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每天10分鐘,讀《論語》,漲姿勢(8)

生活中難免有很多糾結,尤其是情感問題,“禮”有用嗎?

【原文】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今釋】講信用要合於義,承諾才可兌現;恭敬要合於禮,才能遠離恥辱;堅持真理、原則(因),但又不失溫情,也就可信可親而值得宗仰了。

【討論】

1、拍板不是拍腦門,要有程序(“禮”)。

  • 誓不輕發,諾不輕允。
  • 承諾,要經過充分的思考論證和評估,包括反覆自評和他評,確認其正當性和可行性(義),然後拍板定案,最後宣誓公佈,這就是程序,就是“禮”。
  • 承諾發出,就要真誠踐行,不附加任何其他條件或利益交換。


每天10分鐘,讀《論語》,漲姿勢(8)
  •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對人民對歷史的莊嚴承諾,新冠病疫擋不住我們的腳步,2020年註定不平凡。

2、見賢思齊,也要講“禮”

  • 對偶像、榜樣,不能失去自尊,不能迷失自我,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神化美化。
  • 叭兒狗或洋奴式的學習,越學越槽,禍國殃民。
  • 有些瘋狂粉絲,服毒自殺、打砸搶打群架等等,把追星變成作踐,實不可取。

3、面對情與法、公與私的矛盾,更要循“禮”而行。

每天10分鐘,讀《論語》,漲姿勢(8)

(國畫 趙氏孤兒)

  • 個人私情是客觀存在的。大躍進年代,追求絕對無私,當時樹立的英雄形象都是“高大尚”的同款泥塑,荒唐至極。
  • 無情未必真豪傑,法不容情亦有情。把程嬰隱匿趙氏孤兒和荊軻刺秦對照,同為義士,一個智慧又溫情,另一個顯得簡單粗暴。可見,“禮”中有真情、良知、良心。
  • 反過來,君子愛財取之以道,私情也不能凌駕於法理之上。
  • 禮”是高級的生活智慧,是情與理、法、義的恰當平衡,遇到棘手問題,以禮而行,就可避免重大失誤或減少遺憾。

4、“禮”是被生活實踐檢驗的、為群體認同的規則。

5、“禮”反映了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少年在成長階段不能把“禮”當做點綴或形式,“禮”關乎到人生的高度、寬度和亮度。

【總結】

  • 用“禮”要講分寸,講究合情合理,達到真情放送、傳遞正能。
  • 做一件漂亮事容易,做一輩子漂亮事很難。學禮用禮,幹得漂亮,活得敞亮。

至此,本篇已經展現了學習的本質、目標、態度等,那麼,學習過程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困惑?又如何解決呢?請繼續讀《論語》,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