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和號戰列艦:如果參考硫磺島的防禦戰術,佈置密密麻麻的機關槍,攻防會更強嗎?

__小易


戰列艦不搭大炮搭機槍,你這是要當移動碉堡使用嗎?

海軍一定不同意。

龐大的艦體,加上厚厚的裝甲,最後卻來幹巡邏艇的活,你讓海軍馬鹿情何以堪!

況且這樣做有用嗎?

多佈置機槍打慢悠悠的魚雷機也有點用,對付高速俯衝的俯衝轟炸機就然並卵,一通炸彈砸下去,不能打穿船體也能把上層建築炸得稀巴爛,到時候空艦死魚一條頂鳥用?



真正鱷魚不哭


《男人們的大號》劇照,大和號建成時也是非常注重防空的,它上面像刺蝟一樣安裝了口徑大大小小200多門具備防空能力的火炮,但是沖繩戰役中它被近300架美軍艦載機圍攻,全艦防空炮浪費炮彈無數,但只擊落了美軍3架飛機!這就表明它雖然防空炮數量雖多,但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就算它到了硫磺島附近也是一條案板上的魚!雖然會遲滯美國攻佔硫磺島的時間,但最後連同守島日軍一起被殲滅。

大和號戰列艦和其它日本戰艦上的標準防空裝備,96式三聯裝25毫米高炮,該炮最大平射距離為2500米、最大射高1000米,由15發彈匣供彈,既可以單炮管射擊也能三炮同時射擊,但該炮最大的問題就出現在彈匣裝彈數量太少和炮管獨立射擊這個問題上了,根據日本海軍統計,三炮管同時打擊一架飛行高度1000米、速度400公里/小時的來襲飛機,需要耗彈1500發。

但,由於三管的擊發速度不一,裝填速度有快慢倆問題存在,96式25毫米炮首輪射擊速度和彈藥發射量還講究,但是接下來就是手忙腳亂的搖擺高炮方向機和俯仰機,再手忙腳亂的換彈匣,根本行不成高炮“集火打擊”的高密度優勢,而美軍飛機也會趁著日艦火力的空擋投彈或者發射魚雷...大和號也就是這樣被擊沉的。

另外,大和號上面還有10多門40倍口徑“八九式12.7釐米”高平兩用炮,算是大和號中遠距離防空武器,該炮最大對空射程12公里、最大射高9400米,但它的射速較慢,單管射速才12發/分鐘,所發射的“三式對空彈”使用落後的機械時間引信,其性能遠不如美軍的“無線電近炸引信”,所以它對空射擊攔截飛機實在是勉為其難。

由人力裝填炮彈的“八九式12.7釐米”高炮,射速實在太慢了,對空當中這樣的射速能急死人,可問題是人的體能就那麼大,一發12.7釐米炮彈重23公斤,用不到5分鐘的急促射後人就累趴下了。

總之,大和號的防空能力在沖繩戰役當中的表現是拙劣的,在對抗美軍飛機當中沒有形成火力層次和火力密度,最終它捱了十多枚1000磅航彈和十多枚魚雷後葬身大海。

這個的結局就是把它放到硫磺島戰役當中也是一樣的,二戰期間的高炮不像現在的自動高炮裝備先進,有火控雷達、有光學跟蹤器材、激光測距...並且炮彈不但有無線電近炸引信還有智能化的可編程引信,距離飛機最佳距離才會引爆彈丸裡的炸藥,形成最大的殺傷,當時的高炮由人力操縱和瞄準,當眼睛看到飛機後→炮班裡的觀察手要計算提前量,計算出結果後告知方向機操縱手,炮手再去擊發...這個過程較慢,大概其在3~5秒的時間(指小口徑高炮,大中口徑的會更慢)再加上高炮本身射速低,能打到時速450公里的飛機是相當困難!

所以,大和號參與硫磺島戰役也是渣渣!起不到任何效果。


皇家橡樹1972


我是冬雨AK,說下看法

在大和號戰力艦甲板上佈置大量的高射炮火,來彌補防空火力不足的問題,其實日本人就是這麼幹的!大和號建造之初,配備了12門127mm高炮,24門96式25mm高射機關炮,到了戰爭後期,這一數字變成了24門127mm高炮和150門96式25mm機炮,這些防空炮密密麻麻的佈置在大和號上,讓大和號成為了“火刺蝟”,但在最後的決戰中,大和號被300架美軍艦載機攻擊,鏖戰一個多小時,卻僅僅擊落了3架敵機!

戰爭後期,日軍已經全面落後,就防空火力而言,日軍沒有防空雷達引導,沒有近炸引信,更沒有火力持久的優良防空火器,因此只能通過大量增加防空火力的數量來彌補缺點!

當時日軍主力戰艦的防空炮尾96式25mm高射炮,這款高射炮是法國霍奇克斯25毫米高射炮的仿製品,除了三聯裝還有單管和雙管,理論射速為200發/分鐘—260發/分鐘,實際射速僅在110發/分鐘,射高為1000米-2000米,但實際超過1000米,96式25mm高炮就很難發揮作用了,它採用15發彈匣供彈,三聯裝每次可以裝彈45發,由於配置不合理,只在第1個齊射有較大火力密度,一般三門炮一起齊射的情況很難出現,經常是一門開火,其他兩門還在上彈!再加上一座三聯裝機炮需要十幾個人伺候,這麼多人擠在狹窄的炮位上手忙腳亂的,又會大大影響發射速率,因此,彈藥少,射速慢,導致其很難形成有效的火力防禦網!

