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糧食價格增長遲緩的原因是什麼?

雄關漫道A


這些年來,我國糧食價格並不是增長遲緩,而是整體低迷,大多數糧食品種的市場價格不但沒有增長的跡象,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低。

比如說這些年的我國四大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稻穀,小麥和大豆,五一例外,都是如此。現在是2018年,以上四種糧食作物目前的市場均價都不如四年前同期,這是一個什麼水平?

如果說完成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筆者覺得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個叫做供需關係,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前幾年的玉米和今年的稻穀,國內供應明顯大於需求,價格下降也是必然。


2015年前後,是國內玉米市場供大於求最嚴重的時候,玉米產量,供應量,市場價格以及臨儲庫量高居不下,讓玉米深加工企業苦不堪言,進一步抑制了國內玉米市場的發展。

為了改善這種現狀,我國不得不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讓玉米價格迴歸市場,由市場供需關係來決定。

另一個叫做國內外糧價倒掛,這一個最直觀的例子非大豆莫屬了。


這些年,國際大豆貿易均價遠低於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價差最高一度達到了1600元每噸。

2014年以前,國家以每噸4800元的價格收購東北大豆,但是他們在市場上根本不是進口大豆的對手,油脂企業為了更大的壓榨利潤不用國產大豆,而國內蛋白企業對於國產大豆的需求量也遲遲沒有起色,這些國產大豆只能堆積在國儲倉庫中,無人問津。

最後,國家不得不取消大豆國儲收購,改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的形式,降低大豆市場價格,改善國產大豆供需關係,同時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不降低。

否則的話,國產大豆永無出頭之日。


糧油市場報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從近幾年我國的農資種植成本增長速度與糧食價位增長速度對比看,糧價增長速度確實顯得過於滯緩,以玉米來說自從2015年我國糧食收儲改革之後,至今增加幅度不過百分之三四十,然而部分農資增長幅度都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翻翻的地步。並且參照當前物價的增長水平也顯得滯緩不少。而玉米是在這幾種糧食作物中價位增長幅度最大的,像我國的大豆,甚至出現了價位下滑。

對於我國糧食價位增長緩慢甚至出現下滑的原因,科學興農認為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原因:1、我國糧價過高;2、我國糧食供過於求。

我國糧價

不少人覺得我國糧價偏低,然而就事實來說我國的糧價還真的不低,也有不少人說一斤糧食還買不到一瓶礦泉水,如果你去了美國的話,三四斤的糧食也不見得能夠買到一瓶礦泉水。相對而言我國的糧價真的已經比較高了。這一點在大豆和玉米上面體現的非常明顯。

比如說美國大豆每斤折算下來一塊一二一斤,而我國的大豆價位到達了一塊七八,即便美國的大豆運輸至我國價位也才一塊五六一斤,這樣的價位水平比我國的大豆的競爭力太高了,並且美國大豆出油率還比較高。也就是說我國的糧食在質量不高的前提下還在高價售賣,從這一點來說我國的糧價價位也確實難以快速跟上市場價位的上漲節奏,畢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進口貿易也在逐步誇大,對於我國的糧食價位衝擊也越來越大,糧價又怎麼可能快速上漲呢?

糧食供給

瞭解我國糧食供給情況的朋友想必應該都比較清楚,我國早已經提出了糧食供給側改革的理念,對於糧食我國目前所存在的一大問題不是糧食供給不足而是我國糧食結構性不足,比如說小麥、玉米、水稻這些糧食我國的供給量十分充足,甚至可以說糧庫都已經到了存不下的地步,要大力清減庫存。然而對於像大豆這樣的糧食,我國的供給卻出現了嚴重的缺口,2017年我國大豆供給缺口9553萬噸,將近億噸的數量。

