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兩難”考驗下,何以贏得“雙勝利”

1

面上企業陸續復工兩週後,被疫情影響的城市,正在逐步找到一個新的節奏。

在2020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半的時候,一手防疫,一手發展,成為上海的並行主題。

“疫情防控要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經濟社會發展要咬定目標、有序推進。”2月24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全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特別用了兩個“咬”字,形容當下的關鍵任務。

此前一天,中共中央以多年罕見的、直通縣團級的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對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全面部署。信號很明確:“戰疫”很“吃勁”,發展的“戰役”一樣“吃勁”,關鍵時刻,“哪一手都不能松,哪一個都不能輸”。

“防疫松不得,發展等不起,做好‘兩手抓’,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李強在傳達中央會議精神時坦言,“兩手抓”很多時候要面臨“兩難”選擇,這考驗著各級幹部的能力、擔當和智慧。

兩個“咬”字,足見這種挑戰。而上海的目標是,通過“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實現“雙勝利”。

2

“雙勝利”是願景,也是這座城市的地位使命使然。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扇窗口。這意味著,上海的一舉一動,都會有遠超局部的影響。

上海對生活其間的全體市民,以及全國各地、全球各地的八方來客,也有過莊重承諾:這座城市要安全、有溫度、高品質、充滿活力,要讓所有身處其間的人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要成為一片能夠讓人實現夢想的熱土。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會改變這座城市應有的使命、定位和擔當,只會讓它們更為凸顯。就如很多人說的,疫情是一面“鏡子”,會照出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也“照出城市的樣子”

“要讓上海這座城市始終有溫度有活力,讓生活在上海的人們安心踏實。”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以更有效的防控成果增進群眾信心、以更有力的發展舉措增進企業預期。

這裡包含了精神意志上的堅持不懈、冷靜清醒,杜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更包括具體方法上的務實精準、統籌兼顧。

“有效防控疫情是前提,穩住經濟發展是關鍵,維護社會穩定是底線。”全市電視電話會上以此統領,強調了當下八方面重點工作。

而在此前的一個多星期,有關信號已經頻頻釋放。

“两难”考验下,何以赢得“双胜利”

3

這一週,中央明確要求完善差異化防控策略,推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2月22日,李強在主持召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借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時、度、效”三字,作為當下的疫情防控的基本遵循。

“把握階段性特徵,及時優化調整防控策略,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地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管控。”他說。

到這個時候,上海的疫情防控需要通過快速反應、高效處置,體現出應有的高效率。行之有效的經驗需要推廣,而一些具體點上防控手勢的偏差,亦需得到及時糾正。

這既關乎防控本身的有效性,也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循環能否順暢打通,很多時候,還關乎這座城市是否展現出充分的“品質”和“溫度”。

也在這一週,做強做實全市醫院的發熱門診,被提到一個特別高度;上海還率先推行發熱“零報告”制度。

2月18日,李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滬上多位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領域重量級專家的意見建議。會上明確上海需要“牢牢把握階段性特徵,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從嚴有序做好動態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對發熱的及時監測,被視作快速識別、快速收治的最基礎環節,亦是實現精準化、動態化防控的一個有效切口。

幾天後,這項措施作為“全流程診治鏈”的一環,被李強再度強調。在上海的八方面工作中,“著力優化全流程的診治鏈”位列第一,其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疫情防控,對未來的城市公衛體系建設和疾病預防,亦有基礎性作用。

其中體現的捕捉關鍵環節、精準夯實基礎的思路,能否得以落實,既檢驗上海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機構精細化治理能力,也會映射整座城市的治理水平,以及發展動力。

4

與“時、度、效”同時出現在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的,還有三個字:“早、準、實”。六個字之間,頗有一些對應的味道——前三個字側重防控,後三個字側重發展,結合在一起,恰是讀懂“兩手抓”的密碼。

防控講精準,發展也講精準,兩者間是相互成就的。而把握關鍵,或者說,捏住“七寸”,也是應對防控和發展兩場“大考”的共同思路。

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導向下,上海不同地區的復工復產,也呈現出差異化狀態。李強明確表示,“不能把差異化變成簡單地放鬆或收緊”,必須從實際出發,嚴格標準、動態管理。而一些防控任務壓力相對較輕、復工復產條件較成熟的區塊,推動發展的力度,理應更為堅決。

李強在全市電視電話會議上也表示,要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當務之急是“主動出招、抓緊抓早”——與防控疫情一樣,要穩住經濟,上海也需要“與時間賽跑”。

某種程度上,疫情在給經濟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分化期和窗口期。是否能及時把握這個“窗口”,主動、及時地抓住項目和轉型契機,既事關地方經濟短期的“自救”,也會直接影響未來的走勢。

“早”的內涵正在於此。滬上主流媒體的報道已經顯示,包括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虹橋商務區等在內,有一批重點區域的復工,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已經逐漸開足馬力。

這樣的態勢令人欣慰,但挑戰仍在繼續。

“两难”考验下,何以赢得“双胜利”

5

前階段各種“流動”的急停,讓不少企業復工時遭遇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跟不上的困難。如何補“鏈”,是當務之急,亦是嚴峻考驗。

一週來,“產業鏈”一詞頻頻出現在李強的話語裡。他在多個場合要求各方“高度重視推動重點行業產業鏈協同復工”“全力幫助企業打通產業鏈”,特別是為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上下游關聯度高的企業提供保障,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恢復產能。

同時,對大批受困的中小企業,也需要通過紓困措施的精準落地,幫助其渡過難關——這層意思,此前已經強調再三。而在這一週,李強進一步指出,各級領導幹部需要在這個緊要關頭,真正“走”到企業去——市、區、街鎮領導幹部要集中走訪企業,確保重點企業全部走一遍。

“首先是要亮明一個態度,上海是真心幫助企業的。”李強表示,困難關頭,到與不到、幫與不幫,給予市場主體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這種主動性,本身亦是上海應有的“溫度”。

同時,具體的幫助手勢,又必須解決實際問題,是“主動關心幫扶,及時紓困解難”。

李強一再強調,任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都需要堅決擯斥。這是對走訪企業的要求,也是統籌推進防控和發展各項任務的底線——這個過程,考驗的是發展的精度,也是更大的格局和氣度。(朱珉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