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天龍八部》中無人不悲,人生結局最圓滿的虛竹,也屬於悲情人物之一嗎?

忠肝義膽嶽老三


讀者中對《天龍八部》的總結最深刻的一句話,那就是“有情皆孽,無人不悲”。不過,許多讀者卻認為,結局圓滿,愛情事業雙豐收的虛竹應當不在其內。真的是這樣嗎?羽菱君個人認為並不是,其實虛竹也是個悲情之人,小說中的主題是“不可得”,虛竹也失去了他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而且他所失去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支柱,這讓他更加痛苦,因為他失去了人生的信仰。



虛竹有他追求的人生理想,有他堅持的人生信仰,但這一切,卻完全被天山童姥無情的摧毀了。

虛竹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就是在少林寺中做一輩子的和尚。倘若說他的追求,也是希望自己在佛法上,有朝一天能夠像他的師伯祖和師叔祖等那樣有大修為,假如能夠成為一位得道的高僧,那就是佛祖最大的恩賜了。因此,為了讓自己的佛法能有大修為,能夠得道,他緊守清規戒律,絕不敢有絲毫的逾越,拜佛讀經,深研佛法,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不遵。可以說終身為僧以求成佛,便是虛竹人生中最大的信仰。

正因此,大有慈悲之心的他,本來是一個脾氣好到極點了人,卻會因為阿紫對他的作弄而大怒,這是小說中他少有的發怒情節。原因就是阿紫在他的素面中放了一塊肥肉,害他破了戒,他是把清規戒律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的人。可以這麼說,假如沒有聾啞谷誤撞破了“珍瓏棋局”一事,虛竹的未來,多半會成為一名得道的高僧。

虛竹怒道:“你騙我到門口去看人,卻在我碗底放了塊肥肉。我……二十三年之中,從沒沾過半點葷腥,我……這可毀在你手裡啦!”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三十二章》


然而這一切,卻在他成為無崖子的傳人之後,在遇到天山童姥之後,在童姥身邊保護她的那三個月的時間裡,全部遭到了顛覆。童姥為了讓虛竹斷了回少林寺繼續當和尚的希望,安心能夠去做他們逍遙派的掌門,一路逼迫他破戒,最終就成功迫使虛竹破了他那緊守多年,一直不敢逾越的全部清規戒律。而虛竹的人生軌跡,自此也成功被她所強行改變,虛竹就從原本的一個方外之人,就變成了塵世中一個迷途的小青年。

作為讀者的我們不是佛門中人,可能對於虛竹的破戒一事,對他的傷害有多大,痛苦有多深,我們難以去感同身受。但假如換作同樣的傷害,去比作失去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虛竹的破戒之痛,完全不亞於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心愛之人阿朱時,蕭峰的那種心死如灰,也不亞於有情人終成眷屬,卻聽到王語嫣又是他妹妹時,段譽的那種生無可戀。


對虛竹來說,破戒就等於是讓他再也做不成和尚,讓他失去了成佛的機會,奪去了他人生最大的信仰。作為自己人生中最崇高的理想,一直堅持的信念,他所有的精神寄託和支柱,是完全遭到了童姥毫不留情地蹂躪、踐踏與摧殘,並最終只能被迫的遺憾捨去,去獲得一個他根本就不想要的人生結局。這一點在小說結尾,我們也能明顯的看到。

段譽見虛竹雖得美滿姻緣,神色間總有鬱郁之意,走近身去,說道:“二哥,多謝你送了五位美麗可愛的妹子給我。你既娶得這位世上無雙、人間第一的二嫂,怎麼仍不開心,是為了你去世的父母而傷心麼?”虛竹道:“色無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雖傷心,倒也沒想不開。我心裡不開心,是因為終究做不成和尚。”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就像有個人原本有很喜歡的一個女子,男女間兩人也彼此相愛。但在外界的逼迫下,男的卻只能另娶他人,然後生生地看著女的離他遠去,這樣的傷害有多痛,相信許多人就能夠感同身受了。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虛竹,可是每個人卻都在走虛竹一樣的人生路。金庸先生在虛竹身上,寫出了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殘酷。

