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对于南唐后主李煜来说,自从金陵城破之后,所有的作品与此前相比,在格调上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他的作品从遣词用字来说,比不上冯延巳的清新,但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又是其他文人所远远无法相比的,每一个字似乎都能让人看到,他在用他的心头血在创作。

今天介绍的一首词,同样来自于李煜困居大宋京都之后。这首词与我们以往所读到的,耳熟能详的李后主词稍有不同,全文不露一点忧伤,但读完之后却让人久久无法平静,特别是最后2句,明明看似平淡至极,却隐藏着他最深的悲痛。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南唐·李煜·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乌夜啼,与李后主另2首《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以及《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又名《相见欢》不同,此为双调47字,上下片不同调,上片4句23字,下片4句24字,各片第2、4句押平声韵。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失了国度的李后主,囚居异乡,这是他在汴京遇到的一个有风又有雨的夜,帷帘被风雨扰得不停地发出飒飒之声,仿佛生怕屋子里的人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似的。秋风秋雨总是能够让人平白生出许多惆怅,更不用说李煜这样一位肉袒出降的违命侯了。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烛已残,漏已断,显然这个难捱的风雨之夜,终于也快到头了,不过词人却根本没有丝毫的轻松,他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又半坐起来靠着枕头,可是无论怎么样,不说无法入睡,就连让心情有一丝平静都做不到。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整个上片词人都在描绘自己夜间坐卧难平,却没有透露更多的情绪,只是通过4个场景来隐喻此时的心情与处境:风兼雨、帷帘的飒飒声、残烛、已经滴尽的更漏,没有一样带着一点喜悦,哪怕是带着一点平淡,取而代之的是萧瑟、寂寥,“起坐不能平”,明明是不停地坐卧,偏偏更进一步增加了气氛的压抑。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下片开始,词人开始感慨:这世间事总归不遂人愿,真如那江水一般,一去再也不复返,曾经的一切,曾经我所拥有的一切,如今看来都只不过是梦一场。哪怕到了这里,词人仍然没有说出“故国不堪回首”这样的话语,但此时词人抑郁难平的心绪已经无处纾解。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这2句话实在可以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却将词人最深的悲痛隐含在其中:还是喝醉了好啊,大醉梦中的路又稳当又好走,实在可以常常来去,至于其他的地方,算了吧,都已经没法走了。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这首词比之后主直言“故国”、“上苑”、“南国”的作品要含蓄得多,如果将此当作一个普通士大夫文人的作品,同样都可称上佳,因为全文都可以理解为秋风秋雨之夜,对于岁月流逝,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最后借大醉而遁入梦乡的惆怅之作。

而一旦联系到李后主的过往种种,这首词立刻就有了与普通士大夫文人截然不同的气质,两者相结合,立刻就发现他在创词制曲时,无法肆意落笔的抑郁之情,同时又根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自己失去家与国的悲伤里,只好选择用尽可能平淡的话语,来说他的伤悲,这反倒让这首词的境界陡然被狠狠地拔高了。

李煜用心头血写就的1首词,结尾2句看似平淡,却隐藏着悲痛

于是在这首词中,李煜用了看似平常的字词,甚至一直用到最后2句,但这12个字却分明能够看到后主乃是用他的心头血,一滴一滴熔炼而成。这12个字里,有伤痛,有悔恨,更有着无边的悲怆。读李后主词,错过这一首,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