏈的逐步打開,忙蚌村百姓有租金、有活幹、有錢賺、有分紅的可喜局面已逐步形成。

為切實解決老百姓發展生產困難,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忙蚌村成立了富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抱成一團,提高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群眾增收。目前,富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57個,佔全村農戶的13.4%。同時,蒿子壩自然村、大落水自然村、包山自然村也分別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合作社”方式進行捆綁,壯大組織發動能力。

按照“扶持一個企業,發展一個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發展思路,忙蚌村引進永德縣淼喆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了企業綁定合作社。在鄉級產業發展聯合社20萬元資金撬動下,整合忙蚌村、蒿子壩村、包山村、大落水村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產業發展資金100萬元,投入到永德縣淼喆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凍庫1座(面積3234㎡,庫容1824m³),作為發展基地。通過以流轉土地為基礎、以農特產品為支撐、以示範帶動為重點、以社員致富為目標,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發展過程中,按照“群眾自願、讓利於民”的原則,合作社累計租賃土地1018畝,已累計實現群眾閒置土地增收71.26萬元。同時基地開通了“扶貧車間”,挖掘崗位,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按照統一供應種苗、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4統一管理模式,永德縣淼喆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動周邊群眾共同發展種植朝天椒種植,帶動周邊群眾161戶,戶均每畝收益4200元以上。按照“合作社+貧困戶”綁定利益分配協議,各自然村老百姓還能以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分紅。

雲南網記者 黃翹楚 李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