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病毒的故事——(25)“上火”的元凶

从小到大,在我们得过的各种病中,比感冒还常见的是哪个?我敢肯定,一定是上火。嘴角起了疙瘩,舌头上起了泡,肯定有人告诉你,你上火了。还有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广告,怕上火喝某某某。那么,上火究竟是不是病呢?外国人难道就不上火吗?上火的原因就是火气太大,喝水太少吗?

病毒的故事——(25)“上火”的元凶

实际上,这是由一种和你我相伴一生的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所引起的症状。HSV又分为两个亚型,HSV1和HSV2,前者主要感染口、眼、唇的皮肤和粘膜,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一般与外生殖器感染有关。在人群中,约90%以上的人都曾感染过它,其中很大一部分导致潜伏感染,即便使用各类抗病毒药物,也很难清除,病毒在体内可维持数年以至终生。

病毒的故事——(25)“上火”的元凶

根据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埃瓦尔德关于病毒毒力的演化理论,HSV就属于那种需要往毒力减弱方向演化的病毒。首先因为它仅仅通过人类传染,没有其他媒介,其次它的传播需要人与人之间较为密切的接触,比造成感冒的鼻病毒还难以传播。因此,它的感染策略是以时间换空间,比起某些病毒采取豁出去一次机会大量释放,HSV则选择长期共存,伺机感染的方式,演化出了一种感染——潜伏——激活——再潜伏——再激活——再潜伏——再激活……一直循环下去的模式。可以说这种模式十分成功,能让90%以上的人都被感染,恐怕没有病毒再有如此高的感染率了吧。

HSV1的初次感染一般都在生命早期,也就是你刚出生不久,或者孩提时代的某个时刻,它们就进入了你的口腔、咽喉、眼睛或者脸上等上皮细胞中,可能会引起牙龈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但大多数情况它们十分克制,并不引起显著的症状,你可能完全没有察觉。它们就迅速脱去蛋白质外壳进入了你的神经末梢,沿着感觉神经逆行进入感觉神经元,比如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等,从此就潜伏下来了。由于你的神经细胞是要用一辈子的,它们住下也就再也不会离去了。

病毒的故事——(25)“上火”的元凶

此时,HSV对你还不会造成危害,因为它们并不开始复制自己,不争抢你的资源,也不破坏你的细胞。病毒在潜伏期不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宿主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在这之后的某一天,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病毒则会复活,它们要开始复制自己了。幸好它们不是在原地复制,而是先沿着感觉神经纤维下行,返回神经末梢,回到你的口腔或面部的上皮细胞中,才开始大量复制,引起局部复发性疱疹。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口腔起泡、嘴角囊泡之类的“上火”症状了。

至于HSV潜伏病毒的激活机制至今还没有了解清楚,只是发现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这种激活。如上呼吸道感染、紫外线照射、外伤、神经损伤、免疫抑制、机体应激、情绪变化、怀孕等等。我们从病毒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激活自己去复制?应该还是跟免疫有关,在你免疫脆弱的时候,就赶紧去搞事情,然后再继续回去潜伏。

病毒的故事——(25)“上火”的元凶

虽然有时候,HSV1型会引起诸如脑炎、面瘫之类的严重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危险,只要你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病毒就不会出来捣乱。就算偶尔被激活,让你长一些泡泡,也无大碍。不过,在一篇论文中我又看到了单纯疱疹病毒促进阿尔兹海默症病变的研究。只能说,我们对于病毒已经了解了许多,但是还有更多更多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