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哪些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

一哥說世界


低成本高回報這件事,相信是很多電影導演和製片人都願意做到的事情,應該沒有人只想高成本低迴報。然而問題就在於,這件事並不由片方自己說了算,成本高低他們基本可以控制,然而最後觀眾會不會買賬,是不是可以實現高回報,還是由市場說了算。其中有幸運的成分,但絕大部分原因還是看,電影本身是不是足夠吸引人。

要說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從國際上來說,第一個想到的是2004年的《電鋸驚魂》,這部經典的恐怖片成本只有12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達到1億美元,票房回報率達到85倍。

接下來主要說說離咱們更近的,更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國產電影。大體按照時間順序來說。

《甲方乙方》,1997年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執導的第一部成功作品,也是內地賀歲片的開篇之作,葛優、劉蓓、英達、楊立新也包括馮小剛等很多人出演。這種拼盤式異想天開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尤其適合歲末年初觀眾高興一番,因此受到空前的歡迎。

這部電影的成本是400萬,最終的票房是3000萬,馮小剛在中國影壇開始登堂入室。

《瘋狂的石頭》,2006年

這大概是說到以小博大,人們能想到的第一部電影。它是當時的新導演甯浩執導的黑色喜劇片,由郭濤、劉樺、黃渤和徐崢出演。劇情不用多介紹,國際大盜與本地小偷都盯上了價值連城的翡翠,與工藝品廠保衛科展開了錯綜複雜又機緣巧合的攻防戰。

這部電影的成本是350萬,票房2350萬。

《瘋狂的賽車》,2009年

甯浩是小導演出身,從《瘋狂的石頭》嚐到甜頭之後,繼續自己的以小博大的道路,《瘋狂的賽車》也是成功的例子。這同樣是一部線索式喜劇電影,黃渤開始升任主演,他扮演的角色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被捲入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案件之中。

這部電影成本1000萬,票房超過1億。2014年甯浩還拍出電影《心花路放》,成本3500萬,票房近12億,同樣大獲成功,只不過這部電影的評價不高。

《失戀33天》,2011年

這部電影是當年度國內票房市場的最大黑馬,也是2011年中小成本最賣座的國產電影。它改編自鮑鯨鯨的同名人氣網絡小說,講述女主角黃小仙從遭遇失戀到走出心理陰霾的33天。滕華濤執導,文章、白百何主演。這是中國內地首部為光棍節定製的治癒系愛情電影,後來雙十一的購買季打造成功之後,也就沒有這樣的檔期存在了。

這部電影的成本是890萬,票房3.5億。

《泰囧》,2012年

這是徐崢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在當年年底的賀歲檔推出。徐崢、黃渤和王寶強組成鐵三角,在片中引發觀眾無數笑聲。當年馮小剛同時推出的電影是《一九四二》,屬於非常困苦的電影,因此反襯出《泰囧》創造了高票房。

這部電影成本3000萬,票房近13億,成為當時的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心迷宮》,2015年

這是一部劇情懸疑片,由當時的新人導演忻鈺坤執導,邵勝傑等不知名演員出演。電影講述了中國某偏遠村莊裡,因為一具莫名出現的屍體而引發的一連串離奇怪事的故事,導演用了很複雜的敘事結構,三組故事因為一口棺材被串聯起來,可獨立存在又互有牽連,能夠吸引觀眾一直看到底。

這部電影的成本只有區區170萬,最終的票房是1065萬,不算高,但相對於成本已經非常高了。

《煎餅俠》,2015年

《煎餅俠》是大鵬執導的第一步電影,大鵬、袁姍姍、柳巖主演,吳君如、曾志偉、岳雲鵬、喬杉聯合主演,鄧超、郭采潔、小瀋陽等二三十位明星加盟出演,可謂眾星雲集。可以說這不是一部多麼優秀的電影,但由於趕上暑期檔,看到那麼多明星至少可以瞧個熱鬧,因此最終的票房並不低。

這部電影的成本是5000萬,票房將近12億。

《夏洛特煩惱》,2015年

《夏洛特煩惱》是由喜劇品牌開心麻花推出的作品,沈騰、馬麗等麻花團隊的演員主演,它改編自同名舞臺劇,在拍成電影之前已經在舞臺上演出好幾百場,可以說非常成熟。電影化之後劇情更為集中爆笑,在當年的暑期檔賺得盆滿缽滿。而後麻花又推出多部喜劇作品。

