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封城日记:封城,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写下这篇日记时,是封城第25天。这些天我只下楼两次,为了不被饿死,购买点面、米、蔬菜、零食等。原来没打算写,但是看当下的形势,距离解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选择写下来,是怕以后忘记了这段日子。一个人困在100多平的房子太久,外面情况越来越糟糕,难免负面情绪太多。写日记,是情绪的发泄,是记录一些琐事。

2020年1月18日

新闻公布新冠状病毒肺炎会人传人的消息。很多人回家了,这天来上班的不到20人。我环视了一周,发现办公室只有两个戴口罩,一个是我,另外一个坐我旁边。

肺炎的消息让我有些担心,因为坐我隔壁的同事,从12月23日起就开始反复发烧。虽然他说被诊断为乙型流感,但我怎么能放心呢,我这一大家子的。中午我下楼去买了抗病毒的药-奥司他韦,以防万一。回想起来,这天街上大部分人都没有戴口罩。

2020年1月19日

钟南山院士的言论,以及戴口罩预防感染的消息,让整座城市紧张了起来。早上打开电脑,很多人都问我去不去买口罩,中午下班我们几个同事跑到楼下药店买口罩。收银排很长的队,都是买口罩的。店里还剩几袋口罩,但明显比我之前买的差很多,我就不想要了。同事们嫌排队人多,最后都没要。这时候完全没想到,这口罩能一下子买空咯。

这天外面行走的人,80%都戴上了口罩,能感觉到人们开始紧张了。我回到公司,担心情况会进一步恶化,就在某东上买了100个口罩+3袋板蓝根。另外打电话给家里,让家里多采购点口罩。事情证明,当时我的决定是明智的,要不后面就只能裸奔了。

下午公司行政跑了几家药店,买了一批口罩,估计有几十个。通知大家去领取口罩,我也领了一只,连同我原本戴着的,我戴着两个口罩上班。当时公司还有15人左右,分发的口罩有些人戴着了,有些人没戴着,我心想你们这些人真是心大啊。

2020年1月20日

新闻陆续报道感染者快速增多,公司这时就有点人人自危的感觉,尤其是我心理特别害怕。旁边的同事烧还没退呢,时不时还咳嗽几声,怪吓人的。原本打算上班到23号的我,临时决定后面的班不上了,安全起见早点回家。我担心那同事是感染者,所以我尽量不与他说话,甚至还捧着自己的笔记本去了单独的办公室坐了会。不过这时,其实公司还有两个人没戴口罩。

中午跟一个同事吃饭,她说她有些担心,打算今天下班后就回老家。中午1点左右,公司行政给我打电话,让通知大家今天提前下班,后面两天也别上班。消息一宣布,5分钟之内走了一半。还有七八个人还在,其中就有我,因为有一个任务没做完,所以等着那烧着的同事(他是程序猿)完成。3点左右,他这边事完成了,我线上检查了下没大问题。就招呼大家关电、电脑、门窗,最后把封条给贴上,给公司领导拍了照片发过去。我们几个一出门就狂奔回家。

2020年1月23日

出于家人安全考虑,我打算不回老家过年。从20号下班后,就待在武汉的家里。到22号下午,经不住家人劝说,我鬼使神差的开着车就往家里赶,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我戴着口罩进门,很小心翼翼,我不敢跟家人接触,这是我冲动回来前没想到的。吃完饭,我就跟家里人说,我还是回武汉吧。他们又是一顿劝说,大概是意思是没那么倒霉被感染,而且都回来了还担心啥。我说不过他们,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睡觉,不与家人接触。晚上一直刷新闻,看到很多不好的消息。晚上还特意问了那发烧的同事情况如何,他说还烧着呢,伴随着咳嗽。我心里有些害怕。

第二天醒来刷新闻,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我心里一惊,封城似乎从听过啊。可能这病毒感染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反正当时心里想的都最糟糕的情况。给同事又发去消息,他说烧没退,他老妈也开始咳嗽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心里很后悔昨天冲动回来了,但是一想我全程都戴着口罩,而且待一起时间特别短,如果我被感染了,家人被感染的概率应该很低。但是我不能在家待着了,家里那么多人,我得走,可是我没地方去只能回武汉。

起床牙都没刷,就跟家人说了句,开车就走。尽管他们让我别走,但是我当时脑子里全是坏的情况,完全不听劝。一溜烟跑回了武汉。

进入武汉收费站时,看到对向排队出城的车特别多,排了几公里。像我这样进城的人非常少,特别是像我这样到了老家还跑回武汉的估计就更少,甚至没有。微信亲戚群里,大家都不理解,我为啥回了老家还跑回武汉。有的觉得我比较傻,只有大哥说了句你这责任感太强了。

到武汉的家里,我估摸着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出门。索性多采购点东西,跑到楼下发现大米被一抢而空,只剩下一些面、泡面之类的。我把老板所剩的面条全部买走了,数了数一共有11把,做好了1月不出门的打算。

2020年1月24日

腊月三十,全国各地还是按原来的节奏,在准备着过大年。此时的武汉,大街上几乎没有人,病毒的阴影笼罩着这城市,以及这座城市里的人。第一次一个人过年,太冷清,所以电视一直开着。电视里播着春晚,我没心情看,看着春晚的喜庆,对比武汉的冷清,我心里很压抑。一边玩游戏,一边看着春晚。有一搭没一搭跟朋友聊天,那晚睡的很晚,担心自己,也担心家人。

