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销?

YANGHUA-204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的销售最终目的当然都是为了利润,而你所提的薄利多销是为利还是销的问题中,薄利是手段,多销是过程。

第一:薄利能否多销?苹果手机在所有品牌中,利润率是最高的,但是销售也是最好的,三星的利润也很高,这两个品牌销量是行业前两名,所以薄利不一定多销,几乎所有行业的前几名利润都比较高,因为只有高利率才能支撑高投入的研发,才能推出满足市场预期的产品,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满足温饱的阶段了,消费者追求的是个性化和精细化。

第二:当然,有些大众化产品,日常消费场景下,特别是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薄利是可以起到作用,于是就牵涉到更深入的一个问题,就是销售目标,薄利有些是为了清库存,增加资金流动,有些是为了狙击竞争对手,保护市场份额,还有些是为了扩大知名度,为高利润产品铺路,最终目的都是长远的利益。



俗世杂谈


薄利多销既为了利,也为了销,但最终还是为了更大的“利”。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问题中前后两个“利”字。

前面薄利多销的“利“字,指的是单位销售额所获得的利润,也即利润率。

后面的”利“字,指的是总体销售额所产生的总利润。

薄利多销就是降低销售单价,刺激消费者从而放大总体销售额,实现规模更大的销售利润总额。

这里的关键是,降价后形成的销售规模所带来的的利润总额必须高于降价前可以获得的利润总额,否则,薄利多销毫无意义,甚至还有可能带总体利润的降低和亏损。



听小强说情感


本质上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在商业模式的分析和设计上,在方法论层面大家可以去看一本书《商业模式新生代》。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回答如何赚钱的问题。基本逻辑是收入怎么来?成本有多少?收入减去成本是否有盈余。基于商业模式的方法论,我分享三个点:

1)客户是谁?

从收入端看,第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你的客户是谁?回答客户是谁的时候不是泛泛的感觉,而是要不断细分,定位你找到的“特别”的目标客户群体。当你想跟所有客户做生意的时候,你等于失去了目标,没有聚焦的发力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业务很难有突破。

2)给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

雀巢咖啡提供的便捷易用随手可得的产品,而星巴克的价值是产品+服务的综合体验。小米手机提供的是高性价比的硬件,以及满足不同需求的软件应用。如何创造价值,能否创造独特的附加价值决定你的盈利水平。小米手机的崛起(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赚钱模式,即以低利润甚至负利润获取大量的客户基数,在增值服务上赚钱。

3)你的成本结构和内部竞争力是什么?

好的商业点子很多,能做成的少,本质回答凭什么是你的问题。你有内部资源,人财物上你和竞争对手上有没有优势?以竞争战略的理论来说,如果你技术上,成本上或者客户上都没有优势,再好的点子也不会成功,而这往往是最难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难短期见效。

总结一下,回到薄利多销的问题。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保持增长,停止增长,问题会越来越多,持续增长,问题有机会慢慢解决。为了做到增长,企业会阶段性的选择这个阶段的战略重点是市场占有率、收入亦或是利润。薄利多销是一种扩大客户基数,或者是攻击竞争对手的策略,而最终企业在财务上的目标一定是价值,也就是价值带来的剩余价值(利润)。不管是求收入还是利润,最终都要回归内部竞争力的积累和提升这一核心问题上。

企业的策略及要关注长远也要顾及眼前,既要关注市场和客户,更要回归内部能力,想想凭什么你能胜出。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断的调整是常态,核心竞争力是的打造是持续的思考,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由嘉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为了销?

我的回答是:肯定是为了利,销是行为过程,利才是最终目的。因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我个人理解,每个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销售利润,其次才是市场占有率。常有人调侃小老板开的小店“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等,就是比喻暴利行业,等很久等不来一个客户,但是,只要有一个客户来了有了生意,挣得这一笔业务利润,就可以满足小老板的很长一段时间的费用支出。而与此做法相反的营销策略,恰恰就是“薄利多销”。

薄利,就是与同行的产品或者服务,要么是指一开始推向市场时定价就不能高于同行,要么是原来与同行同价、突然采取降价的方式刺激市场。 既然薄利多销突出的是个“利”字,那么在经营过程中,也不能不问时间、场合一味地靠薄利、靠市场占有率来是利润最大化,至于何时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策略?

