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呆板,懶惰如何是好?

蔣國棟


不要隨意給自己孩子貼標籤,更別直接對自己孩子說,你真笨,你真蠢,你真懶。

教育孩子:

第一,不能“溺”,你越溺愛,他越懶。

第二,不能“吼”,你越吼,他越沒自信,什麼都不敢嘗試,所以就越笨。


十八線老師


我是一名8歲孩子得爸爸,懶惰是孩子的通病,做事拖沓,不愛整理等。

首先,孩子得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不要把呆板、懶惰看成全部處於孩子得原因,孩子出生就相當於給了你一塊未加任何雕琢的玉石,想要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或者一塊廢料,都取決於家長的引導和教育。

說一下我的親身感受,孩子母親平時工作忙,照顧孩子重點由我來完成,孩子4歲的時候來到我們身邊(原來在農村,由爺爺奶奶照顧),也是每天把自己的玩具扔的滿地都是,不願意自己穿衣服,甚至脫襪子都要求爸爸媽媽幫忙,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就在網上諮詢了一些教育專家,要想孩子作出改變,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每天把父母的事情安排給孩子,像刷完、掃地,然後自己玩手機、看電視等,這樣更會讓孩子有牴觸心理,一定要共同參與家務;

2、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從收拾自己的玩具、書桌、書包、洗漱用品開始,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

3、當孩子把完成自己的事情成為習慣的時候,再逐步的引導孩子分擔家務,當完成的比較好的時候,必須給於鼓勵、表揚。

我逐漸的發現孩子得變化越來越好,現在已經改掉了很多不好的習慣。所以,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做家長的一定要認真的反思自己,不是一味的責怪孩子,可能我們小時候還不如他們做的好!

“講給他聽,做給他看,領著他幹;讓他說,讓他做,讓他邊說邊做”,做好表率之後再去要求孩子,相信每個孩子在正確的教育下都可以成才。


尚澤


現在,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要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首先要弄清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還有幾種原因就是:

1、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2、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於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3、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麼我都有學不好”,於是對於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4、學習習慣的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家長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和了解孩子,善於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比如鼓勵他參加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參加比賽或是星期天帶他去博物館看一些展覽等等,每個孩子都不希望比別人差,相信他“哼哼唧唧,去是去啦,心思沒在”是因為他沒有動力,不想也不知道從哪入手,找不到學習的入口。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 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週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東郭大先生


請問您的孩子多大了。我個人給你幾點建議吧!

首先孩子呆板,您要看看具體的原因是什麼?有的孩子不敢表現或是說話比較少,是因為他們不想在家長面前這樣做而已,在學校跟老師和同學處的還是可以的,那麼就是家長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造成了這種交流無法暢通的進行下去。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做出改變,去引導孩子的。同樣的,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學校老師造成的,家長也要及時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動態,總之要多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才不致於讓這個問題放大。

孩子懶惰,原因要麼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個從小的時候,家長都要去培養孩子的。自己的衣服、襪子要洗,自己的作業要按時完成,見了人要問好......這些從小看是規矩的養成,其實就是習慣的培養。家長要的時候要默默的身體力行的去培養孩子這種主人翁精神的。

孩子出現的呆板和懶惰問題,最直接的教育者應該是家庭,肯定是有問題的,請家長及時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暢通交流渠道,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不要讓問題越積越多。


多多爸爸在杭州


孩子呆板不熱情,家庭環境很重要,遺傳因素也很重要,呆板不是死板。我覺得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有的就是穩重型的,你認為孩子呆板,但也許在別人眼裡他可能是一個穩重的孩子。家長對孩子不要期望太高。不要把你心裡面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什麼樣就什麼樣。我覺得孩子不惹事兒。能把學習任務完成,在生活中能體諒你,讓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嗎?就是一個好孩子 。

懶惰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在家裡,“反正媽媽會喊我起來”,“反正我不做作業爸爸也會催我”;在學校,“反正我不回答,總有別人會說出正確答案”,“反正作業不會做可以抄同學的完成任務”。這種依賴別人的惰性心理只會使能力減退,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遇到難題就真的不會做了。“身教重於言教”,這樣會嚴重影響了孩子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使懶散現象的發生。

家長要做的事:、

1.給孩子一個目標,讓孩子忙起來,作為一個聰明的“懶”家長,研究證明忙著的人比懶著的人更快樂,所以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可以擔當的起的一定的任務,孩子一旦肩上有了責任,就會覺得肩頭有了壓力,自然產生一種動力。

