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朝崇祯帝时为什么灭亡这么快,李自成为何步明朝后尘,也很快灭亡了?

一别成久违


明朝灭亡和李自成的覆灭,原因并不相同,但其中具有相继关系。简单来说,明末各个势力角逐,最终的胜利者只可能是关外的清政权,这是根据诸方实力对比推断出的。

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复杂,追根溯源,能追到朱元璋。朱元璋的确是励志典范,从放牛娃到天下之主,可谓一路开挂,逆袭成功。但真是因为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眼光的浅显,这又是难以否认的。朱元璋对明王朝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则有三:

  1. 保证社会秩序的绝对稳定,不能有丝毫变化,包括四民分工必须始终如一,不得改变

  2. 皇帝要掌握对政权的绝对控制,大臣的定位是奴仆而不是合作者,或者工作上的下级

  3. 朱氏子孙必须永久享受自己建立王朝的红利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朱元璋分别订立了三个弊端足以毁掉明王朝的制度:户籍制度,废除宰相,以及藩王制度。

户籍制度,即按照社会分工将百姓分成多种互等,并且百姓的子子孙孙必须从事该行业而不得转行。如军户便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卫所之中服兵役之人(家族),匠户则是世世代代依附于官。府的工匠,灶户则是世世代代为官府提炼食用盐的人。这些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子孙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从事祖先的行业,并且这些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祖祖辈辈依附于官府,受到官府的剥削,地位如同奴隶。久而久之,在这些人中便产生了不少对现状不满之人,纷纷冒着生命危险逃离试图摆脱这种低微的身份。

然而,朱元璋对于这些人的逃跑所制定的惩罚措施,非常严格,一旦被抓住,则性命不保。因此,这些人在逃跑后,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四处游荡,久而久之,聚集成团团伙伙,形成了“流民”团体。固然流民中包含破产的自耕农和城市小手工业者,但逃脱的各色户等人员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流民问题,从明英宗时期开始便成为了明政府头疼的问题,明朝终其一世也未能解决该问题。

当然,为了社会的绝对稳定,朱元璋竭力遏制商业额发展,因为商业作为一种互动性的产业,必然带来“变化”,而变化的出现必将破坏稳定性。朱元璋不能确定变化时朝着有利方向还是不利方向,既然如此,比如一刀切,不让它变。于是,明朝采取了海禁的措施,并且利用国家力量打击大的商人。后世传说朱元璋拿江南大商人沈万三开刀,这固然被证明是不可靠的信息,但不可否认,朱元璋在继位后对江南地区的大商人进行了致命打击。海禁和重农抑商的后国,便是打破了宋元以来中国越来越开放,商品经济欣欣向荣发展的趋势,使得社会在此退回到绝对的农业社会;同时,海禁并不能完全禁止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因此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走私贸易。由此,明朝时期在海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走私帝国,明王朝无法控制,因此当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之后,大量的白银流入这些中国走私商人手中,但这些白银并不能投入社会生产,因为其来源不合法,所以明朝错过了参与到变革时代的机会。

再说废除宰相。废除宰相,则使得皇帝不得不直接处理大量的国家事务,对于朱元璋这种权力欲望极强的君主而言,加强君权无疑提高了行政效率。

然而,历史上君主的常态并不是朱元璋类型,因此明朝后世的君主都成为了废除宰相制度的受害者。宰相时王朝合法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明朝废除宰相,设置了功能上相当于秘书机构的内阁,在制度上彻底让最高行政机构消失。内阁的权力,本身就是皇权的延伸,因此其权力大小经常随着皇帝本人的掌权意愿而变化,非常不稳定;当皇帝不爱理政之时,其甚至具有远高于之前宰相的 权力,从而造成朝廷严重的结党问题,如严嵩;但当皇帝的掌权意愿非常高时,如崇祯,内阁又丝毫起不到制约作用,造成皇帝独断专行,即使政策有错也难以得到纠正。

综合来讲,内阁之类顾问性质的组织,始终无法向宰相那样,做到对皇权既有制约和限制,也有帮助和促进,稳定性太差。

藩王制度,则更是离谱。朱元璋规定,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受到朝廷的供养,所有藩王爵位世袭,历代皇帝除太子以外的儿子都成为新的藩王。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明朝的藩王数量便达到了数万,这还不算各种郡王等其他爵位。这些人不从事生产,所有的生活费用由明朝政府支出。不仅如此,这些人还大量兼并民间的土地,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更有甚者,有些藩王甚至掌握地方的税收权,如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便掌握着河南地区的税收,当崇祯皇帝省吃俭用筹措军费之时,福王还在花天酒地。

