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兴埃及的改革

导语:

经过多年战争摧残以及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埃及国内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同时,国外西方列强仍然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新的侵略。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实现富国强兵,穆罕默德.阿里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大力发展经济

长期以来,马木鲁克集团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巧取豪夺,成为埃及农民苦难的主要根源之一。1811年3月 1日,阿里巧妙地把马木鲁克比层人物四百六十多人诱至萨拉丁城堡出席宴

会,席间将他们杀戮殆尽,这就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紧接着,阿里在全国展开大搜捕,一举铲除了马木鲁克势力。1814年, 阿里政府宣布实行土地国有化,将一部分土地分成3-5费丹(1费丹约合6.3市亩)的小块田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废除各种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精简纳税的手续。这在一-定程度 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阿里把另一部分土地分赐给他的亲属 和部下,这些人成为埃及新兴的地主阶级,构成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兴埃及的改革

(萨拉丁堡)

萨拉丁城堡

1169年,萨拉丁(1138-1193)乘十字军东侵之机夺取埃及法蒂玛王朝的统治权,不久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71--1250)。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反击十字军的侵犯,1176年,他开始在开罗的穆卡姆山上修筑城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丁城堡。城堡在萨拉丁死后继续扩建,到阿里王朝时成为开罗的政治中心。

传统上埃及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提高。因此,阿里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用风力和畜力带动的水车。这些水利设施不仅减少了水患,而且为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证。政府还鼓励农民广泛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甘蔗与靛青的种植面积都显著提高,埃及长绒棉种植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阿里政权的土地制度改革和休养生息政策一-定 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埃及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经过农民的辛勤耕作,马木鲁克统治时期废弃的土地重新成为良田,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从1821年的200万费丹增至1877年的474万多费丹。经济作物产量和出口量都大幅度增加。1821 年,埃及棉花的出口量为944堪他尔,1849 年则剧增到25万余堪他尔,扩大了270倍。阿里政府还修筑了一条人工渠,把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连接起来,便利了棉花的出口运输。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料,也为工业建设积累了资金。阿里政府果断地从西方引进技术,购买设备,聘请专家,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国营工厂,如纺织厂、造纸厂、玻璃厂、制糖厂、榨油厂、印刷厂等。出于维护埃及独立、镇压反对力量、巩固政权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阿里的重点扶持,硝石厂、火药厂与造船厂等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1831年,埃及制造的第一艘海船下水,标志着埃及造船工业开始起步。埃及所造战舰质量直追欧洲各国,如“埃及”号和“阿克”号两艘主力舰,配备100门大炮,与拿破仑侵略埃及时配有120门大炮的法国军舰的战斗力相差无几。经过阿里数年苦心经营,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经济复苏后,埃及工农业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还有盈余,可供出口创汇,对外贸易也逐渐活跃起来。1836年埃及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800年增长了八倍,基本上年年实现贸易顺差。虽然埃及发展工农业、全国大搞基础完全依靠本国力量解决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但埃及政府了资金问题,并未因此举借外债。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兴埃及的改革

(埃及外贸总额对比,单位:万英镑)

加强中央集权

阿里政治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设立了最高国务委员会,下设军事、司法、财政、商业、交通、教育和卫生等七个部,规定各部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并要效忠于阿里。 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经过改革,埃及全国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的行政体系。阿里还废除了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改编了马鲁克遗留下来的旧军队,建立了一支用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同时,阿里派人到西欧学习军事技术,聘请外国军官为教官,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到1839年,埃及已拥有陆军23万多人;海军战舰极盛时达32艘,官兵约15万名。这支军以完全由阿里控制,成为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机器。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兴埃及的改革

(阿里会见英法代表)

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阿里重视建设人才的培养。他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了一 些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如医药、农业和外语等。外语学校培养的翻译人才把欧洲军事、 科技、政治、文化书籍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传播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后来,阿里又兴建了一批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扩大受教育范围,提高教育普及的程度。此外,政府选派大批优秀青年赴欧洲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逐渐替代了外国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阿里政府还通过邀请各国专家来埃及讲学,造就各行业建设的本国高层次人才。1828年,阿里政府建立印刷厂,改变了以前埃及书籍只能靠手抄写的历 史。从此,埃及著作能够得到迅速刊印,数量大增,加快了知识普及的速度和范围。此外,阿里还创办了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 通过它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阿里改革消除了以往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和内战不休的状况,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形成了以阿里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保证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阿里政府还进行有限的开放,加强同西方的交流,- 定程度 上消除了封建主 义的阴霾,带来了近代化的一丝曙光。

经过改革,埃及-扫过去积贫积弱、任人蹂躏的屈辱历史,进人了一个空前强盛的时期。全国人口增加到4500万人,其中亚历山大城的人口就达到了15万。埃及军队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力量。这时埃及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历史上,这个新兴的封建王朝被称为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马克思曾称赞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然而,阿里改革毕竟只是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仍然深深地依附于统治阶级,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甚至下降到了农奴的程度。即使在阿里兴办的各类工厂中,工人也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力,而只是被强行征来服役的农奴。因此,阿里改革只是单纯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硬性嫁接到本国封建制度之上,难以为其提供适宜发展的土壤。阿里很快走上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道路,1811-1828年,阿里先后出兵阿拉伯半岛、苏丹和希腊,特别是1831-1833 年与1839- -1841 年两次土埃战争,削弱了埃及的国力。1849 年8月,阿里的继任者阿巴斯一世废除了阿里的一切改革措施,阿里改革最终失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兴埃及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总结

◆穆罕默德.阿里推行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改革。

◆阿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史学争鸣

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历来评价不一。

埃及国外:除马克思曾高度评价穆罕默德阿里以外,曾供职于当时埃及政府的一些法国人和英国人认为他是埃及的民族英雄,把他看做与彼得一世、拿破仑一一样的人物。也有人认为改革是阿里为实现其个人野心而演出的一场戏。

埃及国内:一些埃及史学家对阿里持肯定观点,称赞他“把埃及从若千世纪的沉睡中唤醒”。埃及官方观点体现在1962年的全国行动宪章中,指出阿里为了私利把国家引向了一条徒劳无益的冒险道路。

对于改革性质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中国和苏联史学界多持此观点;另一种则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以西方和埃及学者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