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靠职称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与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积极性有多少一致性?

rcl5782


1、大多数学校和教育部门领导是支持职称工资的,因为职称制度正是他们弄权乱权,以权谋私,管理教师的法宝和工具。

2、评上了高级职称但没能力没良知的人一定会支持职称工资的,因为这些人要么自认为高人一等;要么自认为水平有限,不能与大多数教师公平竞争。

3、评上了高级职称且有能力有良知的人应该会支持教龄工资的,因为他们深知职称评审的艰辛与猫腻,更能体会职称制度的官僚本质。

4、绝大多数基层一线教师肯定会支持教龄工资的,因为同行同命,同工同酬,天经地义,而职称制度卡名额,限条件,一朝评上,终身享受,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已经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意义和劳动的初心。

5、有良知且深入基层调研的专家应该会支持教龄工资的,因为他们真实地体会到了职称工资带给教育事业的伤害;看到了由职称工资制度所引发的争名夺利,沽名钓誉,唯利是图正在逐渐侵蚀着教育的根基,给一代又一代教育人带来扭曲的价值观和贪婪的人性造成的恶劣影响。


飞天舞028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一说到教师的职称,很多老师气儿就不打一处来。因为很多老师认为靠职称是不能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而且评评职称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弊端。比如什么都是领导靠前啦,领导评职称都是优先啦,评上了以后就不干活了,不教课了,成绩倒数第一了,如此等等。

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问一下。不靠职称,那靠什么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呢?现实一点说那就是工资。应该怎样发放老师的工资呢?简单点说就是干的多,拿的多。

我们可以再反过来想一下,教育教学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他既不能单纯的靠时间来考核,也不能像工厂一样靠计件儿来评价。认识不到教育的复杂性。把调动老师工作积极性,一切归咎于职称,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领导先评上了职称,很多老师就没有机会了。其实想一想,这个问题就像有的领导先当了领导,并不是其他人都能当领导一样。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就会积极努力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于教育教学来讲完全是一件好事儿。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上高一级的职称,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自己职业教育生涯的一种认可。其实想一想有时候一个教师一辈子都评不上高一级职称,其实是挺可悲的。这里边儿固然有制度的原因,体制的原因,其实也有自己的原因。评职称每一级都有很多具体的条件和限制,教师的工作很多时候就靠这些具体的条件和限制来评价。只有符合了这些具体的条件和限制,你才能够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

当然限于制度和体制的原因,每一级的职称都有具体的名额和数量的限制,分配到学校当中也有不同的名额和数量的限制。既然有条件数量名额的限制,那在评评老师的职称时就不可能是一刀切,也不可能是大锅饭。

从现实的情况看,对职称制度有意见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老师。其实这是忽略了老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职业不像医生,教师是越年轻越受学生喜欢,而医生则是越年老经验越丰富,教师到了一定年龄,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限于体力精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不如年轻老师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也不一定能够拼得过年轻老师。这是现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老教师做曾经做过的工作。不能否定老教师评上职称了就不干活了。其实按教龄分配工资,也是,老教师领的多。

所以我个人认为, 把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一切归咎于职称问题;或者说支撑是一种万恶的制度,这恐怕是找错了方向。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做教师应该源自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积极努力的工作找准方向,职称问题也就不是什么问题。

谢谢欢迎评论。


致远语文


所谓“积极性"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想干工作,而且想干好工作。

就教育行业而言,教师职称是对教师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肯定,并且与工资待遇挂钩,某种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尊严的体现。没有晋升到某一级别的职称时,教师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晋级;获取了某一职称的教师,还会努力工作,争取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所以从职称设定的本义看,职称还是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

然而,在现今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在许多地方的职称评审方案中,有重荣誉、重论文、重课题,轻工作实绩的倾向,导致许多教师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是用在投机取巧争荣誉、发论文、找课题上。这样的职称评审导向,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教育部门应下大力气改变这一导向。

另外,教师议论最多是许多老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减少工作量或不再教课,似乎积极性下降了。其实,为一名年轻教师,大可不必与之攀比,应当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这些老师曾为教育事业奋斗过,年纪大了,因身体原因少一些工作量也在情理之中。青年教师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干好工作,在职称晋升上一定会快速超过老教师。

