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要麼出色,要麼出局”,造車新勢力的“生死”TOP3

造車新勢力,總是較著勁。

2月26日,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沈暉在一場線上沙龍上表示,威馬有信心成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車企業,並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實現盈利。如果,

新造車企業只有三家能生存,那他認為將是威馬、蔚來和小鵬。

對於“TOP3排名”,這已是今年以來,沈暉的第三次公開表態。

大佬的賭約

沈暉的執著,源於一條帖子。

1月6日,美團網創始人王興表示:國內汽車圈最後只會剩下“3+3+3+3”家車企:3家央企是一汽、東風、長安,3家地方國企是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是吉利、長城、比亞迪,3家造車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小鵬。

據悉,理想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啟動IPO,作為理想汽車的投資人,王興在預測時夾帶私貨,為理想正面傳播也在情理之中。

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特別是交付量遠超理想的威馬汽車。

“要麼出色,要麼出局”,造車新勢力的“生死”TOP3

次日,威馬汽車掌門人沈暉便在其微博上隔空喊話與王興打賭,“威馬一定會是Top3之一。”

發了微博還不算完。隔天,在威馬汽車全球首臺5G智能汽車下線儀式上,沈暉又主動提及此事,並亮出了賭注。

“如果威馬汽車能挺進造車新勢力前三名,希望美團創始人王興能充當外賣小哥親自送一份外賣上門,地點由我指定;如果威馬進入前三失敗就送一輛車給王興,可在所有品牌中隨便挑選,不一定非得是威馬汽車。”

隨後,廣汽蔚來的CEO廖兵也不示弱,同樣表示廣汽蔚來絕對會位於Top3之列。

事實上,汽車圈從來不缺賭注“戲碼”。

扉旅汽車梳理資料發現,早在2018年,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便開了場“交付賭局”。

2018年7月,何小鵬發朋友圈表示,當年沒人可以交付1萬臺車,隔空怒懟宣稱9月前交付1萬臺ES8的蔚來汽車。隨後,李斌回應稱,“今年蔚來交不到一萬臺車,會賠給何小鵬一臺ES8。”

隨後,何小鵬在朋友圈轉發相關信息,接下賭約的同時,信心滿滿地表示“我覺得我肯定會贏,謝謝李斌的禮物”。

最終,2019年1月,蔚來汽車宣佈累計交付1.13萬輛,李斌贏得賭局。

“要麼出色,要麼出局”,造車新勢力的“生死”TOP3

對此,何小鵬發佈朋友圈稱,“恭喜蔚來和李斌,這說明造車新勢力力量有足夠的戰鬥力和自我成長加速度,我雖然賭輸了,但是還是很高興。”何小鵬表示按照之前同李斌的約定,付了一輛ES8頂配的購車款,並稱蔚來給小鵬“開了個好頭”。

其實,不管是“交付”還是“排名”,賭局之下,亦是生死間的較量。

“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正在加速,到今年年底或只剩下老大、老二,老三都不一定。” 有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2018年,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就曾給過“大膽”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並轉、兼併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而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

資本的遊戲

造車新勢力的世界,並非想象中美好。

不少玩家,已揮淚告別戰場。

“要麼出色,要麼出局”,造車新勢力的“生死”TOP3

過去一年,國內造車新勢力過得並不輕鬆,曾經浩浩蕩蕩進場的造車新玩家們,已經有超過八成被馬拉松跑道上的泥濘與荊棘羈絆住前進的步伐,真正完成消費端規模交付並不多,而能擺上檯面的,恐怕也只有傳統三強蔚來、威馬和小鵬。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2019年,蔚來全年上險量20749輛,位居第一;威馬和小鵬則以16876輛和16608輛(總銷量),分列二三名。而單車銷量冠軍則是威馬EX5,2019全年交付16810輛(上險數)。

然而,“僅僅過萬”的交付量,並不足以支持其盈利。

錢荒蔓延於整個行業,絕大多數車企都在籌錢續命。融資,成為了又新一輪賽事。

不過,曾經被資本瘋狂追逐的造車新勢力們,如今融資已變得越來越困難。

扉旅汽車梳理資料發現,眼下,累計融資額度超230億元的威馬汽車,D輪融資遲遲沒有新進展。理想汽車繼去年8月完成C輪5.3億美元融資之後,正在全速推進IPO進程。而近日蔚來汽車的百億融資“官宣”,雖釋放了利好消息,但也來之不易。

“要麼出色,要麼出局”,造車新勢力的“生死”TOP3

除了逐漸被資本市場慢慢“拋棄”,新造車企的“外患”也在吞噬著這個行業。

在全球電動化趨勢下,不僅國內傳統車企在向電動化轉型,BBA等國外傳統車企也紛紛加速推進電動化戰略,其“電動化”決心或比新造車企來得更為堅定。

而“獨狼”特斯拉的到來,更是直插中國市場“腹地”。

目前,特斯拉的中國工廠已經整裝待發,國產Model3的價格甚至已跌破30萬元大關,另外,根據特斯拉方面透露,目前國產版Model 3已有30%零部件國產化,預計2020年7月車身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80%,2020年底達到100%。

這對於新勢力們來說,無異於一場措手不及的“噩夢”。而去年“補貼退坡”的噩夢,至今仍未過去。

還有 “活路”嗎? 或許,正成為當下他們難以吐露的“心聲”。

“沒有任何一家造車企業能在脫離產品和市場的支撐下實現長久發展。”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汽車行業的大變革時期,新造車企只有不斷增強“自我造血”的能力,提升產品、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方可存活於激戰之中。

造車始終不是一場只靠資本就能運作的遊戲,最終還是要靠產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同時,服務和運營等也很重要。

對於所有的造車新勢力們而言,過去那種“瘋狂”的黃金歲月,早已一去不復返。當潮水褪去之際,誰更能開源節流與腳踏實地,誰才最有可能熬過黎明前的黑暗,看到明天太陽的升起。

2020年,或許會成為又一個新時代的分水嶺。

如今,倒計時已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