這部電影的成本是2000萬,票房14億。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5年

《大聖歸來》是根據《西遊記》進行拓展和演繹的3D動畫電影,2015年暑期公映之後,很快以優秀的口碑引發網友觀眾的追捧和媒體的廣泛報道,被認為是中國動畫電影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級作品。

這部電影的成本是6000萬,票房近10億。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

這是一部用黑馬都無法形容其影響力的動畫電影,在2019年暑假引得大人孩子爭相觀看,最終獲得了50億的令人咋舌的票房。製作團隊本來還要在2020年春節推出《姜子牙》,市場同樣被看好,卻因疫情而推遲上映。

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在1億左右,票房50億。

也有高成本低迴報的反例

這樣看來,很多電影都可以低成本贏得高票房。其實並不是這樣,大部分情況還是低投入低票房和高投入高票房居多,而且還有一種情況是反例就是高成本低迴報,比如《長城》和《阿修羅》都是如此。

電影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鄭捕頭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就是《殭屍先生》這部影片1985年11月在香港公映,由林正英主演,洪金寶監製。當時林正英洪金寶的關係非常好,林正英發現這一電影題材時立即去找洪金寶商量,洪金寶也是沒有猶豫,直接答應開拍,當時拍攝這部影片是有嘉禾製作的,一共投資了850萬港幣。

其次當時人們預測這類題材電影不會有多少人看,最多能賣600萬港幣,也就是需要虧掉250萬,但是當時的嘉禾老闆鄒文懷還是說“既然拍好了,那就上映吧”,結果沒想到,這部影片上映後居然獲得了2000萬的票房,一舉打破了很多記錄,從此開啟了林正英的殭屍片時代。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鴛的妹妹


影史上有很多低投入高回報的電影,比如2006年上映的《瘋狂的石頭》,製作成本350萬人民幣,帶來了全球票房2700萬人民幣的成績,又或是這些年一直很火的一部電影《電鋸驚魂》,當年的製作成本120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入1.03億美元。


但要說回報率最高的電影,就不得不提以偽紀錄片手法拍攝的電影,這類電影中有一部2007年上映的小成本恐怖片《靈動:鬼影實錄,製作成本僅1.1萬美元,摺合人民幣8萬塊錢都不到,但總票房的收入是1.97億美元,相當於13億人民幣,這回報率相當於單車變火箭。

《鬼靈:動鬼影實錄》講述了一對年輕情侶搬進郊區的公寓後,飽受夜間奇怪聲音的驚嚇,於是決定在臥室裡放置一臺攝像機來捕捉潛在的靈異現象,劇情就是這麼簡單直接,在這部電影之前有一部叫《女巫布萊爾》的電影,也是採用同樣的拍攝手法,先不去討論它的藝術效果,但最終的票房收入都挺不錯,這類電影的畫面雖然不如其他電影那麼高清,甚至還搖晃、抖動,但那種強烈的真實感是普通電影所給不了的,它吸引人看下去的原因不是電影本身的劇情,而是利用了人們的獵奇心。

這部電影一開始並沒有在院線上映,而是直接製作成DVD,由於DVD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再加上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提拔,才轉戰大屏幕,這部電影成功後,一系列此類電影如《死亡錄像》、《墓地邂逅》、《昆池巖》都是低投入高回報的代表,通過最簡單直接的拍攝方式喚起人類最真實的恐懼,這也是這系列電影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華哥撩電影


《好萊塢報道》是一份美國娛樂界的行業媒體,最近它就為影迷整理一下影史上最賺錢的影片——

最賺錢分兩種,一種即利潤率最高,一種即利潤額最大。

先看它整理的利潤率最高的影片:

《女巫布萊爾》,被認定為影史上利潤率最高的一部電影,前期拍攝花了三萬五千美元,後期製作超過20萬美元(另一說為50萬)。Artisan娛樂的Bill Block掏了100萬美元將其買下,僅在美國國內宣傳該片就花了600萬到800萬美元。最終《女巫布萊爾》得到的回報是:全球票房2.49億美元。

《鬼影實錄》,前期拍攝只花了一萬五千美元,重新配音又花了一萬五,後來在斯皮爾伯格的建議下還補拍了一個結尾,再墊進去五萬美元。最終制片成本為21.5萬美元。後攝製方以35萬美元將其賣給了夢工場,後者將其交給派拉蒙發行,派拉蒙為此僅在美國國內的宣發就花了1800萬美元,但得到的回報極其豐厚:全球票房1.93億美元。該片製片人為此拿到了500萬美元分紅。

——上述兩部電影通常被認為是影史上回報率最高的影片。

但是回報率高,不等於賺錢就多,賺錢多還得看利潤額多少?那麼那些電影利潤額最高?

