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專訪“病毒獵手”:新冠不是人為製造的病毒

【財新網】(記者 楊睿 杜偲偲)“我和我的同事都認為,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武漢病毒研究所創造或不慎洩露的。我們認為它是自然產生的。”當地時間2月24日,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W. Ian Lipkin),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辦公室接受了知名媒體人、財新特約記者楊瀾的專訪。在訪談中,利普金介紹了他的研究團隊在新冠檢測試劑、疫苗研發方面的進展,指出應注重對動物交易的管理,防範疫情再次來襲。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人們對於新冠病毒的來源有諸多猜測,許多人甚至懷疑新冠是一種人造病毒。對此,利普金介紹,弄清楚病毒來源的方法就是去查看它的基因序列,並分析這種病毒與其它已知病毒的相似性。這種病毒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在此前發現的一種(蝙蝠)冠狀病毒最為相似,新冠病毒與蝙蝠病毒部分基因片段的同源程度表明,它可能源自一種蝙蝠病毒。但與蝙蝠病毒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的基因結構中有一些重要區域表現出差異,表明這種病毒已能夠適應人類,實現非常有效的人際傳播。利普金對楊瀾表示,“如果你查看病毒的基因序列,會發現有些基因突變表明,它不是人為製造的。”

此外他還提出,人們從2003年SARS疫情開始就在研究這些冠狀病毒,試圖理解它們是如何感染人的。也為此建立了很多成熟的基因編輯工具,“就像插錄音帶或磁帶那樣簡單”,但是他和他的同事們並沒有在新冠病毒中看到使用這些基因編輯工具的痕跡。

“我們認為,新冠病毒起初存在於蝙蝠體內,可能與野生動物市場中的某種動物接觸,或者是直接感染了人”,利普金介紹,新冠病毒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適應了其它物種,之後當它變得能夠“人傳人”時,傳播鏈中的下一個環節便發生了。這種病毒就完成了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

他據此提出,當人們在華南海鮮市場發現新冠病毒時,這種病毒其實可能早已適應了人體環境,“很可能當時正在武漢市乃至湖北省傳播”。而且他認為,病毒與華南海鮮市場的聯繫也沒那麼重要,或許只是從海鮮市場發生了二次傳播,而病毒在此之前就已經傳播開來了。“當人們回過頭來試圖去尋找證據時,海鮮市場的動物已經消失了。但病毒仍然到處都是,在環境中、下水道里還有很多地方都發現了,因此很明顯,病毒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

近日,利普金還與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免疫學家和計算生物學家克里斯汀•安德森(Kristian Anderson)、英國愛丁堡大學分子演化學教授安德魯•蘭伯特(Andrew Rambaut)、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愛德華•霍爾姆斯(Edward C. Holmes)和美國杜蘭大學的羅伯特•蓋裡(Robert F. Garry)對新冠病毒是否為人工病毒進行了評議。他們在病毒學論壇“Virological”共同發表的論文認為,新冠病毒不是實驗室合成的,也不是一種被故意操縱的病毒,新冠病毒來自於自然選擇。(參見財新網報道“美國‘病毒獵手’新研究:證據不支持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

“病毒就像人一樣,有它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利普金解釋道,當一種新病毒首次出現時,人們很難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縱觀病毒的“生活方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傳播得非常快,導致很多人患病。但當這些人有了免疫力,病毒就要去尋找下一個可以被感染的目標,否則它就會消失。例如,許多疾病每年都會在兒童中間傳播,因為每年都有一群新的易被感染的兒童。

還有一些病毒最終會建立起一種持續性感染模式,它們可以在既定人群中長期存在。“因此,新冠病毒可能仍在選擇它的生活方式,未來幾年會告訴人們事態將如何發展”,他說。

不過在他看來,一種可能性是新冠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每年都出現在人群中。現在,流感病毒每年會感染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此外,隨著溫度升高,病毒可能會逐漸消失也是一種可能性,死亡率會進一步下降。但這可能意味著病毒會在南半球傳播,死亡率在下降後反升。就像我們有流感季一樣,新冠病毒也可能會再次回來。

