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世民时期哪个武将功劳最大?

娱乐最新


李世民时期,尉迟敬德玄武门保驾有功,拥戴唐太宗,乃贴身虎卫。而平定西域丶巩固江山,战神李靖居功之伟。


夏雨风


如果天策上将可以参选的话,就没其他武将什么事了。当然,李世民不能既当选手又当裁判。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论证。

尉迟恭功劳最大

尉迟恭早年以打铁为生,但却又一身好武艺。他虽然投奔李世民较晚,但却是最忠心的一个武将。尉迟恭从刘武周集团投降李世民后,便迅速成为李世民心腹。

在与王世充对战的过程中,尉迟恭曾把李世民从单雄信手中救下,并保护李世民逃出。而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更是核心人物。他力劝李世民提早动手,不然下场会很凄惨。

在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元吉在要杀害李世民的当口,尉迟恭杀到。李元吉原本武功就不如尉迟恭,惊慌失措之下,最终被尉迟恭杀掉,拿下了首级。后来,更是用语言威胁唐高祖,让他把皇位传给李世民。

当然,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的军功自然也是极高。但最重要的,却是两次关键时刻救下李世民。如果这两次李世民挂掉了,那便直接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更别提什么“贞观之治”了。在凌烟阁中,尉迟恭位列第七。

李靖功劳最大

李靖被称为“军神”,自然是无数敌人的白骨把他送上了这个高位。所以,单纯论军功的话,李靖排第一自然毫无疑问。

李靖跟随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再后来,南平萧铣和辅公祏,灭掉东突厥和吐谷浑。赫赫战功,威名远播,有人认为他可以和孙武、吴起相提并论,是王佐之才,曾担任唐朝的兵部尚书,死后入武庙十哲。李靖死后,位列凌烟阁第八位。

李勣功劳最大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徐茂公的名字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后来他被赐姓李,又名李世勣。但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最终改名李勣。

李勣出将入相,是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将领之一。原本出身瓦岗寨的李勣,后随李密一同投降唐朝。在李世民平定四方的过程中,李勣往往跟随在身旁。他曾两击薛延陀,大破东突厥。

在唐太宗时期,李勣跟随李世民一同大败高句丽。但最终因为粮草不济,于是撤兵。等到了唐高宗时期,李勣是辅佐唐高宗的重要武将,是李世民留给自己儿子的重要遗产。原本被打败的高句丽在此造反,李勣奉命出征,和薛仁贵一起灭掉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没有完成的壮举。

李勣死后,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二十三位(最后一名是秦琼,排第二十四位)。后来,李勣的孙子徐敬业(李敬业)谋反,兵败后,武则天让人把李勣掘墓砍棺,收回了原本赐予的“李”姓。等到唐中宗李显即位后,给李勣平反,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并重新安葬了他。

综上所述,从凌烟阁的排名来说,尉迟恭的功劳最大,因为他保证了李世民的人身安全并且最忠心。如果但从军功来说的话,则毫无疑问是李靖。李靖在大唐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是属于最闪耀的那一颗将星。而李勣更是作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且战功也不逊色,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都没实现的目标——灭高句丽,功劳也是极为突出。

只能说,唐太宗时期将星璀璨,每个人的能力、功劳都是极为耀眼,即使唐太宗本人也是极为突出。但如果抛开种种因素,只论功劳的话,李靖位列第一应该是合适的。


飞熊说历史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

这24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始终追随李世民浴血沙场、戎马倥偬的铁杆“粉丝”;二是资历老功勋大、但与李世民关系一般的将领;三是隋室旧臣或原属其他方面起义军、后归顺李世民麾下的将领。


床头角落


唐太宗李世民十六岁从军,十九岁跟随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后在“玄武门之变”后夺位,创立贞观盛世,麾下收服驱使名将无数,李世民一生征战事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六岁从军至登基为帝,这一阶段中李世民常常身先士卒,亲自率军作战,第二阶段是登基为帝之后,成为皇帝的李世民不再经常亲自率军作战,而是高居长安做战略上的指导,两个阶段分别有两员大将功劳最大,分别是登基之前的尉迟敬德和登基之后的李靖。