《亂世佳人》無疑是影史上利潤額最大的,沒有之一。

考慮到通脹因素,當年的《亂世佳人》總成本是7860萬美元(當今幣值)拍成,公映後單美國國內票房就高達2億美元(當時幣值,未計入通脹)。這部影片在長達80年的歲月裡多次重新發行,已無法按當今幣值估算,總之要比2億美元多很多,海外票房更加難以統計。

2014年出版的《吉尼斯紀錄》認為《亂世佳人》的總票房應該是34.4億美元(14年幣值),若以當今幣值計,這個數字應該是37.5億美元。

在拍攝《亂世佳人》的年代,宣發成本低到可忽略的程度(無需上電視打廣告),了不起就是多印點海報出去貼一貼。而且出品方的米高梅自己擁有院線,可拿走票房大頭。所以業內人士估計《亂世佳人》給米高梅創造了20億美元利潤,這還是保守估計。

1997年《泰坦尼克號》的製作成本可謂創下了20世紀製片成本之最,按今天的幣值估算高達3.37億美元之多。還要加上宣發費用,《泰坦尼克號》的總成本在4.87億美元左右,而最後取得的總票房也是驚人的——按今天的幣值估算,約為33.3億美元。《泰坦尼克》為派拉蒙及20世紀福克斯貢獻了14億美元利潤。還是不如半世紀前的《亂世佳人》。

按照上述記錄來看,似乎《亂世佳人》的總收入是最高的,其實不然,今天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除了影院票房外,還有各種周邊收入,又稱“衍生收入”,CD、周邊、電視臺播放分成、網上流媒體播放分成等等,《泰坦尼克》的衍生收入高達20億美元,所以實質上這部電影迄今為片方賺到的錢達到了35億—40億美元。這個收入是超過《亂世佳人》的。

不過,據統計,《阿凡達》的衍生收入還要高於《泰坦尼克號》,若論導演的電影總收入,卡梅隆憑這兩部電影,又遠超《亂世佳人》。

那麼《阿凡達》是衍生收入最高的電影嗎?當然不是——

1977年出品的《星球大戰》當時花了1100萬美元拍攝,今天算的話約合4700萬美元,宣發花了1650萬美元,按今天的價值約合7000萬美元。

《星球大戰》僅當時票房就取得了約合今天的21.6億美元,重映再獲4.53億美元(今日幣值),總票房在26億美元上下。就算福克斯只拿走一半,利潤也有12億美元。

《星球大戰》裡的幾個主要演員所獲的報酬也與票房掛鉤,扮演盧克·天行者的馬克·哈米爾與扮演萊雅公主的凱麗·費雪拿毛利潤的0.25%;哈里森·福特拿0.67%(大概一百萬美元)。

星戰全系列12部影片,總票房在102億美元左右(未計入通脹因素)。但從第一部開始迄今,《星球大戰》的周邊以及其他各種衍生收入總額,遠超票房,已經難以計數。

所以,論單部電影票房,《亂世佳人》最大,但若計入衍生收入、周邊收入的話,則是《星球大戰》最高。


天淞子


大概是《東成西就》吧。

原本計劃著拍攝東邪西毒年輕時的故事,於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打磨這部劇,拉了投資,召集了人馬,計劃也安排得好好的,王家衛拍攝第一集,而劉鎮偉拍攝第二集。

誰知,竟高估了王家衛的蝸牛速度,一個月過去了,居然只拍了一點點。

眼見就要交片了,手頭還什麼都沒有,等等一不小心就把投資商給嚇跑了。

於是,為了給《東邪西毒》這部文藝片收拾爛攤子,劉鎮偉便匆忙救場。

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匆忙拍攝了《東成西就》,僅用27天。

這部速成的電影中,貌美如花的劉嘉玲反串周伯通。在金庸小說中痴迷於武學和美食的周伯通,居然換了愛好,變成了痴迷男色,見到師兄的徒弟,居然是上手摸胸肌。女神的王祖賢居然變成了女神經病。

