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分析了873個項目,土壤修復市場原來是這樣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19年是中國環保產業相對低沉的一年,土壤地下水修復產業也難以獨善其身,項目數量、行業公司現金流都不盡如人意,大形勢對於每個企業都有一定影響,但每一個萬一落在個體頭上就是百分之百,得餡餅者暗自歡喜,掉陷阱者獨自神傷,那在這看似紛亂的市場中,情況到底如何,我們花了點笨功夫去研究873個2019年公開招標的土壤修復項目,抽絲剝繭,希冀能在其中收穫一二,以饗各位。

本次分析的項目中有662個屬於諮詢類別,211個屬於工程類別,由於總體的樣本量較多,因此報告分為上下兩篇,本篇為【上篇-諮詢篇】,諮詢篇中涉及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含在產企業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重點行業企業調查、場地汙染修復方案編制、場地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報告評審等項目的市場情況;風險管控、修復工程等項目的情況將在【下篇-工程篇】進行介紹。

一、概況

662個諮詢項目中分佈於全國30個省區市(未蒐集港澳臺數據,西藏地區數據為0)。其中,362個項目的名稱、區域、業主單位、中標單位、中標價等信息完整,中標價總計86361.9015萬元;237個項目缺失中標單位或中標價,中標價缺失的我們按招標控制價納入統計金額,總計50234.78萬元;63個項目中標單位、中標價、招標控制價缺失,不納入投資數據統計。599個信息較完整的項目投資總計136596.6815萬元,平均體量228.0412萬元/項目。

根據美國環境商務國際有限公司(EBI)發佈的《美國環境修復產業報告:修復與產業服務》,2018年美國環境修復產業中,“僅前端工作(諮詢、設計、分析、監測)”項目佔行業收入的40.7%(數據來源:守滬淨土《2019美國修復市場權威發佈》)。國內尚未出臺針對土壤修復的專項資質要求,實際操作中,諮詢、設計界限模糊,而分析、監測大多是作為諮詢工作的組成部分,因此本次分析中諮詢工作基本等同於EBI統計的前端工作,儘管尚未達到美國40%左右的比例,但所佔比例正在逐步提高,2019年約為14.51%(注:工程部分數據詳見【下篇-工程篇】)。

分析了873个项目,土壤修复市场原来是这样的

圖1諮詢項目單體合同額分佈

2019年,諮詢項目中佔比最高的單體合同額從前幾年的100萬以下躍遷至100~500萬,佔比達到42.57%,而全年超千萬的諮詢項目達到22個。2011年,國內土壤修復市場產生第一個超千萬單體諮詢項目—大化集團搬遷及周邊改造(鑽石灣)項目環境補充調查及風險評價、修復技術測試項目,2018年濟鋼廠區環境汙染調查、風險評估及修復方案項目將上限提升至4000萬級,2019年百萬以上項目佔比55%,作為土壤修復產業的報春花,諮詢版塊的蓬勃發展讓人振奮,讓我們有極大的信心迎接土壤修復的光明未來。

二、區域分佈

除西藏外,2019年內地30省區市均有公開招標項目產生。江蘇省誕生了全國最多的91個諮詢項目,合同額9042.05萬元排名第四;廣東省87個項目數量居第二,但27159.04萬元的總合同額獨佔鰲頭;天津市以69個項目、10890.45萬元合同額,在項目數量和合同額上同時排名第三;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山東省項目數量排名第四,合同額以14232.78萬元排名第二位,內蒙古自治區合同額9450.5萬元高居第四,但這兩地包含了大量的重點行業企業調查項目,在後文中將做針對性分析。

總體而言,蘇粵津三地作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的典型代表分列前三,反映了國內的熱點地區依然是三大圈,而重點行業企業調查的快速推進則在非熱點地區掀起波瀾,直接影響了諮詢業務的整體格局。

分析了873个项目,土壤修复市场原来是这样的

圖2各省區市諮詢項目數量與合同額情況

三、項目類型

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項目(含在產企業自行監測)仍然在2019年項目中佔據主流,項目數量佔比71.30,%,合同額佔比60.74%,但場調這“老大”做得卻不像從前那樣穩當。2019年的“明星”是重點行業企業調查,全年公開招標146個項目,合同額46942.99萬元,平均347.73萬元,遠超場地調查的196.14萬元,而據行業內部信息,重點行業企業調查的實際規模差不多是本次蒐集數據的3~5倍,其體量可能已超過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