多次挽救李世民生命的“玄武门之变”第一功臣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本是刘武周的部将,归降李世民后深得信任,在众多部下均对尉迟敬德抱有怀疑态度时,李世民却对尉迟敬德趟开胸怀,而尉迟敬德也给予李世民绝对的忠心和丰厚的回报。根据史书的记载,李世民在和王世充交战时,差点被单雄信擒拿,关键时刻,是尉迟敬德救了李世民:“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贼围。”

“玄武门之变”前后,尉迟敬德先是经受住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不断威逼利诱,然后和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主动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夺位,“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在李世民被李元吉盯上后,再次挽救李世民:“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是尉迟敬德手持两人首级逼退攻打玄武门的太子府护卫,又率军逼迫李渊承认李世民的政变行动合法,史载:“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 ”。

可以说,在李世民称帝之前,没有人能比尉迟敬德功劳更大,尉迟敬德也以寒门之身在门阀遍地的唐初,以功高居“凌烟阁功臣榜”第七位。不过在贞观时期,尉迟敬德因居功自傲,以及殴打李唐宗室李道宗被李世民敲打,后期开始炼丹修道以自保,唐高宗时期善终。

大唐军神,击垮东突厥、吐谷浑的贞观第一将李靖

前面说的尉迟敬德的功劳主要是对内,李世民时期对外功劳最大的就要属李靖了,李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依旧重用他。贞观四年,唐朝和东突厥的国运之战中,两军相持不下,关键时刻,受命统帅前线唐军的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奇袭定襄,一举击垮东突厥,将这个曾在渭桥羞辱唐朝和李世民的大敌彻底击败,此后又突袭阴山,活捉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贞观九年,李靖再次出征,将挑衅唐朝的吐谷浑击败并逼降。整个贞观时期,李靖多次以主帅身份统帅唐军对外作战,李世民的“天可汗”之名全有赖于李靖的不断胜利,贞观十四年,李世民还专门将李靖未来要和妻子合葬的坟墓按照突厥和吐谷浑境内的山峦修建:“十四年,靖妻卒,有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

综上所述,李世民时期功劳最大的武将就是尉迟敬德和李靖了,尉迟敬德在李世民从秦王到皇帝的道路上功劳最大,多次在关键时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将中无人能及。而李靖在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中,也是起到擎天之柱的作用,唐朝对外战争的赫赫威名也是自李靖击败东突厥开始,两人在凌烟阁上的排名也证明了他们的地位,凌烟阁功臣榜上的所有武将中,除皇族李孝恭外,尉迟敬德和李靖是排名最高的。


九头鸟漫谈文史


要说李世民朝的武将就怎么也绕不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十七年太宗遥想戎马岁月,感怀创业之艰,绘二十四功臣画像于凌烟阁,以示纪念。这其中有将领15人,分别是: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河间元王李孝恭、郧国公张亮、潞国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瑾、卢国公程知节、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琼。要讨论太宗时期哪位武将的功劳最大肯定应该从这里面产生。当然这些人都是跟随太宗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铁血将军,可要说第一,就不是谁都有资格争胜负论短长的了。以下三位是个人认为最有希望的人选,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

1、鄂国公尉迟敬德

公本胡人,天生神力,勇猛善战,自归唐后,屡立殊功:征王世充伐窦建德,救太宗于危难;讨刘黑闼再救太宗性命;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元吉,逼李渊禅位,论功第一;大败突厥,解太宗初期危机。帝国时代,有四种功劳是所以臣子都憧憬、向往、渴求的:定鼎之功、从龙之功、拓土之功、灭国之功。尉迟恭定鼎、从龙四占其二,功绩不可谓不大。

