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黃衛東講道家」榜樣的力量未必管用

「黃衛東講道家」榜樣的力量未必管用

原典:

不尚賢,使民不爭。——《道德經第三章》


講解:

尚:推崇,崇尚。

賢:有才能的人。

不推崇優秀的人才,使民眾不產生爭鬥。


當今社會,提倡榜樣的力量。各行各業都樹立標兵、勞模,這叫“尚賢”。可是老君卻告誡我們說,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執政者)應該“不尚賢”,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使民不爭”。


那麼,民眾之間競爭不好嗎?在老君看來,“尚賢”導致民眾的競爭會產生三大弊端:


1、利己思想蔓延,導致組織分裂

在一個組織內部,推崇一個“賢者”,即樹立一個優秀典型人物,予以大力的表揚和獎賞,同時希望大家學習效仿。這是現在很流行的絕大多數企業的做法。


比如,有一個100人的團隊,我們如果標榜一個英雄,誇獎他的特殊和優秀,那麼也就意味著其他99個人都是不優秀或者不夠優秀。那麼這不優秀的99人,在心理上就會感受到無形的壓力、打擊,甚至羞愧。進而就會想我如何才能成為那個唯一的優秀呢?這從客觀上就會強化我們每一個個體對名利的追逐,無形中助長了個體的私心、慾望甚至是貪念,彼此之間就會產生爭鬥。長此以往,導致組織內部的分裂。


2、 容易產生不正當的競爭

有矛盾和鬥爭就特別容易導致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甚至是欺世盜名等現象的出現。這種事,從古至今都屢見不鮮。


比如晉代“舉孝廉”(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的取士制度就是一例。當時朝廷要用人,命令地方官推舉具備“孝”和“廉”這兩種優良品行的人出來做官,甚至還把“舉孝廉”的數量多少作為考察地方官政績的一個手段。於是乎一時之間,“孝廉”遍野,其實並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的“孝廉”之人,而是人人都去爭奪“孝廉”這個頭銜,結果就是很多根本不“孝”也不“廉”的人竊居高位。


3 、抑制了個人的特長髮揮

在老君看來,每一個人都是由自然創造,都有自己潛在的獨一無二的才能和特長,就像山上山下的各種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一樣,都有各自不可或缺的價值。


而一旦組織將個別人的才能、特長,作為“賢能”的唯一標準,就容易使人放棄自己的特點而被迫追逐那個統一的標準,長此以往,就會極大地限制每個人的特長髮揮,並且導致組織內部的生態失衡。


而高明的當政者應懂得自然之道,順應人的天性,讓下屬和百姓各盡其能,各守其職,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對於企業而言,讓組織內部的每個人,都能夠各自依據自身的本能做事情,這樣可以發揮人的最大能動性,達到人人都是“賢”的境界,從而打造和諧持久的企業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