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真正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谁的军事才能最厉害?

宝哥说历史


相信喜欢三国的朋友都曾有过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将各方势力中的文臣、武将搬来进行对比,这便有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样的武将排名。而在这众多的对比中,周瑜与诸葛亮这对儿相爱相杀的“老冤家”一定是个热门。

那在真正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到底孰高孰低呢?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笔者的观点是若论综合实力的话可能诸葛丞相更高一些,但如题主所问的军事才能的话,大都督绝对力压孔明一筹。为什么笔者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因为,在《三国志》这部史书中,主要记载了周瑜在战略战术、统兵打仗方面的事迹,以及他知人识人、精通音律方面的能力。而关于诸葛亮的记载则十分丰富了,包括统筹时局、治国安邦、内政外交、整顿军备、领兵打仗、教育皇子(后主)、识人任人等等。所以仅从这些史书中记载的丰富性上来看,孔明综合实力略胜一筹大家应该不会有异议。

但细读二人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记载后,会发现周瑜要把诸葛亮落下一大截了(注意“指挥”二字,均为他二人亲自挂帅指挥的战斗才被列出,其余由他人挂帅他们参战的不统计在内):

一、关于周瑜指挥作战的记载

1、建安十一年,周瑜率领孙瑜等人讨伐麻、保二屯,不仅斩杀了敌方的首领,还俘虏万余人,取得了大胜;【胜】

2、建安十一年,周瑜统兵征讨前来袭击柴桑的邓龙(江夏太守黄祖的部将),取得胜利并生擒邓龙。【胜】

3、建安十三年,周瑜统领东吴主力联合刘备,共同击退曹魏大军,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赤壁大战、火烧连营,这战果笔者不说各位也应该很清楚了。【胜】

4、赤壁战后,周瑜与程普进击南郡,在与曹仁隔江对峙之时接到甘宁被围的告急,周瑜留凌统驻守,自己与吕蒙前往营救,成功解围。【胜】

5、解甘宁之围后,周瑜渡江与曹仁战于北岸。因大都督亲自跨马掠阵,不幸被乱箭射中右胸、伤势严重,不得不退。但在曹仁反攻过来时,周瑜仍强撑病躯巡察军营、鼓舞士气,迫使曹仁退兵。【平】

6、建安十五年,周瑜统兵西征巴蜀,但行至巴丘病发离世。(这里并非小说中所说由诸葛亮三气而亡,实为此前重伤落下的病根)【无果】

二、关于诸葛亮指挥作战的记载

1、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方叛乱。【胜】

2、建兴六年,诸葛亮一次北伐,因错用马谡致使街亭失手,蜀军败回。【败】

3、建兴三年冬,诸葛亮二次北伐,兵出散关与曹真所率魏军相持日久,粮尽而回。【败】

4、建兴七年,诸葛亮三次北伐,虽击溃郭淮所率魏军,夺下武都、阴平二郡,但再难以进击一步,最终撤回汉中。【平】

5、建兴九年,诸葛亮四次北伐,仍然是与魏军相持日久,粮尽而退。【败】

6、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五次北伐,病故于五丈原。【无果】

各位可以对比看一下,二人指挥的战斗均为六次,除去各自最后病故的一战。剩下的五次周瑜四胜一平,而孔明却是一胜一平三负,足以看出二人差距所在。也许说到这里,还会有朋友提出毕竟周瑜碰到的大多是庸才,而诸葛亮遇到的是劲敌,所以这对比不太客观。那咱们不如再看看《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便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擅长整军治军和治理百姓,但是在奇谋制敌、为将谋略方面能力不足。他的治国理政才能堪比管仲、萧何,却未能像管、萧二人那样幸运地有王子成父、韩信来补足军事方面的欠缺。再加上蜀国本就处于劣势,本应坚持防御,他却执意强行连续出征,才有此结果。陈寿最后甚至只能感叹这是天命,不是诸葛亮凭智慧就能挽回的。

这下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些了吧?诸葛丞相确实才华出众,综合实力较强,但军事指挥这方面不是光靠稳扎稳打就能取得战果的。还是得像周瑜一般随机应变、进退有度才能一击破敌,从而不会导致迁延日久、粮尽而回的败局。

最后的最后,笔者还想再说一点,那就是二人在武力方面也是有差别的,这应该也是军事能力上的一种体现。大家可以回看上文笔者列出的战斗对比,曾提到周瑜是可以跨马掠阵的,也就是说公瑾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帅,还是可以阵前破敌的武将。反观诸葛亮真的只是个文官而已,没有上阵拼杀的能力,所以也能说明孔明在军事才能方面不如大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