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家考慮過為自己儲備養老金嗎?用什麼方式?

苑秀雲


買保險唄,我就是買了保險。現在的保險太多了,不過我買的是國家那種養老保險,一年交1200的那種。交了快八年了,雖然作用不會是很大,但至少會給以後的養老生活提供一些保障也好。


鑫崽鵬哥


我是一個即將退休了。即將跨入老年人社會的一個人。八零年參加工作。80年代的一個月工資。沒有現在一個人一天掙得多。 辛辛苦苦工作了20年。後來企業倒閉啦!我也下崗啦!

後來進入社會自謀職業。社會進行改革。剛開始上大學,不要錢國家包分配。等到我的兒子考上大學以後,國家也不分配了,還得自己拿 自己拿學費。那個年代工資低,貢養一個大學生相當不容易。 好不容易孩子畢業啦!

國家實行房屋分配製度改革。工資的漲負趕不上房價的飛漲。我覺得到60歲退休也不會給自己攢下養老錢。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所選擇的退休方式越來越少。最大的悲哀不是現在你沒有錢,而是現在你老啦。老啦,就是現在最大的悲哀,因為你沒有本錢啦,你沒有機會啦。但願現在不生病。身體健康是我現在最大的養老本錢。


前進前世yu


我是60後,工廠下崗20多年的工齡,單位一分錢沒給交,現在自己交每年一萬多,現在單位上崗的,有給交五險一金的,有很多上班和給個人打工,沒有給交五險一金, 可以每月存錢為將來養老金儲備,40左右歲,正趕棚戶區改造,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費用也不小,所以自也應存點錢,為將來交老保做準備,


旁邊觀察


我們常說"時間不一定會造就一個病人,但時間一定會造就一個老人"。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所以養老問題關係到每一個人,人過35歲就需要為將來的養老金作儲備了。

我們先分析一下養老費用問題吧,假設王先生今年60歲,每天三頓,20元每頓,一天60元,一年365天,那麼一年就是21900元。一年二次旅遊花費10000元。每年鞋服方面的花費5000元,由於年齡逐漸增加每年醫療方面的費用平均10000元,日常用品、交通、通訊、朋友聚會、個人愛好等日常開支每年花費20000元左右,那麼每年的開銷在66900元,假設王先生壽命可以到90歲,那麼總費用在2007000元。而事實上人到老年,患病風險概率大大高於年輕人,根據有關統計,一個人一生中所有醫療費用有7成發生在65歲之後,4成發生在去世前一個月,醫療方面的支出有時候深不見底。可見早早地為養老金做好儲備非常有必要。

那麼都有哪些養老金儲備方式呢?

首先解決基本生存問題,購買社保和領取退休金等方式,退休金高低不等,而且我們大多數人在私營單位工作,並沒有退休金。社保的覆蓋面比較廣,可以覆蓋大多數人群,但是社保金額偏低,廣大農村人口可領取金額還是非常少的。

第二個就是解決品質養老問題,吃飯只是最基本需求,要過一個愉快地晚年,還得參加各種活動,購買物資。其它需求怎麼辦?配置年金保險,也是商業保險的一種,一般在55歲前連續交滿三年,交費年限越早後期收益就越高。這類保險一般配一個專屬理財賬戶,在第五年所交保費進入這個理財賬戶,資金每年複利增長,可以為養老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這筆資金進入年金賬戶後就從法定財富變成指定財富,可次做到專款專用。如果在35歲就開始購買年金險,那麼到60歲時就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第三個就是解決老年醫療問題,這方面社保可最高報銷60%,我們建議再配置一個百萬醫療險,上文提到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往往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各種重疾往往老年人居多,社保用藥目錄只有2400種,太少了,進口藥,靶向用藥都報不了,有時候經濟狀況決定了一個人的壽命,百萬醫療險做為社保的有力補充,是非常棒的產品。






魅影144202541


考慮過,但還沒條件

人老了,是應該為自已儲備養老金了。

人老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疾病接著而來。沒有儲備養老金,真會措手不及。

儲備養老金主要是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階叚,或老伴先走一步,自已生活能力較差,需要別人幫助時,提供的資金保障。