供养藩王的大笔支出加重了明朝财政的枯竭;藩王大肆的兼并,则造成了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福利,但这种福利,却成为了压垮明王朝的巨大压力。

当然,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能全部赖朱元璋,而是世世代代社会矛盾积累的产物。到了明朝后期,卫所制和军户制之下,明朝军队的战斗力退化,仅能对付蒙古的散兵游勇;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大量自耕农破产,加入到流民的队伍之中,社会不稳定的程度加重;君主素质的低下,官僚机构自然跟着腐化,对于社会的管理则越发不上心,社会矛盾没有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解决,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病入膏肓。最终,内部的大起义和外部的后金同时对大明王朝发动攻击,一个虚弱的帝国,自然是无法承受得住内外交困的局面,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以明军的战斗力为例,明朝末期,大多数的边境军队受到军官的盘剥,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何谈去打仗?明朝精锐的西北军队,在李自成崛起之后,居然主动投奔李自成,倒戈攻击明朝。精锐部队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不受重视的部队。可见,明朝政权在最后已经失去了军队的支持,这样的王朝,是不可能苟延残喘太长时间的。

前文说道,李自成覆灭的原因和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一定联系。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上吊自杀,明朝灭亡。李自成的根据地在陕西,从陕西到北京基本上是在东西方面贯穿了明朝的北方地区。因此,李自成在向东攻击之时,顺道清扫了明朝北部边境的边防军,如李自成的精锐部队便是由明朝的边军组成。这样一来,明朝的北方防线已经不存在,这就为关外的清军入关提供了便利。虽说在明朝北方防线尚未被摧毁的时候,清军也多次通过借道蒙古的方式突入内地,但毕竟边军能够让清军产生后顾之忧而不敢南下太深。李自成毁灭明朝的边境防线,无疑是为清军南下统一开辟了第二条道路。

清朝也的确做了这样的打算。在吴三桂投降之前,多尔衮已经做好了进入中原的部署,即绕过山海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从河北突袭北京,击溃李自成后反过头来两面围攻山海关。但吴三桂的投降着实让清军省下不少事情。

当然,李自成的灭亡,原因不止于此。李自成的政权,始终是代表农民的政权,即使在他占领北京之后,也依旧采取“追赃助饷”的方式解决自己军队的开销,即对地主士绅采取强制征收财产的方式。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历史上不少农民起义军到最后都变质了,成为了与地主阶级合作的力量。但这也是历史的趋势,士绅掌握着绝对的资源,要治理天下,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下,一个政权必须要完成从农民政权向士绅地主政权的转变。

李自成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李自成起兵之初,得到了很多士绅的支持,因为这些人已经预料到明朝即将灭亡,于是纷纷向李自成示好。但李自成依旧对他们采取敌对和打击的措施,这使地主士绅从内心开始反对李自成。当清军入关后,饱受李自成欺压的地主士绅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关外来客,明朝投降的官僚,将领也纷纷背叛李自成,这也是为何李自成迅速溃败的原因。

军事上的差距,更是决定了李自成不可能战胜清军。当时的清军,在冷兵器作战方面远远胜过明朝最为精锐的关宁军,并且已经收编了关宁军。李自成的部队自然不是对手。更可怕的是,清军配备了上百门红衣大炮,火炮装备和水平上也远胜李自成,如此一来这仗就更没法打。清军消灭李自成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场景便是:红衣大炮一顿轰,李城墙倒塌,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城池,因此清军西征的速度非常之快。

综上,李自成最终输给了关外的清政权。


庭州行者


不请自来深表感谢,我来回答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媒山自缢而亡,大明王朝灭亡,相国276年。

我们先来说说崇祯皇帝

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继位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工作力图恢复大明王朝,希望大明王朝在他的手上得到振兴。然十七年风雨飘摇,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终于知道了大明王朝以到了非亡不可的程度,忧愤至极自缢而亡,我们回首崇祯十七年的皇帝生涯真的没一点机会了吗?为何短短十七年整个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崇祯继位之初也曾整治朝纲,励精图治,平乱党,立新规选贤良大明朝廷一片朝阳之气,然而魏忠贤一死东林党上台,官商勾结之风再次兴起,崇祯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最后相互之间互不信任。