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时期考虑:

——初创期,新上市的产品或者服务,不适宜采取薄利多销策略。消费者都爱占便宜,这话不假,但是,“便宜没好货”也是一般人消费时的思维方式之一。所以有笑话讲,一个卖衣服的在原来售价后面加了一个零,提高到原来的十倍价格,反而有人会选购、认为是好东西。新品上市,采取低价薄利战略,对品牌绝对是一个伤害,不利于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会缩短产品的生命力,增加企业的新品开发频次和成本。

——成熟期,产品易采取中等利润率销售模式,产品稳定、成熟期时间跨度较长,这是企业获得销售利润最多的阶段,既不能高价、也不能薄利销售来赢得市场和长时间的盈利能力。

——衰落期,每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都有被更新换代的时期,这个时期,必须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极力再延长市场占有时间、榨取该产品被消费者淘汰前的“剩余价值”利润。

总之,既然是以盈利为宗旨、目的,我认为靠薄利多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就不如分阶段制定售价策略来提高产品盈利率。

这是我经商多年的经验,可能与大家观点不一致,但是,这种定价机制,我们确是受益多年。请大家批评指正。



傅老夫子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为了销?

个人认为薄利多销最终还是为了利,多销只是达到利润的途径而已。众所周知薄利多销只是销售的一种方式,而销售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货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这个货币就是现金流,就是扣除成本后的利润,所以我认为薄利多销是为了利。

事实上薄利和多销是相辅相承互相作用的。薄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销售量,就是多销,而多销的结果就是为了薄利的叠加,以此来获得最终利润的增加。

首先说薄利。薄利就是降低利润,以低于同行业正常利润率的价格来销售货品。比如某个行业正常利润率在30%,那薄利就是将利润控制在20%,10%,甚至更低。造成这种主动压低利润来销售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企业库存过多,现金流入不敷出。这个时候主动降低利润来销售就是处理过多库存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2、同行恶意竞争不得不促使企业自动将利润降低,否则难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环境下,恶意竞争并不是很多,但是也在个别行业存在,所以薄利无疑也是被动应对的一种方式。3、提升销售业绩的手段。薄利最直接就是降低销售价格,货品单价降低肯定会带来销售量的增加,所以薄利也是提升业绩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再来说一下多销。多销就是为了去库存增加销售量,以此将更多的货品转化为货币。多销其实是一个间接的结果,多销的最终结果是获得利润。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薄利多销最终还是为了利,销是一个间接结果,一个间接目的,但是薄利的最终结果还是利,而且多销会促使这个利一点点叠加起来,所以薄利多销的结果是利,而且这个利其实也许并不薄。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属于个人,欢迎补充,欢迎批评指正~


安妮小姐


现金流的故事,现金要流动才有用

举个例子:假如我每天给你1万(注意是每天都给),要求你3个月之后还我1万(注意也是每天都还),你一年的现金流就是365万。你挣钱了吗?没有。但聪明点的已经看出来了,你的手上始终有三个月的钱,也就是90万。理论上说,这90万永远在你手上,对不对?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存银行挣利息啊?90万元你存长期,每年的利息也有好几万吧?所以只要运作得当,现金流本身,可以产生利润。

道理很简单吧?

美苏,假设一年100亿营收,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25亿现金流!延迟六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假设疯狂开店扩大现金流,一年200亿营收了,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延迟六个月,就是100亿!

美苏拿这些钱会存银行吗?嘿嘿,在2007年之前中国经济大发展、大通胀的年代,在房地产疯狂涨价的年代,有这么多钱不搞地产、不进行资本运作,不是傻子吗?拿一块地盖个楼,几年之后房价涨几倍,你说赚多少钱?何况美苏们通过房地产和资本运作挣钱了,银行们反而会求着他们贷款,他们拿着银行的廉价资金,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所以,家电连锁,只是美苏获取现金流的手段!卖家电只能挣点小钱,就算赔点也没什么,而在别的地方可以挣到多得多的利润!但前提是:现金流一定要充足!

这,才是美苏们疯狂开分店的根本原因!

