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面對疫情如果兩個月公司沒收入不進賬會怎麼樣?怎麼辦?

小安說天下


這要分開看~

第一,若是做公司的領導,自然在經營中有規劃,一般留有公司經營風險金,我做公司時,留半年的,也就是說,半年無收入,能保證給員工開半年工資加福利,不會差的。

第二,若是員工,因公司有困境不開工資,那只有先花家裡的備用金了,一般而言,若無按揭,差幾個月工資,不影響吃飯的費用,也就度難關了。


盧軼稱心


一般對現金流要求比較高的公司可以去貸款,現在國家也在支持小中型公司。底蘊深厚的公司還問題不大,比如我老婆公司是搞審計的感覺對他公司沒影響,我老婆天天在家上班,公司工資提成一樣不少,每天業務量也大。反正維持公司正常運營是有不小代價的。


紫外線6


如果你的公司兩個月沒有進帳,第一步公司會優化裁員,第二步降薪,第三步如果公司現金流沒有了,也許就要解散了。

根據人社部的發文中指出“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指導企業參照國家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與職工協商,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的按有關規定發放生活費”

直白一點就是2月的工資可以正常拿,至少是基本工資的部分,如果沒有提供勞動服務,那麼績效部分是可以不予發放的。

如果疫情到3月還未結束,那麼3月企業是可以按照當地的最低生活標準發放生活費的。

我們該怎麼辦?

1、保持同理心,理解企業

此時,只要是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採取的措施,我們要給予充分的理解,畢竟疫情什麼時候過去,不得而知,企業運營也有自身的成本。

2、發揮效能

如果企業已經復工,用積極的心態去配合企業生產和工作規劃。利用自己的技能來為公司帶來效益。

3、自我提升

如果企業還沒有復工,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沉下心來學習、總結,將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評論區給出你不同的見解[呲牙]



橙果說職場


線下實體店店主們在經歷這次可能長達3,4個月的疫情大爆發時期,確實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房租租金,人員工資,市場萎縮等等!很多線下實體都在絞盡腦汁進行線上轉移!

對於本人,從事體育教培行業,更是如此,面臨巨大挑戰!簡單粗略估計,租金每個月損失100w,房東給予了2月份租金減半,2個月一共是150w,人員工資每人5000一個月,目前70人,2個月,一共是70w!合計220w!對於我們這樣小型企業來說,壓力依然很大!

雖然壓力很大,但還是需要想盡一切辦法維持下去!既然無法營業,那就必須做好老客戶的維護工作!

怎麼維護呢?

首先,教學總監安排教練拍教學視頻,要求教練按照課程內容進行拍攝一些簡單的動作分解和組合動作練習!市場部統一剪輯製作後,發送給每個客戶家長,並要求家長在家叮囑孩子每天完成打卡任務!當然,很多人會說,很多家長和孩子沒那麼自覺,是的!這就需要我們繼續採取第二項內容,連續打卡7天的孩子,會有一份精美禮品!連續打卡15天的孩子和家長可以獲取更大的禮物,連續打卡30天的孩子除了可以獲取精美禮品以外,孩子還可以獲得一個月的課程助學金!以此類推!

其次,家長髮朋友圈孩子的打卡內容,並做品宣!給予我們轉介紹客戶!只要家長轉介紹一個孩子報名,老客戶和新客戶都可以獲得相應回報和最低報名價格!想盡一切辦法繼續增收!

目前,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其他辦法進行增收,只能做好客戶維護工作!



運動自媒體人


我看到很多評論,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不以為然。例如,有評論說:“企業停產一個月會死?這樣的企業早就該倒閉了!”還有評論說:“企業這點風險都扛不住,只能說明老闆無能!”看到這些論調,我實在不能忍,我想替那些處在危急中的中小企業大聲疾呼:廣大中小企業真的是到了危機的邊緣。

的確。在正常市場環境下,企業停產一個月,不應該會出現危機。如果出現了,只能說其是經營不善。因為在正常條件下,整個社會的運轉都很健康,物流和資金流都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而且整個產業鏈都很完善,受上下游傳導的風險非常小。

但是在疫情之下,所有的市場主體都不是在正常運轉的。所謂的”停產一個月“,從面上來看,是隻有時間的概念,一個月之後企業只要開工就完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即使部分企業已經開工,仍然難以使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擺脫危機。