2、卫国公李靖

作为大唐的一代军神,李靖自然是战功赫赫的,就连太宗都赞他:“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他的主要功绩有:南定吴会;平江南,擒辅公祐;北清沙塞,灭东突厥;西定吐谷浑。李靖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文韬武略都拿得出手的名将,只因在玄武门之变中态度不明,试图中立而为太宗所忌惮、不喜,致使后半生只能韬光养晦,再难有作为。

3、英国公李勣

英国公起于草莽,素以谋略闻名于世,归唐后,追随太宗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立下不朽功勋;后又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江山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李勣是儒将,讲究以智胜力,也正因为如此使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态度暧昧、立场摇摆不定,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不然他应该有更大的功绩。尽管如此,他还是凭借极高的政治智慧在太宗朝始终屹立不倒,甚至到了高宗时期还被倚为肱骨,受到重用,并且最后得以善终。

这就我认为太宗时期功劳最大的三位武将,要说战术素养,韬略武功等综合实力,毫无疑问,当属李靖,要单纯只论功劳,个人更倾向尉迟恭。


泥腿子的阳春白雪


我觉得非李靖莫属!

李靖是唐朝开国名将,在唐王朝建立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出生在官宦世家自幼就文才武略颇有进取之心。

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当机立断善于把握时机。他一生征战南北,横越东西,从河川纵横的江南到广漠无垠的大漠,从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他对唐朝影响最大的战役是:

灭东突厥之战

公元626年,唐王朝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得帝位。颉利可汗知道消息后先后率兵只差京师附近进行袭扰。此时的唐王朝处于百废待兴之时,太宗李世民只好前往长安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与便桥之下,突厥引兵退。这便是“便桥之盟”又称“渭水之盟”。

在渭水之盟三年后颉利可汗又一次发兵入侵大唐,此时的大唐相较之前国力已有所增加,而颉利可汗由于各部叛离被日益孤立,再加上霜旱之灾,东突厥已显衰败之势。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突厥拥兵仍不下二十万骑不可小觑。李靖只率了三千骑兵在大雾的掩盖下急速进军连夜奔袭,向颉利大本营直奔而去。此时的东突厥根本没人料到会有突然而来的唐军,而令他们更加不解的是这些唐军并没有直接攻城。颉利可汗望见山上唐军的旗帜来回移动分不清虚实,李靖又令人劝降了颉利的心腹大将。此时的东突厥已经军心涣散,李靖乘势攻城大获全胜。

之后颉利假装投降求一时喘息之机,等到草青马肥之时,便能回复元气,卷土重来。李靖在唐太宗答应了突厥投降并派遣使者的情况下,仍然决意进兵。李靖挑拣精骑万人疾行,相隔十五里,突厥军发现唐军踪迹,李靖令部将苏定方以二百骑为先锋,乘雾突击其可汗牙帐,令颉利可汗惊慌下逃跑,接着李靖大军亦至,与斗志溃散的可汗亲军决战,终斩首万级,俘虏十万余人,缴获牛羊数十万只,终于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将之捉回长安跳舞。东突厥汗国就此灭亡。

此一役李靖为大唐一雪前耻,李世民听到消息后大赦天下祝酒五天。此后李靖又灭了吐谷浑汗国为大唐完全打通了河西走廊。李靖一生大器晚成,在他戎马生涯中战无不胜,为大唐的统一和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李靖病逝后被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留白山水间


李世民手下的武将功劳最大的当然是尉迟敬德,也就是尉迟恭。

据《唐史》中记载,尉迟敬德当属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将领中的第一位人物,也是最忠于李世民的武将。尉迟敬德最初跟随刘武周起兵反隋。而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屡立战功。在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元吉,在后来李世民论功行赏时,尉迟敬德当然是头等大功。