表1 不同類型項目平均合同額

分析了873个项目,土壤修复市场原来是这样的

老大、老二難分伯仲,小三(修復方案編制)、小四(修復效果評估)、小五(技術評審)雖僅是零頭,但值得細細品味。

小三,以往不少是作為老大的贈品,做場調附贈修復方案,今年爬到了小三的位置讓人欣喜,產業鏈越長、分工越明確,行業發展越健康。

小三讓人欣喜,小四卻可能讓人有些沮喪。2019年作為《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的第一年,想通過各省廳組織召開的效果評估評審會太“南”了,只能期待在評審制度、評審專家逐步完善的2020年通過率能高一些。

小五,只有兩個項目,分別是江蘇和浙江專門對技術評審單位進行的招標。應該給兩個地區的主管部門一些掌聲,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對頭,如同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所表現的綜合治理能力差異,江浙滬包郵不是白說的。

分析了873个项目,土壤修复市场原来是这样的

圖3五種類型諮詢項目的數量與合同總額

四、業主組成

現階段,土壤修復產業規模還比較小,但同時涉及到土地和環保兩大受關注要素,因此其市場環境比較複雜、業主類型多樣,大致可分為生態環境部門、政府投資公司、自然資源部門(含土地儲備中心)、地方人民政府、汙染責任方、工業園區、市政城管部門、住建部門、大型工程項目部、房地產公司和其他。

(1)生態環境部門,主導了大量的諮詢項目(2019年佔比42.45%),在處於摸清底數的行業初期,這一趨勢還會延續下去。

(2)政府投資公司,產生了第二多的項目,業務模式大多是作為政府融資平臺牽頭進行地塊開發,土地流轉資金支持修復工作。

(3)自然資源部門(含土地儲備中心),項目數量排名第三,並且項目體量相對較大。一方面,土地儲備中心依然是土壤修復市場的重要業主,雖然依照《土地儲備管理辦法》(2018年1月3日印發),汙染土地必須修復後才能收儲,但土地儲備工作週期較長,大量在此之前的收儲土地仍未完成修復,估計該管理辦法五年有效期過後還有不少場地沒有修復完畢;另一方面,地勘單位利用其在勘察的傳統優勢,也在加碼土壤修復諮詢業務。

(4)由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的,招標業主全部為鎮級(鄉、街道辦)政府。

(5)2019年土壤自行監測工作正式開展,汙染責任方、工業園區等釋放了較多的此類項目機會。

(6)市政城管部門,主導的項目多為非正規填埋場的調查、修復工作。

(7)住建部門,其修復需求主要來自於保障房的開發建設。

(8)大型工程項目部,則是由鐵路、公路、民航等大型基建項目帶來的修復諮詢需求,由項目部自行招標。

(9)房地產公司,公開招標項目不多,其大多通過邀請招標等形式確定服務單位。

(10)其他單位,包括學校、醫院、工信部門、、體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農業部門甚至破產企業管理人等單位,總計產生了25個項目。

分析了873个项目,土壤修复市场原来是这样的

圖4 不同類型業主公開招標項目數量

五、項目承接方

行業的初期發展階段和業主的多樣性,決定了項目承接方的多樣性和低集中度。在所有662個項目中,沒有一家單位中標超過7個項目。其中,四家生態環境部直屬事業單位—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和環境規劃院,處於領先位置。

作為國家隊,“兩院兩所”總計中標了22個項目,合同額共計11265.55萬元,在可統計中標單位數額中佔比13.04%。據私下了解,2019年四家單位的土壤諮詢項目均在億級,保守估計總額在5億左右,遠超我們的統計值,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們所蒐集的項目覆蓋面不全,另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單位承擔了較多的直接委託項目和單一來源採購項目,這些項目不進入公開市場。不過,我們也能從此差距中估算出諮詢板塊的實際體量,約為本次統計值的3~4倍,即40~50億左右。

除了“兩院兩所”外,寶航環境、天津易景、南大規劃院、廣東正明檢測等公司以及地方環科院所、地勘院所也在諮詢項目中多有斬獲。

六、關於2020

且聽【下篇-工程篇】分解。

原標題:行業視角 | 分析了873個項目,土壤修復市場原來是這樣的【上篇-諮詢篇】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