2020年1月28日

同事的烧退了,心里松了口气。而我回不去老家,武汉主要交通路口关闭了,市区内禁止机动车行驶。后面几天在家待着,睡觉前醒来后,都刷新闻、看微博。越看越惊心,尤其是微博中的同城,刷5条就能看到一条求救信息,有未确诊想确诊的但没有医院能给确诊的,有确诊了没有医院有床位可以收留的,甚至有人倒在医院的大厅没人管的,还有医院防护用品不足求救的,就没有好消息。这几天不太好睡觉,愤怒、难受、无助,很多情绪。

上午接到公司电话,说想从哈萨克斯坦弄一批口罩回来捐赠给医院,让我负责国内捐赠事宜。从接手到最终落地很曲折,前后持续6天。因为没捐赠过,所以流程一脸懵逼。先找到湖北省慈善总会,说先填捐赠意向书,对方盖章审核后,我们才能安排发货,但是他们不负责报关、运输,货物到国内需要找其他运输公司负责;于是我又打了一圈电话,找到几个运输、报关公司,得到的结论是货物只能发到长沙,长沙到武汉的运输他们会帮我们联系。我心想帮我们联系是啥意思,最关键是我们货物也发不到长沙,只能到乌鲁木齐或北京,对方说乌鲁木齐他们肯定没办法弄进来,北京也很难,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几经辗转找一家武汉本地的外贸公司,据说只要填写完捐赠意向书,后面事我们就不用管了,他们负责把物资送到医院。联系之后,填了1份武汉红十字会的捐赠资料,大意是我们把物质捐给红十字会,红十会在把物资分配到医院。中间配合修改资料,给公司盖章,七七八八的弄了两天晚上都是凌晨2点才睡觉。这又过了两天,武汉红十会负面铺天盖地的,外贸公司联系我说现在货物到了北京但是清关清不出来了,我说那怎么办啊,对方说换成湖北省慈善总会试试。于是我又换成湖北省慈善总会,由这个机构在转赠给医院,又折腾一遍重新准备资料。货物到达北京,前后大概有6天,才送到了我们指定的医院,这是因为这家外贸公司帮忙在处理,要不然估计够呛。说真的,捐赠不容易。

2020年2月1日

公司宣布开启远程办公,虽然与前段时间差不多,都是1个人在家待着。但是白天上班有事情处理,晚上才比较悠闲。整体来说心情好了很多。当然是建立在我不看微博、不看朋友圈的基础上。

前几天不能看微博,这几天就连微信朋友圈也不能看。开始陆陆续续看到一些认识的朋友发一些求救信息,不是他们本人大部分是他们的亲戚什么的,病毒离我们越来越近。

小区刚开始不公布每日疫情人数,但看到武汉整体人数上升,我们心里知道我们小区不可能没有。在业主的逼宫之下,小区开始公布每日疫情人数,刚开始5个,后来8个,再后来12个,在后来···;人数不断的上升,我不敢下楼,很担心自己。

期间很多朋友打电话、发微信、发语音来过,有的是来问候的,有的是来确认消息的,每天都很多。有几个朋友,每天发消息我,确认我是否还好,有些其实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后来看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建,很多朋友发消息来安慰我,说你看政府还是很给力的,你们很快就没事了。我说,没那么容易的。他们觉得我很悲观,担心我情绪出问题。

2020年2月4日

武汉宣布开始采用方舱医院模式,在武展、洪山体育中心等地开始实施。外地朋友可能都没看到,我发给他们,他们都觉得很惊讶,说没想到这么严重。期间有个高中同学,跟其他人一样发消息问我武汉怎么样,我不太愿意说武汉的情况了,真的麻木了。他很担心武汉的事态发展,担心医护人员、担心老百姓。担心我情绪会出问题,没事就喊我打游戏,下班后有时间就跟他打两局。

有一天他跟说,要给我邮寄药物,我说武汉药店是开门的,他说你别下去了你小区那么多确诊的。他在兴国老家,据说买药是被拉去量体温、甚至隔离什么的,他就找了深圳的一个朋友,说可以帮忙邮寄药。我刚开始是拒绝的,因为觉得没必要,药店不是开着嘛,他担心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果万一发烧感冒了还能救急用,这时候去医院肯定没位置,关键是医院目前应该是最大的感染源,现在去跟送死差别不大。

因为武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很多没等确诊就挂了的,所以我也有些怕,一床难求啊。说不过他,最后他找人给我邮寄了几盒药,给他钱也不愿意收,可能在他心里是小事,对我来说可能是救命的大事。

2020年2月16日

这段时间,武汉的疫情数字每天都在暴涨,我把新闻APP删了,微博同城也不看了,有时间就安排听2小时课,然后再玩一会游戏或看电视,心情好了很多。不过,尴尬的问题来了,我的余粮不多了,青菜早就没了。前几天,楼下商店开门了,有米、还有零食。我跑了两趟,整了两袋米回来,弄了一大袋子青菜,也管不上是什么青菜了,拎着就走。回来之后,洗头洗澡,把衣服换了,口罩用塑料袋装好扔了,这才算放了心。

很早,就听朋友们说这里小区不让出门了、那里小区不让出门了。但我们武汉小区不让出门也就这几天的事,严禁出门是今天的事。武汉啊,从1月23号封城起,一直是外紧内松。严禁走出武汉市,但市内还是随意走动,这不新闻还有排长龙买菜的。今天,小区终于严禁出门了!

更多封城日记,请关注公众号“长篇与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