一是身體較好,選擇社區就近服務。比如日間照料中心,託老所,或電話上門服務。需要的這項資金因人而宜,是比較便宜的一種,所需資金比平常生活稍多些。

二是身體還可,稍有不適,請鐘點工。做頓飯,打掃一下衛生,用工靈活,所需資金也要多些。

三,是身體較差,不會做飯做家務,僱媬姆。住家媬姆或日間媬姆兩種,住家比不住家花費高。僱媬姆所需資金很高,多儲備。在我4線城市僱媬姆,據說至少3000元。地方一般企業退休,恐怕很難請得起。

四,入住老年公寓或醫養中心。一般來講,服務好,伙食好的,收費貴。收費低的,伙食不好。個別的有虐待老人的。受一些制度約束,不如在自家住"自由",兒女來看望方便。收費要比在家僱媬姆要低。

不論那種方式,都要儲備養老資金,我考慮過。但我老伴在,自已能動手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打掃衛生,暫時沒選擇以上養老方式。現有退休金除日常生活,買些藥,還要資助有困難的兒家,所剩無幾。因此現在還沒有條件儲備養老金。


用戶6096一帆風順


身體健康是我現在最大的養老本錢。

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所以養老問題關係到每一個人,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現實的情況是,幸福美滿的生活並非唾手可得,有大量因素會對個人退休生活帶來影響,這些因素構成了對退休養老規劃的需求。這些因素包括:1.預期壽命的延長。2.提前退休。3.社會保障與養老資金緊張.4.“養兒防老”理念的不可行。5.其他不確定因素。例如:通貨膨脹、市場利率波動、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醫療保險制度的變化等等。

社會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養老保險制度也經歷巨大變革與創新。商業養老保險和新型養老方式“以房養老”模式形成。

過去“養兒防老”觀念時期,我在1989年給二歲兒子買了10份商業意外保險。

之後又給兒子買了10份大病加意外商業保險,自己也買了大病商業保險。給自己和家人多一份保障。

如今已經退休了每個月的那點退休金僅夠生活費,過去的老觀念跟不上時代節奏了,也沒有能力再去投保。感謝國家只生一個好的政策,獨生子!讓我現在沒有更多的負擔,有時間有精力享受生活,有個好身體!天天扛著照相機走四方,享受陽光,感受大地萬物滋潤,走健康快樂之路。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



範華影像


為自己儲備養老金,我想是每個人都必須考慮的問題,那麼,用什麼方式去儲備養老金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式。

第一,為自己買一份社保。這個是必須必備的,它是最基本也是最安全的。如果你有單位,單位每個月可以跟你交社保,這個就不用你操心了,如果沒有單位,我們只能自己交了。

第二,必須為自己買一份醫療保險。畢竟,現在在中國,進一次醫院就有可能花光你全部的積蓄。

第三,我們可以買一份商業養老保險,這個不僅可以讓我們老年的時候有一筆收益,也可以給我們一份平安。所以如果你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為自己買一份商業保險。

第四,我們可以在年輕的時候投資一點股票或者基金,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風險特別小的銀行股,或者基金。採取每個月定投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多少都可以,就當少吃一頓飯,少抽一包煙,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積累,到我們退休的時候一定會有一份不錯的收益。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什麼更加好的辦法,可以在評論區大家相互探討。


張小果的理財日記


現在到處都在販賣焦慮,說國家老齡化日益嚴重,而養老資金又存在巨大缺口。不管是真是假,未雨綢繆,為自己儲備養老金肯定是必要的人生規劃。提前儲備養老金既能給自己晚年生活以保障,又能減輕後代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儲備養老金的方式有很多,首先一點就是繳社保,繳社保,繳社保,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社保分兩種,一種是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一種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包括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如果你有單位,就可以繳城鎮職工社保,這個相對要高一點;如果你沒有單位,就可以繳城鎮居民社保;如果你是農民,又沒有工作單位,還可以繳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我舅舅以個體商戶的名義,共繳了3萬的社保,現在每個月能領一千多一點的退休金;我舅媽以失地農民的身份,繳了2萬多社保,現在每個月比舅舅還多領幾百塊;我婆婆繳的農保,以後每個月也能有幾百塊的退休金。社保一定要繳,它能給你的老年生活提供最基礎的生活保障。

