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解決自己的母親是一個好媽媽但不是一個好的教育者的問題?

一排糖_gvw


好父母與合格的父母有區別嗎?如果單純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好”的標準要高於一般 ,高於“合格”。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並不這樣看待這兩個概念:好父母側重於父母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關愛,無微不至,不會讓孩子受一點兒罪;而合格的父母則側重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會管教、善教育,最終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材。

顯然,現實中,這樣的好父母遍家庭皆是,而真正合格的父母則並不太多。那麼,怎樣讓普天之下許許多多的好父母發生質的飛躍,變成一個個合格的父母呢?

其一,要上崗培訓。也就是成為父母之前要參加家庭育兒培訓。要從理論上系統地瞭解孩子由優質受孕、到十月懷胎、到嬰兒期、到幼兒期、到少年期、到青年期等等各個不同時期的相關知識和生理特點為,並系統地學習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撫育的方法,進而提升作為一個父母應有的健康的、科學的教育理念。然後在成為父母之後才能和實踐相結合,真正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所有準備成為父母之前的戀人、夫妻,都應該明白自身將承擔撫育孩子——祖國未來——的重大責任和神聖使命。應該明白上崗培訓是自己承擔這一使命的前提,自己有必要在時間上、經濟上投入一定精力和資本,去給自己充電;我們也呼籲國家能在立法的層面上強制性地讓“這類準父母”上崗前取得合格證,這樣會大大有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不失為提高國民素質的一個強有力的舉措。

其二,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的育兒方法,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理念。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有教育孩子的憂患意識,不進則退。孩子面臨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時代在不停地更替,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要緊緊跟上時代的節奏,找準社會的脈搏,以新的教育方式、姿態來撫育自己的孩子。要不可一成不變,固步自封。以前接觸過不少這樣的父母,總誇讚當年的大兒子(或大女兒)乖巧懂事,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老埋怨眼前的小兒子(小女兒)調皮難管,學業成績讓人煩惱糾心。我覺得父母在撫育小兒子(小女兒)時不思進取、止步不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撫育過兩個孩子的“過來父母”,不妨想想,你在撫育小兒子(小女兒)的時候,還是和撫育大兒子(或大女兒)一樣上心、精心?我聽到的一些說法是,大的如金貴寵物般供養,小的則如豬一樣養著。雖然有些誇大其詞,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些許端倪——連撫育孩子的態度都變了,還能更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新的育兒方法?

其三,父母要勇於犧牲,拿出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建立深厚的親情,做到“有恩於孩子”。現代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愈來愈少。有的是為了自身的事業,有的是為生活所迫,有的是貪圖享受安逸,統統地把孩子丟給大人撫育,當甩手掌櫃。本來自己是撫育孩子的主角,卻都退避成為配角。該給孩子的恩沒有給足,又給隔代撫育孩子的弊端創造機會,這極不利於以後管教孩子。摘錄一位家庭教育研究者的關於陪伴的一段的精典語錄以饗大家: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捨己之所好,使之感恩而親近。無論何時何地,若有可能,你要捨得放棄自己的一些愛好或慾望,把時間留給孩子,與他共同生活。多回家,多呆在家中,多與孩子互動。總之,無論孩子平常學習生活,還是孩子一些人生節點,你都應該儘可能多的與之相處。這樣才不會形成彼此心理隔閡,才有親近,因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愛護而親近你。這是一家大小和諧相處的重要一環。

其四,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對象。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非常重要,它比日後孩子長大之後你給孩子制定好一系列規則,一一要求孩子遵循並採取獎懲措施要管用得多得多。父母榜樣的作用是耳濡目染的,是潛移默化的,其力量難以估量。這一方面也包含父母雙方的和睦相處,夫妻恩愛,能否給孩子創設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無形的教育力量。但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相當難。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說話文明優雅,,自身是否能做到語言文明、語氣和藹?尤其在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或任性耍賴的時候,抑或輔導孩子作業幾次孩子也不懂的時候……再比如要求孩子不說謊,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則,在家庭教育中從不欺哄孩子?或者要求孩子要言而守信,父母是否以孩子面前做到了言出必行?有的母親,自己出門時磨磨蹭蹭,在洗漱間能呆老半天,卻要求孩子上學乾脆利索,這是很難的。所以,為人合格之父母,委實不易啊。

其五,就是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修為。培養孩子,不可急功近利,不可功利色彩太強,比如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過高就是這種表現之一。培養孩子,不可溺愛放任,但更不可強控,將孩子死死地捆綁。要理解孩子,寬容孩子,尊重孩子,切不可武斷,將孩子當作機器!而能做這樣,沒有科學的教育理念,沒有較高的思想修為,是很難做到的。

人之父母,不妨和以上五個方面對比一下,你還覺得自己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或母親嗎?


