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武漢方言歌《漢陽門花園》作者馮翔:用音樂延續行醫榮光

2020年春天,武漢這座常住已超過1400萬人口的江城,因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一個多月以來,這座城市醫護人員和平凡普通人留下的故事催人淚下。而在線上,一首有關武漢的民謠開始飛速傳播,由武漢本土獨立音樂人馮翔2014年末創作的歌曲《漢陽門花園》,衝破悲壯的疫情報道,在身處五湖四海的武漢人間傳唱,甚至傳到海外。在這樣一個時刻,鄉愁擊中了人們內心的柔軟之處,歌曲中那些關於武漢巷弄的喧嚷日常,充滿煙火氣和幾代人記憶的市井生活,在今天,成為所有武漢人渴求的夢,那些渴望能再去武漢的外地人,也在歌曲的武漢方言中感覺到在地人的江湖溫柔。

《漢陽門花園》mv。受訪者提供

目前,馮翔與家人生活在武漢,和其他的武漢市民一樣,這段時期他每天足不出戶,但通過各個渠道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不同的是,學醫出身、曾是一位前精神科大夫的他,一直在不斷地思考如何通過音樂為這座“受傷”的城市和人們“療傷”。他會拿起手中的吉他,通過直播用歌聲給人以慰藉,作為一名專業音樂治療師,他在線上為武漢的方艙醫院和其他定點醫院做音樂治療講座。馮翔的很多同學如今正奮戰在醫護一線,在看到有關他的同學和其同事許多報道傳回時,他滋生了想為這些平凡又偉大的人們寫歌的衝動,但每次提筆卻又停滯,負疚、心疼、難過、無力的各種複雜心情交織在一起,馮翔說,“與他們相比自己像是個逃兵”,但這位歌迷們口中樸實的“翔叔”並不知,他的許多小事,已經治癒了很多人。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受訪者供圖

《漢陽門花園》:

最初難過時寫給自己,不曾想到安慰了這麼多人

《漢陽門花園》是馮翔第一次用武漢方言寫歌,歌詞裡所描繪的圖景,是關於幾代武漢人共同的記憶。副歌中唱著“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過路的看風景,住家的賣清茶。”如同一幅有聲畫卷,描繪出了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漢陽門碼頭周遭的圖景。如今的孩子已不可能像歌中唱到的那樣,下著大雨還在花園裡嬉戲,銚子裡煨的藕湯香味與在花園裡等著外孫的老人,也只能暫時出現在創作者夢裡,但這首歌卻在2020年春天,帶著這些溫暖的畫面走紅,甚至傳到了加拿大和美國,在音樂播放平臺的留言區,人們紛紛寫著:“好溫柔的武漢”、“疫情過後,我要去好好了解這個城市”、“每年暑假坐一晚的綠皮車回到武漢,傍晚坐在竹床上吃著毛豆,喝著奶奶煨的藕湯……我想你了,武漢。”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音樂播放平臺上歌迷的留言截圖。

馮翔,上世紀60年代生於武漢,身邊親近他的人都喊他叫“老馮”,後輩都尊稱他為“翔叔”,談起《漢陽門花園》,他對新京報記者講起了關於這首歌最初的故事:“寫這首歌之前,這些由最初修建長江大橋建築材料堆積而成的兩塊空地並沒有名字,住在漢陽門附近的市民閒時聚在那裡,越聚越多,慢慢地,那裡成了當地人們口中的‘花園’,這座長江大橋邊的‘花園’,對於幼年的我來說,就是一個巨型遊樂場,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雖然歌中的“漢陽門花園”並不是武漢一個實實在在標在地圖上的名字,但馮翔始終堅信,那個“花園”一直都是大多數武漢市民心中,一處精神棲息地,也是他的精神寄託。2014年末,馮翔結束了十年北漂生涯正面臨生活的困頓,“人在痛苦的時候,總會找一些讓自己感到幸福與溫暖的瞬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那些經歷。每當到了深夜心情不好時,想起兒時在漢陽門度過的美好時光,想著想著,‘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兩句歌詞也隨著記憶湧現出來。”他記得那裡有兩種花,也就是他歌中所寫到的“臘梅”與“石榴花”,但前幾年,馮翔曾去那個花園拍攝紀錄片,卻怎麼也沒有找到臘梅樹,一時懷疑是不是記憶出了問題。“我清楚記得,小時候媽媽帶著我去花園,指著臘梅樹,對我說外婆的名字叫‘素梅’(同臘梅)。如今那棵臘梅沒有了,但在我的記憶裡,它一直存在。”當他寫到“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外婆)。”馮翔更是淚如泉湧,“創作《漢陽門花園》時,實際上外婆已經去世十年了,但在我的印象裡面,外婆還像小時候那樣,知道每個週末我要去她家,便熬好藕湯在花園裡等著我,直到現在,夢裡還經常出現這個場景。”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馮翔與外婆。受訪者供圖

