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無衰退"神話恐終結,房地產會成為拯救澳洲經濟的救命稻草嗎?

作者:Shadow Wu, Bella Yang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官網2月28日首頁

本週,新冠疫情對全球市場的"驚擾"似乎才真正開始。

開市就是一片"哀鴻",美股三大指數連續暴跌。截至2月27日,道瓊斯指數一週下挫超過3000點。上一次如此暴跌,還是世界兩大經濟體貿易摩擦的戰火初燃之時。

澳大利亞自然難以倖免,短短一週時間(2月24-28日),澳交所ASX 200指數就從上週四的創記錄的高點7162下跌了約10%,今天(2月28日)一開盤,ASX 200就重挫3.3%。收盤時為6441.2點,全天下跌3.36%,這意味著澳洲股市在一週時間內,已經回吐了自去年十月以來的所有漲幅,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在這一週也縮水了2400億澳元!

值得注意的是,ASX 200風險指數(VIX Index)上漲了20.29%,說明市場擔憂情緒日益加重。

本週的市場動盪也是從2008年10月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澳大利亞和美國股市出現的最大單週跌幅。(順便說一句,網上盛傳美國現任大統領在2015年發佈了一篇推文,說的是“股市若一天下跌1000點,總統就應該被塞上火箭發射到太陽上去”,現在證實,這個消息是假滴!)

澳元也再次跌至金融危機的深度,在28日午後的交易中跌至11年來的新低——65.29美分。

股市的所有板塊都處於下跌狀態,其中工業,能源和礦業股受到的打擊最大。

與此同時,根據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澳新銀行(ANZ)和安保資本(AMP Capital)分析師的預測,今年前3個月,澳大利亞總體經濟將出現萎縮,下降0.3%。這意味著人均GDP降幅將高達0.7%。

人均GDP是一個和居民生活水平相關、用於衡量經濟衰退的指標。

截止目前,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的GDP數據尚未公佈,更不用提當前季度的GDP數據了。但是,截至去年9月的一個季度內,即叢林大火和新冠疫情出現之前,經濟增長在趕超人口增長方面已經"力不從心"。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多個國家新冠確診人數激增,如果疫情無法在北半球的春風中走向尾聲,澳大利亞第二季度的GDP增長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澳大利亞經濟連續29年無衰退的"奇蹟"是否就此終結。

而政府,又能做些什麼?

澳政府放棄財政盈餘承諾

就在昨天(2月25日)下午,現任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財長喬什·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在出席關於新冠疫情的新聞發佈會時宣佈,由於這一"全球健康危機"帶來了全球性的經濟衝擊,因此他們決定放棄實現財政盈餘的承諾。

莫里森(左二)與弗萊登伯格(右二)

在政壇,即便是"最無傷大雅"的言論,也容易打自己的臉。

例如,前總理保羅·基廷(Paul Keating)曾說過 "澳大利亞必須經歷衰退"。結果在過去將近三十年內,這句話一直被拿來說事。而前財長韋恩·斯旺(Wayne Swan)承諾在2012年實現盈餘,結果因稅收減少而成了空話。

經濟學從來不是政客可以拿來承諾、非黑即白的事情。無論政治派別或經濟意識形態如何,它都有各種不同的灰色區域,幾乎沒有人能盡在掌握。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中國所做出的決定對澳大利亞的經濟影響可能遠遠超出了澳大利亞的想象和掌控範圍。

莫里森和弗萊登伯格在去年大選時,"信誓旦旦"承諾要實現預算盈餘。

自由黨政府在2019-2020預算案中表示要實現"負責任的盈餘"

然而,從去年燒到今年的叢林大火,突然在中國爆發,如今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都讓財政盈餘很可能成為"鏡花水月"。不僅如此,看來澳大利亞經濟目前的走向,即使不是真正的衰退,也至少是暫時性衰退。

如今選擇放棄財政盈餘,恐怕也是無奈。因為即便在本財政年度實現盈餘,可經濟確實步入衰退,那麼莫里森政府必然要承受經濟惡化帶來的指責。

但對於如何應對這一變化,莫里森政府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他本人在昨天的發佈會上稱,通過刺激國內經濟活動來支撐增長的選項有限,將在今年5月發佈的預算制定中解決這一問題。

他說:"我們不是一個採取極端財政應對措施的政府。"

財政赤字真的重要嗎?

如果問特朗普,最不害怕的一件事情是什麼?他的回答肯定是赤字。

在大規模減稅和增加支出的推動下,目前美國的預算赤字已激增至約1萬億美元(1.3萬億澳元)。

儘管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所有有關財政支出的舉動都會面臨阻力。但是,在特朗普的大手筆支出上,共和黨人卻出人意料地保持沉默。

那麼,為什麼澳大利亞那麼擔心赤字?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澳大利亞擁有相對良好的國家財政狀況。如下圖所示,在政府債務方面,澳大利亞處於安全區,約佔GDP的60%。相比之下,日本正向250%邁進。

就負債狀況而言,澳大利亞排名第22位。

債務來自哪裡?它來自赤字不斷增長,即支出超過稅收。

儘管有一種學派認為,連續多年財政赤字而不必擔心。但是,大多數傳統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該在中長期內保持預算平衡。這一理念基於,在好的時期應儲備盈餘,以便為困難時期超支做好準備。

當託尼·阿伯特(Tony Abbott)在2013年當選澳大利亞總理時,他和時任財長的喬·霍基(Joe Hockey)敲響了國債的警鐘。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澳大利亞國債一直處於井噴狀態。

託尼·阿伯特,澳洲前總理

他們不斷談論債務危機和"赤字災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霍基先生承諾在聯盟執政的第一年和以後每年都將有盈餘。

然而自那時以來,澳大利亞的預算每年還是處於赤字狀態,這意味著澳大利亞的總債務穩步增長。

為何赤字持續存在?