基礎生活有了保障,接下來就該保障生命了。人老了容易生病,小病小痛就夠折騰人了,更別說那些要命的大病。乾脆點真要了命還好說,就怕一直拖著苟延殘喘,給後代增加經濟負擔和人力負擔,所以事先做好準備是很有必要的。百萬醫療重疾意外險配起來,給自己套上層層鎧甲,年老時發生疾病或意外才能儘可能地減少損失,讓自己得到更好的治療和照顧,也能減輕後代的負擔。

生存問題解決後,就該提高生活品質了。我們不能只求溫飽啊,如果有能力,肯定想要更體面的生活,畢竟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不停止的嘛。所以我們在溫飽的基礎上最好能有一筆錢來改善生活。退休後能時不時地出去旅個遊,參加各種聚會活動,給家人買買買,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這筆錢從哪裡來呢?答案就是。學會投資理財保守點的可以購買年金險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雖然不高,但勝在風險低,到時候能有一筆穩定的現金流;激進點的可以選擇收益更高的投資項目,但高收益都伴隨著高風險,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我選擇的是定投指數基金,在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期盼到時能有滿意的收穫。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儲備養老金呢?我認為越早越好,一般最遲從三十歲後就應該開始為養老做準備了。三十歲後,工作基本穩定,很多人也已成家立業,有足夠的能力配置保險或者投資。

當然,沒有健康的身體,有錢也沒福氣花。因此,我們還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堅持鍛鍊,做好體檢,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晚年。

最美不過夕陽紅,我們都想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但與其寄望於別人,還是依靠自己最保險。提早做好養老規劃,才收穫幸福晚年。


崔亭溪


我們國家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了。預計到2025年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14%),2035年會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20%)。

面對老齡化社會,現在完全依靠社保養老本來就不現實,國家也在大力發展私人養老金賬戶,也就是企業養老金和個人儲備養老金。

所以,現在不是考慮,而是很多人早就開始在社保養老基礎上,儲備自己的養老金了。

現在個人儲備養老金相對比較好的方式,比如養老目標基金、養老年金保險、資產養老等等。

1.養老目標基金

養老目標基金是2018年開始上市的新型養老基金產品。現在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200億。而且就過去一年的運行情況來看,養老目標基金的收益還是不錯的。

2.養老年金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雖然收益不能說會很高,但是養老保險的好處是安全可靠。退休後,可以根據合同約定,定期領取養老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這就不用擔心有一天把養老金領完了的問題了。

3.資產養老

比如我們也可以自己購買一些投資性資產,比如投資性房產。通過房產出租的租金來補充養老金。或者可以通過“以房養老”,來進一步改善養老生活。

上述三種養老金儲備方式,我的主頁文章中有一篇叫作《15年後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20%老年人百萬養老金,你準備好了嗎》,你可以去看看。為了有一個更加優質的養老生活,自己儲備養老金在當下是勢在必行的。


老萌有個存錢罐


你還別說,這個問題我時常在想,不過其實我還是搞不明白怎麼樣做才能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有個人或者有什麼單位集體什麼的妥善來利用我的儲備金讓我老有所依,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舉一下例子

1:以我外婆來說,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外公過世的早,老房子也倒了,最後在老房子的位置上做了個單間住,一個人,外婆很節約,種點東西拿到街上去賣也不會過早,不管賣多長時間,都是餓著肚子回去做飯吃,外婆發病了一次,我還小不記得是什麼病了,當時外婆的衣服裡是剪出了大概四千多塊錢,還有老錢一百的,我只記得不是紅包的,舅媽不準外婆在老房子住,老房子鄰居有個女的舅媽跟她不對付,那個女的時常會幫外婆一點小忙,舅媽不舒服,然後外婆沒地方住,幾個女兒家換著住住,並不是四個女兒商量了誰家住幾天那種,靠自覺,現在想想外婆應該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那個時候外婆無論缺什麼都會被說一頓,手裡有錢,一分都不拿出來,成年後回憶那個場景,心裡堵堵的,一個沒有地方來錢的人,用一分少一分,是不敢用錢的,外婆的錢夠她生活啊,儲備金只要兒子女兒知道了就沒有了,儲備瞭如何在年老的時候這筆錢能用在老人身上,這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通,

2我就養了一個女兒,個人覺得孩子在精不在多,別人說多生幾個,總有一個孝順的,但我見過無數例生三個四個老了沒人管的例子,當然也有孝順的,

3我覺得孩子是最好的儲備金,教育好一個三觀正的孩子,比任何金錢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