下面,将尉迟敬德两次奋不顾身救李世民的两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第一次救主。在洛阳之战时期,当时尉迟敬德刚刚投奔李世民不久,很多人都不信任他。就在大家都以为尉迟敬德肯定会有叛变的时候,李世民在打猎期间遇到王世充的袭击,王世充的女婿单雄信拿着长矛追杀李世民,尉迟敬德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李世民,又击败了王世充的军队,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这次救主之后,李世民每一次都喜欢带着尉迟敬德,把他视为心腹。

第二次救主。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在追杀李元吉的时候从马上跌下来,被李元吉夺走了弓箭。李元吉想要用弓箭勒死李世民,危急关头尉迟敬德又一次救主,射杀了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的性命。一次救驾就足够让尉迟敬德一辈子受重用了,更何况他前后两次救驾,李世民将尉迟恭放在第一武将的位置上,也是人之常情。救驾是尉迟恭能够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不过尉迟恭的地位高不仅因为救驾,他在玄武门之变时期坚定地态度,也决定了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可见在李世民心目中,尉迟敬德的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无人能敌。





观史鉴今


李世民时期名将众多,要说武将功劳最大好像应该是李靖、然后是李績,这两个人应是大战方面的统帅级人物。苏定方也算统帅级人物,但是他的功绩主要是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创造的。

如果问李世民手下哪个武将功劳最大,好像应该是尉迟恭和秦叔宝。因为,此两个人经常跟随李世民身边冲锋陷阵,有救驾之功。

李靖和韩信、白起、岳飞一起被誉为历史上常胜将军,李靖还有《李卫公问对》兵书遗世。

唐朝统一战争长江以南地区是李孝恭和李靖打下来的,尤其李靖是实际统帅,指挥作战,出谋划策多出自李靖之手。长江以北,黄河两岸基本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唐朝统一全国后对东突厥、吐谷浑等异族战争又是李靖挂帅,运筹帷幄,取得辉䊗战果。李世民争高句丽战役李靖由于年龄大了没有参加,事后李世民问李靖为什么争高句丽战争没有彻底胜利,李靖说李道宗能够知道情况,李世民想起来了,李道宗主张派兵奇袭高句丽首都平壤。唐军最后也是攻占了平壤,消灭了高句丽地方政权。李靖指挥才能有出神入画水平,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李勣原名叫徐世勣,原是瓦岗寨名将,加入了李唐集团。《旧唐书》说: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凌烟之最。”李勣是唐王朝统一天下大功臣,参加了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辅公祏的战争。是北定突厥的主将。征高句丽战争统帅。

李靖、李勣算智将。尉迟恭、秦叔宝算力将,尉、秦两将武功盖世,有万夫不当之勇。

尉迟恭是打铁的出身,原是刘武周的将领,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收降了尉迟恭、寻相。尉迟恭善使马槊,骁勇善战。李世民对尉迟恭很信任,寻相逃跑了,众将担心尉迟恭也会逃跑,李世民说尉迟恭要是想跑不是你们能拦得了的。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时,飞将单雄信挺枪直刺李世民,被尉迟恭将单雄信打落下马。有一次战斗,李世民看见敌方一将领骑着隋炀帝赐马不错,尉迟恭带领两个人冲入敌阵,连人带马一起夺过来。在攻打窦建德之战,李世民和尉迟恭引诱敌军,远的李世民用箭射,近的被尉迟恭击败。李世民曾说咱俩在一起能纵横天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处境很危险,是尉迟恭及时赶到,杀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尉迟恭参加了打击东突厥之战。

秦琼秦叔宝原是隋朝名将张须陀爱将,入伙了瓦岗寨,又和程知节在王世充集团呆过,看王世充不行,又投奔了李唐集团,跟着李世民南征北将立功无数,曾在美良川之将打败了尉迟恭。两军对峙,秦叔宝常常冲入敌阵杀死敌方骁将,挫敌锐气。打王世充时,秦叔宝把枪插入地下,敌人来了都拔不出来。

尉迟恭和秦叔宝都有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神勇,为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深受民间喜爱,两位门神就是尉迟恭和秦叔宝。


