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导语:本文接上五篇文章,继续讲解一战德军步兵装备和战术的相互演变。

当进入堑壕战时代后,由进攻转为防御的德军步兵们开始大量装备马克沁重机枪,这种犹如“死神”一般的自动武器,给进攻中的英法联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为了对付来自马克沁重机枪的威胁,英军率先推出了机枪的克星“水箱”,英文翻译是“tank”,这就是“坦克”二字的由来。当坦克第一次被英军推上战场,就给正蹲在堑壕内防守的德军步兵造成了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他们所仰仗的马克沁重机枪始终无法击破这个“铁旮瘩”。为了对付来自坦克的威胁,德军步兵们绞尽脑汁,使用了各种反坦克武器。本文主要讲解来自坦克的进攻和德军步兵的防守!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来自协约国坦克的进攻


来自坦克的进攻

“小游民”的诞生:

一战爆发后,被任命为英国远征军总部随军记者的欧内斯特.斯温顿中校进入了法国作战。他跟随英军进入前线战壕,并亲身经历了冲锋中的英军被德军马克沁重机枪血虐的惨状。对机枪战术颇有研究的斯温顿中校,偶然遇到了一辆美国产的履带式拖拉机,并由此受到了启发,假如把机枪或者火炮按装到履带式拖拉机上,再装上阻挡子弹的钢板,是否可以突破那由机枪和铁丝组成的德军堑壕防御阵地。有了构想后,温斯顿中校就开始上书陆军总部,建议研制履带式装甲车,也就是坦克。但是当时的英国陆军大臣基切纳勋爵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个机械玩具,并没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对此却很感兴趣,觉的非常有用,搞不好会带来一场变革,因此在斯温顿的建议下,1915年2月,丘吉尔偷偷的挪用海军的军费资助他成立了一个“陆地战舰委员会”。同年7月,温斯顿中校委托威廉.福特公司利用拖拉机的履带制造一种能够越野行驶和战斗的履带式装甲车,在海军内部叫它“陆地巡洋舰”,因为毕竟是海军研制的,所以名字得具有海军的特色,但是对外为了防止被间谍偷窥,它被叫做“水箱”,是准备给一战前线的士兵运送水的工具。到了1915年8月,第一辆样车诞生了,并给它取名“小游民”。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小游民坦克


小游民坦克重18289公斤,侧装甲厚6mm,正面装甲约14mm,主装备有一挺7.7mm口径的马克沁机枪和多挺“刘易斯”7.7mm机枪。最大时速3.2公里,能跨越1.2米宽的壕沟,越过0.3米高的障碍物。

来自“大游民”的恐惧

温斯顿中校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小游民”不能越过过宽的堑壕,达不到实战的要求,因此1916年初,又对“小游民”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终于比“小游民”大了一号的坦克诞生了,叫做“大游民”(马克I型)坦克。大游民坦克分为两种型号,一公一母,当然英国叫雄性和雌性。雄性坦克装备有两门57mm口径的六磅炮和四挺维克斯机枪;雌性坦克全部都是维克斯机枪,装备有6挺。两者侧面装甲都是6mm,越野时速都能达到6公里,能越过2.44米宽的壕沟,跨过1.37米高的障碍物等等,这个性能对付德军的战壕和铁丝网足够了,因此获得了军方的认可。(一战初期各国的战壕宽度不会超过1.5米,后期不会超过1.8米宽)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大游民坦克


1916年8月,英国已经制造出来了四十九辆“大游民”坦克,这些“大游民”都处于试验阶段,驾驶员也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说都是新手。但是英军总司令海格知道了这么一款陆战神器,于是大手一挥全部都给划拉到了索姆河战场。这一下遭到了丘吉尔、斯温顿中校和当时的英国首相阿斯奎斯、陆军大臣乔治等人的反对。但是反对无效~,海格总司令就是这么刚。最终只有18辆“大游民”坦克开到了战场上,其中英军又拨给了联军中的加拿大军队6辆,当然这些都在战斗前损毁或者战斗时被击毁了。英军那边最终只有10辆能冲向德军的堑壕。面对这些能够行走、可以碾过铁丝网、还能开火的铁疙瘩,蹲在壕沟中的德军步兵懵逼了,步枪和马克沁重机枪都打不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冲上堑壕。其中一辆大游民坦克占领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冲上了堑壕并俘获了处于懵逼状态的300多名德军。对于这个效果英军士兵是非常满意的,毕竟索姆河战役打了这么长时间仅仅只推进了两三公里。但是丘吉尔却觉的,在没有形成足够数量的坦克时,只会过早的向敌人暴露出秘密武器。而德军步兵正是因为在索姆河战役中遇到这些铁疙瘩,才开始研发各种防御战术和装备。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搭载大游民坦克的英军士兵


德军步兵的防守

在索姆河战役中被惊到的德军步兵,迅速把战场上遇到的这些英军“铁旮瘩”上报给了德军统帅部。在德军统帅部想办法的这段时间内,德军步兵们也回过神来了,步兵们发现这些铁疙瘩速度很慢,尤其是通过泥泞的无人区时慢的要死,而且经常会趴窝,装甲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厚,因此德军步兵们有了自己的反坦克手段。

集束手榴弹:

德军步兵们首先使用的是手榴弹,但是砸到马克I型约14mm厚的前装甲上根本不管用,后来步兵们发现可以把M1915式棍式手榴弹困到一起,集中起来使用,尤其是扔到马克I型车底下的时候效果非常明显。具体做法是把6个M1915棍式手榴弹的木柄拆下来,然后把6个弹体捆到一枚完好且带木柄的M1915棍式手榴弹上,这样最早的集束手榴弹就被德军步兵们鼓捣出来了。另外还有简易燃烧瓶,这个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德军的集束手榴弹


K型穿甲弹:

步兵手中最先起作用的还是K型穿甲子弹(SmK7.92mm乌芯穿甲弹),原本这些K型子弹是给狙击手用的。当时德军的狙击手主要用来击杀协约国军队的军官和机枪手,而为了防止德军狙击手的偷袭,当时协约国的机枪大多都安装了一个装甲护盾,因此德军就搞出来这么一个K型穿甲弹。当时英军的大游民(马克I型)坦克快要冲上来时,曾经被德军的狙击手打穿侧面,这很快就被细心的德军步兵发现了,因此德军很快就开始装备K型子弹,尤其是马克沁重机枪装备K型穿甲子弹后,打前期的马克I型坦克,战场上效果非常不错。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每挺马克沁重机枪都会配备七八条乌芯穿甲弹,步兵也会发放二三十发乌芯穿甲弹,用于不时之需,因为都是7.92x57mm口径的,所以步枪机枪都通用。但是到了英军的马克IV型坦克出来后,K型子弹就不太好用了,打不透这个马克IV坦克的装甲。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K型穿甲弹弹头


火炮:

最初最有效果的还是炮兵,他们的野战炮和臼炮非常有用,一旦发现英国的坦克,师属炮兵们会直接集中火力轰废了它。这里最好用的还是平直弹道的加农炮,还有77mm野战炮,击中一发炮弹就能报销一辆坦克。到1918年的时候,德国专门研制出了打坦克的37mmTak反坦克炮,但是毕竟到战争末期了,虽然德国生产了大概600来门,但是实际上大多数还没有运去前线德国就崩了,真正参加战斗的不是很多,不过在实战中效果非常好,此炮全重175kg。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德军炮兵阵地


反坦克地雷:

步兵用反坦克地雷,1917年德军开发出来了17式反坦克地雷,外面看就是一个木盒,木盒里面的顶部按装有四个弹簧撞击雷管的主撞药,等到坦克一压上去便可引爆,炸毁坦克或者瘫痪坦克。17式反坦克地雷长300mm,宽200mm,高50mm,重约4.6kg。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德军反坦克地雷


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也是打坦克的神器,当年的德军步兵们经常躲在战壕内朝开过来的坦克喷火。效果还不错,喷的时间长点都能把铁旮瘩里面的人给烧出来,如果能引燃坦克内的燃油,那就更好了。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德军火焰喷射器烧坦克


反坦克枪:

反坦克枪就是一个放大版的毛瑟步枪,1918年研制的毛瑟M1918式反坦克步枪,栓动式的。采用13.2x92mm子弹,表尺在100~500米之间,它可以在二百米内击穿马克I的正面装甲,300米内击穿6mm厚的侧面装甲,在100米内击穿法国的雷诺FT坦克22mm厚的炮塔装甲。枪长1691mm,重15.9kg,可以架上两脚架重18.5kg。这枪贼重,后坐力还大,打一发跟打炮似的,通常是两人组配合使用,一个射手一个弹药手,射手负责射击,弹药手负责装弹和观察坦克的动向。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德军的反坦克枪


A7V坦克:

当然对付坦克的最好方法就是用自己制造的坦克,因此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在经过研究后,提出了制造德国自己坦克的技术要求,并且交由第7统战部交通分部设计,因此命名为A7V坦克,实际上是装甲运兵车。为了加紧进度,及时装备前线,德国的设计师们直接使用了“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在1917年夏天就制造出了第一辆样车,经过试验后,军方的订单迫不及待的就下来了,10月份的时候第一辆正式版的A7V就被紧急赶工了出来。军方的订单要求先制造100辆,但是由于战争的持续,德国国内的钢铁严重匮乏,而且其它军工业优先制造其它军用装备,因此到了1918年秋天,包括样车在内德国军工仅仅生产了22辆,大部分都在战争中被摧毁。

从一战德军步兵装备的变化来看德军步兵战术的演变(六)

德军A7V坦克


A7V坦克由于是战争时期紧急赶工的产物,因此在设计上显的高大笨重,使得它战场目标大,而且机动性很差,最主要的是越壕能力差,而且底盘太低,在战场上很容易托底(底部距地面200mm),另外装甲薄而且质量差。基本参数:重32510kg,成员18人(实际上在战场上能塞22人),越野速度根据地形在4到8公里每小时,长7.35~8米,宽3.1~3.2m,高3.4~3.5m,履带宽2.115m,前装甲30mm厚,侧面装甲15mm厚,顶部装甲15mm厚,底部装甲6mm厚,其它部位20mm左右,用的都是普通钢板,越野里程在30~35公里之间,主武器装备有1门比利时产的马克沁57mm火炮和6挺7.92mm马克沁MG08/15通用机枪或者1门俄国产的57mm火炮和6挺马克沁M08/15机枪。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到此为止,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