看《天龍八部》,我們都在說虛竹的結局是最圓滿的,畢竟愛情和事業雙雙豐收。卻從未想過這一切,根本就不是虛竹所想要的,也從未想過,這是在他的理想與現實漸行漸遠,徹底失去人生的信仰之後,只能像行屍走肉一樣,毫無靈魂也無能為力,身不由己且毫無選擇權力的去接受和屈服於天山童姥等人,給他安排好的命運。他的結局,可以說只是他失去人生最寶貴的東西之後,在經歷一段痛不欲生,內心備受煎熬和崩潰之後,換來的一絲安慰而已。

很多人都想成為虛竹,夢想有一天也有一個像天山童姥那樣的人來幫他,助他娶到公主,像突然被上天所眷顧那般,一下子事業和愛情都雙豐收。可是,假如是要你拿生命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來作交換,很多人則不一定會願意。對虛竹來說,假如可以重新選擇,能夠讓他選擇,羽菱君認為,他還是依然會選擇在少林寺裡做一輩子的和尚,去繼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實際上,我們雖很難成為虛竹,去擁有他那人人羨慕的人生結局,但我們幾乎每個人卻又都是典型的“虛竹”。一開始都擁有自己最大的理想和人生的信仰,都有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信念,也都很想去闖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但後來都被無情的社會,摧殘和折磨得面目全非,甚至連最後的一絲鬥志都會被消彌殆盡。最終就不得不違背自己的初衷,去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接受那與理想相背的人生結局,然後聽別人安慰自己:“看開一點,這樣的人生歸宿已經很圓滿了”。就像虛竹聽段譽藉助《維摩詰說說經》經文的開解那般,聽完之後,彷彿又豁然開朗了,殊不知卻是在認命。

虛竹沉思片刻,說道:“三弟說得對,只要心存佛教,嚮慕正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學習佛法,須當圓融。拘泥不化,乃我天性中的大病!”說著滿臉喜容,向段譽拜倒。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可見,我們許多人都在走虛竹那樣的人生路。也可看出,金庸先生在虛竹這個人物的身上,所表達出來的,其實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理想被現實摧毀的殘酷。這便是許多人口中的“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卻很骨感”。所以說,虛竹也是《天龍》“不可得”眾相中的悲情人物之一,他之悲,全然不弱於其他眾生相。虛竹本身就代表著眾生相,現實中很多人都是“虛竹”,誰也不必羨慕誰,關鍵在於無論遭受到何種現實的折磨,都不能失了一顆善心而已。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也算是一個悲情人物。每一次收穫總伴隨著苦澀的悲痛。讓虛竹不斷成長。


虛竹以一顆慈悲之心,破了珍瓏棋局。在聾啞谷經蘇星河之手送到了無崖子身邊。虛竹本性純良,猶如一顆璞玉。無崖子雖不滿意其容貌,但天命如此也把畢生功力傳授於他。後無崖子因內功耗盡油盡燈枯。虛竹剛得到師傅又與師傅分別。虛竹很傷懷。但這還只是剛剛開始。

救了天山童姥以後,和姥姥相處一段時間。虛竹不斷破解。殺戒是為了救人,但是酒肉之戒虛竹還是很在意的。自殺未果之後也破罐子破摔了。但是色戒以後,虛竹真正的想通了。很不幸,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李秋水和童姥內鬥雙雙斃命。虛竹又一次的獨自上路。

回到了少林寺,所有的事情敗露。被罰。武林大會中認識了喬峰,自己的大哥。並肩作戰。本來擒丁春秋揚名天下出人頭地。可以不幸的身世被蕭遠山扒了出來。自己受罰還不行,父親玄慈方丈帶頭大哥身份和母親葉二孃剩下虛竹的事情也被曝光後。父母雙雙殞命。一天之中父母和自己相認後馬上父母又與自己陰陽兩隔。而自己也沒有任何辦法。只有悲痛地接受這個事實。