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一、都对教师的工作有促进,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二、都促进了教师个人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管教师是出于哪种心理,都会为之而努力,客观上都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不同点:为晋升职称所调动的积极性是急功近利的,因而是片面的,追求的是结果而很少注重实质;而发展事业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它既求结果更要有实质。


初中语文王老师2


个人今天认为可以调动积极性。关键在于职称的含金量,职称工资认可条件。这里我只说基础教育。职称含金量指聘上职称的条件,现在文凭泛滥,好多地方解决在职职工的文凭问题都是认定一个什么大学,随便学习一下。教师论文哪问题更多,因为教师论文自己写发表不但没有稿费还要自己花钱,不如给钱写发一起。再说年度考核评优,现在很多校长都会当了为了应对职称评审优就给需要的人。获奖证书应该说比较硬核,如果是教育就会出现挑学生排斥后进生的老师,不过这样的老师往往容易获奖,任劳任怨服从工作安排不容易获奖。所以职称怎么才有真正的含金量是大问题。还有就是职称认定后工资问题,现在职称聘了没问题了很多高职称教师都快成为隐士了,因为他们什么追求,反正工资不会少。所以职称工资应该有效应的工作内容和质量。


雪域孤松3


过去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作的时候,周围没有一个人为职称而设计科研项目,只是为事业成功做不懈的努力!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无论是做科学研究还是搞行政,一心为事业成功而努力工作,职称认可不认可,那不是自己的事!典型的事例,就是袁隆平和屠呦呦!还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许许多多在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工作者和为国家牺牲的战士们,他们哪一个是为职称、为荣誉而为的?


满都拉图46242307


有短时间的一致性。

听说某个学校老师去年定了副高,今年的网上学习都不参加了。他说:我已经定级,学了也没用。专注自己的小卖部,上课也是敷衍而过。

在没定级之前很积极,现在就像一个1️⃣放完气的轮胎。

职称让很多老师物质化,在短时间内有效,长久来看反而是教师思想物质化的催化剂。一旦得手👋,放纵自我。

教师培训应该以思想培训为主,社会舆论也应该积极树立,师德师风典范,并给与丰富的资质奖励。

一个没有事业心的人,专业知识能力再强,也做不好工作。


乡村老九


个人认为除了少数只为名利的人之外,职称对两个一致性的作用基本一致。

职称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可能已是共识,未评上的教师对职称诟病甚多,认为职称打击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便是反面例证。而对于整个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如何内生并加以发挥,是要经过较长的工作实践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才能具有,而具有这种积极性的前提条件便是积极地从事较长时间的教学工作,而职称引发的工作积极性就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工作中只求无过或者马虎了事,是永远也领悟不到要为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性的。

举一反三,其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职称也是如此。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一般不能量化,主要靠从业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去推动去做好。


用户4613735273404


网上要求废除职称的,都是年轻人以及没有评上职称的。年轻人没有经历教学工作的历练就想拿高工资。没有评上职称的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历及 教学竞赛中落伍,没有吃到葡萄,反说葡萄酸。试想,哪份工作如果没有竞争和压力能有好的成绩?如果只凭工龄就能涨工资谁还去好好工作?理想主义落地才能接地气,。


冲哥230577365


职称制度旨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职称评定方案,通常会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其中包含了工作量、教学成绩、课题研究、群众测评、论文发表、获得荣誉等内容。就是说,当一名老师要想晋职称时,就必须在工作的这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从这个角度上看,想晋职称所需要的积极性,与发展事业的积极性具有一致性,就是说,你想晋职称,必须通过事业上的表现来实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仅仅把职称当作调动积极性的工具,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一旦职称晋级到头了,目标就没有了,动力也消失了,干劲就下来了,现在出现的高级职称退居二线现象,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虽然不普遍,但也不容忽视。

所以,学校管理者不能单纯把职称晋级作为调动老师积极性的手段,还是要从教师的事业发展方面着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激发并保持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并创造条件,积极搭建平台,培养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成为课堂教学有特色、班级管理有方法,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声望高的名师。

在营造培养名师的氛围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让优秀者既有荣誉,又能获得利益。这就能让广大教师专心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学校也自然得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