文官不行,武将亦是如此,崇祯继位之后为了尽快回复大明王朝以证明自己,结果对于前线将士们极为严厉,稍有不对,变猜测不以,搞得到最后将士们疲惫不堪,总是到最后一刻不能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内部叛乱同时,外部也无法有效遏止后金的崛起。

崇祯继位之时天启皇帝告诫朱由检重用魏忠贤,并再三嘱咐,天启时期魏忠贤开征南方富商之税,打压东林党,虽然内外用兵不断但国库依然艰难支撑的住,魏忠贤一死,东林党的文官集团上台取消南方富税,国库顿时难以为继,边关战时不断只能提高国内百姓赋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大明王朝最终亡在崇祯皇帝手里并不能说崇祯无能,只能说崇祯并非救世之主,大明王朝传到崇祯手里已是内外交困,崇祯皇帝只是刚好站在了大明王朝的末端罢了!

再来看看李自成

李自成本身农民出生,因崇祯皇帝为应对边关战事而曾加赋税百姓活不下去,而随农民军队起义,最初声势浩大但毕竟实力太弱被孙传庭击败,差点被杀带十八骑逃走,后因后金入侵明军不能趁胜追击,而百姓苦难不减而卷土重来,几年之后越滚越大最终击败孙传庭,攻破北京。

然虽然攻破北京占领北方大量土地,但其本身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体系,军粮基本靠强,打战基本靠勇,并且极为残暴,北京城破烧杀抢掠从未停止,如此只靠一时之势得到天下必然不会长久,遇到腐败不堪,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尚可一战如果遇到如日中天的满清结果可想而知,上海关一战,直接导致农民军弱点暴露无疑,弃北京而去!最终大将刘宗敏被弓弦勒死,李自成被一个叫李九伯的地主误杀。


外太空的首富


明朝灭亡主要是天灾人祸造成的,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1、小冰河气候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百姓没有饭吃,纷纷造反起义,李自成起义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代表人物。

2、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逃不掉每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病。王朝末期贵族士族土地兼并重,百姓手里的土地变少,要知道贵族的土地是不用向朝廷纳税的,这就导致朝廷税收严重缩水,如再遇到天灾,朝廷无力救济,农民起义就会爆发。如此明朝后期就出现了一个滑稽的现象,贵族世家富得流油,国家却无钱筹建一只强大的军队去镇压农民起义。

3、明朝对女真的控制不力,让女真做大,与明朝连年作战,巨大的战争消耗,导致明朝财政更是雪上加霜。

4、山海关主将吴三桂献关降清,更加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进度。要知道山海关的军队可是明朝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了,吴三桂投降,而此时明朝财政空虚严重,已经无法拿出更多的钱财来组建军队了。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军入关后明朝和闯王李自成很快就被打败,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原来闯王在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北京城内因为常年的环境污染,已经爆发了鼠疫,所以一群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才能轻易攻下北京。闯王攻下北京却没有立马去夺取山海关,而是带兵入了城,导致自己军队也染上鼠疫,军力大减,才导致后面和清军的较量中迅速败北。




平头哥vvip


祟祯的性格特征是他悲惨命运的因果。他多疑和刚愎,亲手杀害了抗满入侵的民族英雄袁崇焕,扫除清军进攻明朝的最大障碍,实际中了满清的离间计,刚愎自用,任用唯唯喏喏,奉迎拍马无能小人,所谓励精图治也就每天鼓捣木匠手艺,打家俱自娱自赏,无深谋远虑,事事亲为,实质不相信任何官员,随时处罚官吏,国难将至,无人敢去担当护国大将,离心离德,陪他自杀的仅有太监一人。早忘了南京还有陪都,可以迁都南京再振朝廷。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攻占北京后,没有系统的政治纲领,起义军领导们只顾抢劫财物,抢劫美女享受,纸醉金迷,李自成只想登基称皇帝,但对巩固政权和未来战争缺乏准备和谋略,未能有诸葛亮和刘伯温这样知识分子人才辅助,头脑发晕,骄傲自满,心胸狭窄,听不进合理的建议,基本就是流寇,整个起义军腐败贪婪昏馈,得不到人民的广泛支持,最终很快军事上被打败,来去匆匆,昙花一现。