由於糧儲連續進行拍賣降低庫存,也促使市場糧食供給量比較充足,供需矛盾沒有那麼突出,自然也就欠缺支撐糧價上漲的動力了。

不過從當前我國的糧食市場現狀看,抑制我國糧價的最大問題還是我國糧價偏低,目前市場進口糧不斷衝擊國內市場,這一點從我國的大豆價位來說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我國大豆缺口億噸的數量也依然沒有實現價位的升高,甚至價位在走低,也足見糧食供給對於我國的糧價的影響也只能是短期局部而無法干擾整體的糧價走勢。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糧食是我們農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尤其是今年的小麥禍不單行,減產嚴重,很多農民收入減半,按說產量減產了價格應該上漲才對,但是今年的小麥價格漲幅並不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制約糧食價格的增長呢?


要說這十來年時間,我國的經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的變化,十年前我這裡的房價是1000多一點一平方。十年後變成6000多一平方,十年前我們這裡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只要幾百塊錢一個月,現在沒有兩三千你根本招不到人。十年時間士工農商各個行業都在漲價。唯獨糧食價格紋絲不動的基本上還在十年前的水平,當然和它一樣的還有一塊錢一瓶的礦泉水!


糧食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糧食價格需要穩定,漲幅過大會影響社會民生,都說糧賤傷農,可是糧貴也會傷民的,假如糧食漲價過高,到時候禽蛋肉類也會飛漲,容易導致整個社會物價上漲,引起通貨膨脹。最後受傷的還是老農民。



全球商品貿易化的今天,中國的糧食價格,在成本上根本沒有優勢。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因為人少地多,加上現進的農業機械化。一個人可以種上1000畝地。糧食成本很低,加上國家補貼厲害,中國的糧食價格根本沒有競爭力。

套用我國一家知名糧油企業老總的話來說,就算把美國的大豆拉到廠門口的價格,也比去我們地頭收購的價格要低的多。所以我國很多糧食加工企業,會選擇低價進口國外的糧食。導致我國的糧食價格增長緩慢,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發展沒有優勢。

我是賣柚子的小夥子!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


賣柚子的小夥子


鍾情三農以為,目前我國的糧食價格走勢算是有漲有跌,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一些糧食的價格正在逐步回暖,算是觸底反彈,比如說大豆和玉米,而有一些則在繼續往下探,其中稻穀和小麥是典型的代表,未來幾年其價格仍會繼續下跌。


至於說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我國進行的收儲制度改革的影響,玉米,稻穀和小麥均是如此,一個是受進口糧食價格的衝擊,毫無意義大豆算是深受其害。

所以說,我國糧食價格的未來走勢要比你的預測嚴重很多,對於有些糧食作物而言,其價格不是增長遲緩的問題,而是愈發走低,其中小麥和稻穀表現的最為明顯。而對於已經經歷過多年收儲制度改革的大豆和玉米,其市場價格正在逐步回暖,這其中,國家力量的作用可謂是功不可沒。

收儲制度改革繼續,

稻穀小麥價格仍會下探。

現在已經是2018年,我國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已經進行了第四年,成效已經非常顯著,玉米價格也逐步的在回暖,而稻穀和小麥則不然,他們的收儲制度改革分別僅僅有兩年和一年之久,改革的陣痛期還沒有徹底度過,其市場價格自然還會有繼續下探的可能。

目前,我國稻穀市場供需矛盾依舊尖銳,高產量,高供給量,高庫存的三高頑疾已經存在,與此同時,高進口量的狀況還是沒有好轉,這些不利因素制約著我國下定決心要繼續進行改革,下調稻穀託市收購價格標準,讓稻穀價格逐步迴歸市場,像當年的玉米一樣,讓市場供需來成為決定玉米價格的關鍵性因素,政策導向僅僅是輔助作用。


而小麥亦是如此,2018年是我國啟動小麥收儲制度改革的元年,但是由於氣象災害的影響,今年我國小麥整體價格並未有太大影響,但是筆者預判,如果下一年我國小麥產量沒有太大波動,是一個豐收年的話,2019年小麥市場價格將會比今年的更低一些。