還有英俊瀟灑的梁朝偉,在劇中的香腸嘴成了一個經典。

在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詭計多端的歐陽鋒居然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鐵盧,一路衰運連連。

這是一部頂著金庸小說相似名字的電影,然而裡面的故事卻毫無瓜葛,反而是用一種無厘頭的方式,演義著一個華誕的故事。

這部無意中製造出來的電影,原本是被臨時拉出來充數的,結果居然大爆冷門,成為當年的黑馬。

當時在製作的時候,可能誰也沒有想到,這樣的速成品,居然成了至今無法超越的經典。


楚沐城


有哪些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感謝您的提問

其實和大家說這個的時候,我有種百感交集的心情,想到當年甯浩用一部《瘋狂的石頭》,開啟了國產小成本電影的大門,一部投資三百多萬的電影,居然在2006年的時候,豪取2300多萬的票房,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啊。

可是再看看現在的國產電影市場,動不動就是投入好幾億的資金,而拍出來的東西卻是讓人“大跌眼鏡”。有的時候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賠本買賣”沒有最慘,只有更慘,《阿修羅》投資“7.5億”,累計票房收入5000萬。

說到《阿修羅》這部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她的大名。首先關於這部電影本身的故事,就是比較“有內容”的,投資7.5億人民幣,中外聯合打造,參演的陣容也非常強大。

小鮮肉吳磊“身先士卒”,老戲骨梁家輝“坐後壓陣”,還有一大群外國演員“保駕護航”,按照這樣的配置,在前期做電影宣傳的時候就已經把他“捧上了天”,所以怎麼說也應該是一部“開天闢地”的大作呀?

可是這部作品就在那“萬眾矚目”的情況下驟然隕落,其速度讓人猝不及防。有人說,《阿修羅》這部電影除了特效場面之外,其他的內容幾乎找不到任何亮點,而最大的問題是影片講述的故事不僅沒有新意,而且還被自己徹底玩崩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是不想虧本,也得虧本啊。

說到國產電影中的“小成本”並且很成功的作品,《瘋狂的石頭》就一定名列其中,而那個時候的徐崢,還只是這部電影中的一個“小配角”而已。但是《瘋狂的石頭》這部電影非常的“神奇”,電影一炮而紅之後,其中幾個主演卻是不溫不火的,反倒是演“配角黑皮”的黃渤和演“配角BOSS”的徐崢,開始了自己開掛的電影之路。

尤其是徐崢,他貌似天生就是為了國產“低成本”電影而生的,由他主演的《人在囧途》,投資700萬,收穫票房3700多萬。由他自導自演的《泰囧》投資7000萬,實際耗資4000萬,收穫票房12.67億。

由他和黃渤主演的《心花路放》成本3500萬,收穫票房11.67億。由他主演的《我不是藥神》成本7000萬,收穫票房30.7億。作為低成本電影的“神選之子”,徐崢是想怎麼玩兒,就怎麼“賺錢”。

說實話,面對徐崢的這一系列數據,我都有點麻木了。如果說徐崢在沒有《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以前取得的成績,還夾雜了些許幸運的元素,那麼一部《我不是藥神》就完全讓徐崢在國產電影界站穩了腳跟。

這就是極與極之間的對比,有的人拍一部電影花的錢,都夠別人拍無數部電影了,但是在票房上的對比,那簡直就是啪啪的打臉啊。好好拍電影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功課,可千萬別糊弄自己呀。畢竟票房卻是不會糊弄人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了,歡迎大家探討交流


糖糖說生活


給大家介紹一部號稱是99年電影史的奇蹟:成本只有3萬5千美元,但是票房卻高達1.4億美元!偽紀錄片的鼻祖!————《女巫布萊爾》

這部電影的具體內容我就不劇透了,我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宣傳操作,當時號稱是病毒式的營銷。因為這部電影是採用紀錄片的手法拍攝的,在電影上映之前,片方在網上放了大量的信息,讓人以為內容是真的,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甚至當時有人進電影院真的以為是在看一部紀錄片。

我在和各位看官透露一點,這可是部恐怖片,可想而知,當時那種製造的氛圍,估計你想想深夜回家都後背發涼啊。而且這個故事是真是假的猜測,更是撩起觀眾強烈的好奇心 ,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瓜牛影視


我印象裡性價比最高的電影是《電話謀殺案》

因為它的場景只有一個——家裡,家裡,還是家裡(除了期間丈夫在俱樂部玩牌,切換一分鐘)

導演希區柯克更絕,他曾經放言——“如有必要,我會在電話亭裡拍一部電影。”


整部電影全靠著劇本的戲劇張力立住根腳,吸引觀眾入局,所以說啊,這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啊。

當然,有不服這個道理的,我有錢啊,有錢還怕砸不出好電影?

