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英外交官馬嘉理雲南被殺,英國提出斷交把戲竟是為索要商務利益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侵佔緬甸,就力圖將勢力向我國西南擴張,陰謀修築一條從緬甸仰光到中國雲南思茅地區的鐵路。為此,1874年初,英決定派一支龐大的探路隊前往中國雲南。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為此事走訪了總理衙門。謊稱由印度殖民總督派三、四名官員,將從曼德勒來華“遊歷”,並請求發給護照。總理衙門答應之後,英國組成了由上校軍官柏郎率領的193人的武裝“探路隊”。其中有政府官員,商務官員、醫務官員、並配有軍官、士兵、攜帶新式武器。從曼德勒出發,北上探測滇緬陸路交通。同時英公使威妥瑪特派上海領事館翻譯官馬嘉理經武漢、湖南前往雲南入緬接應。當年1月17日,馬嘉理與先期到達八莫的柏郎探路隊會合。2月初啟程,掛起“遊歷”的招牌,擅自越過中國邊境,侵入雲南騰越地區的曼允。雲南騰越參將李珍國在紳民的要求下,佈置兵勇,於各要隘堵截洋人。2月21日馬嘉理與4名中國隨員抵戶宋河,遭到當地人民的襲擊,5人都被殺死,首級懸於曼允城牆上。經此打擊,探路隊不敢繼續前進,退回緬甸。馬嘉理事件完全是英國蓄謀侵犯中國西南邊疆引起的。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卻藉此大做文章,並不斷向清廷提出非理條件,為迫使清廷接受條件,竟然提出撤使斷交、發生戰爭相威脅。

英外交官馬嘉理雲南被殺,英國提出斷交把戲竟是為索要商務利益

本文根據《晚清官場的洋大人》改寫

1875年10月2日,總理衙門收到威妥瑪正式的撤使斷交照會。嚴重的危機面前,總理衙門決定進一步向威妥瑪妥協。當天,總理衙門大臣文祥召來了赫德,希望他提交一個對於大清來說是可行的、又能為各締約國所接受的有關貨稅問題方案。對於總理衙門的要求,赫德表示可以盡力而為,但是他又說現在威妥瑪已向總理衙門發出撤使斷交的照會,他不知道這種努力是否會起到作用。這使恭親王奕訢感到困惑,赫德進而又說,他可以先拜訪一下威妥瑪,看其態度再做決定。

10月3日,赫德拜會威妥瑪時,談了自己與文祥的會晤情況。威妥瑪讓其轉告總理衙門,他已知道赫德開始著手研究他之前提到的貨稅問題方案,並將會繼續關注此事。威妥瑪還讓赫德轉達:只有清廷降旨讓各省注意保護外國人的利益,才有利於改善中英的外交關係。同時威妥瑪還要求,總理衙門應該發出兩個正式照會:一個使其確信總理衙門真正想讓赫德研究擬定貨稅問題的方案;一個是關於清廷同意威妥瑪所提的方式考慮雲南邊境貿易。

威妥瑪的要求,赫德立即向總理衙門作了彙報。總理衙門表示,威妥瑪所提兩個照會可以接受,並可以讓其先看照會草稿,但是也要求威妥瑪將答覆的照會也應讓總理衙門過目後再正式發出;對於威妥瑪所提的讓朝廷降旨各省問題,則沒有答覆。這使威妥瑪認為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便在10月5日一大早拜會了赫德,他給赫德一個便箋和一個備忘錄。便箋很詳細地重複了他之前提出的要求,備忘錄則回顧了滇案的發生經過及談判進程,再次強調了其提出的兩個照會與朝廷降旨各省的要求。威妥瑪對赫德說,他可以做出讓步,即他看到這三個文件後,他就會復照總理衙門,在滇案了結之前,不討論中緬邊貿和貨稅問題。[1]

英外交官馬嘉理雲南被殺,英國提出斷交把戲竟是為索要商務利益

晚清官場的洋大人

5日當天,赫德即將總理衙門擬寫的兩個照會草稿交給了威妥瑪。對於威妥瑪所提要求朝廷降旨問題,恭親王奕訢也做了答覆,表示已奏請皇上和兩宮皇太后,降旨申述條約所提供締約國的保護問題。

對總理衙門的照會草稿,威妥瑪是滿意的。第二天,總理衙門正式發出關於貨稅問題的照會聲稱:關於條約口岸貨稅整頓問題,總理衙門在9月21日函請總稅務司赫德到總理衙門闡述其有關此問題的觀點,此後總理衙門交給他一份草擬的備忘錄。現在總理衙門進一步給予他官方指示,希望他在此備忘錄基礎上準備一份詳盡的報告。在考慮了這份報告後,總理衙門會就此問題與英國駐華公使討論。[2]

威妥瑪看了這樣的照會,心裡很高興。他復照說,可以接受總理衙門照會中所做出的承諾。當然,總理衙門的承諾滿足了他有關此問題的要求。

既然威妥瑪的要求得到了滿足,撤使斷交的危機便得以化解。恭親王奕訢對赫德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滿意的,雖然他認為赫德只是傳遞信息的角色,但他在朝廷的奏摺中說,“復經赫德往來傳述辯論各節”[3],使事情有所轉圜。

威妥瑪也認為赫德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向英國外務大臣彙報滇案的電稿中說,總理衙門在貨稅問題上做出讓步,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給予了很大幫助:“據我所知,只要他感覺到某一計劃對中國和外國都有益,他就會力勸總理衙門採納這一計劃。中國正在取得的進步無疑應歸於多種原因,但是我敢毫不猶豫地說,在外國人中,沒有人對於中國的進步做出過赫德那樣大的貢獻。”[4]