整體來說,今後的幾年時間裡,我國的稻穀,小麥價格逐漸走低,玉米,大豆的價格小幅度回暖將是一個大趨勢,希望大家有所心理準備。


鍾情三農


糧食價格一直是我國的民生問題,維護糧食安全需要做好糧食價格良性循環。

糧食價格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國家的政策、進口糧食的總量決定的。

1、目前我國糧食產需供給率為97%,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加上目前我國糧倉儲備充足,近期內對糧食的需求量不會大增,糧食的供給基本保持平衡,糧食價格很難上升。



2、今年我國降低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影響使糧食價格的上漲空間很小,加上國家提倡糧食加工、飼料加工均衡發展的戰略,糧食的價值相對偏低了。

3、近年來我國糧食進出口長期處於貿易逆差,進口總量不斷增加,加上進口糧食性價比高,進口糧食成了加工商的首選,本地糧食價格受到擠壓。

糧食價格偏低會造成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危及到糧食安全。

糧食價格偏高的話會造成物價上漲過快,通貨膨脹增加,危害社會穩定。


物價上漲速度超過了糧食價格的上漲速度,平衡物價和糧食價格的上漲才是關鍵。相信政府可以調控好糧食與物價的增長問題,同時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才能提高農民的收入。


鄉下伢仔


唉!看到這話題真有發不完的牢騷。

咱農民就是種地的,種地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賣了連本都包不住。

忙忙碌碌一年,從種到收,又是打藥、又是除草、又是追肥,到收割涼曬後看到這金燦燦的麥子,心裡甭提有多高興,滿臉的成就感。

忙罷賣糧,幾千斤的小麥值不了幾個錢,付完欠下的種子、農藥、化肥及農業機械的錢,最後只落下幾十塊錢,更有甚者還出現負數。

沒法說了,說多了全是淚。

有時哥兒幾個老農民也再討論到底小麥多錢一斤咱農民能夠生活?大家都說伍塊一斤都不賺錢,連人工都不夠!也是呀!一家平均產糧二千斤,也就一萬元,忙火一年,除去成本,每月工資也就三五百元,真養活不了家。
但反過來想一下,小麥五元一斤,麵粉估計八元一斤,饅頭也需三元一個,一碗麵恐怕得賣二十元……等等,這下還不亂啦!物價竄上天,日常生活全亂套啦!

這自然就回到你的問題上了,糧食是人們生活必須品,一動牽全身。國家在控制最低收購價的同時,還對種植戶進行糧食補貼。補貼是啥?通俗的講是:比如小麥,你合理的期望價為2元,市場價為1.2元,政府會從財政中補帖差價(在地畝中補帖)。目的還是從調控物價大局出發,讓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根據我國農村的現實情況,國家積極推行土地流轉,提倡規模種植,成立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徹底改變千百年來原始的耕種模式,最終讓農民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

守著不賺錢的農業,還不如流轉給大戶,坐在家收地租、等分成多美呀!

為啥非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受那份罪。

我相信這是解脫咱農民的措施,咱就等著過好日子吧!

您說是嗎?不同觀點咱評論中見。


鹿塬農事


知道水桶理論嗎?一個水桶裡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糧食價格也是一樣,別的東西也同樣,只要沒有產生稀缺性,總會有人低價搶市場,只要這種狀況沒有改變,低於預期的價格就會一直維持,一直存在。特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高度農業現代化的西方(如美國),低發展程度的國家(如泰國、緬甸)他們都會以比我們國內市場低的價格向中國銷售農產品,如果國家不徵收關稅的話,國內的農業早就頂不住了。


王春144135066


我說幾句靠譜的,雖然農業生產成本加大,但不足於業態頹勢,主要衝擊是由國內外市場價格差異造成。我們國家應加大工業反脯農業的基本國策,國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農資生產鏈投資,並採取加大糧食補貼力度,保證農民正常收入,關鍵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牢牢把握糧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