馮翔說《漢陽門花園》其實最初是一首寫給自己的歌,但不曾想到,在這首歌創作完成後的六年間,《漢陽門花園》卻一直悄無聲息地潛入所有武漢人的心。馮翔記得,一次他在酒吧唱歌,有人推開門便找到他並一把抱住,後來才得知,原來這是一位生活在日本京都的同鄉,春節時,他獨自一人坐在京都的山坡上思念著家鄉,平時從來不聽朋友圈音樂的他無意間點開了《漢陽門花園》,聽完便抑制不住情緒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場,決定第二天買張機票飛回武漢。到2020年的春天,它再次大面積傳播,馮翔有點始料未及:“疫情開始後的一段時間,有人告訴我《漢陽門花園》很多人都在傳,我並沒有在意。後來發現許多平臺都在放這首歌。這首歌在這樣特殊的時期,能帶給大家一些心靈上的幫助,我很欣慰,但另一方面,現在大家與我當時創作時的處境一樣,身在痛苦之中,真心希望這些痛苦早點過去,那個時候他們把這首歌忘掉了都可以。”

去北京:

十年北漂,從精神科醫生到音樂人

馮翔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優良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從小愛好廣泛,喜歡文學,同時也愛畫畫和音樂。馮翔回憶,兒時喜歡的音樂是古典音樂,學過小提琴也彈過鋼琴,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高中畢業時,一心想學文科的馮翔,卻因父親的反對,填寫了醫學志願,考入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攻讀臨床醫學專業,也就是在大學時期,樹立了馮翔日後的音樂觀。那時正值“臺灣校園民歌”在大陸剛剛興起,在所有人都聽鄧麗君的時代,馮翔聽到的第一首歌卻是一盤翻唱的磁帶,當時的“超級巨星”劉文正翻唱葉佳修的歌曲《鄉間的小路》,從那以後,他就開始尋找作者葉佳修的作品,這一找,就是十幾年。終於某天,他第一次聽到仰慕多年的偶像葉佳修演唱原版的《鄉間的小路》時,馮翔“感覺整個世界都爆炸了”,葉佳修純淨和自由的創作方式,就在那一刻,改變了馮翔日後的音樂創作。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大學時期的馮翔與好友一起創作音樂。

大學畢業後,馮翔進入了武漢人熟知的“六角亭”,開啟了精神科醫生的職業生涯。由於精神病醫院不似綜合性醫院,夜班特別少,所以馮翔白天上班,晚上就去酒吧唱歌,他也成為武漢最早一批“酒吧歌手”。1990年,武漢當時還沒有酒吧這一概念,朋友在民眾樂園噴水池旁邊開了冷飲攤,這成為馮翔歌手之路的起點。“後來一位臺灣來的卡拉OK老闆找到我,想高薪聘我去他那裡當駐唱歌手,每晚能賺12塊錢,那時在醫院上班一月工資才100多塊。”

那些年,馮翔晚上唱歌,白天在精神科任職,漸漸心生困惑:“身為精神科醫生,令人絕望的是當時整個社會對精神病人的看法,大多數人對這類人群充滿了恐懼,除此之外就是同情,但無論同情還是恐懼,都是偏見。有的病人治療控制得不錯,回家後過了幾個月復發被送回來,即使康復後,他們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與社會的接納。”2005年,馮翔決定離開工作十餘年的“六角亭”,他想成為音樂人,也許這是另一種“治癒人心”的方式。

