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國內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配置定期壽險?

雷鎬


相比較終身壽險,配置定期壽險的人確實相對少一些,我想應該有下面幾個原因:

1.首先還是簡單說下什麼是定期壽險。定期壽險就是在合同約定的保障期限內,被保人因故死亡或者全殘,保險公司按約定的保額賠付保險金。其特點就是保費低,保障高。

2.不願意配置定期壽險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認為定期壽險不吉利。壽險是要麼人死了,要麼人殘了才賠,定期壽險就是在約定的保險期限內發生風險事故,很多人覺得不吉利,感覺像在詛咒人早點發生風險一樣,心裡作祟。

②認為壽險只保障一定的期限。沒有終身壽險好,選擇定期壽險還不如選擇終身壽險。

③認為人走都走了,自己人都不在了,還要錢幹什麼,沒必要買什麼定期壽險。

3.哪些人需要配置定期壽險。定期壽險對擔負家庭責任的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萬一發生意外人沒了,可以留一筆錢給愛人,留愛不留債。對於18歲以下的人,按照規定是不能配置終身壽險的,但是可以配置定期壽險。

所以,雖然相比終身壽險,配置定期壽險的人要少些,但隨著人們對定壽瞭解的越來越深,配置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謝謝!


保保講法商


定期壽險是保險規劃的靈活,但很多人都沒有配置定期壽險,原因如下:


佔用免體檢、免財務證明風險保額


在一家保險公司購買的壽險保額、重疾險保額是需要分別累計的。比如有些公司規定壽險保額超過80萬需要體檢,超過120萬需要提供財務證明。


假設業務員為客戶推薦了重疾保額50萬,一般重疾險是含壽險責任的,如果再買30萬以上的定期壽險,就需要體檢了。所以,一般業務員就不會為自己找麻煩,賣一份幾百塊上千塊的定期壽險,很可能就把幾千塊上萬塊的重疾險保費泡湯,體檢發生問題的概率太高。


這個保額是終身累計的,未來再買新產品,總共加起來超限了就需要體檢、提供財務證明,甚至做生存調查,為以後再加保新產品埋下隱患。


沒有太合適的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保費低保障高,而且還佔用風險保額,保險公司根本就不願意開發這些費力不討好的產品,所以你就會發現前幾大保險公司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即使有產品也非常貴,費率是性價高的定期壽的2-3倍。


業務員不瞭解定期壽險的價值


保險公司的培訓側重於產品賣點兒挖掘、側重於話術的背誦、不認可消費型產品的價值,很多業務員本身就覺的消費型的產品錢白花了不合算,沒有理解保險的本質,所以他們不能很好的將正確的保險觀念傳達給客戶,客戶自然也不會主動的去買定期壽險。


其實,只要觀念到位,很多客戶是認可定期壽險的,我的客戶中基本都會配置。


保險經紀人的客戶中配置定期壽險的比例要遠大於保險代理人,因為他們可以賣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不會涉及到風險保額的累計問題,手頭也有性價不錯的產品。


侯會軍


為什麼國人不喜歡定壽?

原因

保險責任太“剛”了!

“所謂定期壽險,是指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

國人從來就避諱“死亡”、“身故”、“全殘”、這樣的字眼。而定期壽險的保障責任恰恰是人們最不希望發生的,所以從心理上“避而遠之”,和客戶談到定期壽險,客戶的反應嚐嚐也是:死了或全殘才賠錢的保險,買了有用嗎?

國內定壽產品現狀

  • 仍然屬於“小眾險種”
  • 懂的人,不用多說,主動買
  • 不懂的人,求著他,他也無動於衷

這裡說的“懂”,除了懂產品,更多的是懂愛,懂責任!

定壽產品分類

挑選定壽產品的技巧

隨著保險的發展,定壽的功用和意義越來越被認可,產品也越來越豐富,相信很快就會成為個人/家庭計劃的標配,不再是“小眾產品”


保而易見


不是不願意配置,是大量從業人員根本就講不清楚定期壽和終身壽是幹嘛用的,另外保險公司都是KPI式管理,壓業務,壓績效,很多公司培訓就不講這個,因為這個講出來有些地方不算業績。除非業務員對這個險種理解的比較深刻才行。另一方面國人普遍無信仰,不愛聽這種不吉利的話,所以有一部分客戶也不想聽,還有一部分客戶繳費能力有限所以不考慮。專業的人+健康有理念的客戶+客戶有資金,三者缺一不可


鮮錦保險顧問


這與公司推廣有很大關係,主導大型公司推廣有關,我國的基本都是年金險,健康險。而壽險收益低看不到,總要到期才能得到很多人都不喜歡!


東哥話金融


因為國內壽險產品從長期看設計不合理,收益率太低。


天那邊的雲123


客戶理念不到位

業務員工作不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