所以,分析苏宁(以及有巨大现金流的企业)的股价,绝对不能只看家电本身!一些机构和装B的白痴,仍然在分析苏宁的销售额、毛利什么的,并据此信心百倍,散户们也在憧憬苏宁的成长性,在懂行的看来简直可笑得要命!


leo哥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销?可以肯定地说,薄利多销的商业战略,既是为了销,更是为了利,有量才有更多的利。

什么是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简单地说,薄利多销就是用以量换利,以舍弃效益、换取效率。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产品单品毛利1万元,如果只能买出去一件,也只是赚了1万元;而即便是产品毛利只有100元,只要卖出去1000件,也可以赚10万元,这就是规模效益。

采用薄利多销策略时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薄利的前提是具有成本优势,否则销量越大亏损的越多。

实行薄利多销策略多与低成本战略相关,产品在行业中的成本较低,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方有可能,否则如果单品亏损,则销售的越多则亏损的越大。

如,某企业某一产品的毛利率为15%,企业为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占用率,将该产品的毛利率下降至5%。应该说,5%毛利率是很低的比率,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导致该产品的亏损。

假如,因原料供应商价格上涨,导致单品成本上升7%,其他没有降低单品成本的因素。那么该产品的毛利率为负2%,而这个时候产品销售的越多则单品亏损的越多,也就没有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2、薄利舍弃的是效益,多销换取的是效率。

薄利多销换来的是资金的快速周转,进而实现更多的利益。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赚钱,是为股东的投资获取更多的回报,影响投资回报有两个方面,即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总资产周转的效率,即股东投入的资金周转了几次,多长时间转一次;资金转的越快,资金周转的周期越短,资金效率越高。

如,某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之前,该企业年资金周转4次,每3个月周转一次。企业采用薄利多销政策后,该企业年资金周转了6次,每2个月周转一次;比薄利多销政策前多周转了2次/年。假如该企业每循环一次的资金增量为200万元(不考虑规模等其他因素),则资金多周转2次,增加效益400万元。则薄利多销的目的达到了。

3、以低价、低利换取客户的流量,进而增加与客户的粘性。

单纯地看,薄利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因降低了企业产品的毛利率,导致单位产品的创利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降低。

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即产品降价,多数是利用客户占便宜的心理,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关注产品和企业,这也是企业引流的一种方式,进而了解了客情。并通过线下门店的营销活动,使其关注企业的线上平台,便于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实现以低价、低利换取流量,增加销量的目的,

4、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多采用此销售策略,企业最终还需要以产品差异化和高品质赢得客户和市场。

凡是采用薄利多销策略的企业,大多数处于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状态,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用低价、低利来占领市场,来化解企业经营的危机。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还需要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多开发市场上短缺的稀缺产品;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与同业形成差异,避免同质化,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创利空间。

总之,薄利多销无论是从短期的目标,还是长期的战略,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有量才有利,才会有规模效益。


智融聊管理


薄利多销是愚蠢的做法,建议你看犹太人12个最钱的营销法则!

犹太人被称作是最聪明的商人,不是没有道理可循的,我给你说的是,你一直以为的“薄利多销”真的赚钱吗?看完你才知道,“错了”

“要么把更多的产品卖给同一个人,要么卖给更多的人同样产品”是犹太人的经销法则,道出了营销的真谛。

犹太人的商法中有许多观点,如认为“薄利多销”是愚蠢的,要瞄准女人(钻石、珠宝、服饰等),存款求利不划算。

风险投资最赚钱,断然放弃远较忍耐赚大钱,让钱生钱等等“商道”均值得营销人员去学习和反思,投资开店认为应该向犹太人学营销。

薄利多销其实就是个是个伪概念!

人性都是自私的,很多客户都是怀着占便宜的心态和你成交的。你只有满足别人的自私,别人才能如你所愿和你成交生意。

全世界最好的销售老师,就是你自己的购买过程,只是没有人分析给你听而已。客户不喜欢被推销,客户喜欢被建议。商家促成交易的四个方法:限时、限量、优惠、赠品。

创业者最好能把天赋变成专业,把专业变成职业,把职业变成商业,把商业变成事业。


镜头里的童年


薄利多销其实一种市场上的营销手段,这种营销手段对“利”对“销”都有促进作用。

①薄利意为把销售价格降低,价格降低了,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商家获得的利润就会下降。

②多销,在正常情况下,商家把价格降低了会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达到销售量增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家把价格降低,虽然每件商品的利润降低了,但销售量会增加,商家获得的总体利润还是在增加。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用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段,只有弹性比较大的商品才符合,比如化妆品可以,而药品不行,药品属于弹性小的商品,就是把价格降低,销量也不会提高。




上大学的高中生


商人逐利!他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利润。

从数据的角度分析,1天卖100件商品,一件利润10块,利润就1000。而1天卖1000,利润10块,总体利润就是1w。

从商家角度分析,我有很多货,或者货品就是低价走量的类型。为了快速获得财富,只能薄利多销。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果每天销售1000件,我的店铺流水就是1000的倍数,带动了gdp,带动了附近的人员就业和经济流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