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個對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起著決定作用?為什麼?

寒江孤影客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都起決定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默默的感化孩子。這裡有兩個例子,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是2017年12月7日發生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兒科門診的事情,3歲軍軍因為發燒嚴重,意識模糊,四肢抽搐等送往醫院治療,醫生楊慧琴經過半個小時治療情況好轉,12月8號軍軍父母帶軍軍複查,出診室後父母要軍軍快謝謝楊奶奶,於是軍軍鞠躬致謝,楊醫生也鞠躬回禮。而另外一件事情是去年大連發生的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事件,此前就有小區業主反應尾隨的遭遇,甚至有同一個女性被尾隨幾次的情況出現,最終還是導致了悲慘的事情發生,得到法律的制裁。而父母更是缺乏了教育和監管的責任。兩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家長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和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僅是教書,也要教孩子做人做事,但是教書是主要功能。某某學校培養了某某學生,上了多少清華北大,上了多少重點大學,這些都是學校自豪和攀比的。但是我們就是成績不好,只要不做違法亂紀,不偷不搶,不道德敗壞,仍然是在社會上立足,得到別人的點贊。這個社會上 也有很多成功的人士,並不是學習成績多好的,甚至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比如老乾媽陶華碧。當然,一所社會風氣很好的學校,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因此,綜合考慮,兩者都起著作用,我認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更重要,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重慶法哥哥


我覺得教育隊伍的從業者有些奇怪。

比如說,有的學校和老師認為,我培養出了什麼樣什麼樣的有出息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之類名校,我都不好意思說,這些學生真的是你的培養出來的嗎?就算說這些學生完全是老師培養出來,那麼,也不都是你培養出來的,從幼兒園到高三年,要經歷多少個學校才能造就一個像樣的學生,要多少的老師才能成就一個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哪怕我看到教學水平非常糟糕的學生也會如此自以為。可是,一說到那些畢業出去的學生中違法亂紀禍害周圍人的學生,老師卻說,這些學生家庭教育太失敗了,我接手的時候就是非常糟糕,就不是好貨。

那我就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你的學生,好的學生是你培養出來的,差的學生為什麼卻是家庭培養的?為什麼標準會不一樣呢?

從教育學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心理學和榮格的深層心理學的理論來看,一個人的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家庭已經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已經奠定了基礎,我平常經常利用學生來倒推學生家庭的溝通模式和父母的個性,一般情況下,推斷還是基本上比較正確,說明一個學生他的成長的模式是由家庭決定,後期老師只是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雖然能夠有所改變,但改變的幅度卻是很小。

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幼年的記憶推斷出這個學生長大之後的各種行為模式和各種偏好。

所以,你的班級和你的教學生涯中出現一個好的學生,應該說主要還是家長做出了貢獻,同樣,出一些大的問題主要也是家庭教育出問題。老師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學生懵懵懂懂的時候,給予點撥,在學生個性可這樣塑可那樣塑的時候給予引導。

比如說一個崇尚暴力的人,你可以建議他去參軍,他去屠宰場工作,去參加體育競賽等等,成為利國利民的人,而不是坐等他們變成一個街頭混混,這對家庭和國家都是損失。


門前海藍藍


個人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家長的行為做法。兒童對父母的模仿,不光是左立行走上的,甚至還會滲透到學習中。

如果家長喜歡玩手機,打網遊。孩子也會受到“鼓勵”,對於網絡抱有開放的態度。但是,孩子畢竟還小,分辨不出網絡上的好壞。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接下來的處理方法,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如果家長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孩子,或者一棒子打死,嚴令禁止孩子上網。就會讓孩子覺得不公平,無法樹立家長的權威。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改變自己生活中的壞習慣。同時,在家裡,家長要常常看書學習充實自己,來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

2.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和孩子生活的過程中,家長會對孩子傳達自己的感情。要知道,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

很多家長都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家長是否想過,你的孩子也是他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中國的家長,總是喜歡打壓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批評孩子,一次兩次還好,這種情況多了,就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嚴重的還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心思敏感的女孩,如果家長不予以鼓勵,她們甚至會難以和外界溝通。

有時候,家長對孩子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是一句“真棒”,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3.相比於老師,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

在家裡,家長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忽視孩子的情況。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給予孩子空間,來養成孩子獨立的人格。

通俗來說就是,在孩子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打斷孩子。比如,週六放假孩子正在家裡看課外書,家長一會兒切點水果端來,一會兒熱杯牛奶,這些都是在打斷孩子。

我能夠理解家長對於孩子的關心,但是家長時刻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關心”,往往會讓孩子感到煩惱,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對家庭產生怨懟,不聽家長的任何建議。

