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疫戰場 中醫藥不愧是守護人民健康的勇士

據新華社消息:2月24日,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始終堅持中西醫並重。截至22日,新冠肺炎中醫藥治療總有效率為92%(1)。

高小俊還透露了北京在治療方案中對中醫的重視:

——對各型確診病例,只要條件符合,第一時間使用中醫藥治療。

——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由中醫藥專家組織會診提出治療方案。

如此重視中醫藥,當然取得了好效果。高小俊舉了一例:

在一名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東直門醫院、地壇醫院三位中醫專家參與會診,擬定中藥處方,連夜給患者服藥,次日晨,患者體溫降至37.2度,目前患者病情趨穩,沒有進一步惡化。

類似案例,還有不少。

高小俊表示,中醫藥在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上新聞,不知大家有何感想?但我想說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心,如何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關鍵時刻,在鍾南山等諸多權威專家建議下,中央一聲號令,全面實施以中醫藥救治輕重症患者。舉國上下,全力以赴,以中醫藥防疫治療為主,經過這段時間的充分驗證,中醫藥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醫藥在抗疫戰上的凱旋歸來,不僅為我囯中醫藥傳統文化注下濃墨重彩,而且為守護國家和人民生命安全鑄造了一座新的歷史豐碑!

2月26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刊發《15省市區一線調查:中醫藥抗擊疫情應“全程參與,越早越好》(2),在這份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內容非常紮實,由李斌、俠克、梁曉飛、馬曉媛、嶽冉冉、何偉、翟濯、王瑩、石慶偉等23位記者聯合採寫的的調查報告中,我隨手摘錄以下例證:

1、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他領導的團隊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西醫治療組進行了臨床數據比對,在各項檢查指標衡量中,總體療效明顯優於單純的西藥治療。

——從臨床治癒率(變好)看,中西醫結合為94%、單純西藥為61%;

——從普通轉重率(變差)看,中西醫結合為6%,單純西藥達到33%。

2、溫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楊軍介紹,溫州一度是全國除湖北外確診病人最多的地級市,溫州市中心醫院全部病人都使用了中西醫結合療法。

——我院有兩個上了呼吸機的重症病人,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一個已經出院,一個已經轉為輕症。

3、杭州市西溪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建華介紹,新冠肺炎雖然病情進展很快,發病後一天一個樣,但用了中藥後,病情就穩住了,或者逐漸轉好。

——目前杭州98%的確診患者服用了中藥湯劑,沒有一例輕症往重症發展,有多例重症向輕症過渡。

——一位63歲的女性重症患者,肺部炎症嚴重,抗病毒藥和中藥一起用,從入院到出院僅8天,“沒有中西醫結合不會這麼快。”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在接受權威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湖北省中醫藥參與救治率已達到75%,全國其他地區達到90%以上。

以上事例及組組數據,我們不由深想,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如此突出,到底源於那裡?

翻閱我國中醫藥的歷史畫卷,早在年輕西醫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民在防疫治病上,全是靠中醫藥來承擔的。我國的古聖先賢,不僅為人民的健康事業留下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四大經典名著,而且還產生了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馳名中外的中醫名家,為炎黃子孫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若干中醫藥名方……。 而今,在科技革命與產業轉型升級今天,在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上,我們唯有以守正創新的精神和勇氣,對我國中醫藥這座歷史文化寶藏進行深度挖掘與發揚光大,可以說,它必將在為守護人類健康事業上佔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專業人士深深知道,新冠肺炎,看似來勢兇猛,但細究起來,實則就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後,產生有害人體生命安全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對於這種新冠病毒的本身,無論是年輕的西醫也好,傳統的中醫也罷。至今尚未找到“一槍斃命”的特效藥。

抗疫戰場 中醫藥不愧是守護人民健康的勇士

幾百萬可敬的白衣天使他們要做的,只有針對患者被病毒攻擊後所產生的肺部受損、缺氧嚴重、呼吸急促等症狀,進行輸氧,插管,或上人工肺,支持患者自身抵抗力,將病毒驅離、打敗。

但對於此類疾病,中醫俗謂“瘟疫時症”,這正是中醫的擅長之處,或驅溼、或疏火、或祛痰清毒、或宣肺,幾副湯藥下去,豈有不見效之理!

這次新冠肺炎肆虐著中國大地,可稱為是一次國難,但值得慶幸是,新冠襲來,再次顯示出中醫藥在防疫治病上的洪荒偉力,不愧是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勇士!

(1)、新華網:《北京:新冠肺炎中醫藥治療總有效率為92%》鏈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4/c_1125620808.htm

(2)、新華網:《15省市區一線調查:中醫藥抗擊疫情應“全程參與,越早越好”》鏈接: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0-02/26/c_1125627415.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