浮塵微草


題主這樣問,就不能算一個“好媽媽”。

我們中國人評價一個“好媽媽”的標準,是本分。

所謂“本分”,就是生活中,你是什麼角色,你就做好那個角色的事情。

比如媽媽的角色,就是管生活。

吃得好不好,穿得是不是乾淨,這是媽媽管的。

我兒子讀小學的時候,班主任跟我老婆說,你是一個好媽媽。其他家長問,怎麼看得出來?班主任說,你看她兒子的衣服。大家都穿校服,有的孩子的校服,斑斑點點的。我們家孩子的衣服,都是乾乾淨淨的。

現在的媽媽,手越來越長了。最應該管的穿衣吃飯沒管好,反而去管學校老師管的學習。

我們中國人說,術業有專攻。

讀書這玩意,有專業學過的教育的“老師”這個角色去負責。我們做家長能做的,就是儘量幫孩子找到水平高,口碑好的“老師”,讓老師去做學習上的教育者。

就算你自己是老師,你也就你自己教那個科專業,你也不能都包辦代替。

如果媽媽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全方位的教育者,這媽媽就不是一個好媽媽。

孩子越來越大,我們做爸媽的,就越來越忍住自己總想伸出去的黑手。

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做好一點。


春暖花開003


我是大禾媽,我愛帶娃逛,大禾現在15個月啦!

提問者所說的“好媽媽”應該是理論型的“好媽媽”,舉個例子看看:

我們家小區有個男寶寶,叫小C,比大禾大3個月,家庭條件不錯,因為在一個小區,大禾奶奶經常跟小C奶奶一起溜娃。偶爾也會見到小C媽媽。

我對小C媽媽最大的印象就是她從來不會主動跟他人打招呼,哪怕在電體門口剛好遇到,也是走自己的路。有時候小C媽媽帶小C在小花園逛,熟悉小C的爺爺奶奶(包括大禾奶奶)主動跟小C打招呼,通常小孩說話還不利索的情況下,父母會代小孩回應別人的問候,但是小C媽媽幾乎不會回應。

有一次,小區幾個剛會學走的寶寶,在花園裡面玩,小C也在。有個小寶寶在鵝卵石小路上蹲下來撿石頭,然後大禾也過去跟著撿石頭,後來一幫寶寶就跟著過去了,包括小C。本來寶寶們玩的聽high的,突然之間,小C被一個影子抱走,還沒反應過來,原來是小C的媽媽。速度太快,只聽見一句:多髒呀,還玩。小C奶奶也就默默地跟著回去了。

還有一次,小C的爺爺拿著一盒零食,就是那種寶寶零食泡芙條,在小區裡面玩。小C爺爺就在小花園坐著,一邊逗小C玩,一邊給零食。突然小C媽媽就來了,搶過了小C爺爺的零食,說了一句“吃這個上火,他病了你帶他去看?”

後來好久不見小C的爺爺奶奶下來玩了,換了一個年輕點的阿姨,本來以為是保姆,後來才知道,爺爺奶奶回老家了,是小C媽媽的小姨過來幫忙帶。

就這兩個事情,我都在現場。其實我能理解小C媽媽對小C的緊張,據說小C出生的時候嗆了羊水,然後進了一段時間的新生兒科,所以小C媽媽對小C接觸什麼,吃什麼都很講究。

站在母親的角度講,小C媽媽是好媽媽肯定是沒錯的,因為她一切以孩子健康為中心,我無條件的認可,因為孩子健康是第一步。

能給孩子吃飽穿暖,這其實是一個“合格母親”。如果要做到好母親的標準,可能還要在待人接物上給小孩做好啟蒙。複雜的內容我說不上,我個人覺得做一個好母親起碼要做到三點:控制情緒,禮貌待人,好好說說話。

看似簡單,做起有點難,對老一輩,你要在各種育兒差異裡面鬥智鬥勇,在一團和氣的前提下,讓育兒方式趨於一致;對於老公,你要學會如何巧妙會懟孩子他爸“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態度”,讓孩子他爸知道帶娃的艱辛......這一波操作,看上去,好像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意義。但是,作為好母親,除了讓孩子吃飽穿暖,還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友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好媽媽,要不斷學習,要學會放手,也要學會抓住;既然有立場,也要有技巧。我一直也在努力控制情緒,好好說話....

孩子的成長分三步,第一步看身體健康,第二步看思想品德,第三步看術業技能。而學校老師能做的,僅僅是第三步。前兩步打基礎的工作,靠家庭,終究還是靠媽媽。


帶娃逛


如果一個人能意識到自己的母親是個好媽媽,卻不是個好的教育者。這個人已經大到能鑑別一個人是不是好的教育者了。是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很多在家裡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做了媽媽。可以說,這些媽媽都是好媽媽,但不懂得教育的佔大多數。

既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就簡單了。

自己教育自己。再成熟點,就成了管理媽媽的成熟的人了!


彭如心老師


又沒有崗前培訓,再說了好的教育者也未見得是好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