其實,就算大和上的防空火力能達到美軍的水平,仍然難逃沉沒的命運,畢竟面對300架戰機的圍攻,當時世界上沒有那一艘戰艦能夠生存來的!


冬雨AK


“大和”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但是它最終被美國海軍艦載機擊沉。


1945年4月7日的沖繩戰役中,進行自殺突擊的“大和”號遭到美國艦載機的圍攻,最終先後被24枚炸彈和10枚魚雷命中,導致彈藥庫大爆炸而最終沉沒。

作為一艘全副武裝的超級戰艦,除了9門460毫米主炮和6門155毫米副炮,戰艦上還有24門127毫米高射炮和156門25毫米機關炮,這個火力已經相當強啦!但是“大和”號的防空火力是外強中乾,中看不中用的。


就拿“大和”號的兩種高射炮來說吧:

127毫米的“八九式”高平兩用炮,其對空射程12千米,射高9400米,發射“三式對空彈”進行防空。別看“八九式”的威力還可以,但是其使用的機械引信無法在目標周圍及時爆炸,人力裝填更是影響了射速。


25毫米“九六式”機關炮,雖然數量眾多,但是採用15發彈夾供彈,全人力瞄準射擊,根本達不到理論射速,而其僅有2500米的射程也太近了。


除了防空火炮無法真正形成火力網,達到足夠的火力密度之外,電子設備落後的“大和”號也沒有防空炮專用的火控雷達和火控設備,導致各炮位各自為戰,根本也形不成系統有效的防空能力。最終,“大和”號僅僅只擊落了三架美國飛機,還不如派出幾架飛機迎戰呢。


其實日本在硫磺島上防禦的成功並不是靠著火力,要知道整個硫磺島上所有的火炮火力也無法與“大和”號相比,高射炮更是隻有“大和”號的零頭,與火力強大的美軍硬拼只有死路一條。指揮硫磺島作戰的慄林忠道中將依託有利地形挖掘四通八達的坑道,將火炮等重武器也配置於坑道和半地下的掩體之中,炮兵對於可能的登陸地點進行了測算,這樣可以直接對美軍造成殺傷。所以日軍在硫磺島上的防禦經驗是儘量隱蔽,通過近戰殺傷敵人。


所以硫磺島戰役並不是用密密麻麻的機槍殺傷敵人,而是避其鋒芒,“大和”號肯定是藏不起來,即便是在“大和”號上架上密密麻麻的機槍,依然無法逃脫被擊沉的命運,防禦能力的加強也是非常的有限。當飛機用於高強度的海戰時,戰列艦時期就已經落下帷幕了。




古生物探索


1、每個日本鬼子發十顆手榴彈,美國飛機來就一起往天上扔,把美國飛機都炸下來。

2、挖地道,都藏起來,飛機炸不著。

3、婦女每人發一個竹竿子,長點的,飛機男近了就捅。

4、…………………

招多了去了,多和我抗日神劇學習學習


什麼才能退休


建造大和號的初衷是建立在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已經取得了太平洋上的制空權,然後才是巨型戰列艦大和以及武藏去抵近用重炮解決對手,但是中途島一戰讓海軍航空兵精銳損失殆盡,後繼的美軍蛙跳作戰又將太平洋上的陸基機場丟完,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大和也好,俾斯麥也好,單艦作戰都是為榮譽而戰了,沉沒是必然,海軍防空是講究防禦圈的,防空主力應該是小巧靈活的驅逐艦群和高速並且有統一防空火控中心的防空巡洋艦,他們防空火力強,本身靈活或者高速,不易被航彈和魚雷擊中,可以給航母或者戰列艦撐起火力屏障。但是讓戰列艦和空軍拼刺刀近身肉搏,裝再多機槍和防空機炮都沒用了,體積大,轉向慢,基本死定了。


陽子148618701


當時美國和日本戰艦防空火炮效果差異,除了防空火炮的性能和密度之外,主要差距是美國軍艦上使用了雷達和彈藥近炸引信。大和號戰列艦絕地出擊和美國軍艦面對神風突襲時的戰果差距,不只是火炮質量數量的差距,而是系統和技術的代差造成的。另當時俯衝轟炸機投彈高度在1500碼左右,魚雷轟炸機投彈距離估計也有1000碼左右,機槍射程在投彈前無法擊毀敵機,所以把防空炮換成機槍,結果會更糟糕。


盛魯明


硫磺島日軍靠深挖洞來防禦打擊,對於轟炸和炮擊採取躲的方式來對抗,並不是火力全開,把自己變成一隻火刺蝟。另外一點就是,硫磺島別說轟炸和炮擊,就是廣島原子彈也無法將其擊沉,但大和號不行。


瞎子摸史


因為戰列艦總共就那麼大,即便是多加幾艘戰列艦也扛不住大強敵轟炸,二戰防空火力有限,轟炸機飛高點就不容易打到 雖然投彈精度有所降低


Iamgid


機槍再多,主炮發射的時候,甲板上所有人員都得全部撤出,不然炮口風暴會橫掃一切的。再說了,用機槍跟航彈艦炮對轟,是蚊子跟老鷹對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