2.有的孩子懶惰和家長要求太高有關,孩子認為怎麼做都不能讓家長滿意,就什麼也不想做了。家長應儘量剋制自己對孩子求全責備,讓孩子按計劃做事,不要時時督促,這樣孩子客觀上就能找到主動的感覺,可以消除孩子的精神疲憊。

3讓孩子承擔懶散的後果.孩子的懶散和家人的嬌慣有一定關係,所以孩子事事求助於家長時候,家長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有心不幫孩子做事,這樣就能強迫孩子自己做。懶惰會誤事,當孩子因為惰性出現瞭如起床晚了,吃不上飯了、上學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等後果時,家長一定不要幫助孩子找藉口,要讓孩子自己承擔懶惰的後果,記住教訓之後,孩子自己會反省,所以孩子的問題背後,一定是家長問題。一切不要怪孩子,



善行天下3


孩子呆板,懶惰如何是好?

細心的父母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可以發現,同齡孩子會存在性格,學習,表達等方面的差異。我覺得父母對於孩子之間的差異,有時候會有這樣的一念想法,也算合情合理。就連我,有時候覺得別人家小孩,怎麼那麼聰明呢?其實對父母來說,你就是太瞭解你的孩子了,偶爾看到別的孩子的長處你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些問題,關於孩子的教育。

1、要糾正家長的錯誤觀念,助力孩子健康自信成長。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孩子好呢,你覺得自己孩子呆板,其實這是片面的,呆板並不代表沒有思想,或是因為父母在長時間的生活中,對孩子干預的太多,或者是因為遺傳的因素,或者是中國人習慣說的那句話“開竅比較晚”吧,都有可能,作為父母希望你改變你的觀念,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勇敢的表達他的觀點,切記孩子在說話中,不要打斷他,也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讓他說完,如果存在不對的,你提出疑問,讓他再去解答,慢慢的他就會學會表達和對事情有了正確的判斷

,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對於孩子有想象力的表達,更是要鼓勵。

2、多陪伴下孩子,帶孩子多接觸些新鮮事物。陪伴是孩子教育中最關鍵的,不要週末所有時間都讓孩子上輔導班,學習,或者父母自己玩手機什麼的,要帶孩子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麗,增強對事物的認知,思維能力也會變的更加活躍的。

3.孩子想說的,你沒有理解,強迫孩子聽從自己觀點,需糾正。大多數父母認為自己見多識廣,遇到事情時,孩子必須要聽從他們的觀點。這樣做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思維方式受到極大限制。建議在遇到問題時,父母要和孩子多去商量溝通,聽一下孩子的觀點,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

對於孩子的懶惰,惟有先改正家長自己的問題,慢慢引導孩子。孩子教育是人一生中持續的話題,相信父母也是在學習成長,孩子一定有一個優秀的未來。




Andyry


育兒專家說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看見孩子的時候就想著照鏡子,所以按照這個理論,孩子的一些臭毛病都是完完全全照搬父母的臭毛病,父母沒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所以想改變孩子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品牌吳之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

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的舉動,尤其是在叛逆期。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存在口頭。言傳做到了,身教根本沒有,你每天呆在沙發玩手機指望孩子看書一點不動手機?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集體活動,鼓勵孩子投身熱愛的運動中,激發孩子興趣,尊重他們,讓他們有尊嚴有信心!


楊哥說郵輪


要檢核孩子的發育情況,包括生理、心理。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自然會充滿活力,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另外,如果身邊有過於控制或乏味的環境和成人,孩子也會變得呆滯無聊之中。



亞男育兒說


孩子呆板 ,懶惰,當然和家庭教育,生存環境是緊密相關的。

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家庭環境,一般說這樣的孩子都是長輩教育方法不當引起來的。家長打罵,訓斥過多,孩子常常無所適從,做什麼事都害怕出錯,畏手畏腳,這是心理受傷後體現出一種自我保護。要麼家庭長輩無原則的溺愛!導致孩子生活在安逸舒適的環境,就像溫室裡的花朵。認為一切獲得是理所當然!從而不願意動手動腦!靜待別人創造,坐享其成!缺乏勇氣競爭壓力!這當然導致孩子懶惰!

其次,要分析孩子學校,朋友圈,是否有影響孩子成長的事情發生。孩子收到某些方面的刺激,打擊,會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出現茫然 呆板 走神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