最後雁門關一役中,自己最近中的大哥喬峰,為了忠孝之名在自己身前引箭自盡。自己毫無辦法。按照虛竹的個性,仁慈。是看不了這麼多悲劇的。但是很無奈。最後只和夢姑回到靈鷲宮頤養天年。本來說好的三兄弟牧馬放羊塞外也成奢望。



這也說明了人生哪有什麼圓滿,月圓馬上月缺。至理名言。福兮禍所依 禍兮福所伏。


喜怒無償


《天龍八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這是整部劇都在訴說的人生主線。在我們看來大結局的段譽、虛竹應該都屬於人生贏家。但事實可能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樓主既然只提及虛竹,那麼這裡我便只分析一下虛竹的人生,在最後到底是否圓滿,段譽的情節以後有機會在分享。

虛竹本是少林寺內的無名小僧,性格木訥老實、但記性甚好。相貌醜陋,濃眉大眼、鼻孔上翻,雙耳招風、嘴唇甚厚,又不善於詞令。但為人忠厚善良,待人坦誠。從結局來看,有人會說,虛竹難道還不算圓滿嗎?從外人角度來看,虛竹在結局之時,武功已是天下無人能敵,又有自己鍾愛的夢姑相伴,個人武藝已達化境,組成家庭恩愛美滿,即是西夏駙馬,又為靈鷲宮宮主可以說真正的已經到了無所求而皆盡有的地步,旁人皆是羨煞,但虛竹自己呢?

在《天龍八部》最後教單于折箭 六軍辟易 憤英雄怒 篇中,虛竹與妻子李青露都見到喬峰、段譽一行人,虛竹與李青露還將曉蕾與梅蘭竹菊四姐妹都贈與段譽,這時,段譽見虛竹雖然得美滿姻緣,神色之間總有鬱郁之意,便問是否為雙親去世而傷心,虛竹答道:我心裡不開心的,是因為終究做不成和尚。

虛竹的人生或許在我們旁人看來甚是羨慕,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仍然沒有擺脫心魔,曾一心向佛,卻最後酒肉殺色慾破盡,曾孤苦無依,一日之內又得見雙親,卻又眼睜睜見雙親死於眼前,雖最後高高在上,卻皆因身不由己,他從沒有對自己的人生有作出選擇的能力,一路走來,皆身不由己,無論是最開始的抗拒,還是最後的豁達接受,不得已便是不得已,對於那個一心向佛的虛竹來說,或許段譽對其的解惑能讓其放下一些罪孽之心,但是佛就是佛,今生,就如虛竹自己所言”終究做不了和尚“。

所以說,到底的不求而所得,終究是談不上圓滿,心中所想,終不可得,那不是一種悲嗎?

專注好電影,欣賞好故事,這裡是黑白美劇。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不同想法,做交流哦。


莫語黑白


《天龍八部詮釋的主題是“有情皆孽,無人不悲”。似乎文中人物都是悲情的。但我卻以為並非如此。如阿朱,她有蕭峰終生的愛戀,如王語媽,她有自己的追求與見地,如天山童姆的張揚任性和高傲,他們也許算不上活得幸福,但絕不算悲情。



所謂的悲情,書中解釋是"得不到"。很明顯,虛竹應該是得到了很多。也許有人認為。虛竹也失去了很多,並且是他曾經用心虔誠的追求的。但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得到和失去。所以失去並不是判斷一個人悲情與否的主要標準,判斷一個人是否悲情,我覺著他的標準應該是他在失去之後是否享受得到的東西。很明顯,虛竹在得到之後是享受著的。所以他的失去也很值得。



比如,虛竹的夢想當初是在少林寺做永遠的和尚,但是卻被無涯子打破了,他得到了無崖子八十多年的內功,做了逍遙派的掌門。被天山童姥打破了,不太讓她與西夏公主有了肌膚之親,還讓他做了靈鷲宮的宮主。那麼虛竹對這種失與得是否痛苦呢?當他住在靈鷲宮,被人擁前簇後時,他雖然說不上享受,但是他坦然接受了,並不以為這種待遇是一種痛苦,這樣的他算不得悲情,當虛竹事後他與西夏公主相認時的思念之情流露,他的破戒也算不得一種悲情。當阿紫用一塊肥肉捉弄他,讓虛竹破了戒,但這只是一個玩笑,暫時的破戒也算不得悲情,因為以後虛竹可以依舊堅守 他所堅持的清規戒律。



