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1998年,劉燁20歲,中央戲劇學院96級學生。


大二那年,他接到一部戲,當了男主角。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這部電影就是《那山那人那狗》。


影片缺少一個少女角色,劉燁找同班同學章子怡和袁泉。


兩人都在拍戲,分身乏術,劉燁只好找了小師妹陳好。


然後,陳好正式進入中國影視圈。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或許兩人都想不到,這部電影在內地公映,各大發行公司都不感興趣,最終只賣出一個拷貝。


公映之後沒人看,最終以零票房草草收場。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在拍攝時,霍建起就拿不到足夠的投資,時時刻刻要節約成本。


劇組坐火車到長沙,然後轉長途汽車到達目的地。


後來劉燁爆料,就在半路上,劇組還遇見了劫匪。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在片中,劉燁與大狗老二有肢體接觸的親密戲。


當時老二處於狂躁期,逮誰咬誰,劉燁在拍攝時,被狗抓破了臉。


你們在看電影時,可以留意劉燁在河邊與狗說話,“剛才你真行”,就是在吐槽它抓破了自己的臉。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電影市場就是這麼殘酷,費了功夫花了錢,質量不錯,投到市場上也會連個響兒都聽不到。


直到有一天,日本片方要引進中國片。


票房失利的《那山那人那狗》賣出8萬美元(含海外發行)的版權費。


賣斷版權,影片在日本是虧還是賺,就與中國片方沒有一毛錢關係。


此處強烈建議《那山》的版權方用那六萬塊錢買個廁所,給自己找個哭的地方。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日本觀眾和中國觀眾的口味不一樣。


2001年,《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一家叫巖波影院的一個影廳公映。


整個廳只有100多個座位。觀看的人不多,但口碑開始發酵。


半年後,影片成為巖波影院循環播放的影片,就像廬山電影院播放《廬山戀》一樣。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同年五六月份,《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開始在日本各地影院遍地開花,大阪、神戶、東京,都可以看到這部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成為了爆款。


到了2001年10月,它在日本的票房高達3.5億日元。


或許有人說,這和當年拿下300億日元的《千與千尋》相比,不值一提。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確實如此。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外語片,它不具備《千與千尋》那種大規模放映的優厚條件。


最終,影片在觀眾高達24.4萬人,拿下8億日元(2003年),摺合人民幣是4700萬,刷新《我的父親母親》創下的記錄,成為在日本最賣座的中國片。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因為電影的流行,巖波影院還買下影片原著作者彭見明六個短篇的版權,出版了它的日文版合集。


這本書也成為暢銷書,銷售量高達14萬冊。


最誇張的是,有人為了更好地瞭解故事,還開始學中文。


同樣一部電影,命運卻不相同,難道真的是中國觀眾有眼無珠,日本人慧眼識珠?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國情不同,


當時的日本男人天天996,喪偶式育兒,影片中對父子親情的呼喚恰恰是日本最為缺乏的。


一部好作品被冷落有各種複雜的因素。


發行方、宣傳方都是重要環節,比如《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沒有做好宣發這一環,爭取不到排片,就無疾而終了。


影片在日本大爆,也是版權方的努力。他們細水長流打口碑戰的方式,值得提倡,用口碑撬動排片。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影響力巨大的《旬報》還為影片印製宣發帖子。


不斷給影片頒獎,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日本人喜歡它,因為擊中了他們的內心。


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內,太多996忙於工作的上班族,父子之間的交流缺失。《那山那人那狗》則讓他們明白父子交往的必要性。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日本作家山口正介曾說,

看了這個片子讓我回憶起童年。並且這個影片裡的家族構成和我們家一樣,為事業奔波的父親、以及母親和孩子……我很希望男士都來看此片。


《那山那人那狗》能在日本走紅,也是時勢造英雄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牆裡開花牆外香的例子並不少見。


日本表現很差的電影,在中國也能成為經典。


比如說,日本有部《生死戀》,在日本籍籍無名,主創都不好意思說拍過這部電影。


然而影片引進國內後成為的大爆款,女主角慄原小卷的髮型都被中國人積極模仿,被稱之為慄原小卷式髮型。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就在去年慄原小卷還參加了北京電影節,對很多中老年來說,慄原小卷是女神。


《生死戀》就是成為他們女神的開始。


與此同時,七八十年代初的中國電影人積極跟風,創作了《廬山戀》《血戀》等一大批作品。


寫這麼多,我不是要嘲笑中國觀眾不識貨。


《那山那人那狗》展現的田園牧歌式的成長故事,和中國當時進城打工的大潮流格格不入,沒多人感興趣也是正常反應。


大多數人都容易深受環境影響。


況且這種影響幾乎是不自覺的。


正如劉燁為影片找演員,找到班花曾黎,她以老師說學業為重,推掉了角色。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這才有了陳好的戲份。


同樣是96級的同學,並非每個人都像劉燁章子怡一樣成為大明星的,更多的人太容易被環境和規則影響,變成為明星鼓掌的觀眾。


被低估的國產片,只賣一個拷貝,卻成日本爆款,有人因它學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