大白白野


李世民时期功劳最大的武将当属李靖。在李世民的心里,李靖的地位非常高,他对李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如果要是评选大唐时期最英勇武将的话,李靖自然可以入选,他也是最有能力入选的存在,他有着显赫的战功,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





海学390


李世民时期功劳最大的武将当然是李世民自己了,唐帝国的建立和安宁他功不可没。但他毕竟是皇帝,照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在问他手下的那些武将们。

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要说功劳最大,莫过于尉迟恭和李靖。

不过,这个要一分为二地看,站在维护皇权统治的角度,尉迟敬德有救驾之功,自然功劳最大。站在完成国家统一,保家卫国的角度看,李靖功劳最大,平定南方,灭亡东突厥,干翻吐谷浑等都是不世之功。

(一)尉迟恭三救李世民

尉迟恭原本是刘武周部将,后来投降了李世民。李世民惜其才,重用他,李世民的选择是对的,在那个纷乱年代里,尉迟恭曾救了他三次。

第一次,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狩猎被困。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亲自带兵前去征讨于王世充。攻打王世充基本上不费什么力,大唐的军队在李世民的率领之下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抵挡,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李世民就攻占了王世充大部分的城池,只剩下了城高池坚的洛阳城。

但是洛阳城城高墙厚,李世民的军队久攻不下,不得不转变作战的思路,改进攻为围困。

洛阳被围之后,李世民就开始悠闲地打起猎来了。一日,李世民到周围打猎,被王世充的部下发现并且把此消息上报给了王世充,已经被打得只剩下洛阳的王世充觉得这是一个报仇的机会,只要干掉了李世民,那么此局可破,因此王世充带着几万兵就前去袭击李世民。

王世充麾下猛将单雄信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大将,仅用了几枪就想直取李世民之性命。在这个危急时刻,尉迟恭纵马怒吼并且把单雄信给刺下马,救出了李世民。

至此,李世民更加欣赏和信任尉迟恭了。

第二次,李世民征讨刘黑闼

唐军在清缴窦建德夏国残部时,用力过猛,激起了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的强烈不满情绪,遂呼应窦旧部起兵反抗,一时间占领多座城池,唐军节节败退,夏国全境丢失。

面对如此局面,李渊才派出了李世民前去征讨刘黑闼。在激战之中,唐将罗士信不幸被刘黑闼所杀,两军更是开始展开了非常惨烈的拉据战。

后经过激战,李世民和几路将领完成了对刘黑闼的合围,并且切断了刘黑闼大军的补给,以此来围困于刘黑闼。

刘黑闼在大怒之下决定反击,派出军队并且亲自带领大军前去偷袭于大唐将领李世勣,如果李世勣遭到了袭击必会向李世民求救,而按照李世民的性格也必定会亲自前来,到时解决了李世民,此局可破。而刘黑闼所料不差,李世民果真是亲自前来。李世民在前来救援的路上就被伏击,因为双方人数相差悬殊,因此在经过激战之后,李世民所剩士兵无几,更是被刘黑闼的大军团团围住,命悬一线。

情势危急之时,尉迟恭率领着一小队兵马冲破了刘黑闼的团团包围,救出了李世民。

而后李世民水淹刘黑闼军队,刘黑闼大败逃往突厥。

这是尉迟恭第二次临危救驾。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救秦王

在玄武门前的激战中,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身亡,三弟李元吉被射伤逃跑。李世民为永绝后患,看到李元吉逃跑之后便乘马追了出去,不料半路不小心摔了下马来,一时竟爬不起来。

正躲在草丛中的李元吉在听到了声响之后,认为这是一个报仇的机会,于是出来捡了李世民的弓想勒死他。

在这命悬一线之际,尉迟恭冲了过来,并且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这是尉迟恭第三次救李世民了。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被封鄂国公,任右武候大将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谥号忠武。