好萊塢1998年翻拍過《電話謀殺案》,片名叫作《超完美謀殺》,砸錢請來兩個大牌,一個是邁克爾·道格拉斯,另一個是格溫妮斯·帕特洛。

各種可看元素用到盡,堆得滿眼——美女、搏鬥、追殺,然而看得我快睡著。以至於我明明看過卻完全記不起片名,剛剛去查了資料。

還是說回《電話謀殺案》,哦,我的最愛。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託尼發現自己富二代妻子有外遇之後,決定以電話為信號,殺妻騙保的故事。

編劇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將反派刻畫得極為成功,託尼思維縝密,計劃周詳,心思狠毒,是為影史第一代高智商犯罪。

寫這種東西首先編劇要高智商吧?

迥異於以往同類型作品,編劇心有餘而力不足,筆力不逮。

由於開篇著力描寫了丈夫的精明狡詐之處,使得餘下時間觀眾全程在為女主角揪心。

當然,女主角情人的單純善良也有著墨,此君正直有餘,腦力不足,也使得觀眾明白,女主角的隊友,實質上跟沒有一樣,或者說是豬隊友。

哦,孤軍奮戰的女主角接下來可怎麼得了?

這部拍攝於1953年的老電影,製作成本140萬美元,大部分付了女主角格蕾斯·凱麗的片酬。

餘下精減得喪心病狂。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掏銀子的即是導演本人,希區柯克。

導演在拍別人的投資時,往往抱怨製片人摳門,小氣,輪到他自己掏錢時,他會成為世界上最小氣的那個人。

或許你還沒看過希區柯克投資的第一部電影《奪魂索》,那更是便宜到寒酸,同樣一個房間一個佈景,甚至一鏡到底(啊哈,跟看話劇沒區別,那時候演員攝影師真叫一個厲害,不服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3D影片的始祖,由於空間狹小,於是就產生了拓展空間的必要。這部電影是電影史上首次運用立體拍片技術的作品。

開天闢地之功不亞於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電話謀殺案》票房口碑雙贏,列位世界十大懸疑片之一,半個世紀不掉榜(眼看快七十年了),區區140萬投資,也叫人間奇蹟。

建議大家去看,105分鐘就當上了一堂腦力開發課程,遠比心靈雞湯有意義多了。


老電影博物館OFM


《無人區》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懂的電影,黑色不失凝重、戲虐卻不誇張是我的觀感。
相較於當下電影的小資小愛,通篇的西部蠻荒、叢林法則給影片注入了十足的血性。對比花拳繡腿般的擺酷電影風潮,這部影片帶給觀眾的是再真實不過的真實。公路電影特有的流動場景和盤根錯節的敘事方法,一掃小格局電影的窒息感。但這些並不是《無人區》的全部,在我看來最精彩的部分來自“匪夷所思”和“黑色幽默”的拿捏。片中的小道具“打火機”可以做為《無人區》精彩絕倫的註腳。
片中“打火機”每每出現時,幾乎都是非常戲劇性的橋段,時而黑黑的幽默一下,時而讓片中人物的命運發生戲劇性的改變。通過幾次巧妙的安排,打火機已經成了觀眾腦海裡揮之不去的黃金大龍套,甚至隨著劇情的發展,對觀眾形成了心理暗示,“打火機”又該出場了。然後就是果不其然,打火機成了笑料,轉幾個鏡頭,它又成了殺人武器和救命稻草。不得不說,打火機運用的稱得上精彩絕倫,一個新的經典道具從《無人區》孕育而生!
《無人區》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正常的,不多見的,好的國產電影。相對於大多數故事背景發生在公路上的電影,它其實已然節奏明快,懸念製造的幅度合理,人物性格塑造得充分,動機合理,情感遞進昇華讓人信服,西部片裡原本就有的黃金配角,在這裡也夠多管飽。
  