澳大利亞能夠保持增長,度過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一部分源於政府支出的增加,還因為中國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引發了對澳大利亞資源的巨大需求。

儘管近幾年經常帳的支出與收入正在縮小差距,但是澳大利亞還是無法恢復盈餘。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亞存在結構性赤字。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十年中,中國市場對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推動大量投資湧入,澳大利亞通過一系列減稅措施對稅制進行了改革。

這帶來了短暫的繁榮,卻造成了稅法的永久性變更。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影響了澳大利亞的財務狀況。

在2013年大選之前,託尼·阿伯特承諾廢除採礦稅和碳稅。他信守諾言,現在兩者都消失了。但是,不用計算機也能算明白,切斷收入來源對賬目平衡的不利影響。

礦業稅本應為國庫提供可觀的回報,因為對礦山和設備的大量投資減記逐漸減少;碳稅的問題更加嚴重,因為阿伯特政府用鉅額補貼代替了碳稅——支出代替了收入。

正如當時一位資深自由黨所言:"吉拉德是從汙染者那裡收錢,並回饋給納稅人。而阿伯特則是納稅人那裡收錢,並交給汙染者。"

2014年,聯邦政府承諾向減排基金提供25.5億澳元。去年,通過氣候解決方案基金,聯邦政府再承諾投入20億澳元。這筆錢的很大一部分用於植樹或維護現有林木。不知道在本次叢林大火中有多少棵樹燒燬。可以確定的是,澳大利亞種植的樹木非但沒有吸收碳,而是在釋放碳。

經濟放緩遭遇外部危機

對於莫里森而言,目前最令他頭疼的問題肯定是經濟發展。

如果引起全球關注並導致政府聲譽暴跌的叢林大火還不夠嚴重,那麼讓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工業生產停擺的新冠疫情,將有可能遏制全球經濟增長。連財長弗萊登伯格也承認,新冠疫情的經濟影響"將比叢林大火更為嚴重"。

而經過去年連續三次降息,澳大利亞的官方利率已經低至0.75,澳聯儲能做的事顯然也同樣"有限"。

事實上,澳大利亞居民已經開始體會經濟放緩所帶來的衝擊。今年1月的整體失業率躍升至5.3%,距離澳聯儲設定的目標4.5%相差萬里。除了是失業者,就業不足者也有所增加。兩者相加,澳大利亞有將近14%的人正在勉強維持生計。

就業不足意味著工資增長不足。過去五年來,澳大利亞工資增長率幾乎停滯。澳大利亞人並不是不願意花錢,微不足道的工資漲幅、以及可支配收入的下滑才是真正的原因。

由於去年大選,莫里森政府打出了提高政府支出這張牌,預算案中給出了1000億澳元的大基建政策,力圖推動經濟增長。而上升的政府支出,持續在澳大利亞的GDP增長中扮演"權重角色",此前抵消了林火帶來的農業和私營經濟投資下降的部分。

澳洲為期十年的千億基建投資分佈圖,圖/Businessinsider

刺激房價是僅有底牌?

面對新冠疫情,既然莫里森政府表示,不會採取"極端刺激措施",那可能僅剩一種方式具有可操作性——鬆綁信貸,讓房產市場的上漲帶動民眾的消費信心。

在過去的兩年中,皇家委員會對銀行、財富管理、養老等行業進行了嚴查。澳洲各個監管部門開始對金融行業巨頭開出天價罰單。而對於貸款的緊縮,使得澳洲的房產市場在2018年下半年進入一輪"寒冬"。

去年年中,住房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利好因素,例如央行三次降息、政府減免個稅、監管機構放寬信貸法規以及聯盟黨勝選連任。所有這些因素幾乎地抵消了市場的任何利空影響,各首府城市住房市場拐點出現。

由於人口的持續增長使得市場的需求在累積,稍有鬆綁,房產市場就迎來複蘇。近兩週週末房屋拍賣的清盤率都處於高位。

官方數據顯示,12月的房貸增速創下三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具體來看,主要集中在首次購房者和自住房。首次購房者貸款增長6.2%,達到40億澳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投資房貸款也增長2.8%至54億澳元,已經是201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月度總額。

不僅如此,澳大利亞上市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指數在這周之前不斷走高。伴隨渴望獲得高收益的投資者,紛紛投入資金到REIT基金中,2019財政年度這些基金總的股東回報率平均增長了26.6%,超出很多其他行業的回報率。

不過在商業領域,大型企業能夠順利從銀行借款,小型企業的信貸水平則停滯不前。而此前由於政府打壓,澳洲的住宅、個人和商業貸款的壞債率都有增長的趨勢。

本世紀初和2010年年代,澳大利亞住房市場曾經歷了兩輪大漲。可以看到,在政府住房政策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2012年至2017年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澳聯儲的降息決定(4.75%降至1.5%)。

Domain預測,2020年全國住宅價格漲幅將達到8%。悉尼獨棟屋房價預計將上漲10%,中位價將達到125萬澳元,比2017年6月的峰值高5%。墨爾本的獨棟屋房價預計將上漲8%,達到970,000澳元,到2021年下半年將突破100萬澳元。這比2017年12月達到的峰值909,000澳元高出10%。

可目前市場的信貸總量依然很低,銀行被束手束腳,不敢大量提供資金。

是否要進一步鬆綁貸款政策,來拉動房地產市場,恐怕又把莫里森政府放到了"兩難"的位置上。畢竟,左手是接近極限的家庭貸款償還能力,右手是萎靡不振的經濟增長,真的難以抉擇。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注: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 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