對於孩子各項能力的考察,其實家長做起來比老師更加的便利。

總之,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每個家庭能夠為孩子帶來的物質條件不同,但是優秀的家長往往能給孩子創造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蓮池微課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學有所成,將來為社會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體現:

  1. 學習方向上一致。
  2. 做人方向上一致。
但是可悲的是,我們很多的家長因為不懂教育不會教育,往往是和學校背道而馳的,所以說才有了5+2=0的說法。

如:孩子小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講,要愛護昆蟲啊,愛護小動物啊等等。但當孩子們發現一隻漂亮的蝴蝶趴在櫥窗上的時候,興匆匆的叫,媽媽,媽媽你快來看呀,這隻蝴蝶可漂亮了。媽媽跑過來拿著蒼蠅拍,啪嘰一下就拍死了,孩子哭喪著臉,不知說什麼好?

想一想,這位媽媽難道拍死的只是一隻蝴蝶嗎?你拍死的是孩子幼小的心靈,你拍死的是她對生命的熱愛,我們無知的媽媽卻渾然不知。

還有的孩子為了探索收音機裡邊到底有沒有人,結果把收音機拆的稀巴爛而遭毒打,從此孩子再也不敢亂損壞東西了。

你說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能有探索精神嗎?孩子對未知的東西充滿好奇、充滿興趣,他的這種探索精神是值得我們去鼓勵的、去肯定,然而正因為我們不懂孩子,不瞭解孩子,才做出這樣的傻事。

讓孩子從此變得普通。

但是我們沒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就僅僅是因為不懂教育。才去打壓他們的積極性,扼殺他們的求知慾,泯滅他們的天性,導致孩子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我認為對孩子起決定性作用的還在於家庭教育。

尤其是在目前倡導家校共建的情況下,家庭教育更尤為重要,孩子往往是,不是看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正是人們常說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表現:

【1】父母自己一邊打麻將,一邊嘴裡喊著讓孩子趕緊去寫作業。

【2】自己對父母指手畫腳,卻讓孩子以後有孝心,有愛心,懂尊重。

所以我們想要讓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首先我們自己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會慢慢的潛移默化地植入到孩子們的心中。

只有這樣才能和學校做到相互統一,最終達成我們的目的。


非你莫屬20


教育始於家庭,從人的發展序列而言,家庭是個體生命成長最初始的場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在於:第一,家庭教育是個別化的教育,針對孩子個別的關注、指導和教育,必須由家長來完成,學校無法替代;而學校則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個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統一進度、統一的課程,很難真正關注每一個兒童的差異。第二,家庭教育是終身性、示範性的教育。從生活時空來看,多數時間孩子是在家與父母一塊兒度過。學校對於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比學校要大得多、長得多。第三,從教育內容上看,與學校主要是傳授知識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第四,從法律責任和權利義務上看,孩子與家長具有天然血緣關係,這是學校、老師無法替代的。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培養,重要的不在於孩子能考多少個100分,而在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所以對於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家庭教育,當然學校教育也很重要,如果能相輔相成是最好了。


育兒小能手阿毛


家庭教育是從孩子出生開始,貫穿孩子的一生,而學校教育從幼兒園最高到碩士結束,只佔據人生一小部分的時間,而且上學期間家庭教育也會輔助配合,所以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鋪墊,也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和拓展。但是對孩子人生髮展的影響,二者同樣重要。

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性格養成

對於孩子性格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父母的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出生到會行走、說話,父母教導孩子如何分辨善惡、判斷是非對錯,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謂三歲看老,幼兒時期的一些行為舉止就可以大致上判斷他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告訴孩子道理併為之樹立榜樣,讓其在孩童時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學校教育培養孩子思維方式、學習知識

學校老師主要是傳道授業,在學校孩子學習課本知識、瞭解生活常識以及培養思想品德,以每一個孩子都品學兼優為目標。更高一點層次,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系統專業知識的學習會決定他以後在社會扮演什麼角色、步入何種崗位,對孩子影響深遠。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人,德和才二者缺一不可,品德性格的培養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知識的獲取學校教育更關鍵。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閱讀,更快獲取更多信息可以關注賬戶,評論和點贊👍是不斷更新的動力,謝謝!

雅奕vlog


家庭教育對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學校教育主要是專業的人員的承擔,通過專門的機構,然後進行明確的目的,系統完善,組織嚴密,其直接的目標是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而一般家庭教育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對孩子施加影響,通常所說的家庭教育包含: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能使孩子受益終生,而這些都是靠家庭培養的。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些優秀品質要靠父母言傳身教和正確的指導。同樣的學生,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家庭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自理,為人處世的道理。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能反映出家長的習慣,樹立一個好榜樣,我們必須講文明和禮貌,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人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學習的階段性來講,孩子最初學習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他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就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就是這個意思。父母對孩子施加的影響更多的表現在品性、性格、自信程度等方面。也就是說,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蘑菇貓仔仔


我是均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對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起著決定作用,為什麼?