特別是最後,虛竹在段譽的開解下,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心存佛教,嚮慕正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學習佛法,須當圓融……”此時的他,完完全全的圓滿了讀者對幸福的理解,徹底打開了心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萍風竹雨123


作為“天龍”三大男主角之一,虛竹的所有經歷與獲得,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是你的總是你的,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而《天龍八部》這本書的主旨卻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虛竹也不例外,他的前半生在少林寺安靜的當一個小沙彌,後半生被社會洪流所激盪,亂入了一個無法控制的江湖之中。

那麼,虛竹屬於“無人不冤”的悲情人物之一嗎?

這個問題一體兩面,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結果。

從世俗的角度看,虛竹是成功的。他在知與不知的情況下獲得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地位、武功、富貴、美人。地位是天山縹緲峰、逍遙派的掌門人;武功集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這逍遙派三大高手一身,可謂當世無人可與匹敵;富貴更不必說,逍遙派向來喜愛積攢,西夏駙馬更是直抵政治高層。美女也就是和王語嫣同等水平的西夏銀川公主了。即使是一個方面,也是許多人傾盡一生也無法達到的目標。東奔西跑碌碌十幾年的慕容復就是命運多舛,這些都是他想而不得的東西。

從精神層次上看,虛竹又是失落的。虛竹自出生後,被人丟棄在少林寺的菜園內,以童僧入寺,佛法薰陶下的虛竹,在他的靈魂深處就是安安靜靜做一個小和尚,什麼無上的武功,富可敵國的財富對於他來說都是過眼雲煙,他不在意,也從未在意過。可是因為捲入江湖後,被人推著向前走,先是無崖子,後來說天山童姥,再後來是西夏公主,這些幾乎都是被動的接受,當然除了與銀川公主地窖內春風一度這件事。犯了戒律清規,虛竹最怕被逐出少林,可是少林寺鐵律如山,虛竹被破教出門,自此少林寺少了一個羅漢,塵世間多了一位豪傑。

正因為求而不得,外界看起來再好的東西並非他所求,那他的人生也是為他人而活,沒有自己的人生意向,想來也是無趣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被世俗捆綁住的虛竹是悲情人物無疑。


北望大坡灘


其實虛竹也是個悲情之人,小說中的主題是“不可得”,虛竹也失去了他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而且他所失去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支柱,這讓他更加痛苦,因為他失去了人生的信仰。

虛竹有他追求的人生理想,有他堅持的人生信仰,但這一切,卻完全被天山童姥無情的摧毀了。

虛竹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就是在少林寺中做一輩子的和尚。倘若說他的追求,也是希望自己在佛法上,有朝一天能夠像他的師伯祖和師叔祖等那樣有大修為,假如能夠成為一位得道的高僧,那就是佛祖最大的恩賜了。因此,為了讓自己的佛法能有大修為,能夠得道,他緊守清規戒律,絕不敢有絲毫的逾越,拜佛讀經,深研佛法,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不遵。可以說終身為僧以求成佛,便是虛竹人生中最大的信仰。

正因此,大有慈悲之心的他,本來是一個脾氣好到極點了人,卻會因為阿紫對他的作弄而大怒,這是小說中他少有的發怒情節。原因就是阿紫在他的素面中放了一塊肥肉,害他破了戒,他是把清規戒律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的人。可以這麼說,假如沒有聾啞谷誤撞破了“珍瓏棋局”一事,虛竹的未來,多半會成為一名得道的高僧。


看球醫生


其實,《天龍八部》寫的就是人生,世間,無人不悲,無常是常。

虛竹作為佛弟子,代表悟道者,才是圓滿人生。

另外,天龍八部表法的,是佛教的護法,令正法永駐。

金庸是小說家,更是佛學家。


順其自然杜科斌


屬於,他一點都不想成為靈鷲宮尊主,而只是想成為少林寺一個敲鐘唸佛的小和尚,真是不能理解啊,得了便宜還賣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