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来呢?

重炮和军舰都是以强大的工业基础为导向,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不行,想要造也造不出来。

民国时期,一直有经济黄金十年的说法,这十年是国民政府建立后并且取得全国形势统一的十年,直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927年到1937年。

我认为黄金十年是存在争议的,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标志着抗战的开始,这十年国土沦陷,政治军事上面临巨大威胁的局面,那又如何说是黄金的十年。

民国时期虽然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只存在于轻工业领域,在重工业和军工行业都没有取得发展,尤其是在军工上,更是被甩了一条街。

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来呢?

我认为民国军工不如清末,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晚清时期军工门槛低,到民国时候难度上升;其次是民国对重工、军工不如清政府重视;最后是西方国家开始对华军火禁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清时期军工门槛低,到民国时候难度上升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晚清能够建造重炮和军舰是在甲午战争之前,经过三十年洋务运动的积累,在一定财力的支持下能够自主建造一些军舰和大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点,从甲午战败后将近20年时间里,即使清政府有建造船炮的技术,也再没有建造过,究其原因,纵横认为还是船炮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清政府明显跟不上形势了。

晚清自主研发的铁甲舰平远号1886年底开工,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1888年初下水,当时还算比较先进的铁甲舰,但是到甲午海战仅仅下水六年,已经是落后的军舰了。

日本当时购买的吉野号,跑得速度是平远号的二倍,火力更加猛烈,在甲午海战中几乎是无人能敌的地步,然而仅仅到1904年的日俄海战中,吉野号已经是二流军舰了。

由此可见当时军舰技术的更新有多快,也就是说19世纪80年代的军舰,跟20世纪的军舰本身就存在技术上的差距,民国时期并没有一个工业上的积累,想让民国政府直接造军舰,那是相当困难的。

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来呢?

有一个历史段子讲抗战期间,宋美龄到美国去购买飞机,当时飞机淘汰太快,几乎两三年就要更新换代,为了能够买到最新式的飞机,宋美龄将购机款放到银行里吃利息。

虽然是个段子,却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

1888年制造的军舰,和1928年时候制造的军舰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国民政府无法大力制造军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军阀混战时期,不用说自主研发了,就是买一些他国一战时淘汰的运输船经过改造,在中国内战的战场上已经所向披靡,所以民国时期,无论哪路军阀对重工业都不是太重视。

民国对重工、军工不如清政府重视

最为重视军工的应该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千辛万苦引进生产线,打造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厂,然而生产的装备也是以轻武器为主,张学良主政的时候,蒋介石说要罢兵息争,全国裁军,张学良就让军工厂生产民用的暖气、阀门等配件。

清政府虽然腐朽不堪,全国上下都要烂透了,但是清朝统治者还是有一颗自强求富的内心的,先后多次加强军备,以抵御外侮。

当然,在发展军工上,慈禧和李鸿章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慈禧始终认为单纯购买军舰不如自主研发(慈禧认为自己造会省点钱)。在慈禧坚持的“外国技术国产化”方针下,清朝晚期已经可以制造出大型军舰,这一点非常难得。

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来呢?

慈禧明显有点轻视重工业了,当时清政府连轻武器都仿不出来,更别提大规模制造军舰和重炮了。然而作为洋务运动中坚人物的李鸿章就认为国产的成本太高,还不如去直接进口。

但是慈禧和李鸿章终究还是做着一个大国梦的(尽管有点不切实际),民国时期则看得太透,中国政府已经事事不如人,干脆就不要费力的去追赶了,干脆全部依赖进口算了。结果民国时期,产生了一大堆的洋货,什么洋火柴、洋车子、洋井都来了。

从根本上来说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缺乏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当时中国的轮船招商总局,本身是李鸿章建造的,后来他的孙子李国杰担任董事长,结果北伐到上海的时候,国民政府就有意要将其收为国产。

当然,民国政府也无力经营,1928年全国钢产量为三万吨,然而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一直到1935年才达到五万吨,可见对重工业的忽视。

对于大部分军阀来说,重工业是大投资、慢回报,还不如购买来得实在,有可能今天是你的地盘,明天就被别人占领了,给他人做嫁衣。

所以,不是重工业不好搞,而是国民政府没有那个积极性去搞。

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来呢?

西方国家开始对华军火禁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民国建立后,军工得到快速发展的时候是在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尤其是中德军事合作之后,蒋介石曾想要打造60个德械师来应对未来可能进行的抗日战争。

然而这些事情,也都是在1928年之后,确切的说应该是在1929年之后。

在此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到1929年,西方列强达成协议,展开对华军火禁运。

1919年5月5日由英国、美国牵头逼迫日本同意对华武器禁运,当时的签约国有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沙俄等八国。

尽管在武器禁售期间,也有一些武器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中国,但是大多数都是以轻武器为主,比如捷克式轻机枪,毛瑟手枪等。

为什么清末能造重炮、军舰,到了民国却无法制造出来呢?

在这段时间,也正是中国军阀混战不断的时候,内战不断实际跟武器进口有着重大的关系,在当时谁搞到了外国的武器,获得外国的支持,谁就是老大。

所谓的军阀,大多数都是各国军阀在华利益代言人。

正是因为重武器、军舰都被人控制,所以才导致近代中国在军事上一直陷于被动。

民国时期自然更造不出什么火炮和军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