“所以我強烈支持開發疫苗,這是一種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的方法。我們現在也沒有理由認為,這是一種難以研發出疫苗的病毒。因為新冠病毒看起來挺穩定,沒有持續的變異,這有利於疫苗的研發。”利普金稱,流感病毒每年都在變異,而新冠病毒似乎更穩定,因此他認為應該能夠製造出新冠疫苗。

雖然對疫苗攻關的前景表示樂觀,但利普金也表示,疫苗不會很快就研發出來。在這之前需要進行安全測試、功效測試,還有些副作用可能也不會很快就顯現出來。等到這些都完成之後,才能生產並全面鋪開。從疫苗的研發、驗證、生產到發放,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如果想要在全球範圍內分發疫苗,那可能意味著高達數十億的疫苗量。

“通常我們不會說三個月就能開發出疫苗,我們會說一年。問題是我們是否可以縮短這個時間?我認為我們可以,但取決於很多因素。並不全是科學上的,也有監管、政治方面的因素。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利普金認為,現在試圖去開發疫苗的人太多了,可能存在資源浪費,應該選擇其中的一些並對其大量投資。這中間也存在競爭,但無論選中哪種疫苗,它都必須以高標準製造、可快速測試,實現規模化生產,並以有效方式分發。

因為疫苗研發耗時長,所以目前如何準確診斷、控制疫情傳播仍是關鍵。針對許多被隔離的感染者新冠病毒PCR核酸檢測呈“假陰性”的問題,利普金介紹,他的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多重檢測工具,這種檢測在他們看來比目前的新冠檢測試劑靈敏度更高,而且能夠檢測出新冠病毒以外的其它可能存在的病原體。如果一個人沒有檢測出新冠病毒又沒有做其它病毒的檢測,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新冠核酸檢測結果是“假陰性”。若這個人能同時檢測是否感染流感病毒,那麼就可能確診這個人是感染了流感,而不是新冠病毒。

同時,他們也在嘗試輸出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技術。利普金介紹,這種核酸檢測更加靈敏、便宜,檢測時間更短。此外,他們還在做抗體檢測的研究,因為目前還沒有摸清新冠感染者的底數,有些人感染了新冠但沒有任何症狀,抗體檢測就能檢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我預計等有了這些信息,我們會發現有更多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估算,這個數量大概是我們已知感染者數量的十倍。

利普金還提到,最觸動他的是那些在疫情一線工作的人們。“無論是在SARS還是埃博拉又或是這次新冠疫情的抗擊戰中,他們因照顧病患、完成科學研究而犧牲。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或是因缺乏必要的防護設備,或因與病患過於頻繁的近距離接觸而患病,甚至犧牲。在武漢,已經有多名醫務人員因為抗擊疫情而離開人世。”

“對於人類來說,這(新冠疫情)確實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這不會是最後一次挑戰。”利普金稱,人類已經遇到了SARS、尼帕病毒、MERS病毒、新冠病毒、登革熱和寨卡,所有這些新出現的傳染病病毒,基本上都來自野生動植物,它們轉移到人體內並適應人,直到有能力傳染給人類。

利普金認為,應當採取措施防止類似的傳染病再次襲來。中國目前決定關閉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做法非常好,“這是迫切需要的。這是我們在2003年就討論過的事情。它(野生動物交易)不是中國獨有的,世界上許多地區如非洲、南美洲和亞洲都存在。有人告訴我,甚至美國的外來寵物貿易和外來食品貿易也必須關閉。這些都可能是將傳染源引入人類的最大風險所在。”

利普金還提到,需要加強數據共享,“沒有僅僅侷限在紐約市或武漢的病毒,我們必須解決有關知識產權、主權和貪婪的問題,消除其它危及全人類的信息流通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