童白说历史


我来说说两者灭亡比较快的原因,

共同原因是外患入侵(大清)。

明崇祯是因为万历开始阉党暴虐,皇帝无能,官场腐败,贪婪,加上自然灾害,百姓生不如死,崇祯刚愎自用,自断手臂,无识人之明,珍惜内帑,不肯拿出来补贴国库。

李自成是因为起义军内部不团结,缺乏知识人才,不能够给出正确的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起义军发展具有盲目性,入住京师以后,不能够及时回复国事,大肆搜刮钱财,人心惶惶,注定他们不能久待,不能够争取吴三桂,致使门户大开,清军得以入关。


考古论今


明朝末年,整个中国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这个时期温度开始降低,降水减少,旱灾频发。跟着李自成打天下的农民军,都是已经把家乡的树皮都吃光了,才冒着杀头的危险来造反的。

这群又穷又不怕死的汉子,战斗力自然比那些吃空饷,看着银两来打仗的又各自为战的朝廷军队要强太多。直到打到北京城下,本来北京城高墙厚,要打起来怎么也能守个两三年,可是不过两天而已。

进城之后的李自成,没有了此前的英雄气概,他们把一概明朝的官员住起来扒光了家产,装好车就准备运回老家。完全没有得了首都就坐天下的样子,反倒是像来打草谷的。李岩给李自成建议整肃军队,安抚明朝臣民,笼络吴三桂父子等等建议,一概被李自成拒绝。以至于进入北京之后的四十几天,就是烧杀掳掠,对军政国事毫不理睬。直到吴三桂引兵南下,才仓促应战,而这支已经毫无军纪毫无战斗意志的农民军,自不然已是一触即散。李自成能打到北京城,靠的是底层农民的人心,但是当他得到最高权力后却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没有强硬的意志管束部下,约束自己,终于还是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伏笔。


铁乌龙


明朝崇祯帝,之所以会垮台,主要是崇祯爷没有意识到,他的皇权已成了空中楼阁。

所谓皇权,说穿了就是兵与钱。崇祯爷手头没有足够的钱,明朝军队也掌控在大臣们的手中,并没被崇祯爷直接掌控。

当闯王率军逼近北京时,崇祯爷拿不出银子,调不到关宁铁骑,动员不起满朝文武,可以说崇祯爷的皇权已经名存实亡了。

崇祯爷被逼到绝境时,终于看清了现实,所以崇祯爷不搭理闯王,不搭理大臣,不搭理清朝,直接去煤山以身殉国。大势已去,万事皆休,皇权已逝,帝亦当归天!

崇祯爷不幸,主要是生长于皇家,对人情世故的认知不足,此君没意识到自己已被架空,没意识到自己没有得到有实力的利益集团的鼎力支持。倘若崇祯爷主动与有实力利益集团结合,得到相关利益集团的鼎力支持,就绝对不会被逼入绝境。

李闯王也没得到有实力的利益集团的青睐。闯王军队的战斗欲望,来自于攻下城池,劫掠财富。当帝都被闯王攻下,闯王军队也完成终极劫掠,闯王军队的战斗欲望,也就此消失了。

因此当闯王大军遇上了清军时,已经拥有美女、财富的闯王军队将士,已经无心战斗,他们畏敌如虎,一见形势不妙,马上带着女人丶财富,一哄而散。导致闯王的百万大军,瞬间猛缩水。最终闯王也只好带着美女、财富丶少数死忠粉,跑路了。

闯王的失败与崇祯爷的失败,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两位大爷的失败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没有获得有实力的利益集团的鼎力支持,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强大的基本盘作为执掌江山的依托,因此他们保不住江山。

相较而言,清朝入关后,虽然实力有限,仅有12万八旗军,但是清朝却十分老练。清朝及时与中原各大利益集团沟通、协调,清朝懂得利共而不独,因而清朝在较短的时间,就统一了中原。

清朝一统江山,是以协商为主,以武力攻伐为辅。清朝统一天下后,直至晚清,都秉持着与各利益集团沟通协调,争取支持的做法。因此尽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已是千疮百孔,但是依然熬了七十年,才垮台。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自始至终都有一个较有实力的基本盘,作为依托。这一点,是崇祯爷丶闯王所不具备的。


