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樂人馮翔:我們努力減少災難的損失,在創傷後恢復正常生活

每經記者:丁舟洋 嶽琦 每經編輯:陳俊傑

“我想去空曠的地方唱歌,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一個人大哭一場。”時隔兩個月,武漢音樂人馮翔再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起“疫區所感”。

兩個月前,前精神科醫生、民謠歌手馮翔的《漢陽門下》,讓籠罩在疫情陰霾下的武漢人想起那個風平浪靜的武漢,無比渴望回到那樣的生活。

如今情況好轉,新增病例數日清零、外援的醫療隊逐步撤離、4月8日離漢離鄂交通也將有序恢復……人們嚮往的正常生活並不遙遠了。而在馮翔看來,“災後重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是心理康復還是經濟復甦,一切才剛剛開始。

“我們看到了很多人很英勇,也讓我們感動。但總得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場災難。既然是災難我們就要以面對災難的方式來面對。”馮翔說,“我們不是‘贏了’,我們只是努力減少損失,努力在創傷後恢復正常生活。”

解封在即:我想去空曠的地方唱歌,或者一個人大哭一場

武漢封城70多天,馮翔的一雙兒女竟一次也沒提出想出去玩。他們只是靜靜的趴在窗臺前,看樓下經過的小貓小狗,一看就看好久。

“我每次出門取菜,全身上下都嚴嚴實實的包裹住防護,兒子可能被我的裝扮嚇著了。”馮翔說,“女兒表現出來不高興,悶悶不樂。以前總是聊長大後想做什麼呀?現在好了,她說什麼都不想做。”

馮翔自己也覺得憋得太久,“畢竟兩個多月待在家裡,聽到各種各樣的消息,有些特別感動,有些很悲慘,有些很憤怒,有些很勵志……各種各樣的情緒堆積在心裡,但無從排解。”

一個未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家庭尚且出現這些需要心理疏導的現象,那些直面生死和被新冠肺炎奪去生命的家庭,更是艱難。

疫情就像一面放大鏡,所有好的、壞的,人性的醜惡與美好都被放大。《漢陽門下》的流傳度很高,被湖南衛視元宵晚會選用,韓紅也在個人的網絡平臺上翻唱這首歌。

而隨著曲子越來越火,創作者馮翔反而並不欣慰。“這說明大家都在受苦,在苦難中想起一點一點溫情的東西。”“饒是如此,還有人諷刺我,‘你這段時間高興了吧’。”

壞的方面看到了,好的方面也有,比如熱心的志願者們,在大家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呼而上。

馮翔小區買菜群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但大家紛紛要求不要解散這個群,幾百個人刷屏給志願者們道謝,滿屏都是感激。“經歷這個特殊時期,大家的關係更緊密了一些,原來根本不知道誰住幾棟幾號,現在認識了好多鄰居。”

而當聽到“解封”消息時,馮翔並沒有想象中雀躍。“我以為那一刻會心情激動,結果完全沒感覺,有點不相信。”

“等完全可以正常出門的時候,我想找個空曠的地方唱歌,或者去哪裡自己一個人大哭一場。”這是馮翔想要的釋放。

艱難時光: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收入

武汉音乐人冯翔:我们努力减少灾难的损失,在创伤后恢复正常生活

疫情對經濟的重創是顯而易見的,武漢至少兩個多月的經濟停擺。有專家估計,一季度全國GDP增長大概在2%~3%,相比以前的增速大約減半;武漢方面,可能出現負增長。

對於很多武漢人而言,兩個多月的停工後,很多人將直面家庭如何維繫運轉的問題。

當被問起封城期間感到艱難的是什麼,馮翔停頓了一會答道:“沒辦法工作了,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收入。”

2014年結束十年北漂後,馮翔回到武漢老家,一邊做音樂一邊兼職為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做治療師。此前剛開了一家有三名員工的公司,沒想到剛成立不久就遇到了疫情。

“像我這樣屬於小微型企業的情況,員工也不多,但是每個人都得上班,然後得靠公司賺錢,大家才能有錢。”馮翔稱,以前會去跑一些演出,但疫情下的演藝行業尚在休眠中。最近有人邀請馮翔出武漢演出,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武漢人才能完全正常的出城,他也不敢答應邀請方。

“即使所有的員工都不要了,但也沒有解決問題,他離開這家公司還是找不到工作,尤其是現在做演出行業,必須在群體聚集的情況下來做,恢復起來是最難,基本上這一年就會廢掉。”

對這類小微企業,馮翔也還沒想清楚能有什麼出路,如果是政策扶持的話,希望能有一個貸款,幫這類企業度過一段時間。“希望現金流維持一段,讓我能正常的發放工資,能夠活下去。”

企業主也好,普通員工也好,疫情後能維持迫在眉睫的生存,這可能是武漢解封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能忘記:那些逝去親人的家庭,難關才剛剛開始

封城終有一天會解除,人們也終會恢復正常生活,但這段記憶不該隨著時間的逝去而被抹去。

在馮翔看來,不該忘記的是封城裡的人,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患者和那些逝去親人的家庭。

“我們很少提那些被感染的人,新聞裡能看到的也都是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康復了的老人在院子裡拉小提琴。但這些被報道出來的是少數人,還有很多人是默默在家裡生病,默默在家裡扛過去或者在醫院扛過去。我們沒有得過病的人根本無法想象他們的經歷,他們如果放棄也就放棄了,他們其實非常勇敢。”

“再有就是那些逝去親人的家庭,幾千個逝者對應著幾千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會渡過一個特別難的難關,而且這個難關是現在才開始。他們需要身邊的人,包括周圍的輿論,給他們更多的支持、安慰、理解。尤為重要的是理解,你要知道他們受了多少苦。”馮翔表示,“當災難過去時人們才會逐漸把這個災難看清楚,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疫情後的心理重建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已經開始開展講座、心理援助、各項測評、危機評估等,馮翔作為治療師參與其中,他直言這將不是一個短期的事兒。

“雖然很多人很英勇,但是對所有人來說,這仍是一個巨大的災難。”馮翔說,“我覺得我們不叫‘贏了’病毒,如果是贏了那應該直接把病毒幹掉,或者是特別特別少的死亡。我們只是在努力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努力在創傷過後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就是這是我們需要去做的。”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