我們來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家整機企業A正常是由下游B和C兩家企業的配套。現在A、B企業復工,但C在異地尚未能復工,這樣A企業無法完成生產任務。A無法完成生產任務,銷售款就沒有回籠,就沒辦法給B企業付款,於是B企業現金流出現困難。什麼時候大家都能恢復正常?就是得等C復工以後。——這就是所謂的“木桶效應”。所謂木桶效應,就是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放在這次事件影響的整個供應鏈中,什麼時候恢復正常,就是取決於最晚復工的那家企業。

換句話說,那些復工的企業看上去只停了一個月,影響不大,但實際上,對其造成的影響絕不止一個月那麼簡單。可以肯定,那些復工的企業,一週之後就會面臨部分原材料緊張的困境。——我舉的例子供應鏈相對簡單,那像手機這樣需要大量複雜的配件的行業,需要很多家供應商配套,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掉鏈子怎麼辦?如今物流不正常、員工到崗不正常、外貿出口不正常,這些配套要素都需要時間來恢復正常。所以說,停產一個月只是個時間的概念,真正要等到市場恢復正常運轉,企業才能正常。而這個恢復正常的時間,最少需要三個月。

三個月是很多中小企業現金流的極限。三個月沒有收入,但員工工資要發、貸款要還,房租要付、應付款要清,社保要交,那些沒有充足現金儲備的企業,當然是直接陷入倒閉的困境。別說是那些現金本身經營不善的企業,就算經營正常的小企業,也難以承受。比如,前文為大企業配套的小企業B會面臨這樣的困境:不供貨吧,將分分鐘被踢出供應商名錄;供貨吧,買原材料和發工資的錢哪裡來?所以,”停一個月就會倒閉“的說法,絕不是危言聳聽,這真的是現在中小企業面臨的危局。



融合第一美食


目前的市場是整體都不能營業,所以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目前最主要的負擔就是房租這一部分,因為無論怎麼停止,出現任何問題,房租是不會改變的。這裡就跟車租車是一個意思,每天一睜眼欠公司200元車份錢一個道理。目前最大的弊端就是無法開門營業,雖然房租是一次性已經付清了,但是如果轉換為日付的話,真的就像流水一樣。

這裡還有工人的費用,雖然說工人的工資不是特別多,但是在沒有營收的情況下,所有的支出哦都是在拿自己的腰包往外掏錢,這就可以想象所有的老闆目前都在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小規模企業還可以說員工非常少,還能堅持,像一般的中型,中小型就面臨的問題已經很棘手了。

還有一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即使現在市場打開了,一樣會有一個寒冬期。並不能按往年一樣,可以延續著有淡季旺季的說法。如果一旦開門以後生意並不理想,工人的工資還要按時付清,那可想壓力有多大。而且疫情的到來也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觀念,是不是還能像以前一樣都是未知數。

望各行各業的老闆頂住壓力吧,雖然都很難,都很不容易。可是我相信度過了這個難關,好日子在後頭!


物是人非L


喵寧和你一起話職場。疫情給不少公司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沒收入可能是不少公司的現狀。但是該怎麼辦?還是需要先整理清楚公司的情況再做決定。


務必評估公司經營狀況

疫情影響的不是個別企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所有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負面影響。但首先務必評估整個公司的經營狀況。

  1. 疫情前公司的經營狀況是怎麼樣的?如果本身經營狀況也不是很好,那麼疫情只是加速惡化而已。如果本身經營狀況很不錯,那麼疫情帶來的只是短期困境而已。
  2. 公司的流動資金是否充裕?還能扛多久?如果流動資金不足,是否可以申請到合適的貸款?
  3. 公司最大的支出是什麼?能不能優化或減少支出?
只有徹底瞭解公司的經營狀況,才能做出合適的應對方案。所以一定要分析現狀。


短期困境的解決之道:增資,增收,減支

如果整個公司和行業前景都是不錯了,公司只是遇到疫情短期沒有收入。那麼需要考慮的是增資、增收、減支這3個方向。

  • 增資:增加現金流

此種解決方案的代表企業,就是最近在媒體各種哭慘的西貝筱面村。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疫情結束後也能快速恢復,只是短暫受疫情影響了資金鍊。

他們需要的只是補充流動資金,所以快速獲得貸款是最適合他們的。

  • 增收:開發新的銷售渠道和產品線

這類型公司的整體情況可,業務在疫情期間也是可以開展,只是需要渠道和平臺。

例如餐飲企業大力開發外賣,賣菜等。也有我所在保險業這種,將線下營銷轉型成線上模式,調整產品結構的。

也有快速轉開新產品線的,比如酒業改做酒精,還有今天特別聳動的消息某豆製品廠家臨時改做口罩。

  • 減支:降薪、裁員

這個方案確實不是上策,傷的是團隊,但是如果別無他法,也是可以採用的。但是需要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