我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起著決定作用,因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孩子從剛出生開始,就有意無意地接受家庭的教育以及家庭的氛圍。從那個時候開始,孩子就開始學習,甚至模仿家庭裡面每一個人的語言以及行為。

2、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孩子的老師

孩子從小就在家庭裡面長大,這個家庭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孩子的老師。家庭裡面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就會寬容大方;家庭裡面充滿了戰火硝煙,孩子就會脾氣暴躁;家庭裡面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自律,孩子也無意中學會了自律。

3、家庭教育主要是品德的教育,學校教育主要是知識的教育

孩子從生下來到懵懂無知,到長大上學,這段時間都是父母在各方面(品德、挫折、行為、思想)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階段,品德、行為都已經定型。

學校教育老師雖然說也有在思想、品德,以及行為上的教育,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在知識上的教育。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和我女兒就在同一個班上,我女兒自信、陽光、充滿朝氣、成績拔尖,但是我朋友的孩子自卑、滿嘴謊言、學習不肯吃苦,成績基本上是墊底。她兩從小就一起長大,一起上幼兒園,一起上小學,兩個人的差距那麼大,就足以說明,只有家庭教育才是最根本的。

綜上所述,均姐認為家庭教育是本,學校教育是標。只有家庭教育才對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

你們覺得均姐說的對嗎?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關注,如果喜歡也可以轉發評論。


鄰家均姐姐


看回答問題的都是做父母的,在校大學生來湊湊熱鬧,從孩子角度聊兩句

首先我的觀點是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兩個側重方面不同,如果非要比,我認為家庭教育更為重要

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價值觀層面的,學校教育更多的是方法論層面的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從孃胎生下,父母言行舉止都在孩子觀察之下,孩子的言舉手投足甚至性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帶有父母的烙印。

所以一些名門望族十分重視家庭教育,比如人們熟悉的曾國藩家族等。

而學校教育就是在此基礎上教孩子一些學習技能。有的學生學習技能好,但家庭教育殘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行為處事和選擇,最終高樓千丈地基不牢。

有的孩子在學習上表現一般,到家庭教育到位,勤學上進,性格中正,最終也可以事業穩固,家庭幸福。

當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一定情況下相互獨立

但我始終認為,家庭教育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單純學長


2015.12.11日:晚飯的間隙,看央視的新聞聯播”兩年前復旦大學投毒案的林森豪2015.12.11日被執行死刑“,從“藥家鑫到林森豪”,再一次拷問中國式的教育對成功的概念的定論,一個孩子的成功,離不開“三教一體”(即: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一個孩子的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應該是“孩子考上了什麼大學?研究生?博士生?而應該"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為終極目標,以培養孩子梳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榮辱觀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為成功的標準和終極目標......

節選自《往事如煙:兒女艱辛求學路 酸甜苦辣誰人知》:

......

九. 二十餘年我個人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在經歷孩子從“優—差—優—差—優”曲折、艱辛、漫長、孤獨、堅守的過程中,我體會頗深:從小學升中學升高中到進入大學,每一次學習環境變化的時候,是家校溝通最關鍵的時候,也是最薄弱的環節,也是孩子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如果此時的家校溝通互動有效、成功,將改變孩子的一生,只可惜大多數家長和學校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個孩子,尤其是在小升中升高這兩個階段,他們有共同的天性,渴望得到老師的讚賞,同學的認可。此時老師一句讚賞、褒揚的話可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即使最差的孩子也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從而激勵他們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儘可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潛能,及早發現各種問題並正確及時處理,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困難,面對挫折,身心健康的成熟、成長。

做為一個家長,我認為:無論在學習的各個階段,生活上的過分關心照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行為習慣,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方法去溝通交流,及時發現並解決各種問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營造一個溫馨健康、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家庭氛圍,相對寬鬆自由的成長空間,多鼓勵讚賞,少批評、訓斥,當然道德品質方面的錯誤不能遷就,幫助孩子制定長期目標,並適時調整制定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短期目標,通過短期目標的實現來學會建立自己的自信體系,最終達到長期目標的實現。這是我二十餘年的一些體會與心得,也是我二十餘年的心路歷程。

教育應該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三教一體。在三教一體中,家庭教育應該占主導地位,而現實令人尷尬的是,家庭教育的功能幾盡喪失,將存在問題推向上游“學校教育”和下游“就業市場”……中國式教育功利化,難言而苦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