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鄉風吹拂古城大地 春入鄉村美如畫 沃野盛開文明花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沿著環山路驅車前行,秦嶺的初春秀色在眼前徐徐展開,猶如一幅雋永的潑墨山水。一排排依山而建、青瓦白牆的二層小樓連片林立,乾淨整潔的道路、豔豔盛開的春花……坐落在青山綠水間的長安區子午街道王莊村,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獨具美感和韻味。

走進王莊村,一條沿山而上的柏油主路足有十幾米寬。道路兩旁,村民的二層小樓左右對稱,家家戶戶的青瓦房簷微微翹起,外牆統一粉刷成白色。更顯眼的是,“擔當奉獻,遵章守紀,奮進和諧,拼搏爭光”的家風家訓宣傳畫,張貼在白牆之上;“十星級文明戶”的鮮豔牌匾,懸掛在青瓦之下,越發顯得整個村莊古樸又和諧,美麗又文明。

美麗鄉村妝點美麗生活

美麗和諧的王莊村,是我市“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的一個縮影。入春以來,我市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工作為統領,各區縣、開發區紮實推動美麗鄉風建設,並與疫情防控、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專項工作相結合,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畫卷,在古都大地徐徐展開。

一走進王莊村村民李菊花家的大門,就看見一盆盆綠植正在春風中盡情生長,院子裡掃把、鐵鍁擺放得整整齊齊,處處顯示著女主人的勤勞和對生活的追求。走進房間,李菊花和小兒子、婆婆正在沙發上看電視。李菊花說:“我們生活在秦嶺腳下,這麼好的生態環境,當然得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生活環境好了,幸福指數也都提高了。”

農村是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農家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石。美麗鄉村的第一步,就是自家庭院美。隨著我市大力推進“美麗庭院”建設,乾淨整潔、風格各異的農家小院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全市各區縣積極推進“美麗庭院”建設。其中,臨潼區制定了詳實的美麗庭院創建規劃,並通過新媒體向全區發出倡議,號召全區廣大婦女姐妹和家庭“當好東道主 美化我家園 文明待賓朋”,以優美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風民風、文明的生活態度迎接十四運,助力“美麗人家”建設工程。

“十星級文明戶”引領文明風尚

“村民敬重咱,給大家宣傳個防疫知識啥的,人家都聽咱信咱的。”王新虎是王莊村的第一批“十星級文明戶”。他家的大門口,懸掛著紅豔豔的“十星級文明戶”牌匾,10顆黃燦燦的五角星,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疫情期間,王新虎成為了村裡的疫情志願者,帶頭對村民進行宣傳講解,勸離聚集人群。“俺家是文明戶,就得起個帶頭表率作用。我又是黨員,更應該衝在前面。”說起這塊“十星級文明戶”的牌牌,王新虎還是頗感自豪。“咱農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得跟著時代變化越來越好。你看,這塊牌牌就掛在家家戶戶大門上,是榮耀,也是鞭策哩。人家10星你9星,對照看看還哪做得不夠,就有了上進心。現在咱村子裡‘十星級文明戶’越來越多!”

“村上每年評選一次十星級文明戶,現在已經達到80%覆蓋率。”王莊村婦聯主席李春蘭告訴記者,“村民對照標準創建,通過自我評價、村民互評、、道德評理會點評、公示等一系列公開規範流程,做到家家參評,戶戶掛牌。

近期,我市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通過開展“文明戶”“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設立善行義舉榜等方式著力培育家庭和睦、和諧有序的文明鄉風,弘揚最美精神,傳播新風正氣。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國際港務區已在新築街辦、新合街辦的9個行政村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表彰活動以及“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活動,各行政村的活動開展覆蓋率及掛牌率均達100%。同時,市委文明辦對防疫期間湧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宣傳報道並納入“西安好人”評選資格,力爭營造積極健康的良好氛圍,傳播正能量。

志願服務深入村組社區

不久前,藍田縣三官廟鎮馮家嶺村一對新人走進婚姻殿堂。與其他婚禮不同,新郎馮翔和新娘胡娜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形式——藍田新婚禮,來記錄自己的愛情。

“藍田新婚禮”是藍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出的一整套志願服務項目。新婚禮摒棄了公婆門口迎接新娘、醜化公婆等風俗,把傳統婚俗仿古婚禮環節搬到家門口。新人進門後,按照藍田習俗要上香祭祖,“新婚禮”在這個環節適時加入傳家風儀式,由父母親手把裝裱好的家風家訓書法作品贈與新人。祭祖儀式一結束,不少新人就迫不及待的把家風家訓掛在了客廳。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一批又一批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群眾生活習慣和重要時間節點的志願服務項目走進廣闊農村,深入村組、社區,廣泛開展志願活動。

以藍田縣為例,開展了藍田新婚禮、“蘭花草”關愛留守兒童行動、“暖陽在藍田”關愛空巢老人行動、“數字鄉村·助力脫貧”、鄉約傳承工程、巾幗暖心志願服務6大品牌志願服務項目。疫情期間,藍田縣5大實踐平臺、8+N志願服務大隊、六大品牌志願服務項目積極申報志願服務達150餘種,活動累計達120餘場次,並納入“文明藍田”志願服務平臺“點單系統”,實現志願服務精準對接。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