英外交官馬嘉理雲南被殺,英國提出斷交把戲竟是為索要商務利益

晚清騰衝邊民

從滇案發生到1875年10月,中英滇案第一次危機的化解,可以說赫德完全是站在英國立場上的, 他希望威妥瑪能夠離京撤使,藉機迫使總理衙門答應英國在商業上的眾多要求,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但是我們知道,威妥瑪在撤使斷交的問題上關係到英國利益的大局,所以他的態度並不堅決,只是作為威脅總理衙門的一個手段,而到了威妥瑪真的撤使斷交的時候,赫德也開始發揮其調停的作用。事實上,赫德作為把持大清海關的一名洋高官,他也不希望中英關係惡化,他支持甚至鼓動威妥瑪向清廷索取條件,目的也是為英國獲得更多的利益。對此,英國方面也非常感激赫德的舉動。英國外交大臣德比在給威妥瑪的信中,請他告知赫德,英國政府非常感謝他為保持中英友好關係而作出的努力。[5]

在解決中英滇案的第一次危機時,清廷曾經答應威妥瑪所提的整頓貨稅的要求,總理衙門即指示由赫德來擬定解決該問題的詳細報告。

總理衙門在寫給赫德指示函中說,“現議整頓通商各口貨物徵抽事宜,前於八月二十三日曾由本衙門與總稅務司面議辦理要領,並於本月初五日將應議節略意見面交總稅務司,應再札行總稅務司,遵照前次面談及節略所開各層,通盤籌畫,詳細擬議。總期與中國有益無損,於各關卡並地方均辦得動辦得到,將來不至窒礙難行,最為緊要。”[6]

接到總理衙門的指令,赫德從10月底開始著手擬寫報告,他畢竟在中國官場多年,熟悉商務情況,他將多年來他所考慮的有關中外關係的一些問題都寫進了報告。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11月7日完成了英文初稿,之後他又對英文稿進行了多次修改,直到 12月15日才最終定稿。隨後,赫德命譯員將商務報告翻譯成中文。對於這個報告,赫德在給金登乾的信中寫道,“我提出了一些概括性的建議,我曾經考慮過這份報告,所以現在‘把它一揮而就’,沒有‘定形’,讀起來‘枯燥無味’。然而他會引起許多具體問題的討論”。[7]

1876年1月25日,赫德將完成的《整頓通商各口抽徵事宜遵議節略》呈遞給了總理衙門。這個報告分為引論、商務、訟件、政務、末論五個部分,其內容遠遠超出了通商各口徵抽事宜。而最核心的是商務、訟件、政務三個方面。

對此節略中的商務、訟件、政務三大項,赫德在附文中予以瞭解釋,並說明為什麼要針對這三大項,目的就是要化解中外商務糾紛。對於商務“以現在所行而言,實分人不分事,致彼此不得不設法競侵其利。今所擬則分事不分人,可使中外一律行之,不致彼此各有不平而生嫉妒”;對於訟件問題,“亦系分人不分事,並無會同之定章。今所擬不第有會同章程,且設擬以專條要規,使中外通同一律,不致各有屈抑”;對於政務,“不第涉於偏歧,且無彼此相求相應之誼,以致未能允孚。今所擬則以相求相應為要,使中外得其平乃孚人意,是三大項所擬各節,果得彼此允行,則即於地方可謂辦得懂,關卡可謂辦得到,可謂取益防損,庶大局不無小利也”。[8]

英外交官馬嘉理雲南被殺,英國提出斷交把戲竟是為索要商務利益

1875年時的騰越古城

這個報告,赫德花費了大量心血,也希望總理衙門能夠接受。他在1月26日給金登乾的信中說,“10月份以來,我格外繁忙,但由於我昨天向總理衙門交上了我的報告——我曾允諾威妥瑪爵士寫的有關雲南事件的報告,我又可以鬆一口氣了。那份報告我筆跡潦草,整整用了三十張大頁的紙;而且,我還得不斷從頭到尾地翻看,使它既充實又簡明,既論點明確又不覺唐突失禮,要使該文件不僅在中國人面前、而且在所有各締約國面前都拿得出手。此外我還得親自把它譯成中文,所以你就可以理解我在這文件脫手時該是怎樣如釋重負了。這文件佔用了我這麼多時間,我只得乾脆讓其他工作和所有的通信都‘聽其自然’了。”[9]

儘管赫德為擬寫的商務報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中英之間對這個報告都不滿意。特別是總理衙門,一直沒有與威妥瑪討論此報告,並且當威妥瑪要求閱看時,他得到的答覆是,此報告很長,需要進行研究,並須諮詢各省督撫。威妥瑪意識到赫德所擬節略大多都不可行。所以雙方並未就商務問題進行談判。這樣,雙方實際上仍然處於僵持狀態。但是,英國方面並不肯就此罷休,最後迫使清政府訂立了《中英煙臺條約》,獲得了侵入中國西南邊境的便利條件。

————————————

參考文獻:

[1]張志勇:《赫德與中英滇案交涉》,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卷》(2006卷),第91頁。

[2]張志勇:《赫德與中英滇案交涉》,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卷》(2006卷),第92頁。

[3]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第一冊,王敬立校,卷四,第8頁。

[4]張志勇:《赫德與中英滇案交涉》,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卷》(2006卷),第93頁。

[5]“The Earl of Derby to Mr. Wade, December 23, 1875”,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Attack on the Indian Expedition to western China, and the murder of Mr. Margary,p106.

[6]張志勇:《赫德與晚清中英外交》第71頁。

[7]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一卷,第342頁。

[8]張志勇:《赫德與晚清中英外交》,第72頁。

[9]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一卷,第345、346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