 更為重要的是,走出了自己的安全區域,放棄了擅長的多線敘事的甯浩,並沒有讓故事散掉,他最好的節奏感和故事氛圍的把握,仍抓在手裡,考慮到轉型一刻翻陰溝,永遠只有一招鮮的中國導演如此多,這點尤其寶貴。

電影快結束的時候,明明知道是煽情了,卻還是有點小小的動容了——我覺得,僅憑這點,說明《無人區》是合格的類型電影,點贊。
看完心裡會有點壓抑,不過壓抑了是好事啊,代表著我確實有被電影打中。衝著導演,我來到了電影院。甯浩帶來的的確是部好的國產片,好演員,好劇本,當然還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西部景色。雖然我中途也打了幾次哈欠,可是還是擋不了我對它的點贊。電影甚至也可以叫做“蠻荒時代”,在那樣一片無人區中,文明是最不應該出現的東西,當它和野蠻或者是人類表現出的動物本能產生強烈的對比時,我還是被驚到了。其實想想,竟然還會有些真實的害怕,因為縱然我們生活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下,身邊還是會有這種最不該出現的所謂的為了錢可以不惜一切的事情發生。看了下 影評,其中不少說甯浩複製好萊塢大牌導演複製的過分,其實好的東西是可以從複製開始的,到最後說不定還會超越它,不到最後誰又知道呢?覺得黃渤演的角色給了其他人,還就是演不來,演技大讚。反派一號的眼神也有秒到我哦,對於這種粗獷型的,導演刻畫的還好啊
無人區就像是一隻雛鳥,羽翼雖然尚未豐滿到可以翱翔,但你可以看到,它會長成鷹隼。《無人區》的鏡頭還受限於三秒一切換的規則,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個人風格,所以,我用“距離大師,一步之遙”來形容。這一步,可長,可短。

電影冷知識TOP1


所謂小成本電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種是人員配置,一種是資金投入。

在人員配置方面,推薦這幾個電影。

《活埋》

整部電影只靠一個人和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就完成了,電影主要講述了男主在外地務工,被當地暴徒活埋進一個棺材裡,醒來後意外發現自己身上還有個手機,通過手機不停的打電話,尋求救援。在電影的最後一刻,所有觀眾都以為男主終於要被救援成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救援隊找到的並不是男主,而是還是另外一個人。

《127小時》

這部電影,幾乎也是靠一個人在演。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變而成的,主要講述了男主是一個攀巖愛好者,在一次挑戰中,不幸被一塊岩石卡住了,在卡住的這一百二十幾個小時裡,男主一直想盡一切辦法來呼救,但是卻沒有人發現。後來男主只能選擇將自己的胳膊一點一點割了下來,最終才能逃出生天。真實事件,幾乎可電影中所飾演的一模一樣。

《狙擊電話亭》

這部電影也是由一個人演完的,主要講述了男主在無意中接到一個電話之後,電話的另一頭,傳來陌生的聲音,對男主進行了一系列的威脅,更是做出了一些違法舉動。當警察趕過來想要幫助男主的時候,卻遭到了意外。經過一系列輾轉之後,男主才發現原來電話另一頭的陌生人,是希望他能重視起生活中一些本來應該重視的東西,而不是選擇欺騙和敷衍。

另外還有就是《荒島餘生》,《亡命雷區》《女巫布萊爾》

資金投入比較少的,推薦這幾部。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這部電影成本可以說是非常的低了,整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幾個人在房子裡說話,就這樣完了。電影主要講述了,男主是一個從實習時代一直活到現在的人,他每隔10年就會換一個地方,在別人發現他不會變老的時候,就要迅速的轉移陣地,這次當他離開的時候,將同事們投入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面對別人的質疑,一一作出了回答。

《瘋狂的石頭》

這個就不用多介紹了,大部分人應該都看過。

《瘋狂店員》

基本上也是圍繞著一個場景,一直不停的說話。兩個話嘮,一邊說一邊罵,兩個主角,在一家賣雜貨和出租錄像帶的小店打工。一個吊兒郎當,總戴個帽子,另一個胖一些,有些反應遲鈍神經大條。整部電影沒有故事主線,只有兩基友和朋友、顧客的一些片段組成。

還有《死亡密碼》,《彗星來的那一夜》,《殺手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