馮翔開始了北漂。在北京,他先擔任了一家音樂網站的音樂總監,之後還為中國電影博物館創作了一部音樂劇,作為編劇之一,馮翔還拍攝了一部精神病題材的電影《保持安靜》,但這部電影並未如期上映,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後來一起合作《漢陽門花園》這張專輯的出品人盧中強。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十三月文化出品《漢陽門花園》封面。

2012年,馮翔的女兒剛剛出生,他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生活,在北京這幾年,他分別寫了三段廣告、一部紀錄片、一部微電影的音樂,但音樂創作的那些“正事”他覺得自己一件都沒幹:“那時候也考慮出生的女兒未來還要面臨上學的問題,租房也總是因為房東種種原因,幾乎每年都要搬一次家。在北京又堅持了兩年後,我們把北京的全部家當裝滿卡車,我開著車,帶著妻子和女兒遷回了武漢。”回到武漢後,馮翔父親病重,夫妻倆又沒有新工作,為減輕生活負擔,馮翔又開始酒吧駐唱歌手的身份,去了武漢苗栗路的“老友記”。2014年末的某個夜晚,十年北漂生活的感觸與思鄉的情緒,在那天瞬間爆發,想著童年往事,馮翔寫出了那首《漢陽門花園》。《漢陽門花園》火了之後,盧中強曾問馮翔,生活改善了沒有?馮翔說,“改善得有限,畢竟演出機會還是少”。他記得盧中強建議他,“要學會包裝自己,酒吧就別去了,踏實的做自己的音樂”,馮翔記住了,直到現在。

回武漢:

武汉方言歌《汉阳门花园》作者冯翔:用音乐延续行医荣光

馮翔曾經在武漢江邊駐唱。受訪者供圖

早在從醫院辭職之前,馮翔曾去進修過音樂治療,因此從北京回來以後,馮翔除繼續音樂創作外,也同步跟醫院和其他機構聯繫,在精神病康復中心做公益音樂治療。馮翔做音樂治療時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所以大家都很愛上他的課:“音樂療法是一項相對比較複雜的工作,不僅僅只是把心理治療跟音樂結合在一起,還要掌握音樂的一些技能,才可能變成一個音樂治療師,音樂在治療中只是一種工具,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心理的治療。”從2018年開始至今,馮翔也受過老東家武漢精神衛生中心的邀請,每週兩次在心理創傷科為心理障礙患者做音樂治療。再回武漢的馮翔如今漸漸感到欣慰,他發現現在整個社會對心理治療的看法已經發生改變,也讓他更堅定,要在音樂治療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2020年春天,這一年的馮翔除了繼續堅持音樂治療,也同時在進行著另一維度的“救助”,他想通過自己擅長的技能,像他的同學那樣,用另一種方式為人們做療愈:“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他得了漸凍症,連續那麼多天一直待在醫院裡,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唯一兩次回家,是因為他愛人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看著他一瘸一拐去醫院工作的場景,我太難過了,這種難過既為自己,也為整個武漢市的每個人,尤其是為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想給老同學張定宇寫一首歌,想跟他說很多話,一想起來便思緒萬分,難說出口,也不由自主的會去想,與他們相比自己像是個逃兵。”

但這個自詡為“逃兵”的馮翔還是悄悄行動了,一位老人在四下無人的街上用手風琴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視頻深深打動了他,那一刻開始,馮翔決定開始每週定時做直播,給身處在難過之中的大家唱歌:“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音樂,像那位老人一樣,為目前身處痛苦中的人們帶去一份安寧。”同時,2月,他也受自己的好友十三月文化的創始人兼幕後出品人盧中強的邀請,與19國50名全球音樂人共同製作了一首抗擊疫情公益歌曲《TOGETER》(《在路上》全球音樂人版),馮翔作為唯一一名中國音樂人獻唱。

立春那天,馮翔有感而發創作了一首《24節氣歌-冬春謠》,他覺得,立春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節氣,未來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但總會有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

新京報記者 劉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