鬼影147951010


题主好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年号,崇祯。崇祯帝即位时大明朝已经是江河日尽的局面,对内是官员腐败,国家权力机构已经失效,无法形有效的执行力了,农民起义频发,国家动荡不安,对外,关外的后金努尔哈赤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入关,此时老天爷似乎也不太给面子,天灾来的又勤,这使得本想励精图治,整顿国家的崇祯帝根本无力下手,只能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其实明朝在崇祯朝灭忙出了,官员腐败等等其他因素。还有崇祯帝的个人因素面对千疮百孔的局面,急于求成,想要励精图治力挽危朝,遇事却又往往刚愎自用,因情况的复杂导致对臣僚的多疑苛刻,使得其用人不专,责罚太重,同时频发的调动内阁,无法让内阁形成有效的决策力量,使得“诸臣畏罪饰非,不肯尽职”。

李自成(1606年—1645年),绰号,闯王。曾经是一名驿卒,期初不想造反,可奈何被明朝的官员逼的太紧,最后来了一个“官逼民反”,李自成的失败其实源自于他带有农民的局限性,他的大顺军成功的原因就是为了能有口饭吃,当年他造反的原因就是保障能有饭吃,当时大打到北京城之后,农民军的本性就开始暴露了,开始贪图享乐,因为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是把饭吃饱,但是李自成和清军开战的时时候,直接被清军的团灭,当清军起码从尸体上他过去的时候还能听到“框框框框”的声音,因为农民军全身上下都带着抢来金银珠宝。

还就是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完全没有办法和清朝的正规军打,虽然号称有百万之多,但是算起来能打可能只有三十万之多,还有大量的老弱妇孺,完全没办法提升战斗力。

在治军思想方面李自成其实也没有多大的能力,最后在大顺军的内部也出现了重重矛盾。


小历史课堂


为了消灭劲敌,皇太极巧用反间计,借崇祯之手除掉了能征善战的大将袁崇焕,扫清了后金进军中原的障碍,毁掉了大明朝最坚固的一道屏障。

原本在辽东守将袁崇焕的排兵布阵之下,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大军铩羽而归,并且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战后不久抑郁而终。皇太极继位之后,继承父志,继续对明朝用兵。然而皇太极和他的父亲一样,依旧攻不破袁崇焕的铜墙铁壁。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绕过山海关,避开袁崇焕,取道古北口入长城,直扑北京城,并一举深入北京郊区。这一招出乎袁崇焕意料,他急点9000兵马,日夜兼程,追赶后金军队,与皇太极在京郊展开激战。袁崇焕身先士卒,使得京城转危为安。但是,此次战争震动朝野。崇祯皇帝身边的宦官阉党趁机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故意引出后金军队绕道来取北京。本来崇祯皇帝就猜疑心极重,听到谣言后更是心烦意乱,胡思乱想。皇太极趁此机会上演反间计,使得崇祯帝下令调袁崇焕进京,并逮捕入狱。公元1630年,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砸死。而袁崇焕的死使得明朝最坚固的一道防线被彻底冲垮。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帝绝望之际,无奈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大明朝就此灭亡。

而李自成在占领北京之后,骄傲轻敌,没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导致吴三桂打开关门引清军而入。最终李自成进京仅40多天,就不得不退出北京,死在九宫山下,遗恨千古。


洋哥说历史


明祟祯帝时,统治阶级已经腐朽沒落到极限。只说经济,明军缺少军饷,崇祯帝要大臣们凑几十万两银子。但是大臣们不但拿不出,还结伙弄死崇祯帝的小王子。小说李自成有描写,其情节来源于史实。李自成打下北京,从上述人身家,掠走七千万两银子!李自成失败于战略不当。没有在南京建都。他听军师顾君恩们的,在西安建都,决定了必然失败。李自成农民军以步兵为主,满清军以骑兵为主,且有大量红衣大炮。李只有建都南京,象南宋那样,靠长江天塹挡住女真人的骑兵。待自已的骑兵新队组建训练成功,再象岳飞北伐那样,就可以打败清军了。唐代以后,中国政治中心北移东渐,西安巳不适合建都。李自成等在北京,大肆搜刮明王朝的财富。所得银子,都溶铸成千两一块的银饼,骡车载归西安。去山海关打仗,只想到打吴三桂。根本没有料到清军!本来清军已出动12万骑兵,按老套路走内蒙抄北京的后路。半路接到吴三桂求救信,然后才改道山海关。否则李自成只能死在北京,连去湖北九宫山都不可能。莫道诗文无勇力,古来成事皆书生。当时如果有见识高的书生?建议李自成走南宋高宗的路子,中国现在会更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