例如:降薪或者降低福利待遇,需要取得員工同意;裁員,需要按勞動法進行賠償。

當然,需要提醒企業主,降薪降福利只是一時方案,待企業狀況好轉後,還是建議給予相關員工一定補償。

長期困境:及時止損才是正確選擇

如果公司情況真的不樂觀,理智且體面地及時止損才是正確選擇。例如最近新聞中兄弟連和K歌之王都是藉著疫情,體面地結束。

如果企業的困境不是疫情帶來的,本身就是深陷虧損,無法脫離。此時及時終止清算才是正確選擇,但需要處理員工和客戶善後工作。


由於是特殊時期,請企業主務必做好經營狀況評估,才能做出正確決定。不到萬不得已,真的不建議採用降薪和裁員的方式,一旦團隊人心散了,就很難挽回了。


喵寧葭郢


這個問題應該把“如果”去掉,這個事情真正真實的發生著,怎麼辦?怎麼樣?好吧說說淺見:

1、對於單一渠道或者單一場景的公司而言無疑是毀滅性打擊,沒有收入但是有支出;入不敷出這個成語就體會到現世報的感受了,流動資金強的公司可能還好但是真有這樣的公司嗎?佔比絕大數的其實都是1/2個月就完全斷裂的,不是網民想像的之前掙的呢?擴大經營要錢嗎?產品升級要錢嗎?擴充團隊要錢嗎?等等其實老闆們要了盤面,賬面餘額都比較緊張

2、對於自救,什麼人都有;有哭窮的(西貝)有賣慘的(奔馳)但是真正在生死邊緣的是中小微企業;但是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沒人真的去搭理這群人;網民譏諷,政策忽視;只能自救。有實體的朋友圈都改微商全是廣告,沒實體的抖音圈粉搞第二戰場。林林總總就是一句話“不能閒,閒就死透了”

3、對於未來,疫情是不可抗力誰也沒有辦法;你處於的階層就註定你的命運。甭想說誰會給你一根繩子爬上去,不往裡丟石子都是對你的仁慈;頭部企業有扶持,員工有政策約束;居中的中小企業主就是冷暖自知,自求多福。還是那句話“活著,便是希望”保重吧,疫情再一次提醒每一個企業主,你才是這間公司最核心的財富........


吃瓜看戲的大叔


第一,如果是租房創業,可以和你的房主商量,國家也在提倡房租減免,能減免一兩個月那就最好,因為很多中小企業支出的大頭基本都是房租這塊.但是也不能獨斷,畢竟減免是情份不是名份.

第二,和自己的團隊溝通,大家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公司倒閉了,他們也就失業了,而不是一兩個月能找到新下家,所以可以以當地的最低標準或其他方法減輕支出,我想現在大家都會和公司一起患難與共,以後一起輝煌騰達.這個時候也是考驗員工忠誠度和人品的時候.(特殊群體特殊處理)

第三,當地政府疫情期間也會出臺一些減免措施,儘量申請,減輕企業負擔.



悠閒的冬蟲草


1.公司在運營時候是否有盈利?如果有,這時候毫無疑問就是拿出來應對疫情所造成的損失。一般來說所有的災難都只能三個月,平時就要儲備這些資金。否則全國所有的公司都關門了。

2,權衡這筆資金的投入與公司生存後的得到的利潤是否可以很快拉平,如果在一年後都做不到拉平,這個公司還是關門大吉,留點錢養家餬口比較合適。

3,所有的公司都在疫情中經受市場大洗牌,但是兩個月就維持不了經營的公司,的確抵禦風險能力太低,所以這也是一個市場自然淘汰過程,看公司的產品前景,決定你還是否需要再投入資金。

4,如果有良好的發展市場前景,首先保住人才不流失,貸款,借款解決臨時危機,降低房租或者暫時退租,自己的房子只能等一年後再處理。

5.兩個月的疫情毛毛雨,關鍵看以後的市場趨勢,和自己公司的產品定位,虧了的錢都會再從消費者那裡拿回來的,否則還做什麼生意。

君不見,防疫產品這兩個月就暴發了嗎?不用擔心的,就是小本生意熬兩個月都沒關係,除非是剛開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