封建王朝,有句说法是功高莫过于救驾,尉迟恭三救李世民,这可是不世之功。若以维护皇权来说,尉迟恭是当之无愧的功劳最大的武将。

但武将的功劳当以战功来论,遍观初唐年间,李世民无遗是最厉害的武将,南征北战打下了整个李唐江山,但他毕竟是皇帝,不在今天的话题讨论之列。

李唐江山,李世民之下,武将以战功论功劳最大者,非李靖莫属。

李靖本是个有气节之人,当年若不是李渊很快攻破长安俘虏了他,他就要跑到洛阳去密高李渊谋反。

当年李渊在长安抓住了李靖,很想杀他,但李世民念其才华,力保李靖,李靖这才得以有后来的功勋。

李靖有哪些著名战功呢?

1、南征萧铣,东平辅公拓

在李世民东征西讨各路诸侯时,偏安南方的南梁不甘寂寞,兴师北上攻打唐国的峡州和巴蜀等地。

为了彻底平定南梁萧铣,稳固后方,李渊调李靖赴夔州攻打萧铣。

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书陈奏了攻灭萧铣的十策,得到了李渊的采纳。最终李靖辅佐李孝恭用兵,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当时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

后来李靖又奉命带兵攻打军阀辅公祏,他运筹帷幄,接连取得战果,很快辅公祏就处于下风,在武德七年时,辅公祏处境困窘,只得放弃丹阳逃走,之后李孝恭派出骑兵穷追不舍,最终在武康被俘。

自此李靖的军师才能开始显露无遗,得到李唐统治者的重用。

2、袭灭东突厥,一举安定东北部边疆。

唐初北方的突厥一直严重威胁着唐帝国的统治中枢长安,李靖平定南方后,李渊就安排他驻守北方,阻击突厥的进犯。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反击突厥,调动十万军队,任命李靖为统帅,五名行军指挥官分道出击。

李靖用兵擅长出奇制胜,他率领三千人马从马邑向北进攻,日夜兼程,夜袭攻破了定襄。

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急忙率领部向北逃去。但李靖继续追击,他还派遣间谍深入突厥内部使用离间计,在阴山地区击败突厥军队。

颉利可汗无奈派特使请降,来个缓兵之计。李靖看透了颉利可汗的计谋,利用唐朝的安抚时间,带领一万名士兵突袭东突厥腹地,重创突厥军队,杀死一万多人,俘虏十万人,活捉了颉利可汗。

此役战果丰硕,恐怕李世民也没想到李靖一举能灭了东突厥。

自此,唐朝北方边患得以解除,李靖立下不世之功,堪比卫青、霍去病等历史名将。

3、击败吐谷浑,消除西部边患

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吐谷浑派兵进攻凉州。

此时的李靖已经退休在家休养,当他听说吐谷浑兵犯唐境时,不顾年老,主动请命带领军队向西进发。

李世民立即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五位总管的军队反击吐谷浑。当时,正值冬季,吐谷浑可汗伏允放火焚烧杂草,撤退到大非川,试图将唐军困在饥饿和疲惫的困境中。

遭遇困境,唐军将领们认为战马缺乏饲料,不利于野战。但李靖决定利用敌人撤退不远的机会攻击敌人,攻其不备。

随后作战中,唐军越过积石山,通过柏海一直追击到今天的新疆,行军两千多里,打了十几次仗,最终击败了吐谷浑可汗大军,迫使吐谷浑可汗自杀,从而一举平定了唐朝西北部的边患。

李靖被封为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被安葬在昭陵,追封司徒。李靖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家,李靖曾把自己的军事理论和战斗经验写成10余部著作,比如《玉》帐经》、《六军镜》、《韬钤秘术》等,可惜大都失传。

3次战役都是李靖出其不意,用兵如神的军事作战代表作,也是唐帝国统一和稳固的奠基之战。以战功论,李靖当之无愧的唐帝国第一武将。

以上,我是斯蒂芬林奇,欢迎一起探讨历史趣闻。码字不易,点赞变美丽。(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